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6819发布日期:2018-11-02 21:0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榨汁机,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榨汁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健康。喝果汁也逐渐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由于在冬天鲜榨果汁的温度相对较低,许多用户难以承受譬如:老人、孩子、女性等。而现有的榨汁机,在榨汁过程中,不能实现对果汁进行加热的功能,不能满足用户喝热果汁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榨汁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榨汁机,包括机座,与机座连接的集汁腔,设置于集汁腔内的螺杆,机座内设有电机和电路板,所述螺杆包括螺杆体和螺杆轴,螺杆体表面设有螺旋,螺杆轴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集汁腔设有出汁口和出渣口,其中,所述机座底部一侧向外延伸形成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出汁口的下方,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盘支架以及位于发热盘支架内的发热盘,所述发热盘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发热盘支架与支撑座固定连接并将发热盘周向固定,所述发热盘固定设置在发热盘支架上,所述发热盘底部与支撑座底部之间的距离为5mm~100mm。

优选的,发热盘包括盘体和发热件,盘体上设有安装槽,发热件固定设置在安装槽内,所述发热件为PTC发热片;或者,发热盘包括盘体和电磁线圈,盘体上设有安装槽,接汁容器设有导磁部,电磁线圈固定设置在安装槽内并对接汁容器进行电磁加热。

优选的,所述发热盘包括盘体和发热件,所述发热件为固定设置于所述盘体底部的发热管。

优选的,所述盘体的上端面呈平面或弧面,所述盘体上端面设有抗氧化涂层或耐热涂层;或者,所述盘体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用于放置接汁容器的容纳腔,容纳腔内壁设有抗氧化涂层或耐热涂层。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发热盘支架,所述发热盘支架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发热盘设置在发热盘支架内。

优选的,所述发热盘支架包括顶壁,顶壁中心设有避让所述发热盘的开口,顶壁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围边,发热盘设置于顶壁下方,所述围边围绕发热盘的边缘设置。

优选的,支撑座顶部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发热盘支架的形状匹配,所述发热盘支架通过安装口固定安装在支撑座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内还设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温控器,温控器的感温端与发热盘的底部抵触。

优选的,所述发热盘底部设有隔热柱,隔热柱与支撑座底部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发热盘下方设有隔热板,隔热板固定设置于支撑座内;或者,所述发热盘下方设有隔热板和隔热柱,隔热柱固定设置于支撑座内且位于隔热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发热盘下方设有反射板,反射板设有将发热盘的热量向上反射的反射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榨汁机上采用加热装置,在榨汁过程中,能同时对榨出的果汁进行加热,满足用户喝热果汁的需求。机座一侧底部设置支撑座,加热装置设置在支撑座上,支撑座方便放置接汁容器并对接汁容器内的汁液进行加热,支撑座内设置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发热盘,而发热盘支架则对发热盘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使整个加热装置牢固且可靠的设置在支撑座内。由于支撑座为用户可以直接接触到的部件,发热盘底部与支撑座底部之间的距离为5mm~100mm,这样设置一方面使发热盘与支撑座底部隔开,防止支撑座底部熔胶,或者用户取放榨汁机时,手触碰到支撑座底部,防止烫伤,而且支撑座底部与发热盘之间预留了空间,还可以设置隔热部件以及对发热盘底部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件,优化支撑座内的结构,另一方面,也使发热盘的热能充分被接汁容器吸收,加热效果更好。当然,发热盘底部与支撑座底部之间设置足够的距离也提升了支撑座外观造型的设计自由度。而当发热盘底部与支撑座之间的距离小于5mm时,支撑座内部空间过于紧凑,隔热功能和支撑座内的散热功能不理想,当发热盘底部与支撑座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100mm时,支撑座体积过大,浪费材料使整机成本增加,而且用户不易取放榨汁机。

2、发热盘包括盘体和发热件,盘体上设有容置发热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既可以为贯通所述盘体的通孔,也可以为设置在盘体内的封闭空腔,这样设置使PTC发热件的热量损失小,且发热盘的传热快,发热件的热量能够迅速通过盘体输送至接汁容器,加热效率高。所述发热件还可以为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固定在安装槽内,接汁容器设置导磁部件,通电后电磁线圈对接汁容器感应加热,从而间接加热果汁,加热效率更高,而且停止加热后,接汁容器上的导磁部件能够迅速冷却,用户体验好。当然,所述发热件还可以为发热管,则盘体不用设置专门用于发热件安装的安装空间,发热管可直接固定设置在盘体的底部,结构简单且加热温度范围大。

3、盘体的上端面直接与接汁容器接触,盘体的上端面为凸型弧面可以增加传热面积,提高热传递效率。发热盘的盘体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用于放置接汁容器的容纳腔,该下凹结构的发热盘可放入适量水,进行加热,水可填充接汁容器与发热盘之间的间隙,提高了加热效率。盘体与接汁容器接触的表面设置抗氧化涂层或耐磨涂层,对盘体起到保护作用,使盘体表面不易被高温氧化变色,或者被溢出的酸性汁液腐蚀,也使盘体表面更美观,榨汁机整体更具质感。

4、发热盘直接包括顶壁和顶壁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的围边,顶壁中心设有开口,方便接汁容器放置在盘体上,并能将发热盘与支撑座及支撑座上的部件隔开,防止发热盘过热损坏部件。

5、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内采用了隔热结构,隔热结构一方面起到隔热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支撑整个发热盘的作用,使整个加热装置结构更稳定可靠。隔热结构可以为隔热柱,也可以为隔热板,或者两者的结合,从而充分将发热盘与支撑过内的部件隔开,优化支撑座的部件设置位置,各部件的布局合理,而且也优化了发热盘与支撑座之间的隔热效果,所述隔热柱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隔热柱相互独立或者多个隔热柱连接为一体结构均可。

6、支撑座内设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温控器,温控器的感温端与发热盘的底部抵触,温控器可以实时测量发热盘的温度,以方便检测接汁容器内的汁液温度达到预定值,另一方面也防止发热盘温度过高损坏加热装置和支撑座。

7、发热盘下方设有反射板,发热盘散发的热量向下发散时被反射板阻挡,并通过反射面将热量向上反射至发热盘的上方,从而避免热量损失,也使接汁容器能够吸收到更多的热量,缩短加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榨汁机加热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榨汁机支撑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盘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另一种盘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所述榨汁机加热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所述榨汁机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机座;2、加热装置;21、发热盘;211、盘体;212、发热片;213配合槽;214、安装槽;215、容纳腔;22、密封圈;23、发热盘支架;231、顶壁;2311、开口;232、围边;233、卡扣;24、温控器;25、过热保护器;26、隔热柱;3、支撑座;4、榨汁组件;41、出汁口;42、出渣口;5、安装口;6、接汁容器;7、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榨汁机,包括机座1,设置于机座1一侧的榨汁组件,机座1底部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支撑座3,设置在支撑座3上的加热装置2,接汁容器6。机座1内设有电机和电路板,机座上设有控制榨汁机控制的控制开关7,。榨汁组件包括,与机座1连接的集汁腔以及设于集汁腔内的螺杆,所述集汁腔一端与机座连接,另一端敞口设置,敞口端设有端盖,所述螺杆横向设置于集汁腔内,并与电机轴传动连接,所述螺杆包括螺杆体和螺杆轴,螺杆体表面设有螺旋,螺杆轴与电机传动连接,集汁腔设有出汁口和出渣口,具体的,所述出渣口设置在端盖上。其中,加热装置2位于出汁口的下方,加热装置2包括发热盘支架23以及位于发热盘支架内的发热盘21,发热盘21与电路板电连接,发热盘支架23与支撑座3固定连接并将发热盘周向固定,发热盘21固定设置在发热盘支架23上。接汁容器6位于出汁口下方,加热装置2的上方。这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榨汁机,在榨汁的过程中,当果汁从出汁口流入接汁容器6的同时,加热装置2可以对接汁容器6中的果汁进行加热,可以满足用户喝热果汁的需求。

如图3所示,发热盘21包括盘体211和发热件,盘体211上设有安装槽214,盘体211,发热件为固定设置于安装槽214内的PTC发热片212。发热盘21上还设有配合槽213,配合槽213与密封圈22相配合。密封圈22设置在发热盘支架23与发热盘21之间,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水或果汁流入到支撑座3内。盘体211呈片状,盘体211的上端面为凸型弧面,盘体211的凸型弧面与接汁容器6的内凹弧面相匹配,保证在传热过程中的充分接触,同时凸型弧面还能增加传热面积,提高热传递效率。盘体211与接汁容器6接触的表面设置抗氧化涂层,对盘体211起到保护作用,使盘体211表面不易被高温氧化变色,或者被溢出的酸性汁液腐蚀,也使盘体表面更美观,榨汁机整体更具质感。

发热盘支架23包括顶壁231,顶壁231中心设有避让发热盘21的开口2311,使发热盘通过所述开口2311与接汁容器6的底部接触,顶壁231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围边232,发热盘设置于顶壁231下方,围边232围绕发热盘21的边缘设置。发热盘支架23采用耐温阻燃材料,发热盘支架23的开口结构,其可以将发热盘21固定在支撑座3上,并能将发热盘21与支撑座3上的部件隔开,防止发热盘21过热损坏部件。发热盘支架23的围边232外壁上设有卡扣233,发热盘支架23通过卡扣233与支撑座3固定连接,卡扣233起到将发热盘支架23固定到支撑座3的作用。

支撑座3顶部设有用于安装加热装置2的安装口5,安装口5与发热盘支架23的形状匹配,发热盘支架23通过安装口5固定安装在支撑座3上。发热盘支架23与所述安装口5之间设有密封圈,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水或果汁流入到支撑座3内。

支撑座3内还设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温控器24,温控器24的感温端与发热盘21的底部抵触,温控器24可以实时测量发热盘21的温度,防止发热盘21温度过高损坏加热装置和支撑座。支撑座3内还设有过热保护器25,过热保护器25的感温端与发热盘21底部抵触,当检测到的发热盘21底部的温度过高时,可以采取断电措施,对加热装置进行双重保护,更加安全可靠。

在支撑座3内,发热盘21底部设有隔热柱26,发热盘21通过隔热柱26与支撑座3底部固定连接,隔热柱26可采用隔热硅胶或者其他耐热材料制成,隔热柱一方面起到隔热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支撑整个发热盘的作用。发热盘21底部与支撑座3底部之间垂直距离不小于5mm,本实施例中,发热盘底部与支撑座底部之间的距离具体为10mm,以便安装隔热柱、隔热板等隔热部件,起到隔热保护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盘21下方还固定设置有反射板,反射板设有将发热盘的热量向上反射的反射面,发热盘散发的热量向下发散时被反射板阻挡,并通过反射面将热量竖直向上反射至发热盘的上方,从而避免热量损失,也使接汁容器能够吸收到更多的热量,缩短加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还可以根据发热盘盘体结构的不同而进行调整,将热量倾斜向上或呈折线式反射至发热盘上方的接汁容器,使果汁迅速制热。

可以理解的,如图4所示,盘体211的上端面也可以为平面状。盘体211可以采用玻璃、金属、陶瓷等材质,发热件也可以采电阻丝等电阻式发热体。

可以理解的,所述榨汁机还可以采用隔热板替代隔热柱的结构,发热盘下方设有隔热板,隔热板固定在支撑座内,发热盘固定在发热盘支架与隔热板之间。

可以理解的,所述榨汁机还也可以采用隔热柱加隔热板的结构,发热盘下方设有隔热板和隔热柱,隔热柱固定在支撑座内且位于隔热板的下方,发热盘固定在发热盘支架与隔热板之间。

可以理解的,所述发热盘盘体的上端面还可以涂覆耐磨涂层,具体可以为有机硅涂层,使盘体的传热效果更好,更均匀。

可以理解的,所述发热装置还可以为电磁加热装置,发热盘包括盘体和电磁线圈,盘体上设有安装槽,接汁容器设有导磁部,具体可以为全金属或局部金属制成的接汁容器,电磁线圈固定设置在安装槽内并对接汁容器的导磁部进行电磁加热,从而使接汁容器内的果汁被加热。

实施例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的结构不同。具体的,发热盘盘体211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用于放置接汁容器的容纳腔215。容纳腔内壁设有抗氧化涂层,所述抗氧化涂层可以为盘体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层,容纳腔215的高度可设置为3mm至20mm,本实施例具体为7mm,该下凹结构的发热盘21可直接对接汁容器加热,也可放入适量水,进行加热,水可填充接汁容器与发热盘之间的间隙,由加热后的水再对接汁容器内的汁液加热。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具体为固定设置在盘体211底部的发热管,发热管制热效率更高,果汁加热时间短,用户等待时间短,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所述发热盘底部与支撑座底部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进一步限定为10mm~25mm,本实施例中具体为20mm,由于发热管本身体积较大,这样设置使支撑座内的空间布局更合理,发热盘的固定支撑结构和隔热等功能结构分布合理,整机结构更稳定,而且支撑座内易于散热,支撑座内的部件也不易受热损坏。

本实施例所述榨汁机其余未述结构和效果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三种的榨汁机为立式榨汁机,该立式榨汁机包括机座1,设置于机座上方的榨汁组件4,机座底部一侧向外延伸形成支撑座3,支撑座上设有的加热装置2。机座内设有电机和电路板。榨汁组件4包括与机座连接的集汁腔,纵向设置于集汁腔内的螺杆,螺杆包括螺杆体和螺杆轴,螺杆体表面设有螺旋,螺杆轴与电机传动连接,集汁腔设有出汁口41和出渣口42。其中,加热装置2位于出汁口的下方。这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榨汁机,在榨汁的过程中,当果汁从出汁口流入接汁容器的同时,加热装置可以对接汁容器中的果汁进行加热,可以满足用户喝热果汁的需求。

本实施例所述榨汁机其余未述结构和效果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