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阻控制卷帘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3753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阻控制卷帘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帘门,特别是一种具有防阻功能的卷帘门。



背景技术:

卷帘门的应用已十分广泛,现有技术的卷帘门通常包括支架1-6、驱动电机1-1、链轮1-2和链条1-3,驱动电机1-1通过链条1-3带动链轮1-2转动。卷帘门的卷轴1-5固定在链轮的链轮轴1-4上,卷帘卷绕在卷轴1-5上,从而实现驱动电机转动带动卷帘的升降。在具体实际应用中,现有的卷帘门驱动装置仅具备驱动卷帘门直升直降的开启及关闭功能,尚未具有防阻功能。一旦卷帘门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运动遇阻时仍强行下降或因障碍物被迫暂停运行,轻则导致卷帘门自身损坏、驱动电机损毁,重则人身损伤或其他财物损毁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的具有防阻功能的卷帘门。这种防阻控制卷帘门,包括驱动单元、链轮轴和链条,驱动单元通过链条带动链轮轴转动,其中所述链轮轴上设有行程开关,该行程开关与驱动单元电性连接;还包括用于触发行程开关开合状态的开关触动机构,所述开关触动机构包括触动销、定位杆、转动板以及可在定位杆上下移动的活动板,该触动销垂直连接于活动板,活动板与转动板相叠放置,活动板与转动板的其中一个设有朝向另一个延伸的呈外扩状或内扩状的折弯部,另一个设有与折弯部相抵靠的抵靠部,当有阻挡发生时,转动板与活动板发生相对转动,抵靠部作用力于折弯部,使得活动板在定位杆上移动,带动触动销打开或关闭行程开关。

进一步地,还包括转动触发单元,当发生阻挡时,该转动触发单元触发活动板与转动板相对转动;链轮轴上设有与转动触发单元相配合的行程槽。

进一步地,转动触发单元包括第一圆环板,第一圆环板内壁设有朝径向凸出的第一凸部,第一圆环板套设在链轮轴上时,第一凸部落入行程槽内并可在行程槽内滑动;定位杆下端连接于第一圆环板上。

进一步地,转动触发单元还包括第二圆环板,第二圆环板放置在第一圆环板上;第二圆环板内壁设有朝径向凸出的第二凸部,链轮轴上设有相适配的卡槽;第二凸部上设有安装槽,转动板的支脚装设于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开关触动机构还包括顶板,顶板位于活动板上方,顶板与活动板之间设有第一压缩弹簧,定位杆上端部与顶板连接。

进一步地,开关触动机构还包括卡环,所述触动销上段垂直穿过转动板、活动板,卡环位于活动板上方,卡紧在触动销的中段,限制触动销下移。

进一步地,触动销下段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抵靠在转动板下表面和触动销下端部之间。

进一步地,开关触动机构还包括拉伸弹簧,该拉伸弹簧一端连接在转动板的支脚上,另一端连接在定位杆下部,使得第二圆环板抵靠在第一圆环板上。

进一步地,抵靠部是一与折弯部同向折弯的折弯片。

另一种方案的防阻控制卷帘门,包括驱动单元、链轮轴和链条,驱动单元通过链条带动链轮轴转动,其中所述链轮轴上设有行程开关,该行程开关与驱动单元电性连接;还包括用于触发行程开关开合状态的开关触动机构,所述开关触动机构包括触动销、定位杆、转动板以及可在定位杆上下移动的活动板,该触动销垂直连接于活动板,活动板与转动板相叠放置,活动板与转动板的其中一个设有朝向另一个延伸的带斜边的导向片,另一个设有与导向片相抵靠的抵靠部,当有阻挡发生时,转动板与活动板发生相对转动,抵靠部作用力于导向片的带斜角的导向边,活动板在定位杆上移动,带动触动销打开或关闭行程开关。

本实用新型这种具有防阻功能的卷帘门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利用开关触动机构及行程开关配合,实现卷帘门在开启及关闭过程中遇阻时能够及时且准确地停止电机运转,既保护了驱动电机及卷帘门不因遇阻而损坏,又避免了因人身或财物等致使卷帘门关闭及开启时遇阻而导致人身损伤或财物损害的情况。在传统的卷帘门驱动装置基础上新增了防阻功能,在使用上无任何区别,且安全可靠,成本低,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卷帘门,卷帘门的卷轴为圆筒状,固定在第一圆环板上,开关触动机构位于卷轴内,体积小、不影响卷帘门的使用。卷帘门正常运转时,触动销是一直压紧在行程开关上的;当卷帘门运行过程遇到阻挡时,卷轴受到阻滞,使得第一圆环板的第一凸部在行程槽内滑动,活动板通过定位杆固定在第一圆环板的,因此活动板也受到阻滞,而此时第二圆环板仍按常速跟随链轮轴转动,因此活动板与转动板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使得活动板在定位杆上上移,带动触动销远离行程开关,从而使得驱动单元断电,防止卷帘门继续下移。

3、本实用新型采用活动板与转动板的其中一个设有朝向另一个延伸的呈外扩状或内扩状的折弯部,或者活动板与转动板的其中一个设有朝向另一个延伸的带圆角导向斜边的导向片,通过抵靠部与折弯部或导向片的带圆角导向斜边互相作用,利用相对转动时的相互作用力而产生向上运动的分力,使得活动板在定位杆上移动,从而将水平方向的转动顺利转化为垂直方向的位移,结构非常简单,不需要进行维护,市场前景很大。

当阻挡消除时,活动板受到第一压缩弹簧向下的作用力,折弯部作用力于抵靠部,使得转动板自动回中,活动板在定位杆上向下移动,带动触动销关闭或打开行程开关。另外,可根据客户要求将卷帘门反向开闭一定距离后停止运动,可有效避免卷帘门遇阻时卷帘门自身损坏或驱动电机损毁,进一步地可避免人身损伤或其他财物损毁的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卷帘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轴芯51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行程开关6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联件52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触动销76压紧行程开关6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触动销76脱离行程开关6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开关触动机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开关触动机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开关触动机构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开关触动机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开关触动机构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开关触动机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1~8,本实用新型的卷帘门,包括支架1、驱动单元,本实施例驱动单元为驱动电机2,链轮4、链条3,驱动电机2通过链条3带动链轮4转动,链轮轴5位于链轮4的中心位置。链轮轴5包括轴芯51和套设在轴芯外表面的固联件52。轴芯51中心处设有一圆孔511,圆孔511内装设有行程开关6,该行程开关6与驱动电机2电性连接。该圆孔511可为螺纹孔或通孔,采用通孔时,行程开关6用胶体填充的方式安装固定在圆孔511内;采用螺纹孔时,行程开关6旋入于圆孔511内。行程开关6为双端子输出,包括常开、常闭两种工作状态,其常态可为常开,亦可为常闭状态。本实施例中行程开关6常态为常闭状态。

该卷帘门还包括用于触发行程开关开合状态的开关触动机构7。开关触动机构7包括触动销76、定位杆77、转动板73以及可在定位杆77上下移动的活动板72。该触动销76垂直连接于活动板72,活动板72与转动板73相叠放置,活动板72与转动板73的其中一个设有朝向另一个延伸的呈外扩状或内扩状的的折弯部721,另一个设有与折弯部721相抵靠的抵靠部731,当有阻挡发生时,转动板73与活动板72发生相对转动,抵靠部731作用力于折弯部721,使得活动板73在定位杆77上移动,带动触动销76打开或关闭行程开关6。本实施例的折弯部设计采用外扩状结构。本实施例中,折弯部721设在活动板72上,并且相对称地设置两个折弯部,折弯部从起始端到末端向外扩。抵靠部731对应于折弯部721也对称地设置两个,抵靠部731设在转动板73上。本实施例中,抵靠部731上表面抵靠在折弯部的下表面,抵靠部731为一带导圆角的斜向下折弯的片状结构,这样设计抵靠部731与折弯部721的作用更顺滑。活动板72侧面垂直折弯有两个支脚732。

开关触动机构7还包括转动触发单元,当发生阻挡时,该转动触发单元触发活动板72与转动板73相对转动。链轮轴5的固联件52上设有与转动触发单元相配合的行程槽54。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触发单元包括第一圆环板75,第一圆环板75内壁设有朝径向凸出的第一凸部751,第一圆环板75套设在链轮轴5上时,第一凸部751落入行程槽54内并可在行程槽54内滑动;定位杆77下端连接于第一圆环板75上。

转动触发单元还包括第二圆环板74,第二圆环板74放置在第一圆环板73上;第二圆环板74内壁设有朝径向凸出的第二凸部741,链轮轴5的固联件52上设有相适配的卡槽53;第二凸部741上设有安装槽742,转动板的支脚732装设于安装槽742内。

开关触动机构7还包括顶板71,顶板71位于活动板72上方,顶板71与活动板72之间设有第一压缩弹簧79,定位杆77上端部与顶板71连接。在第一压缩弹簧79的作用力下,活动板72紧紧抵靠在转动板73上,第二圆环板74在转动板73的作用力下紧紧抵靠在第一圆环板75上。

触动销76中部位置设有卡口761,开关触动机构还包括卡环78,卡环78可卡紧在卡口761处。触动销76卡口761位置以上部分为上段,卡口761位置以下部分为下段,触动销76上段垂直穿过转动板73、活动板72、顶板71上位于中心处的通孔,卡环78位于活动板72上方,卡紧在触动销76的卡口761,限制触动销76的最低位置。触动销76下段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80,第二压缩弹簧80抵靠在转动板73下表面和触动销76下端部之间。卷帘门正常升降时,触动销76在第二压缩弹簧80的作用下呈伸长状态,压紧行程开关6。

实际操作时,将卷帘门的卷轴焊接在第一圆环板75上,驱动电机2通过链条3带动链轮4转动。链轮4的链轮轴5也转动,卷轴也跟随着转动,卷绕在卷轴上的卷帘发生升降活动。套设在链轮轴5的固联件52上的第一圆环板75和第二圆环板74在行程槽54和卡槽53的作用下,跟随链轮轴5一起转动。顶板71、活动板72由于通过定位杆77被连接于第一圆环板75上,一起跟随转动;转动板73通过支脚732与第二圆环板74连接,因此也跟随第二圆环板74一起转动。此时,在第一压缩弹簧79的作用下,活动板72紧紧抵靠在转动板73上,第二圆环板74在转动板73的作用力下紧紧抵靠在第一圆环板75上。触动销76在第二压缩弹簧80的作用下呈伸长状态,压紧行程开关6,使得行程开关6常态为闭合状态,驱动电机2控制回路保持常闭状态,为正常通电工作状态。

当卷帘门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卷帘门下面出现阻挡时,卷轴受到阻滞,使得第一圆环板75的第一凸部751在行程槽54内发生滑动,活动板72通过定位杆77固定在第一圆环板75的,因此活动板72也受到阻滞,而此时第二圆环板74仍按常速跟随链轮轴5转动,因此活动板72与转动板7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活动板72上的折弯部721与转动板73上的抵靠部731互相作用,利用相对转动时的相互作用力而产生向上运动的分力,使得活动板72在定位杆77上移动,从而将水平方向的运动顺利转化为垂直方向的位移。活动板72在定位杆77上上移,带动触动销76远离行程开关6,从而使得驱动电机2断电,防止卷帘门继续下移。当阻挡消除时,活动板72受到第一压缩弹簧79向下的作用力,折弯部721作用力于抵靠部731,使得转动板73自动回中,活动板72在定位杆77上向下移动,带动触动销下移再次压紧行程开关,驱动电机重新通电,卷帘门重新运行。

另外,可根据客户要求将卷帘门反向开闭一定距离后停止运动,可有效避免卷帘门遇阻时卷帘门自身损坏或驱动电机损毁,进一步地可避免人身损伤或其他财物损毁的隐患。

实施例二:

参照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活动板72和转动板73的结构形状不同。本实施例中的折弯部721是采用两组对称地设置在活动板72上。每组折弯部为两个向下折弯呈内扩式的折弯片,抵靠部731是一与折弯部同向折弯的折弯片,抵靠部731的面积大于折弯部721的面积。抵靠部731同样为两个向下折弯呈内扩式的折弯片。当活动板72与转动板7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抵靠部731的上表面抵靠在折弯部721的下表面,活动板72与转动板73上的抵靠部731互相作用,利用相对转动时的相互作用力而产生向上运动的分力,使得活动板72在定位杆77上移动,从而将水平方向的运动顺利转化为垂直方向的位移。活动板72在定位杆77上上移,带动触动销76远离行程开关6,从而使得驱动电机2断电,防止卷帘门继续下移。当阻挡消除时,活动板72受到第一压缩弹簧79向下的作用力,折弯部721作用力于抵靠部731,使得转动板73自动回中,活动板72在定位杆77上向下移动,带动触动销下移再次压紧行程开关,驱动电机重新通电,卷帘门重新运行。

实施例三:

参照图10~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一是:活动板72与转动板73的其中一个设有朝向另一个延伸的带斜边的导向片721,另一个设有与导向片的斜边相抵靠的抵靠部731。本实施例的导向片721设计采用外扩状结构。本实施例中,导向片721设在活动板72上,并且相对称地设置两个导向片,导向片从起始端到末端向外扩。转动板73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开槽733,该开槽733对应设置在折弯部的下方,使得折弯部721可以穿过该开槽733。抵靠部731对应于导向片721也对称地设置两个,抵靠部731设在转动板73的开槽733的切口上。本实施例中,抵靠部731抵靠在折弯部的导向边722,当有阻挡发生时,转动板73与活动板72发生相对转动,抵靠部731作用力于导向片721的带斜角的导向边722,使得活动板72在定位杆77上移动,带动触动销6打开或关闭行程开关。本实施例中,导向片721设在活动板72上,抵靠部731设在转动板72上。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二是取消位于顶板71和活动板72之间的第一压缩弹簧79,改用多根拉伸弹簧81,该拉伸弹簧81一端连接在转动板的支脚732上,另一端连接在定位杆77下部,使得第二圆环板抵74靠在第一圆环板75上。虽然拉伸弹簧81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压缩弹簧79设置位置不同,但要实现的功能相同,都是为了让第二圆环板74紧紧抵靠在第一圆环板75上。

实施例四:

参照图12~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一是:转动板73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开槽733,该开槽733对应设置在折弯部的下方,使得折弯部721可以穿过该开槽733。抵靠部731为该开槽的切口面。切口面抵靠在折弯部721的下表面。当活动板72与转动板7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抵靠部731抵靠在折弯部721的下表面,活动板72与转动板73上的抵靠部731互相作用,利用相对转动时的相互作用力而产生向上运动的分力,使得活动板72在定位杆77上移动,从而将水平方向的运动顺利转化为垂直方向的位移。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二是,取消位于顶板71和活动板72之间的第一压缩弹簧79,改用多根拉伸弹簧81,该拉伸弹簧81一端连接在转动板的支脚732上,另一端连接在定位杆77下部,使得第二圆环板抵74靠在第一圆环板75上。虽然拉伸弹簧81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压缩弹簧79设置位置不同,但要实现的功能相同,都是为了让第二圆环板74紧紧抵靠在第一圆环板75上。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