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蒸炉排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7054发布日期:2018-08-21 16:58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蒸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蒸炉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电蒸炉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加热设备,电蒸炉工作时产生的蒸汽进入腔体,当腔体蒸汽达到饱和程度时会将多余的蒸汽从排气口排出,向外排放大量高温高湿的水蒸汽,对使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冬季会导致蒸汽弥漫,夏季导致高温高湿,消费者在烹调过程中体验感差,同时导致了排气口处有较多的冷凝水。

现有的电蒸炉是将多余的蒸汽从腔体直接排出到电蒸炉的机体外或者是将多余的蒸汽从腔体通过一个导管输送到排风机构再由排气机构将蒸汽排出到电蒸炉的机体外,由于水蒸汽温度较高,直接排出容易将用户烫伤,而且水蒸汽具有较多热量,直接排出造成热量浪费,此外直接排出会使得在腔体以外蒸汽流过的地方都会有较多的冷凝水,在蒸汽的排出口上都会形成较大的水珠。导致腔体以外的有较多冷凝水的地方机体会生锈,在蒸汽的排出口的水珠回流到橱柜上,最终导致电蒸炉使用寿命不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电蒸炉排气系统,进水时能将水蒸汽冷却,而且还能将水预热,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蒸炉排气系统,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腔体和排风扇, 外壳上设有通过排风通道与排风扇连通的排风口,腔体下方设有加热盘,腔体通过排气管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外壳内还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与排气管并排设置且进水管与排气管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排风通道内位于排气管末端设有冷凝板,冷凝板相对排风通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呈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冷凝板下方设有冷凝盒,冷凝盒与排气管连通,冷凝板固定安装于冷凝盒上,冷凝板邻近排风口的一端高于邻近排风扇的一端。

进一步的,冷凝板上设有供蒸汽排出的通孔。

进一步的,外壳设有导风板,导风板一端位于排风扇的出风口上,导风板另一端位于排风口上,导风板与腔体上端配合形成所述排风通道。

进一步的,外壳上设置有控制面板。

进一步的,外壳上设置有炉门,炉门上设有拉手。

一种电蒸炉排气系统,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腔体和排风扇, 外壳上设有通过排风通道与排风扇连通的排风口,腔体下方设有加热盘,腔体通过排气管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外壳内还设有与排气管连通的进水口,进水口通过排气管连通于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蒸炉在过程中,加热盘将水加热产生蒸汽进入腔体。当腔体内的蒸汽达到饱和程度时需要向外排出一部分蒸汽,通过进水管与排气管并排设置且进水管与排气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水蒸汽在排放过程中,与进水管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大部分的热蒸汽被冷凝成水,冷凝水经排气管流回电蒸炉内并且重复利用,提高热效率,还能减少用水量,使得电蒸炉节能环保。未被冷凝的蒸汽先经过冷却板进行冷却再经排风口排出,经过冷凝板冷凝后的较低温度蒸汽再经过排风口排出时就不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在排风口,不会造成排风口处机体生锈,延长了电蒸炉使用寿命。此外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通过将进水口与排气管连通,使得进水和排气共用一个管道,进水时能够同时达到冷却排气管和预热水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冷凝板和冷凝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腔体;3.排风扇;4.导风板;5.冷凝板;6.冷凝盒;7.排气管;8.加热盘;9.控制面板;10. 排风口;11.进水管;12.通孔;13.进水口;14.炉门;15.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3所述的一种电蒸炉排气系统,包括外壳1,外壳1内设有腔体2和排风扇3, 外壳1上设有通过排风通道与排风扇3连通的排风口10,腔体2下方设有加热盘8,外壳1设有导风板4,导风板4一端位于排风扇3的出风口上,导风板4另一端位于排风口10上,导风板4与腔体2上端配合形成所述排风通道,腔体2通过排气管7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外壳1内还设有进水管11,进水管11与排气管7并排设置且进水管11与排气管7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电蒸炉在过程中,加热盘8将水加热产生蒸汽进入腔体2。当腔体2内的蒸汽达到饱和程度时需要向外排出一部分蒸汽,通过进水管11与排气管7并排设置且进水管11与排气管7为一体成型结构,制造简单,热量传递效果好,水蒸汽在排放过程中,与进水管11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大部分的热蒸汽被冷凝成水,冷凝水经排气管7流回电蒸炉内并且重复利用,提高热效率,还能减少用水量,使得电蒸炉节能环保。

进一步的,排风通道内位于排气管7末端设有冷凝板5,冷凝板5相对排风通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呈倾斜设置,冷凝板5下方设有冷凝盒6,冷凝盒6与排气管7连通,冷凝板5固定安装于冷凝盒6上,冷凝板5邻近排风口10的一端高于邻近排风扇3的一端,冷凝板5上设有供蒸汽排出的通孔12,外壳1上设置有控制面板9,便于控制电蒸炉,外壳1上设置有炉门14,炉门14上设有拉手15,便于开启炉门14。

未被冷凝的水蒸汽经排气管7流动至冷凝板5上,蒸汽经过冷却板再次冷却产生的冷凝水可以直接经连接管流回电蒸炉内,循环使用,提高热效率,还能减少用水量,更加节能环保。经过冷凝板5的冷凝后,较低温度的蒸汽在排风扇3的作用下经过通孔12、排风通道从排风口10排出时就不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在排风口10,不会造成排风口10处机体生锈,延长了电蒸炉使用寿命。此外冷凝板5相对所述排风通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呈倾斜设置,不但能增大冷凝板5的受风面积,提高冷凝效果,而且还能使得冷凝板5降温,使其一直处于冷凝状态。

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外壳1内未设置进水管。而是通过在外壳1内还设有与排气管7连通的进水口13,进水口13通过排气管7连通于腔体2,其余技术特征均与上一实施例相同。

通过将进水口13与排气管7连通,使得进水和排气共用一个管道,进水时能够同时达到冷却排气管7和预热水的功能,而且只需一个管道,加工制造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