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使用的压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5830发布日期:2019-04-09 21:39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便于使用的压蒜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压蒜器。



背景技术:

大蒜营养丰富,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能消灭侵入体内的病菌,还可促进糖类的新陈代谢以产生能量,并缓解疲劳,提升免疫力。由于大蒜的这些有益的功效,人们极为喜欢在烹饪食物时加入大蒜,不仅起到提鲜的作用,还能有益人体健康。为了增强蒜味,通常会将大蒜制成蒜泥来烹饪,但是由于大蒜的气味较冲,而且需要不停的剁才能将大蒜切成泥状。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人们在剁切大蒜的过程中极易被气味呛到流泪,造成身体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方便制出蒜泥的便于使用的压蒜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压蒜器,包括底座、固设于底座上的下手柄、设于下手柄对面一侧上的连接座、活动连接于该连接座的上手柄及设于该上手柄上的压蒜部件;所述压蒜部件包括压臂、固设于压臂下部的压盘及设于该压盘下表面的多个压蒜凸起;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压盘相配合的腔室,该腔室底面设有多个出蒜口,所述腔室底面对应于所述出蒜口位置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围设于所述出蒜口外。本实用新型可直接激昂大蒜压制成蒜泥,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通过扳动上下手柄使得压盘进入至腔室内,使得压蒜凸起对大蒜进行挤压,大蒜由出蒜口被挤出,即可形成蒜泥,操作省力,用时时间短,人不会被熏出眼泪,制蒜泥过程更为舒适健康;设置了延伸部,相对腔室底面为平面结构而言,延伸部与大蒜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在压盘挤压大蒜的过程中,延伸部可切入至大蒜内,大蒜更易从出蒜口中被压出,压蒜操作便捷省力。

优选的,所述出蒜口为圆形结构设置,所述延伸部为环状结构设置,该延伸部与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制成;一体成型的制造更为方便,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由所述出蒜口的内壁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部下部与出蒜口之间不会存在间隙,蒜泥不易残留在两者的间隙之间,对于压蒜器的清理更为方便;且延伸部可通过冲压机在出蒜口的位置上直接冲压形成,操作简便,出蒜口和延伸部可一步制作成型,提高生产效率。

或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的厚度设置为1-2cm;厚度较小,从而与大蒜的接触面积较小,便于延伸部切入至大蒜内,压蒜时所需的力度更小,实现操作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压蒜凸起包括固连于压盘的下凸块和固连于下凸块的上凸块,所述下凸块为柱形结构设置,所述上凸块为半球形结构设置;挤压时,上凸块与先与大蒜发生接触,通过其半球形的设置,使得上凸块与大蒜的接触面更为平缓,挤压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压蒜凸起的宽度设置为3-5mm,所述出蒜口的宽度设置为3-5mm;两者的宽度设置的较小,从而大蒜从出蒜口挤出后即可成为蒜泥,不会因为出蒜口的直径过大而无法形成蒜泥;压蒜凸起与出蒜口设置为相等或略小于出蒜口的大小,从而在挤压大蒜的过程中,压蒜凸起下部可伸入至出蒜口内,挤压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上手柄上设有一开口槽,所述压臂上部通过一转轴连接与该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设有一挡部;通过挡部的设置,有效限制压臂的后翻行程,压蒜过程中,压盘不会后翻过头而无法进入至腔室内;压臂可相对上手柄向前翻动并未被限制,清洗腔室时可将压臂向前翻动,清洗更为方便,底座更易清洗干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压动上手柄即可快速将大蒜压制成蒜泥,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延伸部可在压蒜过程中进一步对大蒜进行切割,使用较小的力即可将大蒜压制成蒜泥,操作更为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所述压盘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便于使用的压蒜器,包括圆柱形的底座1、固设于底座外侧壁上的下手柄2、连接座3、上手柄4及设于该上手柄上的压蒜部件;所述连接座3设于下手柄对面一侧上,连接座3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1外侧壁上,另一端伸出至底座上表面;所述上手柄4与所述连接座3伸出至底座1上表面的部分相连,两者可铰接相连,实现两者的活动连接,使得上手柄4可相对连接座上下翻动;所述压蒜部件包括柱形的压臂5、固定连接在压臂下部的压盘6以及多个压蒜凸起7,所述多个压蒜凸起7间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压盘6的下表面上;具体的,所述压蒜凸起7包括上凸块72和下凸块71,该下凸块71为柱形结构设置,该上凸块72为半球形结构设置,下凸块下端固定连接在压盘上,下凸块的上端与上凸块固定连接,优选的,两者可直接一体成型;所述压蒜凸起7的宽度设置为3-5mm,优选为3mm,即上、下凸块的直径均设置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上手柄4下表面上设有一长条状的开口槽41,所述压臂5上部固定连接有一转轴51,转轴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设在开口槽41的内壁上,使得压臂5可相对开口槽进行转动;作为优选的,所述开口槽41内设有一条形的挡部8,该挡部8设置在开口槽靠近于连接座的一侧上,当压臂向后翻动至挡部位置时,压臂将抵靠在挡部上,从而挡部即可阻止压臂继续向后翻动。

所述底座1上设有一柱形的腔室11,该腔室11可与压盘相配合将置于腔室内的大蒜压制成蒜泥;具体的,该腔室11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圆形的出蒜口12,优选的,所述出蒜口12的宽度设置为3-5mm,即出蒜口12的直径设置为3-5mm,优选为3mm;这些出蒜口12间隔均匀的分布在腔室11的底面上,当压盘置入腔室内时,出蒜口与压蒜凸起之间一一对应;作为优选,所述腔室11底面设有多个延伸部13,延伸部13与出蒜口12之间同样一一对应;所述延伸部13为环状结构设置,从而延伸部13围在出蒜口12外;作为优选,该延伸部13与所述底座1为一体成型制成,具体的,该延伸部13可由所述出蒜口12的内壁向上延伸形成,制造时可直接通过压力机冲压成型,该制造手段为常规制造手段,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13的厚度设置为1-2cm,优选为1cm。

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首先一手握持下手柄,用手指将上手柄向上翻动,使得压盘离开腔室;之后将大蒜置入腔室内,用拇指将上手柄下翻,上手柄向下翻动的过程中,压盘进入至腔室内,之后将手握拳,使得上下手柄相互靠近,压盘向下对大蒜进行挤压,大蒜即可从出蒜口处被压出,成为蒜泥。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