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9543发布日期:2018-09-01 02:4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中,限温器组件是通过螺钉固定在电热盘上的,或通过限温器组件上的卡扣固定在电热盘上,虽然结构较为简单,但装配工序较为复杂,生产效率较低。也有一些烹饪器具,在保温罩上设置开口,限温器组件上设置有与开口配合的固定片,这样的烹饪器具,在长时间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固定片可能会变形,存在脱落隐患,而保温罩的开口处却没有防脱落结构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因此,需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所述煲体包括:

保温罩,所述保温罩的底部包括开口和设置在所述开口处并向下延伸的阻挡部;

内锅,所述内锅可取出地设置在所述保温罩内;以及

限温器组件,所述限温器组件位于所述内锅的下方,所述限温器组件包括:

限温器,所述限温器位于所述保温罩内;以及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从所述限温器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开口,所述安装部包括卡筋,所述卡筋能够至少部分由所述阻挡部阻挡,以防

止所述限温器组件脱离所述保温罩。

根据本方案,阻挡部以及卡筋的设置能够保证限温器组件的安装部无法从保温罩的开口处脱离,因而保证了限温器组件与保温罩的稳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温器组件能够在所述卡筋远离所述保温罩的底面的下压位置和所述卡筋接触所述底面的原始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地,所述限温器组件上套设有弹簧,当所述限温器组件位于所述下压位置时,所述弹簧呈压缩状态。

根据上述两种方案,在内锅放置在煲体中时,限温器组件能够和内锅充分贴合。

优选地,所述开口包括主开口和与所述主开口连通的侧槽,所述主开口的边缘处向外凹陷形成所述侧槽,所述安装部还包括连接所述限温器和所述卡筋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侧槽。

根据本方案,在安装限温器组件的过程中,安装部穿过主开口并最终到达侧槽中,安装过程较为简单。

优选地,所述阻挡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侧槽的两侧,所述卡筋的宽度大于所述阻挡部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方案,阻挡部和卡筋的设置能够保证安装部不会从侧槽移动至主开口中而最终与保温罩脱离。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能够相对于所述限温器活动,以使所述卡筋越过所述阻挡部而将所述限温器组件安装就位。

根据本方案,在安装限温器组件的过程中,通过外力使安装部从主开口到达侧槽中,安装过程较为简单。

优选地,所述卡筋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下端,所述连接部的高度大于所述阻挡部的高度,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阻挡部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方案,限温器组件便于安装在保温罩上,且安装后的限温器组件不容易脱离保温罩。

优选地,所述保温罩的底部包括凹陷部,所述限温器设置在所述凹陷部中。

根据本方案,限温器组件能够更合适、更稳定地安装在保温罩上。

优选地,所述限温器的上部设置有向外突起的限位部,所述弹簧被限定在所述保温罩的上表面和所述限位部之间。

根据本方案,弹簧不会脱离限温器组件,能够将限温器组件从压紧位置推动至原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煲体还包括在所述保温罩内位于所述内锅下方的加热装置,所述限温器组件安装在所述加热装置的中心处。

根据本方案,限温器组件设置在加热装置的中心并与内锅接触,能够有效地控制温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限温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限温器组件上套设有弹簧;

图2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的保温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中安装有限温器组件的保温罩的部分剖视示意图,其中限温器组件处于安装状态;

图4为图3中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中的保温罩的另一个部分剖视示意图,其中限温器组件位于原始位置;以及

图6为图4中的保温罩的又一个部分剖视示意图,其中限温器组件位于下压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讨论中,给出了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特定的示例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尽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且本文所说某部件的的“排布、延伸方向”(例如“水平”、“竖直”)指的是在烹饪器具放置在水平面上且盖体盖合煲体时的该部件的排布、延伸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参考图1至图6,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可以为压力锅、电饭煲等厨房使用的用于加热食物或水的器具。图1至图6中仅示出了烹饪器具的限温器、保温罩等部件,省略了烹饪器具的其他部件。且为了方便理解,附图中的部件均为倒置的状态,也就是说,本文所描述的方向性术语“上”和“下”(即在烹饪器具放置在平面上时的“上”和“下”)分别对应图中的“下”和“上”。

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和盖体,盖体能够与煲体可枢转地连接。煲体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收纳部。煲体内设置有内锅,内锅构造为能够自由地放入收纳部或者从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的清洗。内锅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盖体盖合煲体时,盖体和内锅共同形成了用于容纳食物的烹饪空间。煲体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1(例如IH发热盘)和控制装置,加热装置1位于内锅下方,以对内锅中的食物进行加热。用户能够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烹饪器具的烹饪操作。

在加热装置1的中心处设置有通孔,通孔处安装有限温器组件4,限温器组件4包括限温器41和用于安装限温器41的部件。当内锅放置在煲体内时,内锅的底部与加热装置1相接触,而内锅的底部的中心则接触限温器41。

参考图1,限温器41的下底面的边缘处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安装部,安装部包括板状的连接部42。其中,连接部42的上端与限温器41的底面固定地连接。并且,安装部可以在人为控制下相对于限温器41活动,使连接部42与限温器41的底面之间的角度变化。

在限温器41未安装至保温罩3上时,连接部42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连接部42的底端相对于连接部42的顶端更靠近限温器41的轴线。在连接部42的底端还设置有卡筋43,卡筋43的宽度大于连接部42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连接部42来说,如图5和图6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即连接部42的延伸方向)即为高度方向,垂直于该高度方向且平行于阻挡部34(将在下文详细描述)的方向即为宽度方向。对应地,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即为高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即为宽度。

在限温器41的底部的中心处还设置有竖直地向下延伸的固定板44,固定板44的高度大于连接部42的高度。连接部42和卡筋43用于与保温罩3相配合,而固定板44则用于与煲体的其他部件相配合。

如图2A、2B以及图3所示,保温罩3的底面的中心向下凹陷以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凹陷部31,凹陷部31上表面和限温器41的下表面的形状相适应。凹陷部3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限温器组件4的开口,开口又包括具有较大尺寸的主开口32和彼此相对地设置的两个侧槽33。侧槽33是由主开口32的边缘向外凹陷从而形成的,侧槽33的尺寸小于主开口32的尺寸。在侧槽33的两侧(即侧槽33和主开口32的连通的位置的两侧)还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挡片式的阻挡部34。

在需要将限温器组件4安装到保温罩3上时,首先使具有倾斜角度的连接部42向下穿过保温罩3的主开口32,当卡筋43的位置已经低于阻挡部34的下端时(此时如图3和图4),使用工装或其他方法将两个连接部42从中间撑开,以使两个卡筋43分别向外越过阻挡部34而使连接部42位于侧槽33中。这样,限温器组件4便在保温罩3上安装就位了。安装完成后,连接部42大致呈竖直状态且平行于阻挡部34。

结合以上安装过程,可以理解,侧槽33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为两个阻挡部34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连接部42的宽度且小于卡筋43的宽度。并且,连接部42的高度大于阻挡部34的高度,这样才能使得设置在连接部42的下端的卡筋43能够越过阻挡部34而实现安装。

优选地,在限温器41的外侧还套设有弹簧5。限温器41的上端设置有向外凸起的限位部,弹簧5被限定在限位部和保温罩3的凹陷部31的上表面之间。当内锅向下放置在限温器41上时,弹簧5呈压缩状态,此时限温器组件4处于下压位置。当把内锅从煲体内拿出时,弹簧5向上推动限位部,从而使得限温器组件4向上运动从而到达原始位置。

限温器组件4处于原始位置时的状态可从图5中看到。此时,弹簧5呈自然状态或被轻微压缩。连接部42贯穿侧槽33,卡筋43的下端抵靠在凹陷部31的下表面上。由于卡筋43的宽度大于侧槽33的宽度,因而限温器组件4无法向上运动从而脱离保温罩3。而侧槽33的内侧还设置有阻挡部34,阻挡部34之间的距离也小于卡筋43的宽度,因而连接部42也无法向内运动而脱离侧槽33。

图6则示出了限温器组件4处于下压位置时的状态。此时限温器组件4被压紧至保温罩3的凹陷部31,限温器41的下表面贴紧凹陷部31的上表面,弹簧5呈压缩状态。此时连接部42向下突出于保温罩3的凹陷部31,卡筋43远离保温罩3。当限温器41上方的外力消除后(例如取出内锅),弹簧5的回复力会推动限温器组件4向上运动,从而再一次回到原始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由于在侧槽33的内侧设置有阻挡部34,因而在限温器组件4的上下运动的过程中,连接部42不容易向内运动而脱离侧槽33,从而保证了限温器组件4与保温罩3的稳定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