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807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特别是一种豆浆机。



背景技术:

豆浆机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加工设备,其通常包括机头和杯体两个部分,早期的豆浆机为了解决黄豆的粉碎,采用在机头上设置精密网罩的结构,黄豆限制在精密网罩内进行粉碎,比较大的问题是精密网罩的网孔尺寸较小,黄豆粉碎后的残渣很难清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为简单的方式是直接去除精密网罩,但直接去除精密网罩后最主要的问题是,豆浆机工作时由于粉碎刀具旋转速度较高(通常大于8000转/分钟),粉碎刀具对水和物料会产生很强的离心作用,会在粉碎刀具的附近(上方区域)形成漩涡,当粉碎刀具的转速达到15000转/分至30000转/分时漩涡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从粉碎刀具处开始,在粉碎刀具上方的液流表面会形成一个水流水平旋转、沿杯壁上升,且呈中空状的V形区域。在上述情况下,物料在杯体内粉碎将很难回到粉碎刀具附近,粉碎效率是非常低的,因此,如何有效抑制V形区域的形成是提升粉碎效率的关键。

现有技术在去除精密网罩后都在豆浆机内设置了辅助粉碎的部件,一种方式是,在杯体的内壁上设置凸起的扰流筋,但由于扰流筋远离粉碎刀具,在抑制V形区域的形成上的效果不佳;另一种方式是,在豆浆机机头上设置粉碎罩、导流器等结构,通过粉碎罩和导流器对水和物料的作用形成扰流或者循环,以实现对V形区域的抑制,但粉碎罩和导流器本身也还是较难清洗的。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在机头下盖上设置扰流件的方案,由于扰流件设置在机头下盖上,距离粉碎刀具的距离较近,对V形区域的抑制效果会好于在杯体上设置扰流筋,且扰流件本身相对粉碎罩和导流器更为便于清洗,实现了一个相对折中的粉碎解决方案。

豆浆机在工作时,V形区域的范围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粉碎刀具的尺寸、粉碎刀具的转动速度等,而现有技术中,对如何在机头下盖上设置扰流件,可以更为有效的抑制V形区域形成并无较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在机头下盖设置扰流件的豆浆机,如何在豆浆机工作时更为有效抑制V形区域对物料粉碎的影响问题,提供了一种粉碎效率较好的豆浆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所述机头放置在杯体上,所述机头包括机头上盖和机头下盖,所述机头内设有电机,由电机驱动的转轴的端部设有粉碎刀具,所述机头下盖上设置有多个扰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扰流件在位于机头下盖的底部围绕粉碎刀具的旋转平面周向布置,且扰流件的下端延伸到所述粉碎刀具刀根所在平面的下方,所述粉碎刀具的旋转半径为D,在位于粉碎刀具刀根所在水平截面上,所述扰流件内侧边沿到转轴轴心的距离为D1,且扰流件外侧边沿到转轴轴心的距离为D2,其中,D<D1<1.5D<D2。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件内侧边沿到所述转轴轴心的距离为D1,满足D1<1.3D。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件外侧边沿到所述转轴轴心的距离为D2,满足D2<1.8D。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件为扰流板,所述扰流板沿所述转轴的径向设置。

进一步的,在位于粉碎刀具刀根所在的水平截面上,所述扰流板的内侧边沿到扰流板的外侧边沿的宽度为0.3D至0.6D。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件为扰流板,所述扰流板相对所述转轴的径向偏转设置,且偏转角度不大于45度;

或者,所述机头下盖的前端面呈平面状,所述粉碎刀具刀根至机头下盖的前端面的垂直距离为0.6D至D;

或者,所述扰流件的顶部设置有将相邻扰流件连接成一体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机头下盖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件包括沿所述转轴径向方向延伸的横向延伸部和沿所述转轴轴向延伸的纵向延伸部,所述扰流件通过横向延伸部与机头下盖的前端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延伸部凸出机头下盖前端面的高度为0.1D至0.4D;

或者,所述纵向延伸部的下端相对其上端朝向远离粉碎刀具的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刀具上具有带动浆液朝向杯体底部运动的下压部。

进一步的,所述下压部为设置于粉碎刀具刀翼上朝向杯体底部一侧的刀刃面;

或者,所述下压部为粉碎刀具上相对刀根平面扭转的刀翼,且所述刀翼相对刀根平面的扭转角β≤5°。

通过本发明人对于在豆浆机工作过程的长期研究发现,豆浆机的粉碎刀具在旋转时,V形区域的存在范围主要受粉碎刀具的旋转半径影响,通过在机头下盖上设置扰流件的方式,要尽可能抑制V形区域的形成,扰流件的设计与粉碎刀具的旋转半径有很强的关联性。

具体而言,在位于粉碎刀具刀根所在水平截面上,以转轴轴心为中心,粉碎刀具的旋转半径的1.5倍为半径所形成的竖直圆柱状空间是V形区域的核心区域W,该核心区域W在粉碎时对物料的影响最大,粉碎刀具高速旋转时带动物料做离心旋转运动,大部分物料会在核心区域W外侧旋转,很难回到粉碎刀具附近并与粉碎刀具发生碰撞粉碎。因此,要提升粉碎效率,需要尽可能的抑制核心区域W内呈中空状的漩涡空间大小,即实际上是需要在核心区域W内抑制粉碎刀具对物料和水的离心旋转力,换言之,需要在核心区域W内减弱物料和水的旋转流动速度。

那么,在机头下盖上设置扰流件时,核心区域W的边界一定要在轴向上(竖直方向上)贯穿扰流件,换言之,扰流件需要处于核心区域W的边界上,且使得扰流件的外侧边沿位于核心区域W外,而扰流件的内侧边沿处于核心区域W内。因为,粉碎刀具在高速旋转时,大部分物料和水会在核心区域W的边界以外作离心旋转运动,而扰流件处于核心区域W边界上,则会对离心旋转运动的大部分物料和水产生抑制旋转和阻流作用,进而减缓核心区域W边界外部的水和物料的旋转流动速度,进一步使得核心区域W内呈中空状的漩涡空间的中空度减小,同时,V形液流的高度降低。这样就会使得更多的物料和水进入原本呈中空状的漩涡空间内,增大了物料与粉碎刀具碰撞的概率,在达到提升粉碎效率的同时,还使得豆浆机粉碎时,整个制浆液面更加平稳,避免了浆液溢出的风险。

为了提升扰流件对核心区域W边界附近旋转运动的水和物料旋转的抑制和阻挡作用,在位于粉碎刀具刀根所在水平截面上,所述扰流件的内侧边沿到转轴轴心的距离较好的是小于粉碎刀具的旋转半径的1.3倍,以提升对核心区域W边界内侧的水和物料的旋转抑制作用;从理论而言,扰流件的外侧边沿到转轴轴心的距离越大,水和物料旋转的抑制作用越好,但过于远离核心区域W,已经不需要进行额外对水和物料旋转进行抑制,且会给电机带来过大的负载,因此,扰流件的外侧边沿到转轴轴心的距离较好的是小于粉碎刀具的旋转半径的1.8倍。

另外,机头下盖的前端面较好的是呈平面状,且粉碎刀具刀根与机头下盖前端面的垂直距离设置为0.6D至D。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机头下盖前端面仍旧能够在顶部覆盖V形区,使得机头下盖的前端面可以在横向方向,形成对水和物料的压制(下压)作用,利用上述压制作用可以使得水和物料向杯底运动,以形成对水和物料的旋转抑制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机头的仰视图;

图3为图1中机头的轴侧图;

图4为图1中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粉碎刀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机头的仰视图;

图8为图5中机头的轴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1和杯体2,所述机头1放置在杯体2上,所述机头1包括机头上盖11和机头下盖12,所述机头1内设有电机3,由电机3驱动的转轴31的端部设有粉碎刀具4,所述机头下盖12上设置有四个扰流件5,上述扰流件5在位于机头下盖12的底部围绕粉碎刀具4的旋转平面周向布置,且单个扰流件的下端延伸到所述粉碎刀具4刀根所在平面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头下盖12为单层的金属下盖结构,且金属下盖的底部内侧设置有磁铁13,金属下盖的前端为呈平面状结构,且在位于金属下盖的外侧,所述扰流件5的顶部设置有将相邻扰流件连接成一体的连接件6,所述连接件6为铁磁件,且所述连接件6与磁铁13配合吸附于金属下盖的前端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5为扰流板,所述扰流板沿所述转轴31的径向设置,所述粉碎刀具的旋转半径为D,在位于粉碎刀具刀根所在水平截面上,所述扰流板内侧边沿到转轴31轴心的距离为D1,且扰流板外侧边沿到转轴31轴心的距离为D2,其中,要求D<D1<1.5D<D2。

本发明人通过对豆浆机工作过程的长期研究发现,豆浆机的粉碎刀具在旋转时,V形区域的存在范围主要受粉碎刀具的旋转半径D的影响,通过在机头下盖上设置扰流板的方式,要尽可能抑制V形区域的形成,扰流板的设计与粉碎刀具的旋转半径有很强的关联性。

具体而言,在位于粉碎刀具刀根所在水平截面上,以转轴轴心为中心,粉碎刀具的旋转半径的1.5倍为半径所形成的竖直圆柱状空间是V形区域的核心区域W,该核心区域W在粉碎时对物料的影响最大,粉碎刀具高速旋转时带动物料做离心旋转运动,大部分物料会在核心区域W外侧旋转,很难回到粉碎刀具附近并与粉碎刀具发生碰撞粉碎。因此,要提升粉碎效率,需要尽可能的抑制核心区域W内呈中空状的漩涡空间大小,即实际上是需要在核心区域W内抑制粉碎刀具对物料和水的离心旋转力,换言之,需要在核心区域W内减弱物料和水的旋转流动速度。

那么,在金属下盖上设置扰流板时,核心区域W的边界一定要在轴向上(竖直方向上)贯穿扰流板,换言之,扰流板需要处于核心区域W的边界上,且使得扰流板的外侧边沿位于核心区域W外,而扰流板的内侧边沿处于核心区域W内。因为,粉碎刀具在高速旋转时,大部分物料和水会在核心区域W的边界以外作离心旋转运动,而扰流板处于核心区域W边界上,则会对离心旋转运动的大部分物料和水产生抑制旋转和阻流作用,进而减缓核心区域W边界外部的水和物料的旋转流动速度,进一步使得核心区域W内呈中空状的漩涡空间的中空度减小,同时,V形液流的高度降低。这样就会使得更多的物料和水进入原本呈中空状的漩涡空间内,增大了物料与粉碎刀具碰撞的概率,在达到提升粉碎效率的同时,还使得豆浆机粉碎时,整个制浆液面更加平稳,避免了浆液溢出的风险。

为了防止粉碎刀具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与扰流板发生干涉现象,因此,要求扰流板的内侧边沿到轴心的距离D1大于粉碎刀具的旋转半径D。同时,为了提升扰流件对核心区域W边界附近旋转运动的水和物料旋转的抑制和阻挡作用,在位于粉碎刀具刀根所在水平截面上,所述扰流板的内侧边沿到转轴轴心的距离D1较好的是小于粉碎刀具的旋转半径D的1.3倍,以提升对核心区域W边界内侧的水和物料的旋转抑制作用;从理论而言,扰流板的外侧边沿到转轴轴心的距离D2越大,水和物料旋转的抑制作用越好,但过于远离核心区域W,已经不需要进行额外对水和物料旋转进行抑制,且会给电机带来过大的负载,因此,扰流板的外侧边沿到转轴轴心的距离D2较好的是小于粉碎刀具的旋转半径D的1.8倍。即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在位于粉碎刀具刀根所在的水平截面上,所述扰流板的内侧边沿到扰流板的外侧边沿的宽度(D2-D1)一般设置为0.3D至0.6D,扰流板的宽度位于该范围内,可以实现豆浆机的粉碎效率与电机使用寿命的有效平衡,实现功能与成本的最优化。其中,扰流板的宽度优选为0.4D~0.5D。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扰流板通过连接件与金属下盖实现可拆连接,方便扰流板的清洗,其中,扰流板与连接件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为焊接、粘接一体等等。当然,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与金属下盖也可以为固定不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另外,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所述扰流板也可以相对转轴的径向偏转设置,但此时,扰流板相对转轴的偏转角度不大于45度为宜,若偏转角度过大,扰流板对抵制V形区域的中空度及阻挡液流旋转的作用将会减弱,不利于豆浆机的粉碎提升。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变换及参数的选取,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也可以适用。

实施例二:

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粉碎刀具4上具有带动浆液朝向杯体底部运动的下压部,下压部具有将粉碎刀具上方的液流向下压送的作用,可以减小杯壁周围V形区域的高度,防止浆液溢出。其中,本实施例该下压部为设置于粉碎刀具刀翼41上朝向杯体底部一侧的刀刃面42,并且,该刀刃面41包括与刃口43连接的第一刃面421和与第一刃面421相接的第二刃面422,其中,第一刃面421相对刀翼41的倾角α1大于第二刃面422相对刀翼41的倾角α2,以保证粉碎刀具刃口43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粉碎刀具具有足够大的刀刃面宽度,以增强粉碎刀具向下压水的推力。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为五个,且所述扰流板包括沿所述转轴31径向方向延伸的横向延伸部51和沿所述转轴31轴向延伸的纵向延伸部52,所述扰流板通过横向延伸部51与金属下盖的前端面焊接一体。其中,所述纵向延伸部52的下端相对其上端朝向远离粉碎刀具4的方向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中,金属下盖的前端面呈平面状,且粉碎刀具刀根与金属下盖前端面的垂直距离H2设置为0.6D至D。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金属下盖前端面仍旧能够在顶部覆盖V形区,使得金属下盖的前端面可以在横向方向,形成对水和物料的压制(下压)作用,利用上述压制作用可以使得水和物料向杯底运动,以形成对水和物料的旋转抑制作用,同时,与粉碎刀具的下压部一起还可以起到降低沿杯体周壁上升的V形区域液流高度的作用,降低了浆液出现溢出风险。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延伸部凸出金属下盖前端面的高度H1为0.1D至0.4D,位于该范围内,既可以防止横向延伸部与粉碎刀具发生干涉现象,在粉碎的过程中,横向延伸部还具有对浆液流形成扰流的作用,进一步减缓了杯体内浆液流的旋转速度,提升物料与粉碎刀具发生碰撞的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粉碎刀具的下压部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刀刃面,还可以为其它的结构,比如,下压部为粉碎刀具上相对刀根平面扭转的刀翼,且所述刀翼相对刀根平面的扭转角β≤5°,因为过大的扭转角会影响粉碎刀具对物料的粉碎作用。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变化及参数的选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