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截流功能的油壶盖和油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9909发布日期:2018-06-30 01:2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具有截流功能的油壶盖和油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油油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油壶盖和油壶。



背景技术:

油壶是每个厨房内必不可少的容器,方便在烹饪过程中,添加食用油。目前,为了保证置于油壶内的食用油的干净卫生,油壶盖大多采用子母盖的形式,母盖用于与壶体连接,并开设出油嘴和透气孔等结构,子盖扣合在母盖上,防止灰尘、飞虫等异物经由出油嘴进入油壶内。

现有母盖上的出油嘴的端口没有特殊设计,一般为端口的端面一般设计为弧形,导致食用油往外倒时,经常出现残留油滴挂在出油端口处,使得出油嘴的外壁上容易粘上灰尘等异物,滋生细菌,不干净卫生,影响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具有截流功能的油壶盖和油壶,解决现有油壶盖的出油嘴的结构容易残留油滴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截流功能的油壶盖,包括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盖的盖面上设置导油凸嘴,所述导油凸嘴的出油端口上具有向外凸出的薄壁导流外沿。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薄壁导流外沿的导流面与其下方的竖直面所呈的角度为110°~130°;所述薄壁导流外沿的边缘的厚度为0.5~1mm,且边缘的侧面为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的夹角为50°~60°。

优选地,所述薄壁导流外沿的导流面与其下方的竖直面所呈的角度为120°;所述薄壁导流外沿的边缘的厚度为0.8mm,且边缘的侧面为弧面,与其底面的连接处的夹角为55°,且薄壁导流外沿的底面与导流面平行。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油凸嘴的导油内孔为阶梯式缩口结构,导油凸嘴的出油端口为导油内孔的小口径端。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向外凸出的薄壁导流外沿的结构采用可拆卸的薄壁外沿导流嘴的形式,连接在所述导油凸嘴的出油端口上。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子盖,所述子盖通过夹子弹簧活动连接至所述母盖上,所述子盖失去外力作用后可自动归位扣合在母盖上;与母盖通过夹子弹簧活动连接的所述子盖的侧边上连接按压延伸部。

优选地,所述母盖的盖面的边缘围设挡圈,所述母盖的盖面上设置的导油凸嘴的出油端口高出该挡圈;所述子盖采用平面子盖,在与所述导油凸嘴的位置相对应的该平面子盖上设置具有凸嘴容纳腔的容置帽;当平面子盖随形扣合在母盖的挡圈上时,导油凸嘴容置在该容置帽的凸嘴容纳腔内。

优选地,所述平面子盖上开设安装孔,所述容置帽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平面子盖上的安装孔内。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母盖的盖面上开设通气回流孔,该通气回流孔的孔沿上连接向下延伸的缩口型导流沿;所述母盖的盖面呈凹曲面形状,所述通气回流孔的边沿位于该凹曲面形状盖面的最低水平位置处。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子盖包括平面塑料盖体和金属增强层,所述金属增强层连接在所述平面塑料盖体的盖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油壶,包括壶体,其中,还包括上述任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具有截流功能的油壶盖,所述油壶盖通过母盖连接在所述壶体的端口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截流功能的油壶盖,通过将导油凸嘴的出油端口设计为向外凸出的薄壁导流外沿,食用油经该薄壁导流外沿倒出时,能够快倒快断,截流效果好,导油凸嘴的出油端口没有油滴滞留,油滴不会滴挂在出油端口上,干净卫生,没有细菌滋生。并优选给出了该薄壁导流外沿的结构参数,实现最佳的截流效果。并优选将该薄壁导流外沿的结构采用可拆卸的薄壁外沿导流嘴的形式,方便清洗,方便对现有油壶出油口进行改进。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导油凸嘴的导油内孔的阶梯式缩口结构,实现较好的集流效果,使倒出的食用油流束集中,不分散,有利用精确滴加食用油。

本实用新型的油壶盖中,通过夹子弹簧,即可实现子盖即时自动回扣至母盖上,有效防止灰尘、飞虫等异物的侵入,保证盛装在油壶内的食用油的干净卫生。而且,采用夹子弹簧的方式能将子盖稳稳地扣合在母盖的端面上,子盖的开启需要稍大的外力,因此,在油壶倾倒时,子盖不会被动打开,则食用油洒不出来,不会带来清理的麻烦。同时通过采用平面子盖,将导油凸嘴的出油端口容置在平面子盖的凸嘴容纳腔内,当出现食用油喷洒出的情况时,喷洒出的食用油被限制在该凸嘴容纳腔内,并沿凸嘴容纳腔的内壁流下,再经通气回流孔回流至油壶内,食用油的喷洒面积小,清理方便。并优选采用可拆卸的容置帽,方便拆卸,清洗方便。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母盖的盖面上导油凸嘴和通气回流孔的设置,使母盖的结构设计紧凑,导流顺畅,出现漏油时,也能够流畅回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壶盖的子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壶盖的母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壶盖的子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油壶盖的一种子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子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油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至图7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截流功能的油壶盖,包括母盖10,其中,所述母盖10的盖面11上设置导油凸嘴12,所述导油凸嘴12的出油端口上具有向外凸出的薄壁导流外沿121。薄壁导流外沿的厚度控制为0.5~1mm。食用油经该薄壁导流外沿121倒出时,能够快倒快断,截流效果好,导油凸嘴12的出油端口没有油滴滞留,油滴不会滴挂在出油端口上,干净卫生,没有细菌滋生。

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所示,控制所述薄壁导流外沿121的导流面1210与其下方的竖直面所呈的角度a为110°~130°;所述薄壁导流外沿121的边缘的厚度为0.5~1mm,且边缘的侧面为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的夹角β为50°~60°。具体优选地,控制所述薄壁导流外沿121的导流面1210与其下方的竖直面所呈的角度a为120°;所述薄壁导流外沿121的边缘的厚度为0.8mm,且边缘的侧面为弧面,与其底面1211的连接处的夹角β为55°,且控制薄壁导流外沿121的底面与导流面1210平行。该结构参数构成的薄壁导流外沿121,具有最优的截流效果。其中,所述导流面1210指的是薄壁导流外沿121的末端的出油弧面是切面。

为了实现较好的集流效果,使倒出的食用油流束集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如图3所示,将导油凸嘴12的导油内孔122设计为阶梯式缩口结构,导油凸嘴12的出油端口为导油内孔122的小口径端。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方便地为现有的油壶盖的出油嘴(即导油凸嘴)的出油端口改进为前述的具有薄壁导流外沿121的结构,将所述向外凸出的薄壁导流外沿121的结构采用可拆卸的薄壁外沿导流嘴120的形式,将所述薄壁外沿导流嘴120连接在所述导油凸嘴12的出油端口上即可,如图3所示。方便清洗,也方便推广。

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子盖20,所述子盖20通过夹子弹簧30活动连接至所述母盖10上,所述子盖20失去外力作用后可自动归位扣合在母盖10上;与母盖10通过夹子弹簧30活动连接的所述子盖10的侧边上连接按压延伸部24。该按压延伸部24方便按压打开子盖20的同时,方便装配夹子弹簧30。按压延伸部24与子盖20的盖体一体成型。该技术方案可实现子盖20即时自动回扣至母盖10上,有效防止灰尘、飞虫等异物的侵入,保证盛装在油壶内的食用油的干净卫生。而且,采用夹子弹簧30的方式将子盖20连接至母盖10上,子盖20的开启需要稍大的外力,因此,在油壶倾倒时,子盖不会自动脱离母盖,则食用油不会洒出来,不会带来清理的麻烦。

所述母盖10的与子盖20通过夹子弹簧30活动连接的侧边上还可连接手柄15,方便拿取油壶的同时,方便配合按压打开子盖20。

在取拿油壶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晃动,导致食用油由出油口喷洒出来,现有的油壶盖的子盖大多采用具有深度的盖体形状,整体扣设在母盖上,该结构的子盖,在出现食用油喷洒出来的情况时,食用油喷洒面积大,会将整个子盖的内壁和母盖的盖面污染,清理麻烦。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和图5所示,所述母盖10的盖面11的边缘围设挡圈13,构成截面呈倒工字型的母盖10,盖面11的下部为与壶体的连接部,上部即为挡圈13围设成的腔体。母盖10的盖面11上设置导油凸嘴12的出油端口高出所述挡圈13。所述子盖20采用平面子盖,在与所述导油凸嘴12的位置相对应的该平面子盖20上设置具有凸嘴容纳腔21的容置帽22;当平面子盖20随形扣合在母盖10的挡圈13的上端面上时,导油凸嘴12容置在该容置帽22的凸嘴容纳腔21内。所述导油凸嘴12的出油端口容置在子盖20的凸嘴容纳腔21内,当出现食用油喷洒出来的情况时,喷洒出的食用油被限制在该凸嘴容纳腔21内,并沿凸嘴容纳腔21的内壁流下,然后经通气回流孔14回流至油壶内,食用油的喷洒面积小,清理方便。

上述实施方式的平面子盖20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开设计。因此,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如图5所示,将所述容置帽22设计为开拆卸地安装在平面盖体20上的安装孔内。例如,采用卡扣方式。容置帽22能够方便地拆卸下来,清洗方便。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母盖10的盖面11上开设通气回流孔14,该通气回流孔14的孔沿上连接向下延伸的缩口型导流沿141;所述母盖10的盖面11呈凹曲面形状,所述通气回流孔14的边沿位于该凹曲面形状盖面11的最低水平位置处。所述通气回流孔14起到通气保持内外压平衡的作用,以及回流食用油的作用。具体地,导油凸嘴12的形状为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斜圆锥台,其与母盖的盖面相交的形状为椭圆形。通气回流孔14的形状也为椭圆形,两者以长轴垂直的方式,排布在母盖的盖面上。结构设计紧凑,导流顺畅,出现漏油时,也能够流畅回油。

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打开子盖,因此,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子盖20包括平面塑料盖体20和金属增强层23,所述金属增强层23连接在所述平面塑料盖体20的盖面上。且金属增强层23上开设容置帽22的装配孔,保证金属增强层23贴合固定装配在平面塑料盖体20的盖面上。具体地,该金属增强层23采用不锈钢材质等耐腐蚀耐油污的材质。增强子盖20的强度,提高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油壶盖中,母盖10和子盖20的材质采用现有材质即可。例如,塑料、不锈钢或者玻璃等。

本实用新型中,还给出了一种油壶,如图8所示,包括壶体40和前述的油壶盖,所述油壶盖通过母盖连接在所述壶体40的端口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