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6776发布日期:2019-05-21 20:5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物装置,尤指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第201520570968.8号的“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及其收折支架”专利案,其为一种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包括:框架结构包括:第一收折支架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与第一折叠组,该第一折叠组设置于该第一杆件与该第二杆件之间;第二收折支架枢接第一收折支架并包括第三杆件、第四杆件与第二折叠组,该第二折叠组设置于该第三杆件与该第四杆件之间;第三收折支架枢接第一收折支架并包括第五杆件、第六杆件与第三折叠组,该第三折叠组设置于该第五杆件与该第六杆件之间;第四收折支架枢接第二收折支架与第三收折支架并包括第七杆件、第八杆件与第四折叠组,该第四折叠组设置于该第七杆件与该第八杆件之间。

然而,采用上述结构的置物装置在收折时,必须在多个部位经过多次的操作,才能够收折完成,收折动作繁琐,且结构复杂,收折过程的动作难保顺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现有结构的缺失,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乃设计出一种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其可克服上述现有结构的所有缺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包括有一个第一支架组及一个第二支架组的置物装置,该第一支架组包括有一个第一支架、一个第二支架、一个第三支架及一个第四支架,该第一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二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二支架的第一端枢设于该第一支架的第一端,该第三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三支架的第一端枢设于该第一支架的第二端,该第四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四支架的第一端枢设于该第二支架的第二端,该第四支架的第二端枢设于该第三支架的第二端,该第一支架组能够在展开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支架组由展开位置往收折位置移动时,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的枢接处至该第三支架与该第四支架的枢接处的距离减少,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三支架的枢接处至该第二支架与该第四支架的枢接处的距离减少,该第二支架组包括有一个第五支架、一个第六支架、一个第七支架、一个第八支架、一个第九支架及一个第十支架,该第五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五支架的两端之间枢设于该第三支架的两端之间,该第五支架与该第三支架形成交叉,该第五支架的第一端位于该第三支架邻近该第一支架的一侧,该第五支架的第二端位于该第三支架相异于该第一支架的一侧,该第六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六支架的两端之间枢设于该第四支架的两端之间,该第六支架与该第四支架形成交叉,该第六支架的第一端枢设于该第五支架的第一端,该第六支架的第二端位于该第四支架相异于该第二支架的一侧,该第七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八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七支架的第一端与该第八支架的第一端分别枢设于该第三支架的第二端,该第九支架同时枢设于该第五支架的第二端与该第七支架的两端之间,该第十支架同时枢设于该第六支架的第二端与该第八支架的两端之间,该第二支架组能够随该第一支架组同步在展开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二支架组由展开位置往收折位置移动时,该第七支架的第二端往邻近该第三支架的方向移动,该第八支架的第二端往邻近该第四支架的方向移动。

该第一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枢座、一个第二枢座及一个第一杆,该第一枢座与该第二枢座设置于该第一支架的第一端,该第一杆依序设置有一个第一段、一个第二段及一个第三段,该第一杆的第一段枢设于该第一枢座并由该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一支架的第二端,该第一杆的第二段设置于该第一支架的第二端,该第一杆的第三段由该第一支架的第二端延伸至该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并枢设于该第二枢座,该第二支架设置有一个第二杆,该第二杆依序设置有一个第一段、一个第二段及一个第三段,该第二杆的第一段枢设于该第一枢座并由该第二支架的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二支架的第二端,该第二杆的第二段设置于该第二支架的第二端,该第二杆的第三段由该第二支架的第二端延伸至该第二支架的第一端并枢设于该第二枢座,该第三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三枢座、一个第四枢座及一个第三杆,该第三枢座与该第四枢座设置于该第三支架的第二端,该第三杆依序设置有一个第一段、一个第二段及一个第三段,该第三杆的第一段枢设于该第三枢座并由该第三支架的第二端延伸至该第三支架的第一端,该第三杆的第二段设置于该第三支架的第一端,该第三杆的第三段由该第三支架的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三支架的第二端并枢设于该第四枢座,该第四支架设置有一个第四杆,该第四杆依序设置有一个第一段、一个第二段及一个第三段,该第四杆的第一段枢设于该第三枢座并由该第四支架的第二端延伸至该第四支架的第一端,该第四杆的第二段设置于该第四支架的第一端,该第四杆的第三段由该第四支架的第一端延伸至该第四支架的第二端并枢设于该第四枢座,该第七支架设置有一个第五杆,该第五杆依序设置有一个第一段、一个第二段及一个第三段,该第五杆的第一段枢设于该第三枢座并由该第七支架的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七支架的第二端,该第五支架枢设于该第三杆的第一段,该第九支架枢设于该第五杆的第一段,该第五杆的第二段设置于该第七支架的第二端,该第五杆的第三段由该第七支架的第二端延伸至该第七支架的第一端并枢设于该第四枢座,该第八支架设置有一个第六杆,该第六杆依序设置有一个第一段、一个第二段及一个第三段,该第六杆的第一段枢设于该第三枢座并由该第八支架的第一端延伸至该第八支架的第二端,该第六支架枢设于该第四杆的第一段,该第十支架枢设于该第六杆的第一段,该第六杆的第二段设置于该第八支架的第二端,该第六杆的第三段由该第八支架的第二端延伸至该第八支架的第一端并枢设于该第四枢座。

该第一杆整体呈U字形,该第二杆整体呈U字形,该第三杆整体呈U字形,该第四杆整体呈U字形,该第五杆整体呈U字形,该第六杆整体呈U字形。

该第二支架组包括有一个第十一支架、一个第十二支架、一个第十三支架及一个第十四支架,该第十一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十一支架与该第三支架形成交叉,该第十一支架的两端之间枢设于该第三杆的第三段,该第十一支架的第一端位于该第三支架邻近该第一支架的一侧,该第十一支架的第二端位于该第三支架相异于该第一支架的一侧,该第十二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十二支架与该第四支架形成交叉,该第十二支架的两端之间枢设于该第四杆的第三段,该第十二支架的第一端枢设于该第十一支架的第一端,该第十二支架的第二端位于该第四支架相异于该第二支架的一侧,该第十三支架同时枢设于该第十一支架的第二端与该第五杆的第三段,该第十四支架同时枢设于该第十二支架的第二端与该第六杆的第三段。

该第二支架组包括有一个第一扣件及一个第二扣件,该第一扣件枢设于该第六支架与该第四支架的交叉处,该第二扣件枢设于该第十一支架与该第三支架的交叉处,该第二支架组在收折位置时,该第一扣件能够扣接于该第五支架与该第三支架的交叉处,该第二扣件能够扣接于该第十二支架与该第四支架的交叉处。

该第一支架组还包括有一个轮轴、两个轮子及两个脚架,该轮轴连接于该第一支架的第二端,该两个轮子分别枢设于该轮轴相异的两端,且该两个轮子分别位于该第一支架相异的两侧,该两个脚架分别固定连接于该第二支架的第二端。

该置物装置还设置有一个包布,该包布环绕该第五杆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该第六杆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该包布由该第七支架与该第八支架延伸至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且该包布环绕该第一杆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该第二杆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该置物装置采用上述收折结构,结构简单、运作顺畅且收折快速。

其他目的、优点和本实用新型的新颖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支架组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支架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支架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支架组的平面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支架组收折的动作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支架组收折的平面外观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支架组收折的局部平面外观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支架组收折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置物装置;20-第一支架组;21-第一支架;211-第一端;212-第二端;213-第一枢座;214-第二枢座;215-第一杆;216-第一段;217-第二段;218-第三段;22-第二支架;221-第一端;222-第二端;223-第二杆;224- 第一段;225-第二段;226-第三段;23-第三支架;231-第一端;232-第二端;233- 第三枢座;234-第四枢座;235-第三杆;236-第一段;237-第二段;238-第三段; 24-第四支架;241-第一端;242-第二端;243-第四杆;244-第一段;245-第二段; 246-第三段;25-轮轴;26-轮子;27-脚架;30-第二支架组;31-第五支架;311- 第一端;312-第二端;32-第六支架;321-第一端;322-第二端;33-第七支架; 331-第一端;332-第二端;333-第五杆;334-第一段;335-第二段;336-第三段; 34-第八支架;341-第一端;342-第二端;343-第六杆;344-第一段;345-第二段; 346-第三段;35-第九支架;36-第十支架;371-第十一支架;372-第十二支架; 373-第一端;374-第二端;375-第一端;376-第二端;381-第十三支架;382-第十四支架;391-第一扣件;392-第二扣件;40-包布。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的立体外观图、支架组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平面外观图。本实用新型置物装置10 包括有一个第一支架组20及一个第二支架组30;其中:

该第一支架组20包括有一个第一支架21、一个第二支架22、一个第三支架23及一个第四支架24,该第一支架21包括有一个第一端211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211的第二端212,该第二支架22包括有一个第一端221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221的第二端222,该第二支架22的第一端221枢设于该第一支架 21的第一端211,该第三支架23包括有一个第一端231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 231的第二端232,该第三支架23的第一端231枢设于该第一支架21的第二端 212,该第四支架24包括有一个第一端241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241的第二端242,该第四支架24的第一端241枢设于该第二支架22的第二端222,该第四支架24的第二端242枢设于该第三支架23的第二端232。

请继续参照图6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支架组收折的动作图、平面外观图及立体分解图。该第一支架组20能够在展开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支架组20由展开位置往收折位置移动时,该第一支架21与该第二支架22的枢接处至该第三支架23与该第四支架24的枢接处的距离减少,该第一支架21与该第三支架23的枢接处至该第二支架22与该第四支架24的枢接处的距离减少,该第一支架组20由收折位置往展开位置移动时,该第一支架21与该第二支架22的枢接处至该第三支架23与该第四支架24 的枢接处的距离增加,该第一支架21与该第三支架23的枢接处至该第二支架 22与该第四支架24的枢接处的距离增加。

该第一支架21包括有一个第一枢座213、一个第二枢座214及一个第一杆 215,该第一枢座213与该第二枢座214设置于该第一支架21的第一端211,该第一杆215依序设置有一个第一段216、一个第二段217及一个第三段218,该第一杆215的第一段216枢设于该第一枢座213并由该第一支架21的第一端211 延伸至该第一支架21的第二端212,该第一杆215的第二段217设置于该第一支架21的第二端212,该第一杆215的第三段218由该第一支架21的第二端 212延伸至该第一支架21的第一端211并枢设于该第二枢座214,该第一杆215 整体呈U字形。

该第二支架22设置有一个第二杆223,该第二杆223依序设置有一个第一段224、一个第二段225及一个第三段226,该第二杆223的第一段224枢设于该第一枢座213并由该第二支架22的第一端221延伸至该第二支架22的第二端222,该第二杆223的第二段225设置于该第二支架22的第二端222,该第二杆223的第三段226由该第二支架22的第二端222延伸至该第二支架22的第一端221并枢设于该第二枢座214,该第二杆223整体呈U字形。

该第三支架23包括有一个第三枢座233、一个第四枢座234及一个第三杆 235,该第三枢座233与该第四枢座234设置于该第三支架23的第二端232,该第三杆235依序设置有一个第一段236、一个第二段237及一个第三段238,该第三杆235的第一段236枢设于该第三枢座233并由该第三支架23的第二端232 延伸至该第三支架23的第一端231,该第三杆235的第二段237设置于该第三支架23的第一端231,该第三杆235的第三段238由该第三支架23的第一端 231延伸至该第三支架23的第二端232并枢设于该第四枢座234,该第三杆235 整体呈U字形。

该第四支架24设置有一个第四杆243,该第四杆243依序设置有一个第一段244、一个第二段245及一个第三段246,该第四杆243的第一段244枢设于该第三枢座233并由该第四支架24的第二端242延伸至该第四支架24的第一端241,该第四杆243的第二段245设置于该第四支架24的第一端241,该第四杆243的第三段246由该第四支架24的第一端241延伸至该第四支架24的第二端242并枢设于该第四枢座234,该第四杆243整体呈U字形。

该第一支架组20还包括有一个轮轴25、两个轮子26及两个脚架27,该轮轴25连接于该第一支架21的第二端212,该两个轮子26分别枢设于该轮轴25 相异的两端,且该两个轮子26分别位于该第一支架21相异的两侧,该两个脚架27分别固定连接于该第二支架22的第二端222。

该第二支架组30包括有一个第五支架31、一个第六支架32、一个第七支架33、一个第八支架34、一个第九支架35及一个第十支架36,该第五支架31 包括有一个第一端311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311的第二端312,该第五支架 31的两端之间枢设于该第三支架23的两端之间,该第五支架31与该第三支架 23形成交叉,该第五支架31的第一端311位于该第三支架23邻近该第一支架 21的一侧,该第五支架31的第二端312位于该第三支架23相异于该第一支架 21的一侧。该第六支架32包括有一个第一端321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321的第二端322,该第六支架32的两端之间枢设于该第四支架24的两端之间,该第六支架32与该第四支架24形成交叉,该第六支架32的第一端321枢设于该第五支架31的第一端311,该第六支架32的第二端322位于该第四支架24相异于该第二支架22的一侧。

该第七支架33包括有一个第一端331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331的第二端 332,该第八支架34包括有一个第一端341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341的第二端342,该第七支架33的第一端331与该第八支架34的第一端341分别枢设于该第三支架23的第二端232。该第九支架35同时枢设于该第五支架31的第二端312与该第七支架33的两端之间,该第十支架36同时枢设于该第六支架32 的第二端322与该第八支架34的两端之间。

该第二支架组30能够随该第一支架组20同步在展开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二支架组30由展开位置往收折位置移动时,该第七支架33的第二端332往邻近该第三支架23的方向移动,该第八支架34的第二端342往邻近该第四支架24的方向移动,该第二支架组30由收折位置往展开位置移动时,该第七支架33的第二端332往远离该第三支架23的方向移动,该第八支架34 的第二端342往远离该第四支架24的方向移动。

该第七支架33设置有一个第五杆333,该第五杆333依序设置有一个第一段334、一个第二段335及一个第三段336,该第五杆333的第一段334枢设于该第三枢座233并由该第七支架33的第一端331延伸至该第七支架33的第二端332,该第五支架31枢设于该第三杆235的第一段236,该第九支架35枢设于该第五杆333的第一段334,该第五杆333的第二段335设置于该第七支架 33的第二端332,该第五杆333的第三段336由该第七支架33的第二端332延伸至该第七支架33的第一端331并枢设于该第四枢座234,该第五杆333整体呈U字形。

该第八支架34设置有一个第六杆343,该第六杆343依序设置有一个第一段344、一个第二段345及一个第三段346,该第六杆343的第一段344枢设于该第三枢座233并由该第八支架34的第一端341延伸至该第八支架34的第二端342,该第六支架32枢设于该第四杆243的第一段244,该第十支架36枢设于该第六杆343的第一段344,该第六杆343的第二段345设置于该第八支架 34的第二端342,该第六杆343的第三段346由该第八支架34的第二端342延伸至该第八支架34的第一端341并枢设于该第四枢座234,该第六杆343整体呈U字形。

该第二支架组30包括有一个第十一支架371、一个第十二支架372、一个第十三支架381及一个第十四支架382,该第十一支架371包括有一个第一端 373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373的第二端374,该第十一支架371与该第三支架 23形成交叉,该第十一支架371的两端之间枢设于该第三杆235的第三段238,该第十一支架371的第一端373位于该第三支架23邻近该第一支架21的一侧,该第十一支架371的第二端374位于该第三支架23相异于该第一支架21的一侧。该第十二支架372包括有一个第一端375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375的第二端376,该第十二支架372与该第四支架24形成交叉,该第十二支架372的两端之间枢设于该第四杆243的第三段246,该第十二支架372的第一端375枢设于该第十一支架371的第一端373,该第十二支架372的第二端376位于该第四支架24相异于该第二支架22的一侧。该第十三支架381同时枢设于该第十一支架371的第二端374与该第五杆333的第三段336,该第十四支架382同时枢设于该第十二支架372的第二端376与该第六杆343的第三段346。

该第二支架组30包括有一个第一扣件391及一个第二扣件392,该第一扣件391枢设于该第六支架32与该第四支架24的交叉处,该第二扣件392枢设于该第十一支架371与该第三支架23的交叉处,该第二支架组30在收折位置时,该第一扣件391能够扣接于该第五支架31与该第三支架23的交叉处,该第二扣件392能够扣接于该第十二支架372与该第四支架24的交叉处。

该置物装置10还设置有一个包布40,该包布40环绕该第五杆333的第一段334、第二段335、第三段336以及该第六杆343的第一段344、第二段345、第三段346,该包布40由该第七支架33与该第八支架34延伸至该第一支架21 与该第二支架22,且该包布40环绕该第一杆215的第一段216、第二段217、第三段218以及该第二杆223的第一段224、第二段225、第三段226。

该置物装置10由该第一支架组20与该第二支架组30所围成的空间能够放置物品,且该包布40以环绕方式包覆该第一支架组20与该第二支架组30,能够达到防尘的效果。该置物装置10不使用时,能够将该第一支架组20与该第二支架组30收折至收折位置,以减少该置物装置10所占用的空间,且因该置物装置10采用上述收折结构,结构简单、运作顺畅且收折快速。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折功能的置物装置,其中置物装置包括有一个第一支架组及一个第二支架组,该第一支架组包括有一个第一支架、一个第二支架、一个第三支架及一个第四支架,该第一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二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二支架的第一端枢设于该第一支架的第一端,该第三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三支架的第一端枢设于该第一支架的第二端,该第四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四支架的第一端枢设于该第二支架的第二端,该第四支架的第二端枢设于该第三支架的第二端,该第一支架组能够在展开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支架组由展开位置往收折位置移动时,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的枢接处至该第三支架与该第四支架的枢接处的距离减少,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三支架的枢接处至该第二支架与该第四支架的枢接处的距离减少,该第二支架组包括有一个第五支架、一个第六支架、一个第七支架、一个第八支架、一个第九支架及一个第十支架,该第五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五支架的两端之间枢设于该第三支架的两端之间,该第五支架与该第三支架形成交叉,该第五支架的第一端位于该第三支架邻近该第一支架的一侧,该第五支架的第二端位于该第三支架相异于该第一支架的一侧,该第六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六支架的两端之间枢设于该第四支架的两端之间,该第六支架与该第四支架形成交叉,该第六支架的第一端枢设于该第五支架的第一端,该第六支架的第二端位于该第四支架相异于该第二支架的一侧,该第七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八支架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异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第七支架的第一端与该第八支架的第一端分别枢设于该第三支架的第二端,该第九支架同时枢设于该第五支架的第二端与该第七支架的两端之间,该第十支架同时枢设于该第六支架的第二端与该第八支架的两端之间,该第二支架组能够随该第一支架组同步在展开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二支架组由展开位置往收折位置移动时,该第七支架的第二端往邻近该第三支架的方向移动,该第八支架的第二端往邻近该第四支架的方向移动,该置物装置采用上述收折结构,结构简单、运作顺畅且收折快速。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