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厨房沥水整理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9907发布日期:2018-06-30 01:2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厨房沥水整理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整理箱领域,具体是多功能厨房沥水整理箱。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进一步的迈向二胎时代,市场对婴幼儿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养育婴幼儿的家庭比例大幅提高,大量的奶瓶及其配件、吸管杯及其配件等婴幼儿哺喂用品的清洁、沥干、收纳等工作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日常厨房家务,且哺喂用品的清洁一天内需要重复多次,与日常餐具的清洗往往同时进行,占用同样的厨房空间和资源。故这家家务不但工作量大,而且由于种类多、配件散,给人们洗刷、沥水、收纳都带来诸多麻烦。故相关辅助工具的采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将收纳箱与沥水装置相结合,使收纳箱兼具沥水功能,既满足婴幼儿使其对哺喂用品的清洁收纳,又能单独作为收纳箱使用,延长其使用价值,经济实惠。但是现有的沥水收纳箱在设计上有明显缺陷,给人们的使用带来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首先,现有沥水收纳箱的沥水效率较差、卫生状况不佳。这主要是由于沥水装置都是设置在收纳箱内,相比单独的沥水架不但通风不好,而且积水存在收纳箱底,潮湿的环境降低餐具及奶瓶等的干燥效率,存水时间较长也容易滋生细菌,危害身体健康。

其次,现有沥水收纳箱的沥水操作麻烦,增加劳动量。由于沥出的水存在箱底,故沥完水后,需要将所有的餐具、奶瓶等取下,再将沥水装置取出,才能倒掉箱底积水,并擦干箱底。随后如果需要收纳餐具、奶瓶等,还需要再将装置及餐具还原到箱内,反复的内外翻倒非常麻烦。反而增加了清洗的工作量。

再有,现有沥水收纳箱对日常餐具的沥水功能设置不合理。为了凸出哺喂用品的沥水功能,多设置杆架等结构,占用较多的空间,降低了对餐具的容纳能力。同时也没有对碗、盘、筷、勺等不同餐具的沥水需求做出合理的整合设计,使人用起来很不方便,影响餐具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厨房沥水整理箱,它既能用作收纳箱,又能对哺喂用品及日常餐具进行沥水,且沥水快、效果好,使用灵活方便,操作简单省力,为厨房清洁工作提供了便利。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多功能厨房沥水整理箱,包括相配合使用的箱盖和箱壁,所述箱壁的上部设有与其活动连接的筷笼盒,所述箱壁的底面开口处设有相适应的底座,所述底座与箱壁之间设有沥水板,所述沥水板上活动插接有奶瓶架,所述底座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下方设有与其活动连接的接水盒。

所述接水盒包括第一接水盒和第二接水盒,所述第二接水盒与出水口相配合使用,且所述第二接水盒的一侧设有导水盘,所述导水盘的外端探出底座;所述第一接水盒为矩形盒体,所述第一接水盒的侧壁上设有弧形的拉耳。

所述出水口的两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顶侧与底座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水盒和第二接水盒的两侧均设有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条。

所述筷笼盒为扁平盒体,且其底面及侧壁的下部设有“└┘”形的凸筋,所述筷笼盒的底面设有第一沥水孔。

所述筷笼盒的三面均设有凸台,所述箱壁的口沿上设有凹台,所述凹台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箱壁的两侧,所述凸台与凹台相配合使用。

所述沥水板上设有第二沥水孔、插孔和栅格孔,所述栅格孔为条形通孔,所述栅格孔的两端设有倾斜的托板,所述奶瓶架包括Y型架和I型架,所述Y型架和I型架的底端均设有插块,所述插块为底端设有倒角的U型插块,所述插块与插孔活动插接。

所述箱盖的顶面上设有与其铰接的门型把手,所述箱盖上设有与把手相适应的凹槽。

所述底座的内部底面为以出水口为低点的倾斜底面结构。

所述箱盖与箱壁的背侧可拆卸铰接连接,所述箱壁的后侧设有托架,所述托架上设有连接轴,所述箱盖的后侧设有U型的轴托套,所述连接轴可转动的卡入轴托套内。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收纳箱与沥水架相结合,并将传统的收纳箱进行改进,使其在兼具沥水、收纳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沥水耗时、提高分类沥水功能、增加容纳水平、提高餐具及哺喂用具的卫生以及便于操作,大大降低了工作量,为厨房清洁家务提供了便利。

首先,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收纳箱进行改进,本装置通过分别独立设置,且能拆装的箱盖、箱壁、沥水板、底座,大大拓展了功能的细化效果,根据不同组件的灵活搭配和使用,实现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单独使用底座与沥水板能够避免箱壁的遮挡,显著提高餐具的通风效果,快速缩短沥水时间,提高沥水效率。结合使用箱壁、沥水板和底座沥水,能够针对不同餐具的沥水需求区别对待,且所述筷笼盒设置在箱壁的上部,距离下方的沥水板有充足的距离,既能增加筷笼盒内的通风效果,加快沥水,又能拓展容纳量,筷勺在上方沥水,盘碗在下方沥水。

本装置的使用方法为:

方法一:将接水盒连接在出水口的下方接水,并将沥水板安装在底座上,即可用于沥水,将哺喂用品的配件挂在奶瓶架上,并将餐具放置在沥水板上,沥出的水被接水盒收集并处理。沥完水后通过接水盒处理积水,直接按上想改和箱壁,即可防尘收纳。

方法二:将接水盒连接在出水口的下方接水,并将沥水板和箱壁均安装在底座上,可以使用奶瓶架沥干哺喂用品,使用沥水板沥干盘碗,使用筷笼盒沥干筷勺。沥出的水通过接水盒接取并处理,沥完水后盖上箱盖即可收纳。

方法三:安装好箱盖、箱壁和底座,作为收纳箱使用。

其次,底座上出水口的设置,能够直接在底部排水,沥完水后人们不用再反复翻倒,直接通过接水盒就可处理掉沥出的水,非常方便,大大减少了家务劳动量。

再有,通过灵活的使用方法和出水口的排水功能,使本装置能够显著缩短沥水时间,解决现有技术箱底积水问题,提高沥水效果,避免细菌滋生。

2、所述第二接水盒能够通过导水盘直接将水倒出,且由于导水盘探出箱壁,使用时将本装置放在洗碗池旁边,碗筷、奶瓶等洗净后放入沥水板沥水,沥出的水直接被导水盘导入到旁边的洗碗池中,没有积水,不滋生细菌,且保持底座内的不过于潮湿,提高沥水效果。所述第二接水盒整体为矩形的盒体,接取水后方便倾倒。且所述第二接水盘与底座相结合,当按上箱壁和箱盖后,整体为封闭结构,方便收纳防尘。

3、所述第一接水盒和第二接水盒通过滑条与滑槽的滑动连接安装在底座上,将滑条插入滑槽底部即可安装完成,抽出即可取下,非常方便快捷。

4、所述凸筋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托起筷子和勺子,使餐具与筷笼盒的底面和侧壁能够保持一定距离,保证通风效果,使筷子沥水更快更干净。另一方面,通过几个支点支撑筷子,降低筷子与筷笼盒的接触面,有利于保证餐具的卫生。

5、所述筷笼盒通过凸台担在凹台上,利用筷笼盒的边缘作为支撑,形状与箱壁顶侧口沿的形状相对应,直接放上即可完成固定,且解释稳固,使用方便。箱壁左右两侧均设有凹台,筷笼盒可以灵活选择放置位置。

6、所述栅格孔用来插入盘子,所述托板爱上而下向内倾斜,能够较好适应弧线,托起盘子的侧边,使盘子的固定更加稳固,不易松落。所述Y型架以上部带有分支为特点,以衣帽架的结构方便钩挂各种零散配件,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容纳量,便于沥干更多的用具,同时也能辅助收纳,防止部件散落,避免堆放滋生细菌。所述I型架方便挂奶瓶等狭长用具,使其口向下,方便沥水,且口沿不接触箱体和沥水板,保证卫生。

7、所述门型把手方便提拿本装置。

8、所述底座内部的底面为倾斜底面的大角度排水设计,呈漏斗状,不存水,排水快,有利于保持干爽和卫生。

9、所述连接轴即可从U形轴托套的开口处卡入,又能在轴托套内转动,使箱盖与箱壁方便拆装,装起后也能够实现铰接开合,使用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筷笼盒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沥水板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箱壁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后侧示意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箱盖;2、箱壁;3、筷笼盒;4、底座;5、沥水板;6、出水口;7、第一接水盒;8、第二接水盒;9、导水盘;10、拉耳;11、滑槽;12、滑条; 13、凸筋;14、第一沥水孔;15、凸台;16、凹台;17、第二沥水孔;18、插孔;19、栅格孔;20、托板;21、Y型架;22、I型架;23、插块;24、连接轴;25、轴托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是多功能厨房沥水整理箱,主体结构包括相配合使用的箱盖1和箱壁2,二者即可拆开分别使用,比较灵活方便。也可安装到一起使用,实现防尘收纳的功能,保护餐具和哺喂用品卫生。所述箱壁2的上部设有与其活动连接的筷笼盒3,距离下方的沥水板5有充足的距离,既能增加筷笼盒3 内的通风效果,加快沥水,又能拓展容纳量,筷勺在上方沥水,盘碗在下方沥水。所述箱壁2的底面开口处设有相适应的底座4,通过分别独立设置,且能拆装的箱盖1、箱壁2、底座4,大大拓展了功能的细化效果,根据不同组件的灵活搭配和使用,实现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所述底座4与箱壁2之间设有沥水板5,实现沥水功能。所述沥水板5上活动插接有奶瓶架,方便将奶瓶、吸奶器、小儿餐具、吸管杯等的配件挂在上面,既能沥水,又能避免接触其他器皿等,保证卫生。所述底座4上设有出水口6,所述出水口6的下方设有与其活动连接的接水盒。能够直接在底部排水,沥完水后人们不用再反复翻倒,直接通过接水盒就可处理掉沥出的水,非常方便,大大减少了家务劳动量。

为了方便在不同环境下使用本装置,并兼顾防尘密封效果。所述接水盘包括第一接水盒7和第二接水盒8,所述第二接水盒8与出水口6相配合使用,且所述第二接水盒8的一侧设有导水盘9,所述导水盘9的外端探出底座4;所述第二接水盒8能够通过导水盘9直接将水倒出,且由于导水盘9探出箱壁 2,使用时将本装置放在洗碗池旁边,碗筷、奶瓶等洗净后放入沥水板5沥水,沥出的水直接被导水盘9导入到旁边的洗碗池中,没有积水,不滋生细菌,且保持底座4内的不过于潮湿,提高沥水效果。所述第一接水盒7为矩形盒体,接取水后方便倾倒。且所述第一接水盒7与底座4相结合,当按上箱壁2和箱盖1后,整体为封闭结构,方便收纳防尘。所述第二接水盒8的侧壁上设有弧形的拉耳10。方便通过拉耳10拽下第一接水盒7。

为了方便拆装,所述出水口6的两侧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顶侧与底座4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水盒7和第二接水盒8的两侧均设有与滑槽11滑动连接的滑条12。将滑条12插入滑槽11底部即可安装完成,抽出即可取下,非常方便快捷。

所述筷笼盒3为扁平盒体,且为长条形,故将筷子平方其中即可。相比现有技术常用的竖直的筷子笼,不但避免筷子尖端向下插放时筷子头滋生细菌的问题,也能解决由于筷子较细,如果竖直插放则沥水孔设置较小,导致沥水效果不好,容易潮湿存水的问题。且其底面及侧壁的下部设有“└┘”形的凸筋 13,一方面能够托起筷子和勺子,使餐具与筷笼盒3的底面和侧壁能够保持一定距离,保证通风效果,使筷子沥水更快更干净。另一方面,通过几个支点支撑筷子,降低筷子与筷笼盒3的接触面,有利于保证餐具的卫生。所述筷笼盒3 的底面设有第一沥水孔14。鉴于筷子为水平放置,第一沥水孔14可以设置的较大,长度可以设置在1.5~3cm之间,宽度可以设置在0.5~1.8之间,大大提高了筷笼盒3整体的通风效果,快速沥干筷子表面的水。

所述筷笼盒3的三面均设有凸台15,所述箱壁2的口沿上设有凹台16,所述凹台16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箱壁2的两侧,所述凸台15与凹台16相配合使用。所述筷笼盒3通过凸台15担在凹台16上,利用筷笼盒3的边缘作为支撑,形状与箱壁2顶侧口沿的形状相对应,直接放上即可完成固定,且解释稳固,使用方便。箱壁2左右两侧均设有凹台16,筷笼盒3可以灵活选择放置位置。

为了满足对不同餐具的沥水需求,所述沥水板5上设有第二沥水孔17、插孔18和栅格孔19,所述栅格孔19为条形通孔,所述栅格孔19的两端设有倾斜的托板20,所述栅格孔19用来插入盘子,所述托板20爱上而下向内倾斜,能够较好适应弧线,托起盘子的侧边,使盘子的固定更加稳固,不易松落。所述奶瓶架包括Y型架21和I型架22,所述Y型架21以上部带有分支为特点,以衣帽架的结构方便钩挂各种零散配件,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容纳量,便于沥干更多的用具,同时也能辅助收纳,防止部件散落,避免堆放滋生细菌。所述I 型架22方便挂奶瓶等狭长用具,使其口向下,方便沥水,且口沿不接触箱体和沥水板5,保证卫生。所述Y型架21和I型架22的底端均设有插块23,所述插块23为底端设有倒角的U型插块23,所述插块23与插孔18活动插接。

所述箱盖1的顶面上设有与其铰接的门型把手,方便提拿本装置。所述箱盖1上设有与把手相适应的凹槽。方便不用把手时将其收入,表面平整易于攞放和收纳。

所述底座4的内部底面为以出水口6为低点的倾斜底面结构。大角度排水设计,呈漏斗状,不存水,排水快,有利于保持干爽和卫生。

所述箱盖1与箱壁2的背侧可拆卸铰接连接,所述箱壁2的后侧设有托架,所述托架上设有连接轴24,所述箱盖1的后侧设有U型的轴托套25,所述连接轴24可转动的卡入轴托套25内。所述连接轴24即可从U形轴托套25的开口处卡入,又能在轴托套25内转动,使箱盖1与箱壁2方便拆装,装起后也能够实现铰接开合,使用灵活方便。

实施例:多功能厨房沥水整理箱,包括相配合使用的箱盖1和箱壁2,所述箱盖1的一侧与箱壁2的一侧可拆卸铰接连接,所述箱壁2的后侧侧面的顶部设有连接轴24,所述连接轴24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一个所述连接轴24上设有4个托架,所述托架为L形,所述托架的一端与箱壁2固定连接,其中两个托架设置于连接轴24的两端,且另外两个托架设置于连接轴24的中间并将连接轴24三等分,所述箱盖1后侧侧面的底部设有U型的轴托套25,所述轴托套25为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连接轴24安装在轴托套25内,且二者转动连接,这种开放式结构的U型轴托套25,方便使用者自己组装。这种卡扣安装的转动轴结构,开关箱子时不易松动和脱落,且还能快速的卡接拆装,使用非常方便灵活。所述轴托套25上设有用于穿过托架的让位槽,此外,在箱盖1 设置有轴托套25的上方设有凸起的加强筋,使铰接的合页部分结构更加稳定,防止变形增加使用寿命。所述箱盖1和箱壁2的前侧居中的设有塑料卡扣,所述箱盖1的顶面上设有与其铰接的门型把手,所述把手整体为圆弧倒角设计,整体圆润且没有尖锐的棱角,抓握使用时防止划伤手。把手的里侧设有波浪形的起伏,与手部握紧的手指曲线相适应,便于提、抓,防止滑脱,所述箱盖1 上设有与把手相适应的凹槽。所述把手的两端设有插轴,所述插轴向内设置,所述凹槽内设有与插轴转动连接的连接孔。所述箱壁2为无底的设计,所述箱壁2的上部设有与其活动连接的筷笼盒3,所述筷笼盒3的高度为箱壁2高度的1/3,能够较好的悬空,有利于空气流通,增加通风干燥效果。所述筷笼盒3 的顶侧的三面均与箱壁2宽度一侧的口沿处形状相对应,所述筷笼盒3顶侧侧边的三面均设有凸台15,所述箱壁2的口沿上设有凹台16,所述凹台16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箱壁2的两侧,所述凸台15与凹台16相配合使用。所述筷笼盒3为扁平的长条形盒体,与一般市售的筷子长度相适应,且其底面及侧壁的下部设有“└┘”形的凸筋13,所述凸筋13为7个且沿筷笼盒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凸筋13的底侧与筷笼盒3的底面连接,所述凸筋13的两侧分别与同侧的筷笼盒3侧壁相连接,所述筷笼盒3的底面设有第一沥水孔14。所述第一沥水孔14的两端为弧形,且其宽度为1.1cm,长度为2.3cm,通风良好,沥水效果好。所述箱壁2的底面开口处设有相适应的底座4,所述底座4 与箱壁2之间设有沥水板5,所述底座4上设有接水槽,所述沥水板5的底面上设有与接水槽的槽口曲线相对应的凸环,所述沥水板5放置在底座4上时,所述凸环卡在接水槽内,能够约束所述沥水板5放置在底座4上的位置,使居中,避免错位和移动。所述沥水板5的形状与箱壁2的底面开口形状相对应,当箱壁2、沥水盘依次放置在底座4上后,使所述箱壁2的底侧直接落在底座4 上,所述底座4的周侧设有6个安装孔,可以根据家庭需要,使用螺丝将箱壁与底座固定,所述沥水盘被箱壁2圈在里面,结合所述沥水盘的周侧还设有一圈2.5mm的挡边,能有效的防止积水从使箱壁2、沥水盘和底座4的连接处漏出。所述沥水板5上设有第二沥水孔17、插孔18和栅格孔19,所述第二沥水孔17包括三角形和菱形的通孔,造型美观,所述栅格孔19为条形通孔,所述栅格孔19的两端设有倾斜的托板20,所述托板20相对栅格孔19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托板20的上侧向外倾斜且下侧向内倾斜,所述沥水板5上活动插接有奶瓶架,所述奶瓶架包括Y型架21和I型架22,所述Y型架21上设有伸出的支架,所述支架分上下两层设有四个,且上层的支架短于下层的支架,所述I型支架为竖直设置的直杆形,所述Y型架21和I型架22的底端均设有插块23,所述插块23为底端设有倒角的U型插块23,所述插块23与插孔 18活动插接。所述底座4上设有出水口6,所述底座4的内部,即接水槽的底面为以出水口6为最低点的倾斜底面结构。所述出水口6的下方设有与其活动连接的接水盒。所述接水盘包括第一接水盒7和第二接水盒8,所述第二接水盒8与出水口6相配合使用,且所述第二接水盒8的一侧设有导水盘9,所述导水盘9的外端探出底座4;所述第一接水盒7为矩形盒体,所述第一接水盒7 的侧壁上设有弧形的拉耳10。当所述第二接水盒8与出水口6活动连接时,所述第二接水盒8的顶侧侧边与底座4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出水口6的两侧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顶侧与底座4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水盒7和第二接水盒8的两侧均设有与滑槽11滑动连接的滑条1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