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凳子的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9050发布日期:2019-01-04 23:18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凳子的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凳子的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凳子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凳子大多数是由一凳面及与其连接的四条凳腿组成。然而,家庭装修时,很多家庭选择的都是木地板,大多数人在移动凳子时都是直接一拉,这样就很容易划伤木地板。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家庭里也都购买有钢琴,钢琴一般都配有琴凳,琴凳包括琴箱(其盖子即为凳面)以及四条凳腿,一个钢琴一般可以用十几年,但是琴凳由于经常被拉来拉去,不仅会划伤木地板,而且基本上2-3年凳腿就被磨坏了。平常人们在搬琴凳时,往往又忘记一体搬起琴箱和凳腿,又不注意琴箱盖子的方向,很容易打翻琴箱,其内部的琴谱、琴罩等洒落一地,甚至会碰到钢琴;此外,人们在搬琴凳时,有时候也不知道琴箱内物品的重心在哪儿,操作不好,也容易打翻琴箱。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凳子的移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凳子的移动装置,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一圆柱体的中心开设有轴向通孔,第二圆柱体的外径与该通孔的内径相适配以保证第二圆柱体在其内部能够上下自由滑动,通孔的上端部设有内螺纹,通孔上端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的螺帽和螺杆分别位于通孔的外部和内部,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再与第二圆柱体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圆柱体的下端则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一万向轮,且万向轮位于第一圆柱体外部。

较好地,所述万向轮优选牛眼轮。

本实用新型对连接件的结构没特别要求,只要方便同时与第二圆柱体和万向轮连接即可,有的万向轮上自带有螺丝,这时候螺丝就可以充当这里的连接件。当万向轮选用牛眼轮时,为方便安装,所述第一连接件就优选连接板,连接板的上表面与第二圆柱体固定连接、下表面与万向轮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使用者需要另外用连接件比如卡箍将第一圆柱体固定在凳腿上,为方便使用者操作,优选第一圆柱体的外侧面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有与凳腿相适配的套筒,这样直接将凳腿放在套筒里就行了。

较好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卡箍。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家里的常规带腿凳子,而且特别适用于琴凳;

2、本实用新型第一圆柱体可直接固定在凳腿上,或者凳腿直接套在本实用新型的套筒内,这样,轻轻一拉,就能实现凳子的移动,不会造成木地板的划伤或凳腿的磨损;用于琴凳时,不用考虑琴箱的盖子的方向以及琴箱内部的重心在哪的问题;

3、如果按现有转椅那样,直接将万向轮装在凳腿上,由于凳腿不着地,凳子上的重心发生变化时,凳子很容易随万向轮发生滑动;尤其是对琴凳而言,钢琴练习者经常需要踩踏板,有时候还有肢体语言,在这些动作的反作用力下,就很容易造成琴凳移动,甚至造成人的摔倒;但是,本实用新型相比这种“直接在凳腿上安装万向轮”的方式,由于人们在琴凳上坐着时,凳腿是着地的,所以就非常稳当。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

图2: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圆柱体,2-第二圆柱体,3-通孔,4-螺栓,5-弹簧,6-连接板,7-牛眼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适用于凳子的移动装置,包括第一圆柱体1、第二圆柱体2,第一圆柱体1的中心开设有轴向通孔3,第二圆柱体2的外径与该通孔3的内径相适配以保证第二圆柱体2在其内部能够上下自由滑动,通孔3的上端部设有内螺纹,通孔3上端螺纹连接有螺栓4,螺栓4的螺帽和螺杆分别位于通孔3的外部和内部,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5,弹簧5再与第二圆柱体2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圆柱体2的下端则伸出第一圆柱体1再通过连接板6连接一牛眼轮7,连接板6的上表面与第二圆柱体2固定连接、下表面与牛眼轮7固定连接。

以常见四条凳腿为例说明其使用方法:为避免连接板6和牛眼轮7朝外误碰到人,将四个具有上述结构的移动装置的第一圆柱体1通过卡箍分别固定在每个凳腿与相邻两个凳腿相对的两侧面中的任意一个侧面的合适位置(这样安装可以保证每个牛眼轮7都不朝向凳子外部),同时保证四个弹簧5正好可以将整个凳子支撑起来,即此时四个牛眼轮7着地、但四个凳腿不着地;安装好之后,平常凳子上不坐人时,只要轻轻一拉,在牛眼轮7的作用下,即可轻松实现凳子的快速移动;当人坐上去之后,凳腿向下着地,由于此时牛眼轮7也是着地的,这样弹簧5就在人的体重和地面的双重作用力下被压缩,第二圆柱体2的上端也随之沿通孔3向上滑动,第二圆柱体2伸出第一圆柱体1的长度减小;当人站起来之后,在弹簧5的恢复作用力下,第二圆柱体2的上端又沿通孔3向下滑动,第二圆柱体2伸出第一圆柱体1的长度恢复至原来的长度,四个牛眼轮7再次将凳子支撑起来。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圆柱体1的外侧面通过卡箍连接有与凳腿相适配的套筒。

使用时,直接将四个凳腿放在套筒里就行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