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0106发布日期:2019-04-13 00:25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温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降温杯。



背景技术:

杯子,用于储水,当开水倒入杯子后,由于杯子较为封闭的空间,水的温度很难在短时间内降下,无法满足人们在短时间喝到凉茶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温杯,它结构简单,能够对杯中的热水进行快速的降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降温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降温杯,包括杯体与杯盖,所述杯盖呈“T”字型,且在杯盖内内设有“T”型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上设有盖板,从而使容置腔形成一封闭腔,在盖板上固定有呈螺旋状的吸管,所述吸管延伸至杯体内;所述容置腔内充满助冷剂;所述杯盖为不锈钢材质,包括主体部与伸出部,在伸出部的外表面设有螺旋凸起。

所述盖板上表面设有多道散热块。

所述杯盖上设有通风降温通道,所述通风降温通道的进口与杯体贯通,在通风降温通道的出口设有塞子。

所述杯盖上设有搅拌球,所述搅拌球为金属球。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降温杯,通过助冷剂来帮助水温快速下降,同时,通过增加杯盖的伸出部与水的接触面积,来加快水温下降,而且,螺旋状的吸管,增加了水与助冷剂之间的热量传递面的,同时,也延长了热量传递时间,对水温的下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降温杯,增加了通风降温通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降温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温杯,包括杯体1与杯盖2,所述杯盖2呈“T”字型,且在杯盖2内设有“T”型容置腔3,所述容置腔3上设有盖板4,从而使容置腔3形成一封闭腔,在封闭腔内设置具有空腔的“T”型块5,所述空腔内设有助冷剂6;所述“T”型块5中心设有通孔,螺旋状的吸管7插设于通孔内,所述吸管7延伸至杯体1内;所述杯盖2为不锈钢材质,包括主体部8与伸出部9,在伸出部9的外表面设有螺旋凸起10。

所述盖板4上表面设有多道散热块11。

所述杯盖2上设有通风降温通道12,所述通风降温通道12的进口与杯体1贯通,在通风降温通道12的出口设有塞子。

所述杯盖2上设有搅拌球,所述搅拌球为金属球。

所述助冷剂6为硝石。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出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降温杯,热水处于杯体1内,盖上杯盖2,杯盖2的伸出部9处于热水中,由于“T”型块5的空腔内充满助冷剂6,以及杯盖2上设置的通风降温通道12,热量一部分通过通风降温通道12排出杯体1外,另一部分传递给助冷剂6,由于伸出部9的外表面分布着螺旋凸起10,这增加了水与伸出部9的接触面积,单位时间内增加了热水传递给助冷剂6的热能,加快了热水的降温速度;在杯盖2盖上杯体1的时候,热水充斥着螺旋状的吸管7,这样,热水通过吸管7将热量传递给助冷剂,助冷剂吸收到热量通过散热块11散出。

以硝石为例,伸出部9处于杯体1内具有较高的温度,而主体部8处于杯盖2上,与外界温度一致,这样,“T”型块5受到内外温差,在空腔内冷凝形成了水珠,硝石遇水吸收大量的热,从而能够对热水进行快速降温。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降温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