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隐藏紧固件的组合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4723发布日期:2018-12-07 22:1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隐藏紧固件的组合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隐藏紧固件的组合式支架。



背景技术:

家具分成不可拆卸式和可拆卸式两种,不可拆卸式家具,出厂时已装配完成,但是占用运输空间大,运输难度、成本高。为减少运输占用空间,降低运输成本,家具尽可能的制作成为可拆卸的家具,即将家具分解为多个部件,各部件单独生产,并在使用地点由用户自己装配,装配通常采用螺纹紧固件进行紧固。

现有可拆卸的家具,都是先单独生产各零部件,最后再连接整合,传统的连接方式大都采用枪钉、螺丝等连接件。传统的连接方式,螺钉通常暴露在产品的外表面,给产品的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传统的连接方式,装配较为复杂,装配难度大,用户体验不佳;还容易出现装配后的产品不够稳定、容易晃动等问题。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造型和功能等提出更高要求,在家具领域越来越多的产品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塑料和木材等材质,以获得更好的视觉或者使用效果。不同材质的结合使用,要求产品不同材质间的完美搭配以使造型美观并结构牢固。由此带来也带来越来越多的技术难点,比如不同材质间的色彩搭配、不同材质不同力学性能的和谐统一、不同材质间合理的连接方式和结构设计等。对采用不同材质的可拆卸的家具,不同材质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显得最为重要,也是实现功能的技术关键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可拆卸家具的紧固件外露,造型不美观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隐藏紧固件的组合式支架,使部分或全部紧固件被隐藏,保证造型美观。进一步地,还可隐藏其它连接件;支架装配方便,支架结构稳定牢固;当支架使用至少两种不同材质时,支架结构仍稳定牢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隐藏紧固件的组合式支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面板安装部和位于面板安装部下方且垂直于面板安装部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呈中空柱状,其中心开设通孔,其下端开设多个竖直缺口并形成多个定位片;多组支撑组件,各组支撑组件均具有支撑部和位于支撑部上端的第二定位部,所述支撑部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部开设与定位片配合的竖直的定位槽;托底,所述托底具有水平的抵触部;第一螺钉;所述安装座的定位片插入支撑组件的定位槽中,所述托底的抵触部抵触各组支撑组件,所述安装座或托底上开设第一螺钉沉孔,所述第一螺钉位于第一螺钉沉孔中,所述第一螺钉将安装座、各组支撑组件和托底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隐藏紧固件的组合式支架,支架的各部件可单独生产,避免支架在出厂时已经用枪钉或螺钉固定死,减小运输空间,降低运输成本;只需将安装座和各支撑组件插接,再将托底抵触各支撑组件,最后用第一螺钉将安装座、各组支撑组件和托底紧固,即可完成装配,方便快捷;安装座或底托上开设第一螺钉沉孔,使得第一螺钉不会外露。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的面板安装部开设供第一螺钉穿过的第一螺钉沉孔,所述托底具有位于抵触部上方且垂直于抵触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开设第一螺纹孔,第一螺钉穿过安装座上的第一螺钉沉孔并旋入托底上的第一螺纹孔中;或者,所述安装座的面板安装部的下表面设置带第一螺纹孔的螺纹座,所述托底上开设供第一螺钉穿过的第一螺钉沉孔,第一螺钉穿过托底上的第一螺钉沉孔并旋入安装座上的第一螺纹孔中。

第一螺钉可从上至下安装也可从下至上安装。当第一螺钉从上至下安装时,为确保支撑组件和安装座的连接强度,安装座的第一定位部具有一定长度,若直接在托底的抵触部上开设第一螺纹孔,第一螺钉的对齐困难,安装不便,且第一螺钉长度较大,影响结构强度;托底具有抵触部和连接部,连接部上端开设第一螺纹孔,第一螺钉对齐容易,安装方便,且结构强度较好。当第一螺钉从下至上安装时,若直接在安装座的面板安装部上开设第一螺纹孔,为保证螺纹连接长度,需要增加面板安装部的厚度,使得支架整体重量和成本上升;在面板安装部下表面设置额外的带有第一螺纹孔的螺纹座如螺母,可降低面板安装部的厚度的同时保证具有足够的螺纹连接长度。由于面板安装部上方还需要安装面板如桌板,安装桌板后,面板安装部即被覆盖,面板安装部上的孔和第一螺钉将被隐藏。综合考虑加工难度、成本和结构强度,安装座可以是金属安装座或者塑料安装座,托底可以是金属托底或者塑料托底。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脚和定位块,所述支撑脚形成支撑部,所述定位块形成第二定位部,所述支撑脚上端设有竖直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两侧开设竖直的定位槽,或者所述支撑脚和定位块之间的间隙形成定位槽。支撑组件由支撑脚和定位块组装而成,相比支撑组件为一个部件,加工更加方便。定位块两侧开设竖直的定位槽,保证支撑脚和定位块的准确定位。定位块可以是金属定位块。支撑脚可以是木质支撑脚。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脚的上端面与定位片的外侧面面接触,和/或所述定位块的定位槽的靠外侧面与定位片的外侧面面接触,和/或所述定位块的定位槽的靠内侧面与定位片的内侧面面接触。支撑脚的上端面与定位块的定位槽的靠外侧面共面,支撑脚的上端面与定位片的外侧面面接触、定位块的定位槽的靠外侧面与定位片的外侧面面接触、定位块的定位槽的靠内侧面与定位片的内侧面面接触,配合面积大,可以获得更好的定位效果,保证支撑组件和安装座之间的较好配合,使得支架稳定牢固,不易晃动。定位槽的槽底面与定位片的竖直面面接触。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预埋螺母和第二螺钉,所述支撑脚上端设有预埋螺母,所述定位块中开设第二螺钉孔,第二螺钉穿过第二螺钉孔并旋入预埋螺母中,将支撑脚与定位块紧固。支撑脚和定位块采用螺纹连接,相比胶粘等方式,连接更为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预埋螺母轴线、第二螺钉轴线和支撑脚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定位块设有垂直于第二螺钉轴线方向的抵触面,所述第二螺钉抵触抵触面。预埋螺母轴线和支撑脚轴线方向一致,使得支撑脚截面积较小时预埋螺母即可预埋较深;定位块设有抵触面,使得第二螺钉可以较好的紧固。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脚上端开设与定位块配合的凹槽,所述定位块定位于凹槽中。通过凹槽对定位块进行定位,保证定位块不会相对支撑脚偏移,并方便第二螺钉的紧固。

作为改进,所述定位块沿第二螺钉插入方向开设倾斜孔,所述第二螺钉位于倾斜孔中使得第二螺钉不外露于定位块。第二螺钉不外露于定位块,保证美观,且避免第二螺钉与托底干涉。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为三组或四组。三组或者四组支撑组件可使得支架结构较为稳定。二组支撑组件无法平稳支撑。五组或者五组以上支撑组件,加工、装配难度提升,且对稳定性并无帮助。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竖直长度小于缺口的竖直长度,所述托底的抵触部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多个与缺口配合的限位凸起,所述多个限位凸起插入安装座的缺口中。当第一螺钉从上至下安装时,通过限位凸起和缺口的配合,使得拧紧第一螺钉时无需固定托底,第一螺钉安装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安装座的面板安装部下表面开设用于安装面板的多个沉孔。当面板安装部上表面安装面板时,可在面板下表面开设螺钉孔,通过螺钉将面板和支架固定。螺钉位于面板安装部下表面的沉孔中,使得螺钉不外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 支架的各部件可单独生产,避免支架在出厂时已经用枪钉或螺钉固定死,减小运输空间,降低运输成本;2. 只需将安装座和各支撑组件插接,再将托底抵触各支撑组件,最后用第一螺钉将安装座、各组支撑组件和托底紧固,即可完成装配,方便快捷;3. 安装座或底托上开设第一螺钉沉孔,使得第一螺钉不会外露,保证支架外观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支架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倒置时)。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安装座和支撑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倒置时)。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支撑组件的支撑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支撑组件的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支撑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托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托底和安装座的装配示意图(倒置时)。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支架的结构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倒置时)。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安装座和支撑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倒置时)。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托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座,11、面板安装部,111、第一螺钉沉孔,112、沉孔,12、第一定位部,121、通孔,122、缺口,123、定位片;

2、支撑组件,21、支撑脚,211、上端面,212、凹槽,22、定位块,221、定位槽,2211、靠内侧面,2212、靠外侧面,222、第二螺钉孔,223、抵触面,224、倾斜孔,225、凸缘,23、预埋螺母,24、第二螺钉;

3、托底,31、抵触部,311、限位凸起,32、连接部,321、第一螺纹孔;

4、第一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15所示,一种可隐藏紧固件的组合式支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面板安装部和位于面板安装部下方且垂直于面板安装部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呈中空柱状,其中心开设通孔,其下端开设多个竖直缺口并形成多个定位片;多组支撑组件,各组支撑组件均具有支撑部和位于支撑部上端的第二定位部,所述支撑部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部开设与定位片配合的竖直的定位槽;托底,所述托底具有水平的抵触部;第一螺钉;所述安装座的定位片插入支撑组件的定位槽中,所述托底的抵触部抵触各组支撑组件,所述安装座或托底上开设第一螺钉沉孔,所述第一螺钉位于第一螺钉沉孔中,所述第一螺钉将安装座、各组支撑组件和托底紧固。所述安装座的面板安装部或托底的抵触部上开设第一螺钉沉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隐藏紧固件的组合式支架,支架的各部件可单独生产,避免支架在出厂时已经用枪钉或螺钉固定死,减小运输空间,降低运输成本;只需将安装座和各支撑组件插接,再将托底抵触各支撑组件,最后用第一螺钉将安装座、各组支撑组件和托底紧固,即可完成装配,方便快捷;安装座或底托上开设第一螺钉沉孔,使得第一螺钉不会外露。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可隐藏紧固件的组合式支架,包括: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具有面板安装部11和位于面板安装部11下方且垂直于面板安装部11的第一定位部12,所述第一定位部12呈中空柱状,其中心开设通孔121,其下端开设多个竖直缺口122并形成多个定位片123;多组支撑组件2,各组支撑组件2均具有支撑部和位于支撑部上端的第二定位部,所述支撑部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部开设与定位片123配合的竖直的定位槽221;托底3,所述托底3具有水平的抵触部31;第一螺钉4;所述安装座1的定位片123插入支撑组件2的定位槽221中,所述托底3的抵触部31抵触各组支撑组件2,所述安装座1或托底3上开设第一螺钉沉孔111,所述第一螺钉4位于第一螺钉沉孔111中,所述第一螺钉4将安装座1、各组支撑组件2和托底3紧固。

参见图1,一种可隐藏紧固件的组合式支架,包括安装座1、四组支撑组件2、托底3和第一螺钉4,四组支撑组件2相对安装座1均匀分布。第一螺钉4和第二螺钉24可以是内六角螺钉。

参见图1和图8,所述安装座1的面板安装部11开设供第一螺钉4穿过的第一螺钉沉孔111,所述托底3具有位于抵触部31上方且垂直于抵触部31的连接部32,所述连接部32开设第一螺纹孔321,第一螺钉4穿过安装座1上的第一螺钉沉孔111并旋入托底3上的第一螺纹孔321中。第一螺钉4自上而下安装,托底3具有抵触部31和连接部32,连接部32开设螺纹孔,第一螺钉4旋入连接部32中,再在面板安装部11上安装面板如桌板后,第一螺钉4被完全遮盖,保证支架及支架与面板装配后的造型美观。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螺钉4也可自下而上安装,所述安装座1的面板安装部11的下表面设置带第一螺纹孔321的螺纹座,所述托底3上开设供第一螺钉4穿过的第一螺钉沉孔111,第一螺钉4穿过托底3上的第一螺钉沉孔111并旋入安装座1上的第一螺纹孔321中。

参见图6,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支撑脚21和定位块22,所述支撑脚21形成支撑部,所述定位块22形成第二定位部,所述支撑脚21上端设有竖直的定位块22;所述定位块22两侧开设竖直的定位槽221,或者所述支撑脚21和定位块22之间的间隙形成定位槽221。支撑脚21和定位块22单独加工,加工方便。

所述支撑脚21的上端面211与定位片123的外侧面面接触,所述定位块22的定位槽221的靠外侧面2211与定位片123的外侧面面接触,所述定位块22的定位槽221的靠内侧面2212与定位片123的内侧面面接触。相比线接触,各接触面面接触,配合面积大,可以获得更好的定位效果,保证支撑组件2和安装座1之间的较好配合,使得支架稳定牢固,不易晃动。支撑脚21的上端面211与定位片123外侧面相配合,即支撑脚与第一定位部12外侧面贴合。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2为空心圆柱,其可由圆管加工而成,支撑脚21的上端面211为圆弧面,圆弧面直径等于第一定位部12的外径。定位槽221与第一定位部12的定位片123相配合,定位槽221为圆弧槽,其较小的侧壁直径与定位片123的内径相等,其较大的侧壁直径与定位片123的外径相等。同一定位块22两侧的定位槽221之间的弧长等于缺口122的弧长。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座1可为金属安装座1并采用铸造或焊接等方式制造而成,安装座1的第一定位部12可以是方形中空柱。

所述支撑组件2还包括预埋螺母23和第二螺钉24,所述支撑脚21上端设有预埋螺母23,所述定位块22中开设第二螺钉孔222,第二螺钉24穿过第二螺钉孔222并旋入预埋螺母中,将支撑脚21与定位块22紧固。支撑脚21和定位块22螺纹连接,支撑脚21和定位块22之间的连接牢固,且装配方便。可支撑组件2装配完成后再出厂。

各支撑组件2的定位块22下端面均水平,托底3的抵触部31抵触各支撑组件2的定位块22。

参见图9和图10,所述预埋螺母23轴线、第二螺钉24轴线和支撑脚21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定位块22设有垂直于第二螺钉24轴线方向的抵触面223,所述第二螺钉24抵触抵触面223。预埋螺母23轴线、第二螺钉24轴线和支撑脚21轴线方向一致,使得支撑脚21截面尺寸较小时,即可设置预埋螺母23。定位块22设有抵触面223,使得第二螺钉23可将支撑脚21和定位块22牢固固定。

参见图4至图7,所述支撑脚21上端开设与定位块22配合的凹槽212,所述定位块22定位于凹槽212中。凹槽212的长度和宽度等于定位块22定位于凹槽212中部分的长度和宽度。定位块22定位于凹槽212中后,凹槽212的尺寸较大的侧壁与定位孔22的上端面211共面。

所述定位块22沿第二螺钉24插入方向开设倾斜孔224,所述第二螺钉24位于倾斜孔224中使得第二螺钉24不外露于定位块22。

参见图8和图9,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竖直长度小于缺口122的竖直长度,所述托底3插入安装座1的通孔121中,所述托底3的抵触部31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多个与缺口122配合的限位凸起311,所述多个限位凸起311插入安装座1的缺口122中。当第一螺钉4从上至下安装时,通过限位凸起311和缺口122的配合,使得拧紧第一螺钉4时,托底3不会转动,无需固定托底3,第一螺钉4安装方便。安装座1的第一定位部12的缺口122的竖直长度大于定位块22的竖直长度。安装座1的第一定位部12的缺口122的竖直长度可刚好等于定位块22的竖直长度与托底3的抵触部3的厚度之和,以使安装托底3后,托底3下端面与安装座1下端面齐平。四个限位凸起311和定位片123的外径相等。限位凸起311和定位片123配合形成完整的圆块,使得支架造型美观。

参见图2,所述安装座1的面板安装部11下表面开设用于安装面板的多个沉孔112。沉孔1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沉孔112呈矩形分布。安装座1具有面板安装部11和垂直于面板安装部11且位于面板安装部11下方的第一定位部12,第一定位部12为中空圆管,其具有通孔121,其下端开设四个均布的缺口122并形成四个定位片123。缺口122的高度小于第一定位部12的高度,缺口122抵触各支撑组件2的定位块22。

参见图3,支撑脚21与定位片123外侧面面接触,定位块22与定位片123外侧面面接触,定位块22与定位片123内侧面面接触,定位块22与定位片123的侧面面接触。

参见图4,支撑脚21的上端面211竖直且为圆弧面,上端面211直径等于定位片123的外径。上端面211上开设限位凹槽212,限位凹槽212为矩形槽,其与定位块22相配合。

参见图5,定位块22左右两侧开设定位槽221,定位槽221具有靠外侧面2211和靠内侧面2212,靠外侧面2211和靠内侧面2212为圆弧面,其分别与安装座1的定位片123的外径和内径一致。定位块具有用于形成定位槽221的凸缘225,凸缘225为矩形状凸缘225并与限位凹槽212配合,凸缘225厚度与限位凹槽212槽深一致,使得靠外侧面2211与支撑脚21的上端面211共面。凸缘225宽度小于定位块22最大宽度,使得支撑架21的尺寸不会过大。定位块22上开设第二螺钉孔222,并开设垂直于孔222轴线方向的抵触面223,定位块22在抵触面223处还开设倾斜孔224。

参见图6和图7,第二螺钉24插入第二螺钉孔222中并抵触抵触面223。由于倾斜孔224的设置,第二螺钉24不外露于定位块22。

参见图8,托底3具有抵触部31和位于抵触部31上方且垂直于抵触部31的连接部32。抵触部31呈圆形块状,其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四个与缺口122配合的限位凸起311。连接部32上端开设第一螺钉孔321。

参见图9,限位凸起311插入缺口122中,抵触部31插入通孔121中,抵触部31下端面与定位片123下端面齐平。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定位块22的高度可大于或等于缺口122的高度,定位块22外露于或齐平于定位片123,托底3的抵触部31可未设有限位凸起311。

参见图10,支架装配完成后,托底3下端面基本与安装座1的第一定位部12下端面齐平,用于连接支撑脚21和定位块22的预埋螺母23和第二螺钉24均被隐藏。第一螺钉4位于安装座1的面板安装部11上的第一螺钉沉孔111中,当安装面板后,第一螺钉4被完全隐藏。不仅第一螺钉4被隐藏,连接件如托底3以及定位块22、预埋螺母23、第二螺钉24也被隐藏,整个支架造型美观,并且装配方便,结构稳定牢固。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支撑组件的数量不同。

参见图11至图15,本实施例中,支架包括三组支撑组件2。安装座1和托底3均相应变化,如安装座1仅开设三个缺口,托底3上仅设置三个限位凸起。采用三组支撑组件3,即可使得支架结构稳固,相比四组支撑组件,可减少零件数量,降低加工成本,减少装配时间,降低装配难度。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其它结构和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