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1790发布日期:2018-06-19 19:4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尤其涉及一种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双层的壶体结构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电热水壶、豆浆机等液体加热器上使用广泛。以电热水壶为例,单层电热水壶的壶身温度较高,用户很容易接触壳体而被烫伤,且保温及加热效率都不高;双层电热水壶包括内胆和外壳,外壳侧边设有开口,然后将外壳直接套设在内胆外,外壳存在强度不够易变形的问题,影响电热水壶壶身的美观性,特别是当外壳与内胆都不是等截面结构时,外壳与内胆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外壳强度更加不够。若没有支撑件支撑壶身,容易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或运输过程中,外壳易受到外力撞击而造成内凹,影响壶体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低成本、结构更牢靠的电热水壶。

一种电热水壶,包括双层壶体和底盖,所述壶体包括内胆、外壳和手柄,所述外壳由一金属板卷曲形成且金属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叠合部,两叠合部叠合连接,所述外壳设于所述内胆外,且所述底盖与内胆配合夹紧所述外壳,所述手柄覆盖所述叠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叠合部设于外壳的中部,所述两叠合部叠合连接之后在叠合部的至少一侧形成安装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两叠合部分别突出于所述外壳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内胆上设有壶嘴,所述外壳上设有安装壶嘴的安装缺口,所述外壳与内胆之间设有环绕内胆外壁的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设于所述内胆上端,所述环形支架上设有沿安装缺口形成的壶嘴加强部,壶嘴加强部定位于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开口包括所述外壳在两叠合部叠合连接后上端形成的第一开口,所述外壳第一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插片,所述插片弯折固定于所述环形支架上。

进一步地,壶嘴加强部的下端设有向内侧凸起的凸筋。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开口包括所述外壳在两叠合部叠合连接后下端形成的第二开口,所述内胆的下部对应第二开口处设有固定件,所述手柄的下端与固定件连接以使手柄安装到内胆上。

进一步地,所述两叠合部中的一个上设有缺口,另一个上设有铆爪,两叠合部叠合之后通过弯折所述铆爪扣入所述缺口内连接;

或者,所述两叠合部中的一个上第一折边,另一个上设有第二折边,两叠合部通过第一折边插入第二折边内且叠合连接;

或者,所述两叠合部叠合之后通过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叠合部与所述内胆之间还设有连通内胆与温控器的蒸汽导管;或者,所述底盖为碗状底盖。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顶部设有敞开的第一安装口,所述外壳底部设有敞开的第二安装口,所述内胆的最大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口的内径尺寸,所述第二安装口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内胆的最大外径尺寸,所述外壳的两端张开以使所述内胆从所述第一安装口或第二安装口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之后,所述外壳的叠合部叠合连接;或者,所述外壳包括所述外壳顶部设有敞开的第一安装口,所述外壳底部设有敞开的第二安装口,所述内胆的最大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口的内径尺寸,所述第二安装口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内胆的最大外径尺寸,所述外壳的叠合部叠合连接之后,所述内胆从所述第一安装口或第二安装口安装在所述外壳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现有技术中,外壳的两端通过弹性材料的拉簧连接,采用此技术方案时,拉簧不能对外壳的两端处的强度起到增强的作用,外壳仍然易收到外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使得外壳无法保持其原有的造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在外壳的两端设置叠合部,两叠合部叠合之后连接使得外壳造型稳定,即通过叠合部将外壳的两端连接,保证外壳两端处的结构稳定,使得外壳在叠合部处呈完整的造型,从而加强了外壳整体的强度,外壳整体不易变形。换而言之,通过外壳自身形成叠合部,结构简单,且叠合部叠合连接,装配方便,保证了外壳在两端处的纵向方向的强度,使得在底盖与内胆定位外壳时,外壳不会因为挤压力在两端处变形,从而影响外壳整体的造型或影响手柄的安装。另外,外壳的两端通过叠合部连接之后,外壳的两端也不会随意地张开,便于手柄的安装。除上述技术效果外,还可以减少在手柄与内胆之间设置用于连接外壳两端的纵向支架结构,降低成本,且还可以加快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亦可根据下述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液体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环形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外壳与环形支架的一种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结构: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电热水壶,包括双层壶体和底盖4,所述壶体包括内胆2、外壳1和手柄3,所述外壳1由一金属板卷曲形成且金属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叠合部11,两叠合部11叠合连接,所述外壳1设于所述内胆2外,且所述底盖3与内胆2配合夹紧所述外壳1,所述手柄3覆盖所述叠合部11。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底盖3与内胆2配合夹紧所述外壳1是通过以下方式:所述内胆2的上端口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外壳1的上端抵顶在所述翻边的下方,所述外壳1的下端与抵顶在所述底盖4的上方,通过底盖4与内胆2连接使得外壳1定位在所述底盖4与内胆2的翻边之间。

现有技术中,外壳1的两端通过弹性材料的拉簧连接,采用此技术方案时,拉簧不能对外壳1的两端处的强度起到增强的作用,外壳1仍然易收到外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使得外壳1无法保持其原有的造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在外壳1的两端设置叠合部11,两叠合部11叠合之后连接使得外壳1造型稳定,即通过叠合部11将外壳1的两端连接,保证外壳1两端处的结构稳定,使得外壳1在叠合部11处呈完整的造型,从而加强了外壳1整体的强度,外壳1整体不易变形。换而言之,通过外壳1自身形成叠合部11,结构简单,且叠合部11叠合连接,装配方便,保证了外壳1在两端处的纵向方向的强度,使得在底盖4与内胆2定位外壳1时,外壳1不会因为挤压力在两端处变形,从而影响外壳1整体的造型或影响手柄3的安装。另外,外壳1的两端通过叠合部11连接之后,外壳1的两端也不会随意地张开,便于手柄3的安装。除上述技术效果外,还可以减少在手柄3与内胆2之间设置用于连接外壳1两端的纵向支架结构,降低成本,且还可以加快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安装,且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抓住支撑的关键点设置,所述叠合部11设于外壳1的中部,所述两叠合部11叠合连接之后在叠合部11的至少一侧形成安装开口。同时上述叠合部11的位置设置,也便于手柄3与内胆2的安装,即上述安装开口设于壶体的上端或下端,便于内胆2与手柄3的上端或下端直接连接,无需穿过外壳1,且还可以节省材料和加工工序。

优选地,两叠合部11分别突出于所述外壳1的两端。这里指出,上述两叠合部11均突出于所述外壳1的两端,位置明显,便于叠合部11相互叠合连接,本实施例以两叠合部11均突出于所述外壳1的两端为例。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上述叠合部11中的一个可突出于外壳1的一端,另一个与外壳1的一端齐平,上述技术方案也可实现外壳1的叠合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支撑外壳1底部的形状,使得外壳1的造型更加稳定,所述底盖4为碗状底盖4。所述底盖4的上端设有插槽,所述外壳1的下端插入所述插槽内。由于碗状底盖4相对于平板状底盖4结构强度更加好,更加稳定,当外壳1的下端与底盖4装配之后,碗状底盖4利用自身的强度将外壳1下端撑圆,保证外壳1的形状。

进一步地,由于外壳1为金属件,金属件一般很薄,外壳1的上端与内胆2装配较不方便,且易形成间隙,特别是外壳1为非等截面结构时。此外,若外壳1与内胆2之间接触太多易导热,即使得外壳1温度过高,影响使用体验,因此,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在外壳1与内胆2之间的上端设有环形支架5,通过环形支架5既使得外壳1与内胆2在上端的装配更加稳定,同时环形支架5还加强外壳1在上端的结构强度,即所述外壳1与内胆2之间设有环绕内胆2外壁的环形支架5,所述环形支架5设于所述内胆2上端。

所述内胆2上设有壶嘴,所述外壳1上设有安装壶嘴的安装缺口12,所述环形支架5上设有沿安装缺口12形成的壶嘴加强部51,壶嘴加强部51定位于外壳1。其中,所述壶嘴加强部51定位于外壳1,是指外壳1对壶嘴加强部51进行支撑,在壶嘴的压力作用下能够使壶嘴加强部51固定好,如果失去壶嘴的压力作用,壶嘴加强部51可能会从外壳1上掉落,也可能不会从外壳1上掉落,即若壶嘴加强部51与壶嘴之间仅仅是相互接触关系,则失去外壳1的支撑后,壶嘴加强部51无法保持与壶嘴的接触关系,即会受重力而与壶嘴分离并掉落。另外,若无环形支架5支撑,外壳1在安装缺口12和壶嘴的配合处由于外壳1自身的挤压易形成间隙,影响美观性。

通过将环形支架5定位在外壳1上,即外壳1对壶嘴加强部51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从而使得环形支架5定位于外壳1与内胆2的上端。优选地,环形支架5的厚度大于等于2mm,既保证环形支架的强度,不易变形,又在注塑时容易出模,若太软,注塑时不易顶出。具体定位方式可采用如下几种:第一种:壶嘴加强部51固定于外壳1,例如:所述壶嘴加强部51的下端设有开口朝下的凹槽,所述外壳1的安装缺口12的边沿插入所述凹槽内使得环形支架5固定在外壳1上,优选地,为了防止外壳1从凹槽内脱出,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0.5mm,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0.5mm。第二种:壶嘴加强部51固定于壶嘴或内胆2,例如:所述壶嘴的出水边上设有缺口,所述壶嘴加强部51上设于卡钩,所述卡钩扣入所述缺口内使得环形支架5固定在内胆2上端。第三种:外壳1和壶嘴夹紧所述壶嘴加强部51使得环形支架5固定在内胆2上端。上述几种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或结合,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壶嘴加强部51的下端设有向内侧凸起的凸筋,优选地,所述凸筋与内胆2外壁之间间隙范围为0.2mm至0.5mm,所述凸筋的宽度大于1mm。此凸筋在手按压外壳1的安装缺口12的下端或者外壳1的安装缺口12的下端碰撞受到应力时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外壳1变形。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上述所述两叠合部11的连接方式为:所述两叠合部11中的一个上设有缺口111,另一个上设有铆爪112,两叠合部叠合11之后通过弯折所述铆爪112扣入所述缺口111内连接。上述连接方式便于安装,同时也便于拆卸。

综上所述,本使用新型采用了极其简单的框架结构,保证了外壳1的整体强度,通过上述环形支架5、叠合部11、底盖3三者配合分别支撑了外壳1的上、中、下三个部分的纵向和径向的强度,使得外壳1的强度更加牢靠,更加不易发生变形,结构稳定,节省材料,降成本。

当外壳1的安装口的尺寸与内胆2的直径之间的尺寸关系不同时,外壳1的安装方式、内胆2与外壳1的装配顺序均会发生变化。

所述外壳1顶部设有敞开的第一安装口,所述外壳1底部设有敞开的第二安装口:

当所述内胆2的最大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口的内径尺寸,所述第二安装口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内胆2的最大外径尺寸时,即外壳1无法在叠合部11连接之后安装到内胆2外,所述外壳1的两端需要先张开以使所述内胆2从所述第一安装口或第二安装口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之后,然后所述外壳1的叠合部11叠合连接;

或者,当所述内胆2的最大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口的内径尺寸,所述第二安装口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内胆2的最大外径尺寸时,此时无需要考虑内胆2从第一安装口还是第二安装口进入外壳1内,为了便于安装,所述外壳的叠合部叠合连接之后,所述内胆从所述第一安装口或第二安装口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可轻易想到外壳1也可以先安装到内胆2外,再进行叠合连接。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环形支架5的一侧通过定位在外壳1上实现固定,为了防止环形支架5的另一侧的结构不稳定或晃动,所述安装开口包括所述外壳1在两叠合部11叠合连接后上端形成的第一开口13,即所述外壳1在两叠合部11叠合连接后上端形成第一开口13,所述外壳1第一开口13的两侧分别设有插片14,所述插片14弯折固定于所述环形支架5上。为了便于插片14的安装,如图4、图5所示,所述环形支架5在第一开口13处设有缺口,所述插片14分别弯折固定在所述缺口的两端,即使得环形支架5的另一侧固定在外壳上。优选地,环形支架5的一侧通过安装缺口12的边沿与壶嘴加强部51的凹槽配合固定,另一侧通过插片14与环形支架5的缺口两端配合固定,此时环形支架5安装在外壳1上形成外壳组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上述第一开口13除了便于环形支架5的安装,还可以便于手柄3上端的连接,即螺钉只需穿过内胆2直接与手柄连接即可。

优选地,所述插片14的宽度大于2mm,所述插片14的长度大于5mm,其中,所述插片14的宽度(纵向)大于2mm,是为了让插片14不至于太软,在冲压成型的时候不会被压烂,所述插片14的长度(径向)大于5mm,是为了让插片14能够有足够的长度弯折与环形支架5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支架5的缺口的两端分别设有向下伸出的筋位52,此筋位52长度(纵向)大于5mm,宽度(径向)大于2mm。宽度大于2mm来保证此筋位52的强度,长度大于5mm方便外壳1的插片14进行铆接。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手柄3的下端与内胆2连接,以及便于外壳1安装到内胆外侧,所述安装开口包括所述外壳在两叠合部叠合连接后下端形成的第二开口,所述外壳1在两叠合部11叠合连接后下端形成第二开口15,所述内胆2的下部设有固定件22,所述固定件22对应第二开口15,所述手柄3的下端与固定件22穿过第二开口15配合连接。所述固定件22上设有螺纹孔,所述手柄3上设有安装孔,螺钉穿过安装孔与螺纹孔连接使得手柄3固定到内胆上。

进一步地,所述叠合部11与所述内胆2之间还设有连通内胆2与温控器的蒸汽导管21。此时所述蒸汽导管21在叠合部11受到压力时还可以起到支撑叠合部11的作用,防止外壳1变形。同时上述叠合部11设于外壳1的中部,上下形成安装开口,也便于蒸汽导管21的安装,便于蒸汽导管21与内胆上的蒸汽口对齐。

其他未描述结构参考实施例1所述。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或2的结构,为了使得外壳1在叠合部11处的强度更加稳定,所述两叠合部11中的一个上第一折边,另一个上设有第二折边,两叠合部11通过第一折边插入第二折边内且叠合连接。即上述叠合部11的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在叠合连接之后形成交叉叠合的状态。例如,依次按照叠合部11(与第二折边连接的)、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叠合部11(与第一折边连接的)从内往外交叉叠加。

其他未描述结构参考实施例1所述。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或2的结构,为了使得外壳1在叠合部11处的强度更加稳定,所述两叠合部11叠合之后通过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焊接方式采用点焊的方式,加工工艺更加简单,结构稳定。

其他未描述结构参考实施例1所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