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理线孔的办公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5992发布日期:2018-11-02 20:59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用品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理线孔的办公桌。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器也陆陆续续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宛若电器“脐带”的电线也以各种形式呈现在我们的办公桌上,所以理线孔也渐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传统理线孔虽然可以大体梳理电线,但是当电线数量过多时,就无法通过目测辨别电线所对应的电器,不方便整理电线。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理线孔的办公桌,它可以实现分隔电器所对应的电线,当走过较多的电线时,可以及时快捷的分辨走过电线所对应的电器,方便整理电线。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理线孔的办公桌,包括办公桌本体,所述办公桌本体上开设有理线孔,所述理线孔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线槽,所述线槽的内壁上均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金属夹,所述线槽上远离理线孔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金属盖板,所述金属盖板的上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滑动连接有塑料夹,只需要通过观察对应金属夹所夹的电线,即可快捷的找到电线所对应的电器,也更加方便整理电线,使用方便快捷。

优选地,所述线槽的内壁上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环绕设置于转轴的外侧,当用金属夹固定电线时,此时由于弹簧作用,转轴发生复位转动,金属夹呈竖直向下状态,即可方便观察电线所对应的电器。

优选地,所述金属盖板和金属夹的表面涂有防锈层,所述金属夹夹口侧刻有防滑纹,防锈层使金属夹和金属盖板不易生锈断裂损坏,防滑纹增大金属夹与电线的摩擦力,使金属夹固定电线更加牢固。

优选地,所述塑料夹靠近滑槽的一侧设有抛光层,抛光层使减少塑料夹与滑槽之间的摩擦力,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只需要通过观察对应金属夹所夹的电线,即可快捷的找到电线所对应的电器,也更加方便整理电线,使用方便、快捷;

(2)线槽的内壁上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环绕设置于转轴的外侧,当用金属夹固定电线时,此时由于弹簧作用,转轴发生复位转动,金属夹呈竖直向下状态,即可方便观察电线所对应的电器;

(3)金属盖板和金属夹的表面涂有防锈层,金属夹夹口侧刻有防滑纹,防锈层使金属夹和金属盖板不易生锈断裂损坏,防滑纹增大金属夹与电线的摩擦力,使金属夹固定电线更加牢固;

(4)塑料夹靠近滑槽的一侧设有抛光层,抛光层使减少塑料夹与滑槽之间的摩擦力,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槽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金属盖板、2理线孔、3金属夹、4线槽、5滑槽、6塑料夹、7弹簧、8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带有理线孔的办公桌,包括办公桌本体,办公桌本体上开设有理线孔2,理线孔2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线槽4,且侧壁多个线槽4分别均匀分布于理线孔本体2的外侧,线槽4的内壁上均连接有转轴8,转轴8上固定连接有金属夹3,线槽4远离理线孔本体2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金属盖板1,金属盖板1可以有效的防止灰尘进入线槽4,保持线槽4内各部件的干净清洁,金属盖板1的上端开设有滑槽5,滑槽5上滑动连接有塑料夹6,塑料夹6可以方便固定手机充电线和耳机线等,线槽4的内壁上连接有弹簧7,且弹簧7环绕设置于转轴8的外侧,当用金属夹3固定电线时,此时由于弹簧7作用,转轴8发生复位转动,金属夹3呈竖直向下状态,即可方便观察电线所对应的电器,金属盖板1和金属夹3的表面涂有防锈层,金属夹3夹口侧刻有防滑纹,防锈层使金属夹3和金属盖板1不易生锈断裂损坏,防滑纹增大金属夹3与电线的摩擦力,使金属夹3固定电线更加牢固,塑料夹6靠近滑槽的5一侧设有抛光层,抛光层使减少塑料夹6与滑槽5之间的摩擦力,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

本方案实现分隔电器所对应的电线,当走过较多的电线时,可以及时快捷的分辨走过电线所对应的电器,方便整理电线,当使用时,用金属夹3将桌面上的电线固定夹住,然后轻轻松手,金属夹3通过弹簧7作用复位呈竖直状态,此时通过眼睛观察桌面下方,就可以通过金属夹3及时有效的分辨出理线孔2走过的电线所对应的电器,方便整理电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