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2932发布日期:2018-07-10 21:1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水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目前国内传统的茶杯泡茶,由于杯体仅有单个容腔,茶叶和茶水是混合交融、无法分离的,部分茶叶漂浮在杯口,喝茶时经常要将其吹开,造成喝茶不便。

现有技术有一种茶水分离水杯,杯体内设置有茶水分离装置,通过旋转杯底的旋转杯盖驱动茶水分离装置,使杯体内的过滤片与挡水片上的通孔在位置上的开闭来实现茶水的通透,但是这种茶水分离装置不能实现过滤片与挡水片在固定点的开闭,在使用时只能通过慢慢旋转来实现通孔的开闭,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设有茶水分离装置的水杯在通过旋转来实现茶水分离时,不能准确定位过滤片与挡水片之间通孔的开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茶水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茶水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杯体内的过滤片、挡水片一、连杆,过滤片上设有过滤孔,挡水片一上设有透水孔一,连杆驱动挡水片一转动,连杆上方设有紧固螺母,挡水片一上设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定位过滤孔与透水孔一的位置,连杆上设有复位装置,复位装置控制挡水片一复位。

进一步的,过滤片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装置通过安装孔设在挡水片一与定位孔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安装腔、弹性元件和设置在弹性元件上方的定位珠,弹性元件和定位珠设置在安装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位装置设在挡水片一下方,复位装置包括限位板、套筒和复位弹簧,限位板设在连杆上,套筒套在连杆外部,复位弹簧穿过连杆并设在套筒内部。

进一步的,过滤孔在过滤片上为扇形交错分布,所述的定位孔在过滤片上为圆周阵列分布,且数目为偶数,定位孔数目至少为两个,定位孔数目为带过滤孔扇形数目的倍数。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片与挡水片之间还设有过滤夹层,所述过滤夹层上设有通孔和定位块,定位块与定位孔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夹层通过安装块安装在连杆上,所述安装块上方与过滤片配合,安装块下方与过滤夹层配合,安装块下方与过滤夹层配合处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的,过滤夹层上通孔和定位块的分布与过滤片上过滤孔和定位孔的分布情况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片上方还设有挡水片二,挡水片二上设有透水孔二。

进一步的,所述的透水孔二与透水孔一位置上对应。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

1.在原有茶水分离装置上进行改进,增加了定位装置和复位装置,有效解决了挡水片一和过滤片在旋转过程中的准确定位,在进行茶水分离时更加方便快捷。

2.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通过简单的定位孔以及可复位定位珠来实现,在进行旋转时,定位珠缩在安装腔内,在到达过滤片与挡水片一开或者闭时,定位珠卡在定位孔内,此时就完成了定位功能。

3.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复位装置,在旋转时,定位珠脱离定位孔,挡水片一与过滤片分离,由于复位弹簧作用,在定位珠到达定位孔后,挡水片一与过滤片紧密接触。

4.还可以在过滤片与挡水片一之间设置过滤夹层,过滤夹层一方面使结构更加完善,使更容易拆卸,又可以使结构紧密连接。

5.过滤片上的过滤孔与挡水片上的透水孔的分布设置,可实现在旋转茶水分离装置过程中开和闭的循环。

6.过滤片上方设置挡水片二可以使茶水分离装置在闭合状态下水不容易进入杯体下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离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过滤片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过滤夹层示意图一,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夹层示意图二。

图1—5中,1、过滤片,2、过滤夹层,3、挡水片一,4、连杆,5、定位装置,6、紧固螺母,7、复位装置,8、挡水片二,11、过滤孔,12、定位孔, 21、通孔,22、定位块,23、安装块,31、透水孔一,32、安装孔,51、安装腔,52、弹性元件,53、定位珠,71、限位板,72、套筒,73、复位弹簧,81、透水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如附图1—4所示,一种茶水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杯体内的过滤片1、挡水片一3、连杆4,过滤片1上设有过滤孔11,挡水片一3上设有透水孔一31,连杆4驱动挡水片一3转动,连杆4上方设有紧固螺母6,挡水片一3上设有定位装置5,定位装置5定位过滤孔11与透水孔一31的位置,连杆4上设有复位装置7,复位装置7控制挡水片一3复位。

过滤片1上设有定位孔12,所述定位装置5通过安装孔32设在挡水片一3 与定位孔12之间。

定位装置5包括安装腔51、弹性元件52和设置在弹性元件52上方的定位珠53,弹性元件52和定位珠53设置在安装腔51内,本实用新型在原有茶水分离装置上进行改进,增加了定位装置5和复位装置7,有效解决了挡水片一3和过滤片1在旋转过程中的准确定位,在进行茶水分离时更加方便快捷,通过简单的定位孔12以及可复位定位珠53来实现,在进行旋转时,定位珠53缩在安装腔51内,在到达过滤片1与挡水片一3开或者闭时,定位珠53卡在定位孔 12内,此时就完成了定位功能。

复位装置7设在挡水片一3下方,复位装置7包括限位板71、套筒72和复位弹簧73,限位板71设在连杆4上,套筒72套在连杆4外部,复位弹簧73 穿过连杆4并设在套筒72内部,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复位装置7,在旋转时,定位珠53脱离定位孔12,挡水片一3与过滤片1分离,由于复位弹簧73作用,在定位珠53到达定位孔12后,挡水片一3与过滤片1紧密接触。

过滤孔11在过滤片1上为扇形交错分布,所述的定位孔12在过滤片1上为圆周阵列分布,且数目为偶数,定位孔12数目至少为两个,定位孔12数目为带过滤孔11扇形数目的倍数,过滤片1上的过滤孔11与挡水片一3上的透水孔31的分布设置,可实现在旋转茶水分离装置过程中开和闭的循环。

实施例二

如附图1—5所示,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基础上实施的,其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的过滤片1与挡水片一3之间还设有过滤夹层2,所述过滤夹层2上设有通孔21和定位块22,定位块22与定位孔12配合。

所述过滤夹层2通过安装块23安装在连杆4上,所述安装块23上方与过滤片1配合,安装块23下方与过滤夹层2配合,安装块23下方与过滤夹层2 配合处的厚度相同。

过滤夹层2上通孔21和定位块22的分布与过滤片1上过滤孔11和定位孔的分布情况一致,在过滤片1与挡水片一3之间设置过滤夹层2,过滤夹层2一方面使结构更加完善,使更容易拆卸,又可以使结构紧密连接。

实施例三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基础上实施的,其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过滤片1上方还设有挡水片二8,挡水片二8上设有透水孔二81。

所述的透水孔二81与透水孔一31位置上对应,过滤片上方设置挡水片二可以使茶水分离装置在闭合状态下水不容易进入杯体下方。

针对本设计最完整的方案,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茶水分离装置时,过滤片1与水杯为一体并设置在杯体内部,安装时,首先将定位装置5安装在挡水片一3上,将过滤夹层2安装在挡水片一3上方,过滤夹层2的定位块22与过滤片1的定位孔12配合,使过滤片1的过滤孔11与过滤夹层2的通孔21对应,复位装置7安装在连杆4上,将连杆4穿过过滤片1,过滤片1上方在安装挡水片二8,将紧固螺母6安装在连杆4顶端,将可旋转杯底与连杆4连接,此时茶水分离装置处于闭合状态,闭合状态时,挡水片一3和挡水片二8的透水孔处于未设置过滤孔11的扇形区域,将水倒入杯体后,盖上杯盖,将茶放入至杯体下方,旋转杯底,连杆1带动挡水片一3和挡水片二8一同转动,当转动到有过滤孔11的扇形区域后,定位珠53进入定位块22,完成一次旋转过程中的定位,此时水进入杯体下方进行泡茶,此时可继续旋转关闭过滤孔,泡茶完成后,打开过滤孔使杯体倒转,泡好的茶水进入杯体上方,这样就能实现茶水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具体实施例不但适用于本实施方式,还适用于相互组合或单独案例实施的再分解简化演变出的多种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