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807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特别是一种豆浆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具有粉碎罩的豆浆机,一般只能制作900mL~1500mL左右的豆浆饮品,且满足2人以上的制浆量。但是无法制作更低容量、仅满足一人量的豆浆饮品。因为在超低水位制浆时,由于粉碎刀片会带动浆液做高速旋转运动,杯体内的浆液会形成漩涡,并且,会以粉碎刀片为中心形成类似波谷的漩涡液面,这就减少了粉碎刀片附近区域的物料与粉碎刀片发生碰撞的机率,基本只有粉碎刀片末端的刀刃会与物料发生碰撞,而粉碎刀片的中心区域则会形成空打现象。并且,被粉碎刀片末端切削后的小块物料会从出料孔中旋转出粉碎腔。由于超低水位制浆时,粉碎刀片中心区域形成空打,高速旋转的粉碎刀片将浆液吸入粉碎罩内的能力将大大减弱,位于粉碎罩外部的小块物料颗粒甚至有可能无法进入到粉碎罩内,继续与粉碎刀片的末端发生碰撞。这就造成了现有技术中的豆浆机无法制作900mL以下,甚至更低水位的豆浆饮品了,因为超低水位制浆时,物料无法被粉碎完全,不能满足消费者饮用时无颗粒感、免滤无渣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粉碎效率高、不容易出现粉碎刀片空打,且能满足单人份饮品制作、具有较宽容量范围的豆浆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所述机头包括机头上盖和机头下盖,且机头内设有电机,由电机驱动的转轴穿过机头下盖伸入杯体内,所述转轴的末端安装有粉碎刀片,所述机头下盖底部设置有底部敞口的粉碎罩,所述粉碎刀片位于粉碎罩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包括位于杯体底部且向内收缩的粉碎腔和位于粉碎腔上方的混合腔,所述粉碎罩位于粉碎腔内,且粉碎罩的外周边缘与粉碎腔周壁之间的排浆间隙为L1,其中,L1=1mm~20mm。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罩的周壁上设置有出料孔,且出料孔高于粉碎刀片刀根平面设置,其中,L1=10mm~20mm;

或者,所述粉碎罩的周壁上设置有出料孔,且出料孔低于粉碎刀片刀根平面设置,其中,L1=1mm~12mm。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刀片具有刀刃面朝上的刀翼,粉碎刀片旋转时,刀翼抽动液流由杯体底部向上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腔的周壁上设置有扰流筋,所述粉碎罩的外周边缘到扰流筋的最小距离为L2,其中,L2=0.5mm~10mm。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筋在位于粉碎腔的周壁上向下延伸且至少低于粉碎罩的底部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腔包括底部的聚料部和位于聚料部上方的聚流部,所述聚流部呈倒锥形,且混合腔与粉碎腔通过聚流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聚流部的外周壁上具有环绕聚流部设置的加热管;

或者,所述聚流部上标记有水位标识线。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腔的容积为V1,且杯体的制浆容量为V2,其中,V1/V2=1/4~1/2。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腔的容积V1=450mL~650mL;

或者,所述杯体的最小制浆量V3小于粉碎腔的容积V1。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罩的底部敞口为出料口,且粉碎刀片上具有向杯体底部推压液流的下压部,所述粉碎罩的周壁上设置有液流进入的进料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杯体底部具有向内收缩的粉碎腔,且粉碎罩位于粉碎腔内,粉碎刀片在粉碎罩内对物料进行切削粉碎,在制浆过程中,当粉碎刀片高速旋转时,由于粉碎腔向内收缩具有抬升杯体制浆液面高度的作用,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粉碎罩的豆浆机来说,相同水量制浆时,本实用新型的豆浆机,更不容易发生粉碎刀片空打的现象,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豆浆机能够实现制作包括一人份在内的更低容量的饮品。并且,向内收缩的粉碎腔还能够将物料聚拢于粉碎腔内,同时结合粉碎罩对物料的阻挡和限制作用,大块物料不容易蹦出粉碎腔,从而能够更好的将物料集中于粉碎腔内并被粉碎刀片破碎,粉碎效率非常高。

另外,本实用新型豆浆机的粉碎罩的外周边缘与粉碎腔周壁之间具有排浆间隙L1。该排浆间隙是指粉碎罩的外周壁与粉碎腔内周壁之间浆液流通的最大距离。豆浆机在制浆过程中,在粉碎腔内进行粉碎的浆液及物料可以通过排浆间隙进入到混合腔内,并与混合腔内的浆液进行稀释和混合,既可以对杯体内的浆液进行均质提升口感,还可以防止粉碎腔内的浆液浓度过高而导致熬煮时粉碎腔内出现糊锅现象。更重要的是,粉碎刀片在粉碎罩内对物料进行高速切削粉碎时,会在粉碎罩与粉碎腔所围成的空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而如果该空间内的压强无法得到有效释放,该豆浆机电机将承受较大的负载,电机负载增大时容易产生共振噪音,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和休息。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排浆间隙L1位于1mm~20mm内时,既可以实现粉碎腔与混合腔的浆液循环和泄压,又可以有效将物料集中粉碎,提升粉碎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粉碎刀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粉碎刀片刀根所在水平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1和杯体2,所述机头1包括机头上盖11和机头下盖12,且机头1内设有电机3,由电机3驱动的转轴31穿过机头下盖12伸入杯体2内,所述转轴31的末端安装有粉碎刀片4,所述机头下盖12底部设置有底部敞口的粉碎罩5,所述粉碎刀片4位于粉碎罩5内,所述杯体2包括位于杯体底部且向内收缩的粉碎腔21和位于粉碎腔21上方的混合腔22,所述粉碎罩5位于粉碎腔21内,且粉碎罩5的外周边缘与粉碎腔21周壁之间的排浆间隙为L1,其中,L1=1mm~2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粉碎刀片4具有刀刃面411朝上的刀翼41,粉碎刀片旋转时,刀翼41抽动液流由杯体1底部向上运动。所述粉碎罩5的顶部与机头下盖12的前端面固定,且粉碎罩5具有相对顶部平面向下倾斜的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其中,第一连接部51上设置有出料孔510。同时,本实施例中,所述粉碎腔21包括底部的聚料部211和位于聚料部211上方的聚流部212,所述聚流部212呈倒锥形,且混合腔22与粉碎腔21通过聚流部212连接,并且,位于聚料部211外侧环绕设置有加热管6,位于聚流部212上设置有水位标记线7。

本实施例中,由于杯体底部具有向内收缩的粉碎腔,且粉碎罩位于粉碎腔内,粉碎刀片在粉碎罩内对物料进行切削粉碎,在制浆过程中,当粉碎刀片高速旋转时,由于粉碎腔向内收缩具有抬升杯体制浆液面高度的作用,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粉碎罩的豆浆机来说,相同水量制浆时,本实施例的豆浆机,更不容易发生粉碎刀片空打的现象,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豆浆机能够实现制作包括一人份在内的更低容量的饮品。并且,向内收缩的粉碎腔还能够将物料聚拢于粉碎腔内,同时结合粉碎罩对物料的阻挡和限制作用,大块物料不容易蹦出粉碎腔,从而能够更好的将物料集中于粉碎腔内并被粉碎刀片破碎,粉碎效率非常高。

另外,本实施例豆浆机的粉碎罩的外周边缘与粉碎腔周壁之间具有排浆间隙L1。该排浆间隙是指粉碎罩的外周壁与粉碎腔内周壁之间浆液流通的最大距离。豆浆机在制浆过程中,在粉碎腔内进行粉碎的浆液及物料可以通过排浆间隙进入到混合腔内,并与混合腔内的浆液进行稀释和混合,既可以对杯体内的浆液进行均质提升口感,还可以防止粉碎腔内的浆液浓度过高而导致熬煮时粉碎腔内出现糊锅现象。更重要的是,粉碎刀片在粉碎罩内对物料进行高速切削粉碎时,会在粉碎罩与粉碎腔所围成的空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而如果该空间内的压强无法得到有效释放,该豆浆机电机将承受较大的负载,电机负载增大时容易产生共振噪音,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和休息。

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排浆间隙L1位于1mm~20mm内时,既可以实现粉碎腔与混合腔的浆液循环和泄压,又可以有效将物料集中粉碎,提升粉碎效率。因为,若L1小于1mm,粉碎腔与粉碎罩围合形成的空间内浆液无法与混合腔内的浆液形成循环,同时,电机承受的负载较大,容易产生整机共振现象,并且,L1值较小时,由于装配公差的因素,可能会导致机头与粉碎腔发生干涉现象,甚至制浆过程中,机头的摆动容易造成与粉碎腔内壁产生碰撞噪音。而若L1大于20mm,相对粉碎腔与粉碎罩之间的排浆间隙较大,粉碎腔与混合腔内的浆液循环较好,但与此同时,粉碎罩可能无法阻挡所有大块物料的反弹,导致大块物料有反弹进入混合腔内的情况发生,容易造成物料无法被彻底粉碎的情形。对于本实施例来说,L1优选为3mm~12mm,比如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

在本实施例中,出料孔是高于粉碎刀片刀根平面设置,当粉碎刀片刀刃面向上抽动浆液时,位于粉碎罩内的浆液及小块物料会沿出料孔向上喷射而出,从而进入混合腔内,并与混合腔内的浆液进行混合,此时,要求,排浆间隙L1=10mm~20mm。因为,若L1小于该范围内,则进入混合腔内的物料可能因间隙值L1过小而无法正常进入到粉碎腔内并被粉碎刀片破碎。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来说,若杯体的制浆容量为V2,且粉碎腔的容积为V1,则要求V1/V2=1/4~1/2。因为,粉碎腔是在杯体内向内收缩形成,若粉碎腔的容积V1/V2小于1/4,则现有豆浆机的杯体内,粉碎腔无法放入具有粉碎罩的豆浆机机头,同样,若V1/V2大于1/2,则粉碎腔向内收缩的程度又无法具有聚拢物料形成集中粉碎的作用。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粉碎腔的容积大小决定了制作饮品的最少量为多少,一般V1=450mL~650mL,可以制作最少一人份的饮品,其中,V1优选为500mL~600mL。并且,对于本实施例来说,聚流部上设置有水位标识线,因此,杯体的最小制浆量V3小于粉碎腔的容积V1。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变化及参数的选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粉碎腔的周壁上设置有扰流筋8,并且,扰流筋在位于粉碎腔的周壁上向下延伸至杯体底部,同时,聚流部的外周壁上环绕设置有导热铝板(图中未标记)和加热管6。

并且,本实施例中,出料孔510低于粉碎刀片刀根平面设置,在位于粉碎刀片刀根所在水平截面M上,所述粉碎罩5的外周边缘到扰流筋的最小距离为L2,其中,L2=0.5mm~10mm,并且,排浆间隙L1=1mm~12mm。

本实施例中,扰流筋由在杯体上冲压成型,因此,加热管无法设置于聚料部的外壁上,以防止加热过程中,用于焊接加热管的导热铝板开焊断裂。同时,由于本实施例中,出料孔位于粉碎刀片刀根平面的下方,且排浆间隙L1=1mm~12mm,因此,在制浆的过程中,物料基本会被限制于粉碎罩与粉碎腔所围合的空间内进行集中粉碎,而不会反弹至混合腔内,粉碎效率非常高。

同时,当物料和浆液在位于粉碎罩与粉碎腔所形成的空间内进行循环和粉碎时,物料和浆液会跟随粉碎刀片做高速的旋转运动,随着粉碎刀片线速度的不断提高,物料及浆液旋转运动的程度也会更加剧烈,因此,小块物料及浆液有可能会通过排浆间隙甩入到混合腔内。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粉碎腔的周壁上设置有向杯体底部延伸的扰流筋,该扰流筋可以对做离心旋转运动物料和浆液形成紊流,不仅有效防止物料甩入混合腔,同时也大大的提升了粉碎刀片碰撞物料的几率。本实施例中,要求粉碎罩的外周边缘到扰流筋的最小距离L2不能小于0.5mm,是为了保证安装时粉碎罩与扰流筋不会发生干涉现象,而L2不能大于12mm,也是为了防止间隙过大容易造成紊流后的物料反弹出粉碎腔,不能有效聚拢物料的作用。并且,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下,若粉碎罩相对机头可拆卸时,豆浆机还可以实现无粉碎罩情形下的制作饮品,比如制作果蔬冷饮,同时,当粉碎腔的周壁上设置扰流筋时,还也可以实现无粉碎罩情形下的无网制作豆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聚流部外侧也可以不安装导热板,或者,粉碎腔的底壁外侧设置加热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变换及参数的选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粉碎罩5的底部敞口为出料口,且粉碎刀片4上具有向杯体底部推压液流的下压部,所述粉碎罩5的周壁上设置有液流进入的进料口50。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压部可以为设置于粉碎刀片的刀翼上朝向粉碎腔底部一侧的刀刃面,也可以为粉碎刀片上相对刀根平面扭转的刀翼。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下,粉碎刀片高速旋转时,下压部推动浆液向粉碎腔底部运动,物料从粉碎罩的底部出料口排出,由于粉碎腔为向杯体内收缩形成,粉碎腔的周壁与粉碎罩的间距较小,从出料口排出的浆液及物料在粉碎腔底壁的阻挡下会沿着粉碎腔的四周壁向上翻滚,与此同时,当粉碎刀片下压部推动浆液流向下运动时,粉碎刀片上方呈现负压区,并且,设置于粉碎罩周壁上的进料口要求位于粉碎刀片刀根平面的上方,此时,由于负压区的存在,沿粉碎腔四周壁向上翻滚的浆液流及物料会从进料口吸入粉碎罩内,从而形成循环粉碎。因此,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粉碎罩与粉碎腔周壁的排浆间隙L1最好位于10mm~20mm,以方便大块物料能够顺畅的向上翻滚并进入到粉碎罩内,并且,继续上述过程形成循环粉碎。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变换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