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807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特别是一种豆浆机。



背景技术:

豆浆机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加工设备,其通常包括机头和杯体两个部分,早期的豆浆机为了解决黄豆的粉碎,采用在机头上设置精密网罩的结构,黄豆限制在精密网罩内进行粉碎,比较大的问题是精密网罩的网孔尺寸较小,黄豆粉碎后的残渣很难清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为简单的方式是直接去除精密网罩,但直接去除精密网罩后最主要的问题是,豆浆机工作时由于刀片旋转速度较高(通常大于8000转/分钟),刀片对水和物料会产生很强的离心作用,会在刀片的附近(上方区域)形成漩涡,当刀片的转速达到12000转/分至30000转/分时漩涡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从刀片处开始,在刀片上方的液流表面会形成一个水流水平旋转、沿杯壁上升,且呈中空状的V形区域。在上述情况下,物料在杯体内粉碎将很难回到刀片附近,粉碎效率是非常低的,因此,如何有效抑制V形区域的形成是提升粉碎效率的关键。

现有技术在去除精密网罩后都在豆浆机内设置了辅助粉碎的部件,一种方式是,在杯体的内壁上设置凸起的扰流筋,但由于扰流筋远离刀片,在抑制V形区域的形成上的效果不佳;另一种方式是,在豆浆机机头上设置粉碎罩、导流器等结构,通过粉碎罩和导流器对水和物料的作用形成扰流或者循环,以实现对V形区域的抑制,但粉碎罩和导流器本身也还是较难清洗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粉碎效率高、结构简单、清洗方便、且成本较低的豆浆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所述机头置于杯体上方,所述机头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机头内设有电机,所述机头的下部设有刀片,所述刀片固定于由电机驱动的驱动轴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下端设置有多块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在刀片的外围布置且径向延伸,所述分流板的厚度为1.5-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沿径向方向延伸,所述分流板的厚度为2-3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为平板,所述分流板竖直设置且朝向刀片旋转方向倾斜,所述分流板的厚度为3-5毫米;或者,所述分流板为平板,所述分流板竖直设置且背向刀片旋转方向倾斜,所述分流板的厚度为1.5-3毫米;或者,所述分流板为弧面板,所述分流板外侧朝向刀片旋转方向扭转,所述分流板的厚度为3-5毫米;或者,所述分流板为弧面板,所述分流板外侧背向刀片旋转方向扭转,所述分流板的厚度为1.5-3毫米;或者,所述分流板为平板,所述分流板下端朝向刀片旋转方向倾斜,所述分流板的厚度为1.5-3毫米;或者,所述分流板为平板,所述分流板下端背向刀片旋转方向倾斜,所述分流板的厚度为3-5毫米;或者,所述分流板为弧面板,所述分流板下端朝向刀片旋转方向扭转,所述分流板的厚度为1.5-3毫米;或者,所述分流板为弧面板,所述分流板下端背向刀片旋转方向扭转,所述分流板的厚度为3-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径向延伸的长度为7-1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的厚度沿径向自内向外逐渐变厚。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朝向刀片一侧设有多个锯齿,所述锯齿倾斜向上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的外侧至刀片中心的距离为R1,所述杯体内侧的半径为R2,0.5≤R1/R2≤0.7。

进一步的,30毫米≤R1≤5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的上端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下盖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分别设置于每块分流板的上端,所述固定部沿横向延伸并焊接于下盖的下端面;或者,所述固定部分别设置于每块分流板的上端,所述固定部沿纵向延伸并焊接于下盖的侧面;或者,所述固定部为固定板,所述多个分流板与固定板一体而形成分流件,所述分流件焊接于下盖的下端或者通过螺钉固定于下盖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中,分流板的设置有利于改善杯体内的浆液形成明显的漩涡问题,具体而言,当自内向外甩出的浆液运动至分流板所在区域时,部分浆液由于周向运动会直接冲击在分流板的旁面上,而由于分流板是径向延伸的,从而使得这部分浆液在该位置损失了大量周向运动的动能,甚至部分浆液会在冲击分流板的旁面后形成反弹而冲击削弱后方浆液的周向运动。而在该部分浆液周向运动轨迹后方的浆液,其前方浆液周向运动受阻而压力变大,该后方的浆液的周向运动同样被削弱。在分流板的作用下,减小了自分流板处流出的浆液的周向运动速度,使得分流板和杯体之间的浆液周向运动被削弱,避免该区域的液面抬升过大而造成物料难以回到刀片附近进一步粉碎。并且,直接冲击分流板的浆液后方的浆液虽然改变了运动方向,但是动能并未损失,故其运动速度并未降低。另外方面,分流板的设置相当于减小了过流面积,根据文丘里效应,浆液通过该处具有加速作用。综合来看,上述两个因素有助于提高浆液的离心速度,一方面,离心运动加强后的浆液冲击分流板和杯体之间浆液的周向运动,不仅削弱了周向运动,进一步降低周边液面,避免形成明显的V型区域,而且不同流向的浆液对流会形成不规则的紊流,防止大颗粒物料由于离心力长期徘徊于外围难以回到中心的粉碎区域,另一方面,离心速度提高使得浆液可以快速到达杯体内壁,而后快速返回粉碎区域进入下一轮粉碎循环,大大提高了粉碎循环的效率。

重要的是,由于分流板具有一定厚度,使得自分流板甩出的浆液形成分区,相邻分区间的浆液是不连续的。具体而言,包括了两种不连续情况,其一是相邻分区浆液间具有真空区域,该真空区域主要分布于分流板外侧面和背向刀片的旁面外侧,一般的,电机转速较高时会形成上述真空区域,其二是沿着刀片旋转方向前方分区的浆液后端与后方分区的浆液前端的运动方向不同而产生的不连续,在这两股分区浆液之间会形成明显的分界,这种情况一般是电机转速较低时产生的。总之,浆液被分区后将破坏浆液原本连续有序的运动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相邻分区浆液间的剧烈对流而形成紊流。另外,由于上述离心运动被增强,周向运动被削弱,分区浆液在冲击杯体而返回时将有部分浆液仍然返回原分区内进行下一轮粉碎,另外部分浆液会进入原分区前方的分区内,上述过程形成了分区粉碎,这种分区粉碎带来效率的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豆浆机整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头工作状态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流板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流板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流板的另一种固定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流板的另一种固定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1和杯体2,机头1置于杯体2上方,机头1包括上盖11和下盖12,机头1内设有电机3,机头1的下部设有刀片4,刀片4固定于由电机1驱动的驱动轴端部,下盖12的下端设置有多块分流板5,分流板5在刀片4的外围布置且径向延伸。具体的,径向延伸是指分流板自靠近驱动轴向背离驱动轴方向延伸,即分流板的延伸方向具有沿着直径方向的延伸分量。另外,分流板的数量可以是两块、三块、四块、五块、六块、七块、八块等,以三块、四块、五块、六块为优。

在制浆过程中,刀片4高速旋转,自刀片4的旋转面横向甩出的浆液,具有较大的离心速度,并且伴随有剧烈的周向运动。当刀片4的转速达到一定值时(比如12000转/分以上),杯体2内的浆液将形成明显的漩涡,具体表现为从刀片4处开始,在刀片4上方的液流表面会形成一个水流水平旋转、沿杯体内壁上升,且呈中空状的V形区域。在上述情况下,物料在杯体2内粉碎将很难回到刀片4附近,粉碎效率是非常低的。分流板5的设置有利于改善上述问题,具体而言,当自内向外甩出的浆液运动至分流板5所在区域时,部分浆液由于周向运动会直接冲击在分流板5的旁面上,而由于分流板5是径向延伸的,从而使得这部分浆液在该位置损失了大量周向运动的动能,甚至部分浆液会在冲击分流板5的旁面后形成反弹而冲击削弱后方浆液的周向运动。而在该部分浆液周向运动轨迹后方的浆液,其前方浆液周向运动受阻而压力变大,该后方的浆液的周向运动同样被削弱。在分流板5的作用下,减小了自分流板5处流出的浆液的周向运动速度,使得分流板5和杯体2之间的浆液周向运动被削弱,避免该区域的液面抬升过大而造成物料难以回到刀片4附近进一步粉碎。

并且,直接冲击分流板5的浆液后方的浆液虽然改变了运动方向,但是动能并未损失,故其运动速度并未降低。另外方面,分流板5的设置相当于减小了过流面积,根据文丘里效应,浆液通过该处具有加速作用。综合来看,上述两个因素有助于提高浆液的离心速度,一方面,离心运动加强后的浆液冲击分流板5和杯体2之间浆液的周向运动,不仅削弱了周向运动,进一步降低周边液面,避免形成明显的V型区域,而且不同流向的浆液对流会形成不规则的紊流,防止大颗粒物料由于离心力长期徘徊于外围难以回到中心的粉碎区域,另一方面,离心速度提高使得浆液可以快速到达杯体2内壁,而后快速返回粉碎区域进入下一轮粉碎循环,大大提高了粉碎循环的效率。

重要的是,由于分流板5具有一定厚度,使得自分流板5甩出的浆液形成分区,相邻分区间的浆液是不连续的。具体而言,包括了两种不连续情况,其一是相邻分区浆液间具有真空区域,该真空区域主要分布于分流板5外侧面和背向刀片4的旁面外侧,一般的,电机转速较高时会形成上述真空区域,其二是沿着刀片旋转方向前方分区的浆液后端与后方分区的浆液前端的运动方向不同而产生的不连续,在这两股分区浆液之间会形成明显的分界,这种情况一般是电机转速较低时产生的。总之,浆液被分区后将破坏浆液原本连续有序的运动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相邻分区浆液间的剧烈对流而形成紊流。另外,由于上述离心运动被增强,周向运动被削弱,分区浆液在冲击杯体2而返回时将有部分浆液仍然返回原分区内进行下一轮粉碎,另外部分浆液会进入原分区前方的分区内,上述过程形成了分区粉碎。这种分区粉碎呈现出各分区整体有序高效的循环,而各分区浆液的内部又是具有紊流的,兼顾了高效循环和高效粉碎,带来粉碎效率的明显提高。对于分流板5的厚度,较优的选择为1.5-5毫米。如果分流板5的厚度小于1.5毫米,由于分流板5过薄,将难以形成明显的分区,另外,在使用过程中,机头1竖置于台面上往往是通过分流板支撑的,其强度需有一定要求,并且,过薄也容易造成对台面的损坏,而且在清洗时,过薄的分流板容易割伤用户;分流板的厚度也不是越大越好的,如果分流板5的厚度大于5毫米,造成该处过流面积过小,影响浆液通过分流板区域的效率,并且有大量物料冲击分流板的内侧,容易产生震动和噪音。值得一提的是,分流板5采用适当的厚度还能对冲击分流板内侧的浆液起到一定反弹作用,使其重新回到粉碎区域进行下一轮粉碎。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粉碎效率,还可以在分流板5朝向刀片4一侧设置多个锯齿,使得物料在高速撞击锯齿时发生破碎,同时考虑到用户清洗时的安全,避免被锯齿的尖端划伤,锯齿倾斜向上延伸。

本实施例中,分流板5沿径向方向延伸,具体的说,分流板5为平板时,其延长面通过刀片4的中心,如果分流板为弧面板时,其内侧和外侧的连线所在的竖直面通过刀片的中心。分流板5的这种设置方式对浆液周向运动的削弱和离心运动的增强较为有利。同时为了兼顾浆液通过分流板区域的效率和分区粉碎的效果,较优的,分流板5的厚度选择2-3毫米。

分流板还可以是下述实施方式:分流板5a为平板,分流板5a竖直设置且朝向刀片4a旋转方向倾斜(如图4),由于分流板5a的倾斜方向与浆液的周向运动方向一致,为了有较好的分区效果,分流板5a的厚度应选择较厚,取3-5毫米;或者,分流板5b为平板,分流板5b竖直设置且背向刀片4a旋转方向倾斜(如图5),由于分流板5b的倾斜方向与浆液的周向运动方向相反,同样厚度的情况下能达到的分区效果将优于沿着径向设置或者朝向刀片旋转方向倾斜设置,故分流板5b的厚度可以相对较薄,取1.5-3毫米;或者,分流板为弧面板,分流板外侧朝向刀片旋转方向扭转,分流板的厚度为3-5毫米;或者,分流板为弧面板,分流板外侧背向刀片旋转方向扭转,分流板的厚度为1.5-3毫米;或者,分流板为平板,分流板下端朝向刀片旋转方向倾斜,分流板的厚度为1.5-3毫米;或者,分流板为平板,分流板下端背向刀片旋转方向倾斜,分流板的厚度为3-5毫米;或者,分流板为弧面板,分流板下端朝向刀片旋转方向扭转,分流板的厚度为1.5-3毫米;或者,分流板为弧面板,分流板下端背向刀片旋转方向扭转,分流板的厚度为3-5毫米。上述实施方式中分流板的扭转或者倾斜方向与厚度的搭配原因已有描述,可相应借鉴,不再赘述。

较优的,分流板5的厚度沿径向自内向外逐渐变厚,一方面,分流板5的内侧较窄有利于浆液高效通过分流板区域,另一方面,其外侧较厚有利于形成明显的分区。

本实施例中,分流板5径向延伸的长度为7-15毫米,即分流板5内侧壁的内接圆与分流板5外侧壁的外接圆的半径之差为7-15毫米。其中,分流板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可以是竖直平面,也可以是倾斜的平面,甚至还可以是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弧面,要求其任意位置的内侧壁的内接圆与外侧壁的外接圆的半径之差在上述范围内。浆液通过分流板区域时,需要具有一定长度的径向流动路径才能达到上述效果,故分流板5径向延伸的长度不能小于7毫米。并且,该流动路径也不是越长越好,若分流板5径向延伸的长度大于15毫米,由于受力面积较大,大量周向运动的浆液冲击分流板,容易造成机头震动产生噪音,需要强调的是,周向运动并非越弱越好,需要保持一定强度的周向运动来促进浆液的充分流动,若分流板的径向延伸长度过长将会影响这一过程,同时,其它结构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径向延伸长度过长的分流板将会造成分流板外侧至杯体内侧之间的径向空间变窄,影响相邻分区间物料的交换。

本实施例中,分流板5的外侧至刀片4中心的距离为R1,杯体2内侧的半径为R2,0.5≤R1/R2≤0.7。上述参数的选择,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如果R1/R2<0.5,则分流板所围区域过小,而分流板外侧与杯体内侧之间的区域较大,物料较难进入分流板所围区域进行粉碎,同时,浆液在分流板外侧与杯体内侧之间的区域径向运动的路径相对较长,不利于提升循环效率;如果R1/R2>0.7,则分流板所围区域过大,而分流板外侧与杯体内侧之间的区域较小,在分流板外侧与杯体内侧之间区域浆液的周向运动不够充分,另外自分流板处流出的浆液由于离心运动得到强化,并且分流板外侧与杯体内侧之间的径向路径较短,浆液会以较高的速度冲击杯体内侧壁,反而会进一步抬升该处的液面,形成V型区域而不利于粉碎。进一步的,30毫米≤R1≤50毫米,既避免了分流板5所围区域过大带来的粉碎压力不足,以及分流板5所围区域过小带来的物料难以进入粉碎区域,还防止了在使用过程中机头1竖置安放时不稳而发生倾倒。

本实施例中,分流板的上端设有固定部,固定部固定于下盖的下端。具体的,固定部51分别设置于每块分流板5的上端,固定部51沿横向延伸并焊接于下盖12的下端面。由于固定部51为横向延伸的,其对浆液的分流也有一定效果。作为分流板的其它固定方式,固定部51c分别设置于每块分流板5c的上端,固定部51c沿纵向延伸并焊接于下盖12c的侧面(如图6)。或者,固定部为固定板51d,多个分流板5d与固定板51d一体而形成分流件,分流件焊接于下盖的下端或者通过螺钉固定于下盖的下端(如图7)。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