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7157发布日期:2018-09-07 22:1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水杯,属于净水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户外净水装置主要以进口、无动力膜过滤为主,如生命吸管、滤水净水杯、骑行滤水袋等等一系列进口的净水器都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只是以原生动物的去除率作为出水水质的指标,安全可靠性差,特别是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国家。如果长期使用这种净水器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就净水行业来说,特别是户外净水,主体工艺是以微滤+活性炭吸附,这样的工艺基于对操作压力的要求比较低而被广泛应用于户外净水行业,由于其没有动力消耗的以及便于携带的优点收到的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安全问题却被抛在脑后。微滤膜的孔径在0.1~10μm之间,原生动物的当量直径在1μm以上,能达到99%的去除率实属正常,但是病毒的直径远远小于0.1μm,几乎没有去处能力,更何况是一些分子有机污染物。据环保部2016年年报显示,中国的7大水系、闽江、赣江以及200多个湖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污染,污染源排名依次为总磷(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CODcr、BOD(微生物污染),其中造成CODcr污染的污染物有分子有机物腐殖酸、有机磷农药、亚硝酸盐、硫化物等在体内累积均会引发癌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传统的户外净水器存在的只是以原生动物的去除率作为出水水质的指标,安全可靠性差,长期使用会滋生微生物等缺点而提供一种核心为紫外光催化臭氧氧化的微型户外智能水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水杯,包括杯体和盖体,其中,所述杯体的底部和口部分别设有紫外灯和环形隔板,所述环形隔板的底部设有第一筒体和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外侧的第二筒体,环形隔板的中央设有微孔尼龙滤膜,所述微孔尼龙滤膜覆盖于第一筒体的口部,第一筒体的底部设有滤孔,所述第二套筒体和第一筒体之间的区域包括化学消毒区和物理过滤区,所述化学消毒区内设有曝气管,所述物理过滤区内填充有活性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筒体的口部外侧嵌套有覆盖物理过滤区和化学消毒区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穿线孔,支撑板上覆盖于物理过滤区的区域内设有出水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物理过滤区包括反应区上盖、过滤区底板和两个挡板,所述反应区上盖设置于支撑板的底部,且反应区上盖覆盖于物理过滤区的区域内设有出水孔,两个所述挡板竖向设置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所述过滤区底板横向设置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由两块挡板围成的区域内,且过滤区底板设有出水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物理过滤区的高度为第一筒体高度的20~3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筒体的材料为透明材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曝气管的末端设有曝气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还设有用于固定曝气管的支撑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盖体内设有电源、单控开关、智能开关、臭氧发生器、增压泵和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与电源电连接,所述增压泵和臭氧发生器并联于变压器上,且臭氧发生器与紫外灯形成并联,所述单控开关设置于增压泵的电路上,所述智能开关控制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灯形成的并联回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增压泵设置于微孔尼龙滤膜的正上方,所述臭氧发生器设置于曝气管的顶部,且与曝气管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盖体的侧面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与电源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水和电分隔置于不同的空间,不存在由于漏水电路短路现象,从而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杯体内层设置承重圈,从而方便取出内层换膜与活性炭,提高了长期使用后膜和活性炭的新鲜程度,保证了出水效果,同时也可以节省操作能耗。

3、本实用新型盖体内置智能开关,准确设定反应时间,保证了出水的效果。同时内置升压变压器(5V转12V),节省了外部能耗。

4、本实用新型盖顶内置USB插孔,对小型电源(充电宝)的适用性强。

5、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便于携带,适合单人使用;

6、本实用新型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对大分子有机物以及还原性无机物去除率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轴线旋转90°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掉盖体部分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杯体去掉环形隔板部分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盖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路部分的电路图;

图中:1、盖体;2、杯体;3、紫外灯;4、环形隔板;41、曝气管容纳孔;5、第一筒体;6、第二筒体;7、微孔尼龙滤膜;8、曝气管;9、活性炭;10、支撑板;101、穿线孔;11、出水孔;12、反应区上盖;13、过滤区底板;14、挡板;15、支撑圈;16、电源;17、单控开关;18、智能开关;19、臭氧发生器;20、增压泵;21、变压器;22、开关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水杯,如图1~7所示,包括盖体1和杯体2,其中,所述杯体的底部和口部分别设有紫外灯3和环形隔板4,所述环形隔板的底部设有第一筒体5和套设于第一筒体5外侧的第二筒体6,环形隔板4的中央设有微孔尼龙滤膜7,微孔尼龙滤膜7覆盖于第一筒体5的口部,第一筒体5的底部设有滤孔51,第二筒体6和第一筒体5之间的区域包括化学消毒区A和物理过滤区B,化学消毒区A内设有曝气管8,物理过滤区B内填充有活性炭9。

第一筒体5的口部外侧嵌套有覆盖物理过滤区和化学消毒区的支撑板10,支撑板上设有穿线孔101,环形隔板4的表面也设有穿线孔101和曝气管容纳孔41,两个穿线孔101共圆心,用于紫外灯的电路连接,支撑板10上覆盖于物理过滤区的区域内设有出水孔11,同时,环形隔板4和支撑板10、反应区上盖12共圆心地设有曝气管容纳孔,用于曝气管8的安装。

物理过滤区包括反应区上盖12、过滤区底板13和两个挡板14,反应区上盖12设置于支撑板10的底部,且反应区上盖12覆盖于物理过滤区的区域内设有出水孔11,两个挡板14竖向设置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过滤区底板13横向设置于第一筒体5和第二筒体6之间由两块挡板14围成的较小区域内,且过滤区底板13设有出水孔11。

物理过滤区的高度为第一筒体高度的20~30%,适宜的高度比例即能充分保证过滤效果,又能控制过滤层的阻力损失,减小电能消耗。

第二筒体的材料为透明材料,可以保证紫外光的透射,催化臭氧对水的消毒。

曝气管8的末端设有曝气头81。

第一筒体5和第二筒体6之间还设有用于固定曝气管8的支撑圈15。

盖体1内设有电源16、单控开关17、智能开关18、臭氧发生器19、增压泵20和变压器21,变压器21与电源16电连接,增压泵20和臭氧发生器19并联于变压器21上,且臭氧发生器19与紫外灯3形成并联,单控开关17设置于增压泵20的电路上,智能开关18控制臭氧发生器19和紫外灯3形成的并联回路,智能开关18由开关控制器22控制,其中,智能开关18可以为声控智能开关,选用市售的任何一种声控智能开关均可。

增压泵20设置于微孔尼龙滤膜7的正上方,用于为灌入杯体内的水提供压力,臭氧发生器19设置于曝气管8的顶部,且与曝气管8相连通,用于为曝气管提供臭氧。

盖体的侧面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与电源电连接,便于利用充电宝等便携式电源的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高级氧化的作用下,对微污染天然水体中大分子有机物以及还原性无机物有很高的去除效果,保证了出水水质的安全性。

以腐殖酸浓度表征水体的污染程度,可采用以下操作参数运行时:在臭氧浓度为1g/l,紫外光波长为254nm,紫外灯功率为3W,运行时间60分钟的条件。

运行效果:腐殖酸平均进水浓度10mg/L,经本反应器处理后酚类平均浓度为1.54mg/L,平均去除效率高达84.6%。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