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6269发布日期:2019-03-05 17:5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保温瓶,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物质消费品,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的生活追求,而便携式保温瓶就是各种各样的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便携式保温瓶包含瓶盖及与瓶盖配合的瓶体。瓶体包含内胆、外壳、真空底及底座,内胆和外壳的顶端部处密封焊接在一起,真空底遮盖内胆的底部,且真空底还与外壳的底部密封焊接,从而使内胆、外壳及真空底之间围出封闭空间,然后通过真空底的真空孔对封闭空间进行抽真空,抽真空后再对真空孔进行密封,从而使得抽真空后的封闭空间形成真空腔,最后,底座再与外壳组接。由于内胆、外壳及真空底之间具有真空腔,故借助真空腔的设计能有效地降低内胆内的饮用热水往外界传递的热量速度,从而实现对内胆内的饮用热水保温的目的,以满足人们的要求。

其中,为了使得便携式保温瓶具有泡茶、浸泡饮片等功能,故便携式保温瓶还包含顶部和瓶盖螺纹连接且底部与瓶体之瓶口螺纹连接的具有中空结构的连接部件,连接部件的底部还连接有伸入内胆内的茶隔或网隔;为了防止茶隔、网隔内的茶叶或饮片跑到内胆处,故连接部件底部的腔口处塞有柱形塞子,由柱形塞子阻隔茶隔、网隔内的茶叶或饮片跑到内胆处。

但是,由于便携式保温瓶多用于盛装饮用热水,饮用热水的温度都是较高,且柱形塞子的竖直侧壁是与腔口的内腔壁过盈配合,故柱形塞子会因连接部件受热变形而导致塞子的竖直侧壁与腔口的内腔壁由过盈配合变成间隙配合,从而使得柱形塞子从连接部件处意外脱落,因而影响到柱形塞子阻挡茶叶或饮片的效果。

因此,急需要一种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防止脱落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塞于便携式保温瓶中的具有中空结构的连接部件之腔口处,包括鼓形塞体及形成于所述鼓形塞体内并供所述鼓形塞体的侧壁在塞入所述腔口过程中因受到所述腔口的内腔壁挤压而向内变形的避让腔。

较佳地,所述鼓形塞体的外侧面与过所述鼓形塞体之上下方向的中心线的平面的交线为向外凸的弧形曲线,所述弧形曲线的中点至所述鼓形塞体之上下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大于所述弧形曲线的起点至所述鼓形塞体之上下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所述弧形曲线的中点至所述鼓形塞体之上下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还大于所述弧形曲线的终点至所述鼓形塞体之上下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

较佳地,所述避让腔的腔壁与过所述鼓形塞体之上下方向的中心线的平面的交线为向外凸的弧形曲线。

较佳地,所述避让腔贯穿所述鼓形塞体的后端部。

较佳地,所述鼓形塞体的前端部开设有多个与所述避让腔相连通的滤网孔。

较佳地,所述鼓形塞体的前端面为内凹的球面,所述鼓形塞体的前端面与所述鼓形塞体的侧壁之间连接有倾斜面。

较佳地,所述鼓形塞体的后端部向外延伸出抵接环,所述抵接环与所述腔口的端面抵触。

较佳地,所述抵接环的后端部具有倒角结构。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还包括图案结构,所述图案结构形成于所述鼓形塞体的前端部及所述避让腔的腔底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本实用新型的避让腔及鼓形塞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塞入连接部件的腔口过程中,鼓形塞体因受到腔口的内腔壁挤压而向避让腔处产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鼓形塞体通过自身弹性形变而自适应于腔口的内腔壁,即使连接部件因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产生变形,仍使得鼓形塞体与腔口的内腔壁保持紧密的贴合状态,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更可靠地塞于连接部件的腔口处,有效地防止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于连接部件的腔口处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有本实用新型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的便携式保温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保温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保温瓶中的连接部件、茶隔及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三者在分开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的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被过其上下方向的中心线的平面剖切后且投影于该平面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50是塞于便携式保温瓶100中的具有中空结构31的连接部件30之腔口311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30的顶部与便携式保温瓶中的瓶盖10螺纹连接,连接部件30的底部与便携式保温瓶中的瓶体20之瓶口螺纹连接,连接部件30的底部还连接有茶隔40,使得塞于腔口311处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50用于阻隔茶隔40内的茶叶跑到瓶体20的内胆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部件30还可以为其它结构,故不以此为限。

结合图4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50包括鼓形塞体51及形成于鼓形塞体51内并供鼓形塞体51的侧壁511在塞入腔口311过程中因受到腔口311的内腔壁挤压而向内变形的避让腔52;具体地,如图6所示,鼓形塞体51的外侧面512与过鼓形塞体51之上下方向的中心线L1的平面的交线为向外凸的弧形曲线,弧形曲线的中点P2至鼓形塞体51之上下方向的中心线L1的距离大于弧形曲线的起点P1至鼓形塞体51之上下方向的中心线L1的距离,弧形曲线的中点P2至鼓形塞体51之上下方向的中心线L1的距离还大于弧形曲线的终点P3至鼓形塞体51之上下方向的中心线L1的距离,较优的是,弧形曲线的终点P3至鼓形塞体51之上下方向的中心线L1的距离大于弧形曲线的起点P1至鼓形塞体51之上下方向的中心线L1的距离,使得弧形曲线的起点P1尺寸小于弧形曲线的终点P3尺寸,从而使得鼓形塞体51的侧壁511由其底部往顶部方向向内收缩,进而便于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50塞于腔口311内;同样,避让腔52的腔壁521与过鼓形塞体51之上下方向的中心线L1的平面的交线为向外凸的弧形曲线,以便于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50制造,还便于鼓形塞体51的侧壁511的弹性形变。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5及图6所示,避让腔52贯穿鼓形塞体51的后端部,以便于使用者将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50从腔口311拔出的操作,也利于鼓形塞体51的侧壁511的弹性形变。

同时,鼓形塞体51的前端部开设有多个与避让腔52相连通的滤网孔513,用于对茶隔40内的叶茶过滤,较优的是,滤网孔513沿周向排出两圈,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可排出一圈或三圈,故不以此为限。鼓形塞体51的前端面514为内凹的球面,鼓形塞体51的前端面514与鼓形塞体51的侧壁511之间连接有倾斜面515,以便于鼓形塞体51的前端部进入腔口311内。鼓形塞体51的后端部向外延伸出抵接环53,抵接环53与腔口311的端面抵触,以阻挡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50全部进入腔口311而不利于拔出操作;举例而言,如图6所示,抵接环53的后端部具有倒角结构531,以便于装配。其中,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50更具个性化,故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50还包括图案结构54,图案结构54形成于鼓形塞体51的前端部及避让腔52的腔底处,故在使用者喝水过程中,能观察到该图案结构54,增加温馨感;举例而言,图案结构54为一树叶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本实用新型的避让腔52及鼓形塞体51,在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50塞入连接部件30的腔口311过程中,鼓形塞体51因受到腔口311的内腔壁挤压而向避让腔52处产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鼓形塞体51通过自身弹性形变而自适应于腔口311的内腔壁,即使连接部件30因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产生变形,仍使得鼓形塞体51与腔口311的内腔壁保持紧密的贴合状态,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100更可靠地塞于连接部件30的腔口311处,有效地防止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保温瓶用弹性塞50于连接部件30的腔口311处脱落。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