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扇形支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2343发布日期:2019-01-29 17:47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扇形支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扇形支脚。



背景技术:

常见家具中的支脚结构,例如床脚、桌脚、椅脚等,一般是为方形杆状的支撑支脚结构,连接在床架、桌板或椅座板等下方形成支撑,而方管状的支脚相对于圆管状支脚更方便两侧支撑杆件的连接。

以床脚为例说明,床脚设置在床架中各床角的下方,两侧的床架杆可连接至床脚两侧面上,两相交的床架杆在转角相交处连接。在床架的床角中,对于方形杆状的床脚结构,或是相交连接的两床架杆在相交处形成的转角,拐角处会存在凸起的棱边,人们在经过床角时,容易撞到突出的边角,造成磕碰受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床角中,两侧相交连接的床架杆需要进行连接组合,再连接上床脚,使结构更加复杂,连接上更繁琐,增加了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扇形支脚,支脚外侧形成弧形过渡,可避免磕碰,且支脚上直接连接两侧架杆,安装更简便。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扇形支脚,包括一截面为直角扇形状的支撑管,直角扇形支撑管的两直角边上分别连接一连接片,连接片为开口向上的U型槽。

进一步,连接片包括一底板及底板两侧向上延伸的侧板,底板上设有定位孔。

进一步,连接片包括一底板及底板两侧向上延伸的侧板,各侧板上设有定位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将支脚的支撑管设计为直角扇形管体,扇形支脚的外侧面形成过渡的弧形面,可避免支脚产生外凸边造成磕碰受伤。而在支脚形成开口向上的U型槽,两侧的支撑杆件可直接连接其上,使安装更简便,也避免了两侧相交连接的支撑杆件产生具有凸起边的转角,令转角连接处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扇形支脚的第一实施例,该扇形支脚10包括支撑管1及设于该支撑管1上的两连接片2,两连接片2分别可连接支撑杆件。支撑管1的截面为直角扇形状,两连接片2分别设于该直角扇形支撑管1的两直角边上,位于支撑管中两直角边的近顶端处。两连接片2分别为开口向上的U型槽结构,可令连接片的纵向截面为“凵”型,支撑杆件可分别限位并连接在连接片2中。为方便支撑杆件的连接,可在连接片上设置定位孔,连接片2包括一底板21及底板两侧向上延伸的侧板22,可令外侧的侧板22齐平在直角边外侧边内,扇形支脚10位于支撑杆件两侧,在底板21上设有定位孔211,支撑杆件可横向插入连接片2形成的U型槽中,再通过铆钉螺钉等将支撑杆件固定在连接片2上形成连接。

结合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令支撑杆件纵向插入连接片中,两连接片3分别设于该直角扇形支撑管1的两直角边上,连接片形成开口朝上的U型槽,连接片3包括一底板31及底板两侧向上延伸的侧板32,在各侧板32上设有定位孔321,支撑杆件可纵向插入连接片3形成的U型槽中,再通过铆钉螺钉等将支撑杆件固定在连接片3上形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扇形支脚是将支撑管设计为直角扇形管体,扇形支脚的外侧面形成过渡的弧形面,可避免支脚产生外凸边造成磕碰受伤。而在支脚形成开口向上的U型槽,两侧的支撑杆件可直接连接其上,使安装更简便,也避免了两侧相交连接的支撑杆件产生具有凸起边的转角,令转角连接处更安全。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