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门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4829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门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门体,本实用新型的门体应用在制粒机等设备之中。



背景技术:

现有制粒机门体为整体式、单开门结构,工况适应性差。当门体关上时,无法观察制粒室各组件就位状态,尤其不便于切刀的精确调整和刀片的维护更换,另外门体内部的清理也相对困难,给制粒加工操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分别实现调整切刀、观察,及更换环模和门体清理等多种工作模式的一种组合式门体。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和主机(2)形成可拆卸连接的主门体(11),以及包括至少一个副门体(12),其中最内的一个副门体(12)和所述主门体(11)形成可拆卸连接,其余副门体(12)自内向外依次顺序形成可拆卸连接。

可拆卸连接形式为可转动连接形式。

所述可转动连接形式为铰链式连接结构形式。

包括和主机(2)形成可拆卸连接的主门体(11)以及和所述主门体(11)形成可拆卸连接的副门体(12)。

可拆卸连接形式为可转动连接形式。

所述可转动连接形式为铰链式连接结构形式。

所述主门体(11)上设置有切刀(3)。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行的制粒机门体,适应性差,操作困难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组合式门体。其通过嵌套式组合门体原理,实现门体多种开关状态的灵活配置;通过不同的打开状态,分别实现调整切刀、观察,及更换环模和门体清理等多种工作模式。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原有门体合理分割组合,提高门体开关的灵活性,增强使用过程的适应性,更好的满足工况需求,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门体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更换环模时开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调整切刀及更换刀片时开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设备清理时开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门体、2为主机、3为切刀、4为电机、5为底座;

11为主门体、12为副门体、13为主铰链、14为副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和主机2形成可拆卸连接的主门体11,以及包括至少一个副门体12,其中最内的一个副门体12和所述主门体11形成可拆卸连接,其余副门体12自内向外依次顺序形成可拆卸连接。

可拆卸连接形式为可转动连接形式。

所述可转动连接形式为铰链式连接结构形式。

包括和主机2形成可拆卸连接的主门体11以及和所述主门体11形成可拆卸连接的副门体12。

可拆卸连接形式为可转动连接形式。

所述可转动连接形式为铰链式连接结构形式。

所述主门体11上设置有切刀3。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主体部分包括主门体11、副门体12、主铰链13、副铰链14等部分,门体组件通过主铰链13与制粒机主机2相联接,门体组件可绕主铰链13轴线旋转,实现门体开合。切刀3安装于主门体11上,并可随其一起运动(图1)。

本实用新型副门体12通过副铰链14与主门体11铰接,副门体12可绕副铰链14轴线旋转,实现主门体11与副门体12的相对开合(图2)。

本实用新型当设备需要更换环模或制粒室大部件调整时,门体绕主铰链13轴线旋转打开,此时整个制粒室敞开,便于操作(图3)。

当需要调整切刀3或更换刀片时,主门体11与制粒机主机2贴合保持关闭状态,副门体12绕副铰链14轴线旋转,单独打开副门体12,此时可更换切刀3刀片,并精确调整切刀3与环模相对位置;该状态下还可观察制粒室各部件相对位置关系,及试运转状态(图4)。

生产结束后,需要对制粒室及门体进行清理时,可将主门体11及副门体12均置于相对打开状态,便于门体内部的清理维护(图5)。

本实用新型结构,可实现门体的多种打开状态,对应不同的工况需求,有效提升工作适应性,降低劳动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