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作茶类制品的淬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5886发布日期:2018-12-21 19:22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作茶类制品的淬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料调理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作茶类制品的淬茶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饮料店里,茶类制品的制作通常系透过一类似果汁机的淬茶装置,其内部设有一筒状的茶叶过滤筒,该过滤筒上穿设有若干孔洞,当使用者将茶叶由该过滤筒的上方开口放入过滤筒后,再将过滤筒放在淬茶装置内,倒入水后启动开关,使该淬茶装置底部的马达转动,马达连接至一设置于淬茶装置底部的扰流装置开始旋转,并进而制造内部水流的转动,借由水流在此一不断转动的过程中,穿过该过滤筒的孔洞并与茶叶接触,使茶叶泡开,以达到冲泡茶类制品的目的。

然而,现有技术的淬茶装置具有以下几点缺点。

第一,放在淬茶装置内的茶叶过滤筒其筒径过大,使茶叶在筒内受到水流的搅拌时,茶叶与茶叶之间以及茶叶与过滤筒的内壁面之间皆无法产生较剧烈的碰撞,因此若茶叶在过滤筒内没有彼此化开而是搅和成一团的话,则便会冲泡出浓淡不均的饮品,此外,即便茶叶彼此有分离未沾黏在一起,力道不足依旧较能冲泡出茶叶完整的风味;

第二,诚如第一点,除了水流所产生的搅拌无法产生较强的碰撞之外,现有技术的茶叶过滤筒亦欠缺垂直方向的晃动功能,换言之,由于马达所产生的水流漩涡主要是产生水平方向的环绕流动,进而无法较全面地搅动茶叶,因此当茶叶没有被均匀地搅拌及浸泡时,便无法冲泡出较佳之味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作茶类制品的淬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制作茶类制品的淬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底部可转动地设置有扰流装置,且扰流装置向下突出于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壳体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提把;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茶叶过滤筒,茶叶过滤筒呈圆筒状,且茶叶过滤筒设置有一上方开口,且其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孔洞,茶叶过滤筒顶部设置有手持部,所述上方开口成形于茶叶过滤筒的顶面,手持部设置于上方开口的周缘并向外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效果是:还包括止滑件,该止滑件可拆卸地罩设于所述提把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止滑件进一步包含有两半罩体,伸缩两半罩体分别由该提把的横向两侧罩设于该提把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提把包含有两个第一凸缘,两个第一凸缘分别突出于该提把的横向两侧;各所述半罩体的内侧面凹设有一第一结合槽,第一结合槽的形状与该第一凸缘的形状相配合,两半罩体的该两第一结合槽分别夹设该提把的该两第一凸缘。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提把包含有两个第二凸缘,所述两个第二凸缘分别突出于该提把的横向两侧,两个第二凸缘与相对应的该两第一凸缘彼此相间隔地设置,且所述两个第二凸缘呈波浪状;各半罩体的内侧面凹设有一第二结合槽,所述第二结合槽的形状与该第二凸缘的形状相配合,伸缩两半罩体的该两第二结合槽分别夹设该提把的该两第二凸缘。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茶叶过滤筒设有一支撑架,支撑架设置于所述茶叶过滤筒的底面上,使扰流装置与该茶叶过滤筒的底面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上方开口的径向长度为90mm至95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设置于茶叶过滤筒上的该手持部,使茶叶过滤筒在放入壳体后,茶叶过滤筒内的茶叶除了可受到扰流装置所驱动的漩涡产生搅拌之外,使用者亦可透过上下拉动该手持部,使茶叶过滤筒的水流产生上下的晃动,以不同角度的水流冲泡茶叶过滤筒内的茶叶,并可有效使茶叶相互分离,因而可使茶叶与水分受到较充分的接触,进而冲泡出风味较为完整的饮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止滑件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止滑件装设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茶叶过滤筒的平面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茶叶过滤筒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止滑件的剖面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中:10-壳体;11-壳体开口;12-容置壳;20-扰流装置;21-连动轴;30-提把;31-第一凸缘;32-第二凸缘;40-止滑件;41-半罩体;411-第一结合槽;412-第二结合槽;50-茶叶过滤筒;51-上方开口;52-孔洞;53-手持部;54-支撑架;91-茶叶;92-滤布;L1-径向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作茶类制品的淬茶装置包含有壳体10、扰流装置20、一提把30、止滑件40以及茶叶过滤筒50。

请参阅图2所示,壳体10为一可容置饮料之外壳,并壳体10的顶面成形有一壳体开口11。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扰流装置2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内,并扰流装置20向下突出于壳体10的底面,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内底面上进一步向上突伸有一容置壳12,容置壳12向上突出于壳体10的内底面上,并容置壳12上贯通有複数孔洞使容置壳12的内部与壳体10的内部相连通;扰流装置20系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容置壳12内并向下突出于壳体10的底面。

扰流装置20进一步包含有一扰动圆盘(图中未视)及一连动轴,该扰动圆盘上贯穿成形有複数扰动圆孔及扰动长孔,该连动轴21可带动该扰动圆盘转动地设置于该扰动圆盘下方,并向下贯穿至壳体10的底面,其可与一动力装置相连接,当连动轴21与动力装置连接后,动力装置带动连动轴21转动,进而驱动扰动圆盘转动;但扰流装置20的结构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为其他结构,例如具有複数可转动之叶片。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提把30设置于壳体10的侧壁面上,并提把30进一步包含有两第一凸缘31及两第二凸缘32,该两第一凸缘31分别突出于提把30的横向两侧,该两第二凸缘32亦分别突出于提把30的横向两侧,且于同一侧的第一凸缘31及第二凸缘32彼此间隔设置,并该两第二凸缘32成波浪状。

请参阅图1、图3及图6所示,止滑件40可拆卸地罩设于提把30外,并止滑件40进一步包含有两半罩体41,该两半罩体41分别由提把30的横向两侧罩设于提把30的外侧。

请参阅图3及图6所示,更精确地说,各该半罩体41的内侧面凹设有一第一结合槽411及一第二结合槽412,该第一结合槽411的形状与位置与该第一凸缘31的形状与位置相对应,该第二结合槽412的形状与位置与该第二凸缘32的形状与位置相对应,并当该两半罩体41由提把30的横向两侧罩设于其外时,该两半罩体41的该两第一结合槽411分别夹设提把30的该两第一凸缘31,而该两半罩体41的该两第二结合槽412分别夹设提把30的该两第二凸缘32。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止滑件40系透过与该等凸缘31、32形状相配合的该等结合槽411、412,使该两半罩体41能稳固地设置于提把30上,但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亦可没有该等凸缘31、32及该等结合槽411、412,而是透过其他方式将止滑件40可拆卸地结合于提把30上。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茶叶过滤筒50由该壳体开口11设置于壳体10内,并该茶叶过滤筒50为圆筒状,并茶叶过滤筒50进一步设有一上方开口51、複数孔洞52、一手持部53及一支撑架54,上方开口51成形于茶叶过滤筒50的顶面,该等孔洞52贯穿成形于茶叶过滤筒50的壁面上,手持部53设置于上方开口51的周缘并向外延伸,本实施例中,该手持部53为一两端相连接的线性铁柱,并该线性铁柱环绕该上方开口51一圈后朝同一方向斜上地延伸并该两端结合于该延伸线的末端,但不以此为限,手持部53亦可透过其他方式成形。

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该上方开口51的径向长度L1为90mm至95mm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为其他尺寸。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该支撑架54设置于茶叶过滤筒50的底面,并设置于扰流装置20及茶叶过滤筒50的底面之间,更精确地说,该支撑架54的内周缘环绕设置于该容置壳12的边缘,并使茶叶过滤筒50与扰流装置20彼此间隔设置。

以下简述本实用新型之使用状态及优点: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系在壳体10内盛装有冲泡茶之溶液,并将欲冲泡之茶叶91容置于茶叶过滤筒50内后,将茶叶过滤筒50的外侧套设一滤茶用之滤布92,并将茶叶过滤筒50放置于壳体10,此时茶叶过滤筒50上之手持部53会朝外延伸至壳体10外,并将扰流装置20的连动轴21接上外部之动力装置(图中未视),进而使扰流装置20的扰动圆盘在该容置壳12内转动,扰动圆盘上的该等扰动圆孔及扰动长孔可进一步製造水流产生漩涡,换言之,其转动的能量能够进一步带动壳体10内部的水流进行水平方向的环绕流动,该等环绕流动的水流流经茶叶过滤筒50时,透过孔洞52进入到茶叶过滤筒50内并搅动该茶叶91,而为了使茶叶91能够更充分的搅和及均匀地与水份接触,使用者可透过握住该手持部53并上下或以其他方向晃动茶叶过滤筒50,使茶叶91得以更充分地与水分混合,以冲泡出风味更佳之茶饮,此外,透过不断晃动茶叶过滤筒50,使水分与茶叶91之间的碰撞机会提高,也能加速冲泡速率。

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透过该止滑件40的设置,使拿取壳体10时较不容易手滑而能够稳固地手持该壳体10。

综上所述,透过本实用新型之淬茶装置的使用,使用者便能够更完整且更有效率地冲泡出风味较佳之茶类饮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