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6991发布日期:2019-05-15 22:4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洗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洗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洗碗机作为一种厨房用家电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家庭。目前市场上的洗碗机一般分为台式、柜式、槽式三种,其中,台式洗碗机即为整体式独立结构,一般放置在台面上使用;柜式洗碗机也是一种独立结构,但需要嵌入到厨柜中使用;槽式洗碗机则是与水槽结合在一起,一般安装在厨房橱柜中使用。

上述各种形式的洗碗机一般均是通过水泵将水提起并喷向清洗空间中的碗碟从而达到清洗作用。例如,申请号为CN97236119.7的中国专利《微电脑光控全自动洗碗机》、申请号为CN00240098.7的中国专利《一种洗碗机》均披露了类似结构,该类结构中,喷向碗碟的水流冲击力较弱,且不够均匀,当碗碟较多时无法被水流覆盖,导致清洗效果较差。为此,出现了一系列通过加压喷淋来清洗碗碟、水果和蔬菜的清洗机,如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320889945.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水槽式清洗机,包括形成洗涤空间的箱体,箱体包括水槽本体和转动连接在水槽本体上的盖板,水槽本体的底部至少在中央部位具有下凹的沥水区域,沥水区域内设置有将沥水区域内的水泵出到沥水区域上方洗涤空间的水泵,沥水区域覆盖有带沥水孔的沥水板,沥水板上方设有用于水泵出水的旋转喷臂,类似的还有专利号为ZL02269843.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水果蔬菜清洗机》 (授权公告号为:CN2569712Y),该专利增加了变速电机及清洗转盘,清洗过程还带旋转,清洗更加彻底。

虽然清洗变得方便,但现有的洗碗机中冲洗容器一般具有矩形的平面布置,而该旋转的喷臂具有圆形的作用区域,那些角部区域通过旋转的喷淋臂吸能不充分地用冲洗液喷淋,此外,旋转的喷淋臂的缺点是,喷淋臂的旋转例如可能会受进入喷淋臂的运动区域中的冲洗物的阻碍,为此需要增加其它区域对待清洗物如碗碟、水果、蔬菜进行冲洗的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以弥补现有喷淋臂清洗死角的清洗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清洗机,包括箱体及设于该箱体中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侧壁设置有能对所述箱体进行冲洗的冲洗机构,所述冲洗机构包括有至少一个能导引流体冲刷至所述箱体的角部区域的冲洗部以及向所述冲洗部供应流体的流体供应单元,其中所述冲洗部包括有:

主体,所述主体的侧面上开设有开口,所述主体于所述开口对应的位置形成用于从所述流体供应单元接收流体的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箱体的内腔连通;以及

喷射部件,所述喷射部件包括有第一喷孔,设置在所述腔体的边缘区域用来向所述箱体的边缘区域喷射流体;以及第二喷孔,设置在所述腔体的中间区域用来向所述箱体的中部区域喷射流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喷孔呈孔板状和/或至少一个格栅结构或网状结构。由于现有的旋转喷淋臂均是在底部的进水口进水,喷淋孔设置在喷淋臂的边缘,无论是在高水位时形成湍流或是在低水位时的喷淋,喷淋臂中部对应的清洁区域也是不容易清洗到位,为此,第二喷孔呈孔板状和/或至少一个格栅结构或网状结构即能在流体供应单元向腔体提供流体如水流时因富含气泡,从第二喷孔中喷出在到达中部对应的较难清洗的清洁区域中需要清洗的清洗物表面时,气泡破裂,再次形成冲击力,与水流一起剥离待清洗物表面的脏污,从而提升清洗效果,而第一喷孔的各顶端部分朝向箱体的边缘区域方向倾斜则容易针对边缘区域喷射水流以进行冲洗。

为改变冲洗部的喷洒压力以及喷洒面积,所述腔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通过隔板将腔室分隔成具有不同孔径喷孔的子腔体,所述第二喷孔设置在其中一个子腔体的出流侧,其它所述子腔体的出流侧则设置有第三喷孔,也用来向所述箱体的边缘区域喷射流体,并且所述第三喷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喷孔。在具有相同的过水面积的情况下,如喷孔孔径大的腔室主要能增加出水口的出水流量,射流力强度会有所消弱,但能减少出水时间;如喷孔孔径大的腔室主要能减少出水口的出水流量,射流力强度则会有所加强;同时其中的一个子腔体具有能产生气泡的第二喷孔,其它腔体设置有孔径小于第一喷孔的第三喷孔,以形成喷射强度大的喷射腔,这样主体腔体就能分隔成能产生气泡的气泡腔以及喷射强度大的喷射腔。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底部为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斜面的设置有利于各喷孔喷洒的水流朝向箱体的底部。

为方便使流体供应单元冲洗部进入不同子腔体之间而进行喷洒压力以及喷洒面积的转换,所述冲洗部主体侧面开口上适配有阻挡件,并且还包括有驱动机构以驱动所述阻挡件相对所述冲洗部作往复运动。

为方便驱动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为能封闭各所述开口的挡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动力源以及与该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相连的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挡板相连。

为保持挡板稳定地平移,所述主体的尾部上还设置有与供所述推杆穿设的定位件。

为保持清洗机的整体性的美观,所述箱体侧壁上设置有能将所述冲洗机构覆盖住的罩壳。

进一步地,所述罩壳与所述冲洗部密封连接,且所述罩壳上开设有与所述的流体供应单元相接连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能相对箱体旋转的喷淋臂和水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弥补现有旋转的喷淋臂的清洗具有死角的缺点,也无需在现在的喷淋臂中增加其它运动的组件,如第二喷淋臂,并由此也排除了箱体内的待冲洗物因喷淋臂或第二喷淋臂的运动引起的易受干扰性,可直接在箱体侧壁设置能冲刷至箱体的角部区域的冲洗部以完成箱体内全方面的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冲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冲洗机构冲洗部主体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冲洗机构冲洗部主体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箱体及各喷孔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清洗机的设计可以适用于普通的水槽式清洗机也可适应具有狭长形水槽的水槽式清洗机,尤其用于果蔬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以普通水槽式清洗机为例进行展开描述:

如图1~6所示,本水槽清洗机包括箱体1及设于该箱体1中的清洗机构(图中没示出),该清洗机构包括设置在箱体1底部且相对箱体1旋转的喷淋臂和水泵,水泵设置在箱体1 的底部,喷淋臂则用作水泵的出水部件,将水泵泵出的水喷出从而对箱体1内的碗碟进行清洗。在本实用新型中,水泵设置在箱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水泵包括电机和叶轮,叶轮包括末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中空的轴和多个在轴周面上均匀分布并且沿轴向延伸的叶片,其中,电机位于箱体1的底部下方,而叶轮则位于箱体1的底部内,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水泵的入水口位于叶轮的下方(下进水),而入水口与喷淋臂上的进水口相对应,从底部将水流向上汲,水泵的结构与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610110965.5的中国专利或者申请号为201310752573.5的中国专利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喷淋臂下方与水泵之间设置有过滤网,隔绝脏物进入水泵,防止喷淋臂堵塞。

箱体1的水泵的两侧设置有超声波发生装置,箱体1底部还设置有下水器以及排水阀,清洗完后的脏水可通过下水器和排水阀排出。箱体1内还设置有清洗篮子,用于放置待清洗的碗碟,清洗篮子的上端边沿搁置在箱体1的上端内侧壁,清洗篮子的底部位于喷淋臂、超声波发生装置和下水器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旋转的喷淋臂的清洗具有死角的缺点,在箱体1侧壁设置有能对箱体1进行冲洗的冲洗机构2,冲洗机构2包括有至少一个能导引流体冲刷至箱体 1的角部区域的冲洗部以及向冲洗部供应流体的流体供应单元,以一个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冲洗部包括有主体21,主体21的侧面上开设有开口211,主体21于开口211对应的位置形成用于从流体供应单元接收流体的腔体212,腔体212与箱体1的内腔连通;以及喷射部件,喷射部件包括有设置在腔体212的边缘区域以向箱体1的边缘区域喷射流体的第一喷孔22,以及设置在腔体212的中间区域15以向箱体1的中部区域喷射流体的第二喷孔23。

由于现有的旋转喷淋臂均是在底部的进水口进水,喷淋孔设置在喷淋臂的边缘,无论是在高水位时形成湍流或是在低水位时的喷淋,喷淋臂中部对应的清洁区域也是不容易清洗到位,为增加冲冼部的清洗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二喷孔23呈孔板状或网状结构,从第二喷孔23中喷出在到达中部对应的较难清洗的清洁区域中需要清洗的清洗物表面时,气泡破裂,再次形成冲击力,与水流一起剥离待清洗碗碟表面的脏污,从而提升清洗效果,而第一喷孔22的各顶端部分朝向箱体1的边缘区域方向倾斜则容易针对边缘区域喷射水流以进行冲洗。

为加强清洗效果,在主体21的腔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7,以将腔体212分成至少两个子腔体,第二喷孔23设置在其中一个子腔体的出流侧,其它子腔体的出流侧则设置有第三喷孔24,第三喷孔24的孔径小于第一喷孔22,且第三喷孔24的各顶端部分也朝向箱体1的边缘区域方向倾斜。隔板将腔室分隔成具有不同孔径喷孔的子腔室,在具有相同的过水面积的情况下,如喷孔孔径大的腔室主要能增加出水口的出水流量,射流力强度会有所消弱,但能减少出水时间;如喷孔孔径大的腔室主要能减少出水口的出水流量,射流力强度则会有所加强,其中的一个子腔体具有能产生气泡的第二喷孔23,其它腔体212设置有孔径小于第一喷孔22的第三喷孔24,以形成喷射强度大的喷射腔,这样主体21腔体212就能分隔成能产生气泡的气泡腔以及喷射强度大的喷射腔。为了更有利于各喷孔喷洒的水流朝向箱体1的底部,腔体212的底部为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同时,为方便使流体供应单元冲洗部进入不同子腔体之间而进行喷洒压力以及喷洒面积的转换,冲洗部主体21侧面开口211上适配有阻挡件3,并且还包括有驱动机构 4以驱动阻挡件3相对冲洗部作往复运动。为方便驱动阻挡件3,阻挡件3为能封闭各开口211的挡板,驱动机构4则包括有动力源41以及与该动力源41的动力输出轴相连的推杆42,推杆42的一端与挡板相连,为保持挡板稳定地平移,主体21的尾部上还设置有与供推杆42穿设的定位件5。另外,为保持清洗机的整体性的美观,箱体1侧壁上设置有能将冲洗机构2覆盖住的罩壳6,而罩壳6上开设有与流体供应单元相接连的通孔 61并与冲洗部通过密封圈30密封连接,并且罩壳6的边缘延伸有安装孔62,对应地主体21的四周围也设置有定位孔20,通过紧固件如螺钉能将二者相连接。

为了方便展开第一喷孔22、第二喷孔23、第三喷孔24对应箱体1的喷射区域,以图6中箱体1及各喷孔的俯视图展开说明:

其中,从图6中可看出第一喷孔22设置在腔室外侧壁的上、下两侧的边缘,位于腔室外侧壁的上侧边缘的第一喷孔22的各顶端部分朝向箱体1的边缘区域的左上角、右上角方向倾斜,而位于腔室外侧壁的下侧边缘的第一喷孔22的各顶端部分朝向箱体1的边缘区域的左下角、右下角方向倾斜;而以一个隔板将腔室分成两个子腔室为例,位于箱体1靠上位置的为第一腔室40,邻近第一腔室40位置相对靠下的为第二腔室20,在第一腔室40的水流流出侧设置有孔径小于第一喷孔22的第三喷孔24,同时在第二腔室20 的水流流出侧设置有能产生气泡的第二喷孔23,这样主体21腔体212就能分隔成能产生气泡的第二腔室20以及喷射强度大的第一腔室40。第三喷孔24的各顶端部分朝向箱体 1的边缘区域(左上角11、左下角12、右上角13、右下角14)方向倾斜,以弥补第一喷孔 22因开口211口径较大而带来的喷射强度相对较弱的问题。

清洗时,将待清洗的碗碟放入箱体1的清洗篮子内,经过喷淋臂进水口将水泵泵出的水喷出从而对箱体1内的碗碟进行清洗,然后打开箱体1侧壁的冲洗机构2的流体供应单元以向冲洗部提供水流,同时当动力源41如电机启动时,驱动挡板从第一腔室40 和第二腔室20的开口211平移开,从而水流能同时进入第一腔室40和第二腔室20将水流从第一喷口、第二喷口和第三喷口中喷出,喷射的范围覆盖了箱体1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和右下角边缘区域以及箱体1的中部区域,若是要针对性对箱体1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和右下角边缘区域中碟碗难清洗的部位进行喷射性更强的冲洗,则可再次启动电机,驱动挡板向第二腔室20移动以封闭住第二腔室20的开口211,则通过第三喷孔24的喷射强度来弥补第一喷孔22因开口211口径较大而带来的喷射强度相对较弱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