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807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特别是一种豆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豆浆机为了提升物料的粉碎效率,会在机头下盖上安装辅助粉碎装置,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豆浆机的辅助粉碎装置为旋卡于机头下盖上的导流罩,该豆浆机粉碎刀片高速旋转时,会由杯体底部向上抽动液流运动,物料通过导流罩底部的开口进入导流罩内被粉碎刀片粉碎,并且,被粉碎后的物料通过导流罩周壁上设置的导流孔喷出导流罩外部,由于粉碎刀片的抽力作用,物料继续重复上述过程,实现物料在导流罩内外的循环粉碎。

第二类豆浆机的辅助粉碎装置为固定于机头下盖前端的扰流罩,当该豆浆机粉碎刀片高速旋转时,粉碎刀片也会抽动液流由杯体底部向上运动,并在扰流罩内壁的阻挡下形成紊流,同时,物料也会在扰流罩内壁所形成的粉碎腔内进行集中粉碎,粉碎效率非常高。

上述两类豆浆机的辅助粉碎装置均呈罩状结构,容易存在清洗死角,并且罩状结构的辅助粉碎装置与机头下盖的连接处容易积渣,长期未清理干净容易滋生细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为CN200710098339.X,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豆浆机,在机头下盖的外周壁上设置至少一个折流体,并且机头下盖与折流体一体成型,折流体会使环向液流变成紊流,增加了粉碎刀具碰撞物料的几率,清洗起来也非常的方便。但是,对于该结构的豆浆机来说,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该豆浆机在粉碎刀片高速旋转时,特别容易产生喷溅现象,并且转速越高,喷溅现象越厉害,制浆过程中喷溅的浆液很容易烫伤用户,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制浆时不会发生浆液喷溅,并且粉碎效率较高,电机负载功率较低和清洗便捷的豆浆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所述机头包括机头上盖和机头下盖,所述机头下盖内设有电机,由电机驱动的转轴末端安装有粉碎刀片,所述机头下盖底部设置有伸入杯体底部的辅助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粉碎装置为位于粉碎刀片外侧且沿粉碎刀片旋转平面周向布置的多个阻流板,所述阻流板具有径向延伸的阻流面,所述阻流面阻挡液流水平方向旋转,并且以转轴中心为轴心,以阻流板内侧边沿为轮廓旋转形成有柱状的回转空间,所述粉碎刀片位于回转空间内,且粉碎刀片上具有带动浆液朝向杯体底部运动的下压部,其中,所述回转空间的体积V=20mL~160mL。

进一步的,所述下压部为设置于粉碎刀片刀翼上朝向杯体底部一侧的刀刃面。

进一步的,所述刀刃面包括与粉碎刀片刃口连接的第一刃面和与第一刃面相接的第二刃面,所述第一刃面相对刀翼的倾角为α1,且所述第二刃面相对刀翼的倾角为α2,其中,α1>α2。

进一步的,所述下压部为粉碎刀片上相对刀根平面扭转的刀翼,且所述刀翼相对刀根平面的扭转角β≤5°。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阻流板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机头下盖与连接件可拆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阻流板设置于机头下盖的前端面,且阻流板的根部具有向转轴中心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向下凸起的最大高度H1≤15mm。

进一步的,相邻阻流板正对的两个阻流面形成的夹角为γ,其中,30°≤γ≤120°;

或者,所述阻流板的个数为3~12。

进一步的,所述阻流板相对转轴中心偏转设置,且偏转角δ≤45°;

或者,所述阻流板的自由端相对阻流板的根部扭转设置;

或者,所述阻流板的外侧边沿设置有静刀刃;

或者,所述机头下盖为金属下盖,所述阻流板为金属件,且阻流板焊接于金属下盖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负载转速至少为12000r/min。

本发明人采用中国专利号为CN200710098339.X的技术方案进行研究,发现该结构的豆浆机打浆时特别容易产生喷溅现象,经过研究发现,现有的豆浆机粉碎刀片在高速旋转打浆时都会向上提升浆液,而原有的辅助粉碎装置均为罩状结构,能够很好的阻挡浆液流继续向上提升,而该专利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机头下盖上设置折流体的结构,并不具有阻挡浆液继续向上运动的功能,这就造成了粉碎刀片高速旋转打浆时容易产生喷溅,存在烫伤用户的安全隐患。

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由于粉碎刀片上具有带动浆液朝向杯体底部运动的下压部,因此,浆液流的运动方向是由上至下,并在杯体内壁的缓冲反弹下向上翻滚,大大的减弱了浆液流直接向上喷溅的能量,相比于上述专利的技术方案来说,不会出现烫伤消费者的现象。

同时,在粉碎刀片高速旋转的作用下,浆液流会跟随粉碎刀片的旋转也做高速的水平旋转,这就形成了在杯体内浆液表面呈现为V形,而V形的上方为无液流的空打区,浆液流在位于V形区的下方作高速的离心旋转。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机头下盖底部还设置有阻流板,粉碎刀片在位于阻流板内侧所形成的回转空间内高速旋转,阻流板上径向延伸的阻流面具有阻挡浆液流的水平旋转运动,从而形成紊流效应。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阻流板所形成的回转空间的体积大小对浆液流产生的紊流效应有较大影响,若回转空间的体积V小于20mL,则阻流板位于V形区下方浆液流内的占比较小,对浆液流的水平旋转的阻挡面积较小,阻挡浆液流水平旋转的能力减弱,从而形成紊流的效应也大大减弱,影响物料的粉碎效率。而与此同时,若回转空间的体积V大于160mL,则相应阻流板没水的体积占比较大,粉碎刀片的直径及线速度也相应增大,才能够实现高速切削粉碎物料,这样电机所承受的负载功率会不断的增大,大大的影响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并且,电机负载功率增大时,还会伴随着剧烈的震动,当达到一定程度时还会产生整机共振现象。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阻流板内侧旋转形成的回转空间的体积V=20mL~160mL时,不仅对浆液流的紊流效果较好,提升了物料的粉碎效率,同时,电机的负载功率相对较低,不会出现整机共振现象,并且,相比于现有罩状结构的豆浆机来说,阻流板不存在清洗死角和藏渣问题,大大的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粉碎刀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机头的投影示图;

图4为图1中机头的轴侧图;

图5为图1中辅助粉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机头的投影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机头的轴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1和杯体2,所述机头1包括机头上盖11和机头下盖12,所述机头下盖12内设有电机3,由电机3驱动的转轴31末端安装有粉碎刀片4,所述机头下盖12底部设置有伸入杯体2底部的辅助粉碎装置,所述辅助粉碎装置为位于粉碎刀片4外侧且沿粉碎刀片旋转平面周向布置的四个阻流板5,所述单个阻流板5具有径向延伸的阻流面51,所述阻流面51阻挡液流水平方向旋转,并且以转轴31中心为轴心,以阻流板5内侧边沿为轮廓旋转形成有柱状的回转空间,所述粉碎刀片4位于回转空间内,且粉碎刀片上具有带动浆液朝向杯体2底部运动的下压部,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回转空间的体积V=20mL~160mL。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头下盖12为单层的金属下盖,并且,金属下盖底部安装有磁铁13,所述粉碎刀片4具有四个刀翼41,其中,所述下压部为设置于刀翼41上朝向杯体2底部一侧的刀刃面42,并且,所述刀刃面42包括与粉碎刀片刃口43连接的第一刃面421和与第一刃面421相接的第二刃面422,同时,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粉碎装置还包括将相邻阻流板5连接成一体的连接件6,连接件6为具有铁磁性的金属件,并且,所述连接件6与磁铁13磁吸配合固定于金属下盖的底部,由于连接件6与金属下盖为可拆配合,因此,该辅助粉碎装置可以拆下来清洗,安装和清洗都非常的方便。

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现有的豆浆机粉碎刀片在高速旋转打浆时都会向上提升浆液,而原有的辅助粉碎装置均为罩状结构,能够很好的阻挡浆液流继续向上提升。同时,对于现有技术中,在机头下盖上设置折流体结构的豆浆机,并不具有阻挡浆液继续向上运动的功能,这就造成了粉碎刀片高速旋转打浆时容易产生喷溅,存在烫伤用户的安全隐患。

而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后,由于粉碎刀片上具有带动浆液朝向杯体底部运动的下压部,即朝向杯体底部设置的刀刃面,因此,浆液流的运动方向是由上至下,并在杯体内壁的阻挡反弹下向上翻滚,大大的减弱了浆液流直接向上喷溅的能量,相比于现有技术直接在机头下盖上设置折流体的技术方案来说,不会出现烫伤消费者的现象。

同时,在粉碎刀片高速旋转的作用下,浆液流会跟随粉碎刀片的旋转也做高速的水平旋转,这就形成了在杯体内浆液表面呈现为V形,而V形的上方为无液流的空打区,浆液流在位于V形区的下方作高速的离心旋转。由于本实施例在机头下盖底部还设置有阻流板,粉碎刀片在位于阻流板内侧所形成的回转空间内高速旋转,阻流板上径向延伸的阻流面具有阻挡浆液流的水平旋转运动,从而形成紊流效应。并且,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阻流板所形成的回转空间的体积大小对浆液流产生的紊流效应有较大影响,若回转空间的体积V小于20mL,则阻流板位于V形区下方浆液流内的占比较小,因此,对浆液流的水平旋转的阻挡面积较小,阻挡浆液流水平旋转的能力减弱,从而形成紊流的效应也大大减弱,影响物料的粉碎效率。而与此同时,若回转空间的体积V大于160mL,则相应阻流板没水的体积占比较大,粉碎刀片的直径及线速度也相应需要增大,才能够实现高速切削粉碎物料,这样电机所承受的负载功率会不断的增大,大大的影响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并且,电机负载功率增大时,还会伴随着剧烈的震动,当达到一定程度时还会产生整机共振现象。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阻流板内侧旋转形成的回转空间的体积V=20mL~160mL时,不仅对浆液流的紊流效果较好,提升了物料的粉碎效率,同时,电机的负载功率相对较低,不会出现整机共振现象,并且,相比于现有罩状结构的豆浆机来说,阻流板不存在清洗死角和藏渣问题,大大的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若刀翼只有一个刀刃面,且刀刃面相对刀翼的倾角越小,粉碎刀片向下压水的力度更大,但同时刀刃的强度也越差,粉碎刀片容易发现卷刃,相反,刀刃面相对刀翼的倾角越大,粉碎刀片刀刃强度增强,但粉碎刀片向下压水的力度减小,对喷溅的改善降低,并且,刀刃容易钝化,粉碎物料的能力也相应减弱。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刀刃面包括两个刃面,即第一刃面和第二刃面,并且要求,第一刃面相对刀翼的倾角α1大于第二刃面相对刀翼的倾角α2,因为α1>α2时,即可以保证粉碎刀片具有向下压水的力度,也能够保证粉碎刀片的刀刃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粉碎物料的能力,不会出现卷刃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粉碎刀片具有向下的下压部不限于本实施例的刀刃面,也可以采用别的结构。比如:所述下压部为粉碎刀片上相对刀根平面扭转的刀翼,且所述刀翼相对刀根平面的扭转角β≤5°,因为,当扭转角大于5°后,电机所承受的负载也会加大,对电机的寿命造成影响。当然,本实施例中,辅助粉碎装置与机头下盖的安装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的可拆结构,也可以采用如螺钉固定的不可拆安装方式。另外,电机转速越高,粉碎刀片对物料的粉碎效果越好,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电机负载转速一般为12000r/min以上,并且,在该转速以下,豆浆机能够实现50目过滤网无渣的粉碎细度。并且,对于本实施例来说,阻流板内侧形成的回转空间体积优选为25mL~80mL。

另外,本实施例中,阻流板的个数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4个,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所述阻流板的个数为3~12。并且,相邻阻流板正对的两个阻流面形成的夹角为γ,其中要求30°≤γ≤120°,因为,γ角越小,阻流板越密集,越容易形成罩状的辅助粉碎装置结构,清洗起来较麻烦,同时,γ角越大,阻流板个数较少,对旋转的浆液流阻流效果也将降低,可能存在粉碎不良的现象。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阻流板为径向延伸,其中该径向延伸包括正对转轴中心的径向延伸,也包含相对转轴呈一定偏转角度的径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结构变换及参数的选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二:

如图6、图7、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流板5为五个,且设置于金属下盖的前端,其中,阻流板5的根部具有向转轴31中心延伸的延伸部51,延伸部51直接焊接于金属下盖的前端面上。另外,所述延伸部51在位于粉碎刀片4的上方向杯体底部凸起,其中,延伸部51的最大凸起高度为H1,H1≤15mm。

本实施例中,延伸部与金属下盖焊接一体,延伸部增强了阻流板与金属下盖的焊接强度,可以防止阻流板出现折断现象。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还要求H1至少小于15mm,以防止与粉碎刀片发生碰撞,与此同时,H1≤15mm时,延伸部还具有对浆液流具有扰流作用,可以降低浆液表面V形区域的深度,使得不需要加大阻流板的结构就可以实现较好的阻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变换及参数的选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三:

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流板5相对转轴中心偏转设置,其中,阻流板5相对转轴中心的偏转角为δ。本实施例中的偏转角δ是指转轴中心到阻流板外侧端点的连线L1,与阻流板5内侧端点与外侧端点的连线L2,所形成的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当阻流板相对转轴中心偏转设置时,要求偏转角δ≤45°。因为δ≤45°时,阻流板两侧的阻流面更容易对水平旋转的浆液流具有阻挡作用,形成紊流,而δ大于45°后,阻流面阻挡水平旋转的浆液流面积减小,形成紊流效应的效果也将变差,有可能存在粉碎不良的现象。

当然,对于本实施例来说,阻流板的自由端也可以相对阻流板的根部扭转,形成类似螺旋桨叶片结构,也能形成对水平旋转的浆液流具有阻挡效果。同时,在本实施例中,阻流板的内侧边沿和/或者外侧边沿设置静刀刃,浆液流在旋转的过程中,物料主动撞击阻流板上的静刀刃,也能够实现对物料的进一步粉碎,提升粉碎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变换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