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门门框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4020阅读:2499来源:国知局
木门门框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门门框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装饰装修工程中,用钉子进行木框的固定长时间肉白骨一生锈,影响门框美观;现在比较常见的木门门框的连接结构为相互垂直的二根门框之间采用榫头和榫孔连接,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728938U】的新型专利公开一种门框的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二根门框,其中一根门框设有榫头,另外一根门框设有榫孔,榫头与榫孔相适配,榫孔为盲孔,榫头顶端开口,设有楔口,楔口 内设有木楔;但是采用这种方式连接仍然存在稳定性差,结构强度不稳定、易变形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木门门框连接结构稳定性差、门框易变形的缺陷,提供一种木门门框连接结构,有效增加木门门框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木门门框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所述第一门框的侧面具有三个相间隔的凸起:凸起一、凸起二和凸起三,对应的,在第二门框的侧面设有分别与凸起一、凸起二和凸起三匹配的槽口一、槽口二和槽口三,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连接时,凸起一、凸起二和凸起三分别插入槽口一、槽口二和槽口三内,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连接为一个整体,且连接面处为凹凸的锯齿状,结构连接强度高,且连接面也比较美观;

所述凸起二设置在第一门框侧面的中间位置处,凸起一和凸起三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凸起二的两侧,其中,凸起二的长度和厚度均大于凸起一和凸起三的长度和厚度,中间较厚的凸起二承受的力量更大,将其加厚是为了保证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连接的稳定性,而凸起一和凸起三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门框连接时的稳定性,以免出现变形、不稳定等情况;在凸起二上以及槽口二内还设置有相对应的圆孔,所述圆孔为盲孔,圆孔内设置有榫棒,所述榫棒的长度与凸起二上的圆孔和槽口二内圆孔的深度和相同,当连接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时,将榫棒的两端分别插入凸起二和槽口二的圆孔内,实现更加稳定、牢固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一和凸起三的长度为10mm,厚度为6mm;凸起二的长度为15mm,厚度为12mm。

进一步的,所述槽口一和槽口三的深度为10mm,宽度为6.5mm,槽口二的深度为15mm,宽度为12.5mm。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一和凸起三与凸起二之间的间距为5mm,所述槽口一和槽口三与槽口二之间的间距为4.8mm。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一、凸起二和凸起三以及分别与其匹配的槽口一、槽口二和槽口三均为矩形。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将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相连接,所述凸起一、凸起二和凸起三以及分别与其匹配的槽口一、槽口二和槽口三的边角处均设置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一和凸起三与第一门框边缘的距离为4.5mm,所述槽口一和槽口三与第二门框边缘的距离为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连接面上做处理,在第一门框的侧面加工三个相间隔的凸起:凸起一、凸起二和凸起三,对应的,在第二门框的侧面加工分别与凸起一、凸起二和凸起三匹配的槽口一、槽口二和槽口三,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连接时,凸起一、凸起二和凸起三分别插入槽口一、槽口二和槽口三内,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连接为一个整体,且连接面处为凹凸的锯齿状,结构连接强度高,且连接面也比较美观;另外,通过在凸起二上以及槽口二内加工相对应的圆孔,并在圆孔内设置有榫棒,所述榫棒的长度与凸起二上的圆孔和槽口二内圆孔的深度和相同,当连接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时,将榫棒的两端分别插入凸起二和槽口二的圆孔内,实现更加稳定、牢固的连接,加工操作方便,结构稳定性高,且门框美观、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木门门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榫棒的门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的连接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木门门框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门框1和第二门框2,所述第一门框1的侧面具有三个相间隔的凸起:凸起一11、凸起二12和凸起三13,对应的,在第二门框2的侧面设有分别与凸起一11、凸起二12和凸起三13匹配的槽口一21、槽口二22和槽口三23,第一门框1和第二门框2连接时,凸起一11、凸起二12和凸起三13分别插入槽口一21、槽口二22和槽口三23内,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连接为一个整体,参考图3所示,连接面处为凹凸的锯齿状,结构连接强度高,且连接面也比较美观。

具体的,所述凸起二12设置在第一门框1侧面的中间位置处,凸起一11和凸起三13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凸起二12的两侧,其中,凸起二12的长度和厚度均大于凸起一11和凸起三13的长度和厚度,中间较厚的凸起二12承受的力量更大,将其加厚是为了保证第一门框1和第二门框2连接的稳定性,而凸起一11和凸起三13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门框连接时的稳定性,以免出现变形、不稳定等情况;在凸起二12上以及槽口二22内还设置有相对应的圆孔3(槽口22内的圆孔图中未示意),所述圆孔3为两个,且为盲孔,圆孔3内设置有榫棒4,所述榫棒4的长度与凸起二12上的圆孔和槽口二22内圆孔的深度之和相同,当连接第一门框1和第二门框时2,将榫棒4的两端分别插入凸起二和槽口二的圆孔内,如图2所示,然后将第一门框1和第二门框2扣合,实现更加稳定、牢固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一11、凸起二12和凸起三13以及分别与其匹配的槽口一21、槽口二22和槽口三23均为矩形,且在边角处均设置倒角;凸起一11和凸起三13的长度为10mm,厚度为6mm;凸起二12的长度为15mm,厚度为12mm,槽口一21和槽口三23的深度为10mm,宽度为6.5mm,槽口二22的深度为15mm,宽度为12.5mm,以便于将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连接;且为了增加结构强度,凸起一11和凸起三13与凸起二12之间的间距为5mm,所述槽口一21和槽口三23与槽口二22之间的间距为4.8mm,所述凸起一11和凸起三13与第一门框1边缘的距离为4.5mm,即图1中所示凹槽5和凹槽6位置处的高度,所述槽口一21和槽口三23与第二门框边缘2的距离为4mm,即图1中凸柱7和凸柱8的厚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