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水景观茶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6016发布日期:2018-11-02 20:59阅读:25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台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具有自动送茶,以便于上茶和空杯回收,使饮茶者身心愉悦,放松心情的一种循环流水景观茶台。



背景技术:

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作的饮品,也泛指可用于饮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铁观音”等。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中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茶台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集消毒、泡茶、抽水、排水一体化,供喝茶使用的器具。传统的茶台虽然体积较大,虽然便于多人围坐饮茶,但是此类茶台当多人参与饮茶时,由于台面较大,常给人们续茶、回收空杯带来诸多不便的情况;加之,现有茶台结构简单,无任何装饰,使得饮茶时过于单调乏味,缺乏意境。

另外,现有的茶台多为人造石、实木、树根等材料制成,表面不耐磨,对环境要求也较高,不适合摆放户外或较为潮湿的地方,若被风吹日晒,这些茶台容易出现褪色、开裂等问题,不利于日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循环流水景观茶台,该茶台实现了自动送茶的效果,为饮茶者围坐于茶台饮茶提供了方便;保证了漂浮盘输送的顺畅,保证了漂浮盘的正常漂流速度,以便于茶渣废水的收集,为上茶和空杯回收提供了方便;为饮茶者营造出高山流水、曲水流觞般惬意的饮茶环境,给饮茶者带来无限遐想,使饮茶者在饮茶时身心愉悦,放松心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流水景观茶台,包括本体以及设于本体表面其中一边的泡茶台,该泡茶台用以摆放茶具,该泡茶台内制有一出水口,所述本体表面中部制有一循环水槽,该循环水槽用以承载水和装饰物,该循环水槽内铺设有磁铁层,于该循环水槽底面上方设有一第一滤网,该循环水槽的槽壁上设有若干凸点,该循环水槽内设有若干漂浮盘,该漂浮盘用以运送茶杯,各该漂浮盘底面分别设有一磁块,该循环水槽内其中一边罩设一景观盖,该景观盖下方的本体上制有一安装槽,该安装槽与循环水槽相连通,于该安装槽内设一水泵,该水泵用以推动循环水槽中的水体循环流动,该水泵一侧设有一第二滤网,该安装槽一边设有一第一插座,顺着该循环水槽外缘设有一收水沟,该收水沟与出水口相连通,该本体之侧面的其中一边设有一第二插座,于该侧面的另一边上制有一储物格。

所述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该本体与泡茶台、循环水槽、安装槽、储物格的表面都分别均匀涂覆有一层PU漆层,该循环水槽通过至少一入水孔与安装槽相连通,该入水孔通过第二滤网与水泵分隔,该安装槽底面之最低处设有一排水口,该排水口与一排水管相连通,该排水管一端设有水龙头,该储物格凹设于本体上,于该储物格内设有第三插座和第四插座,该本体底部向下延伸形成至少一支撑部。

所述循环水槽内的另一边设有一景观台,该景观台上设有一喷雾器,该循环水槽以及磁铁层、各凸点表面均分别设有一保护层,该保护层的厚度为小于或等于4cm,该磁铁层铺设于该循环水槽的槽底和槽壁,槽底之磁铁层与第一滤网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高度不小于1cm,该循环水槽的平均深度为12-13cm,该循环水槽的宽度为12-15cm。

所述磁铁层由若干磁片拼接而成,该磁铁层上表面的磁极与漂浮盘之磁块下表面的磁极相一致,该磁块的厚度为小于或等于3mm。

所述水泵包含有二伸入循环水槽中的出水管,各该出水管之间的出水方向成相反设置,各该出水管端部分别设有扁嘴口,设于入水孔同一边的扁嘴口的端部与入水孔的距离为15-50cm,各该出水管上还分别设有调节部,该水泵与第一插座电性连接。

所述各凸点于整个循环水槽或循环水槽之转弯处的槽壁上成阵列分布,各凸点的高度相一致。

所述出水口与一导管相连通,该导管一端连接在茶渣桶中。

所述收水沟底面为一平面,该收水沟相对循环水槽的一面为一斜面,该收水沟的其中一端向出水口延伸,与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插座、第二插座、第三插座和第四插座上均分别设有至少二USB连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在本体上设置循环水槽,配合水泵,促使循环水槽中的水体循环流动,再将漂浮盘漂浮于水面,流动的水体带动漂浮盘移动,藉此将装有茶水的茶杯送到客人面前,以便客人饮用,实现了自动送茶的效果,为饮茶者围坐于茶台饮茶提供了方便;于循环水槽内设磁铁层,配合漂浮盘底部的磁块,利用同极相斥的原理,使漂浮盘与磁铁层之间形成磁悬浮的效果,提高了漂浮盘的承载力,且进一步保证了漂浮盘输送的顺畅;于循环水槽之槽壁上的凸点设计,结合PU漆层,当处于随水体漂流状态的漂浮盘接触各凸点时,会产生均匀的摩擦,自动旋转经过,进而使得漂浮盘输送茶杯更为顺畅,保证了漂浮盘的正常漂流速度;顺着循环水槽外缘设置收水沟,为围坐在本体周围的客人倒掉茶杯中带有茶渣的茶水提供了方便;该收水沟一端延伸到泡茶台的出水口,该出水口通过导管连接到茶渣桶中,以便于茶渣废水的收集;水泵之二出水管采用扁嘴口,能使水流形成暗流,而且不回流,能有效保证漂浮盘漂流的流畅,对入水孔和扁嘴口端部之间距离的限定,使得入水孔与扁嘴口之间距离存在水流惯性流动,以便于上茶和空杯回收;加之,于循环水槽内分别设置景观盖和景观台,配合循环水槽流动的水体,为饮茶者营造出高山流水、曲水流觞般惬意的饮茶环境,结合喷雾器,给饮茶者带来无限遐想,使饮茶者在饮茶时身心愉悦,放松心情。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 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本体;11-支撑部;12-安装槽;121-第二滤网;122-入水孔;13-排水管;14-水龙头;15-储物格;2-泡茶台;21-出水口;3-循环水槽;31-磁铁层;32-凸点;33-保护层;34-第一滤网;4-景观盖;5-第一插座;6-水泵;61-出水管;611-扁嘴口;62-调节部;7-景观台;8-喷雾器;9-收水沟;91-平面;92-斜面;K-第二插座;P-第三插座;Q-第四插座;S-漂浮盘;S1-磁块;T-茶杯;U-茶渣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循环流水景观茶台,包括本体1以及设于本体1表面其中一边的泡茶台2,该泡茶台2用以摆放茶具,此处所述的茶具,包括茶杯T、茶壶、茶碗等器具,在此并不予以自限;该泡茶台2内制有一出水口21,本体1表面中部制有一循环水槽3,该循环水槽3用以承载水和装饰物,此处所述装饰物可为卵石等造景物品,在此并不予以自限;该循环水槽3内铺设有磁铁层31,于该循环水槽3底面上方设有一第一滤网34,该循环水槽3的槽壁上设有若干凸点32,该循环水槽3内设有若干漂浮盘S,该漂浮盘S用以运送茶杯T,各该漂浮盘S底面分别设有一磁块S1,该循环水槽3内其中一边罩设一景观盖4,该景观盖4下方的本体1上制有一安装槽12,该安装槽12与循环水槽3相连通,于该安装槽12内设一水泵6,该水泵6用以推动循环水槽3中的水体循环流动,该水泵6一侧设有一第二滤网121,该安装槽12一边设有一第一插座5,顺着该循环水槽3外缘设有一收水沟9,该收水沟9与出水口21相连通,该本体1之侧面的其中一边设有一第二插座K,于该侧面的另一边上制有一储物格15。

如图1、3所示,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该本体1与泡茶台2、循环水槽3、安装槽12、储物格15的表面都分别均匀涂覆有一层PU漆层,该循环水槽3通过至少一入水孔122与安装槽12相连通,该入水孔122通过第二滤网121与水泵6分隔,该第二滤网121可以将循环水槽3经入水口122进入安装槽12内的水体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进入水泵6设置区域,进而保证水泵6的正常使用,该安装槽12底面之最低处设有一排水口,该排水口与一排水管13相连通,该排水管13一端设有水龙头14,循环水槽3日常使用时产生的杂质沉淀于排水口的最低位,便于循环水槽3换水时过滤和清洁;该储物格15凹设于本体1上,于该储物格15内设有第三插座P和第四插座Q,该本体1底部向下延伸形成至少一支撑部11,其中,PU漆层是采用PU水性漆涂覆于产品表面形成的,该水性PU漆是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及水性丙烯酸树脂制成的,以水为稀释剂、不含有机溶剂的涂料,不含苯、甲苯、二甲苯、甲醛、游离TDI有毒重金属,无毒无刺激气味,例如:对人体无害,不污染环境,漆膜丰满、晶莹透亮、柔韧性好并且具有耐水、耐磨、耐老化、耐黄变、干燥快、使用方便等特点;水性PU漆形成的漆膜有优异的丰满度,良好的抗油污性,不渗透耐水泡、固然易清洁;漆膜硬度高,耐候性和保光保色性卓越,可用室外,加之,本体1以泡沫为粗胚,采用非金属矿石粉一次成型制成,不需加钢筋,在室外不爆筋,矿石粉适合于温度-30℃~350℃,一次成型,收缩率小,不出现接口漏水现象,适合于室外,适用于室内室外使用,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如图1、3所示,循环水槽3优选可设置为环形或8字形,具体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保证水流能在循环水槽3中循环流动的结构均可应用于其设计上,因而在此并不予以自限,该循环水槽3内的另一边设有一景观台7,该景观台7上设有一喷雾器8,该循环水槽3以及磁铁层31、各凸点32表面均分别设有一保护层33,该保护层33的厚度为小于或等于4cm,该磁铁层31铺设于该循环水槽3的槽底和槽壁,槽底之磁铁层31与第一滤网34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高度不小于1cm,该第一滤网34的密度为0.5×0.5cm,该循环水槽3的平均深度为12-13cm,该循环水槽3的宽度为12-15cm,其中,磁铁层31由若干磁片拼接而成,该磁铁层31上表面的磁极与漂浮盘S之磁块S1下表面的磁极相一致,该磁块S1的厚度为小于或等于3mm,磁块S1厚度的限制,能有效控制漂浮盘S所承受的重量,以避免漂浮盘S因承受过重,加上装有茶水的茶杯后难以稳定漂浮于水体上,进而保证了漂浮盘S的正常使用。

当漂浮盘S漂浮在循环水槽3之水体上,水体的浮力,配合各磁片与漂浮盘S下方的磁块S1同极相斥,形成磁悬浮的效果,使漂浮盘S更有漂浮力,能承载更重的茶杯T;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磁片为梯形两面充磁的磁片,各该磁片沿着循环水槽3嵌入;此处所述的保护层33由非金属石粉涂料涂覆于循环水槽3以及磁铁层31、各凸点32之表面形成的,保护层33既有利于将各磁片固定于槽底,又能防止其他金属物体吸入而损坏循环水槽3之槽底的磁片,美观又实用。

如图1所示,水泵6包含有二伸入循环水槽3中的出水管61,各该出水管61之间的出水方向成相反设置,各该出水管61端部分别设有扁嘴口611,设于入水孔122同一边的扁嘴口611的端部与入水孔122的距离为15-50cm,对入水孔122和扁嘴口611端部之间距离的限定,是因为水从循环水槽3经入水孔122,流入安装槽12中,出水管61末端向循环水槽3流出,即入水孔122与扁嘴口611之间距离存在水流惯性流动,所以这段水的流速比较缓慢的,以便于上茶和回收空杯;各该出水管61上还分别设有调节部62,各该调节部62优选采用阀门开关,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次并不予以自限,该水泵6与第一插座5电性连接,其中,扁嘴口611能使水流形成暗流,而且不回流;若非扁嘴口611,使用时有回流迹象,有旋窝,影响漂浮盘S漂流的流畅。

如图1-4所示,各凸点32于整个循环水槽3或循环水槽3之转弯处的槽壁上成阵列分布,各凸点32的高度相一致,需要说明的是,各该凸点32均为硬质结构,于各凸点32上涂覆上PU漆层,处于随水体漂流状态的漂浮盘S接触各凸点32时,会产生均匀的摩擦,自动旋转经过,进而使得漂浮盘S输送茶杯T更为顺畅,保证了漂浮盘S的正常漂流速度。

如图3所示,出水口21与一导管相连通,该导管一端连接在茶渣桶U中。

如图1-4所示,收水沟9底面为一平面91,该收水沟9相对循环水槽3的一面为一斜面92,该收水沟9的其中一端向出水口21延伸,与出水口21相连通。

如图1、3所示,第一插座5、第二插座K、第三插座P和第四插座Q上均分别设有至少二USB连接口。

使用前,先将漂浮盘S设于循环水槽3之水体上,接着,开启水泵6,通过二出水管61推动循环水槽3中的水体流动,水流速度可通过二出水管61上的调节部62,调整二扁嘴口611的出水量,以获得所需水流速度;接着,将泡好的茶水倒入茶杯T,并将茶杯T放入对应的漂浮盘S上,此时,漂浮盘S便可将装有茶水的茶杯T送到饮茶者面前,以供取杯饮用;饮用完毕后,将空杯放入对应漂浮盘S,便可随着水流送回斟茶者位置,以便斟茶者回收空杯,为饮茶者围坐于茶台饮茶提供了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