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及雾化水产生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0014发布日期:2019-04-05 19:5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及雾化水产生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及雾化水产生模块。



背景技术:

我国的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在日常生活中,洗手是每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据调查统计,每人每天的平均洗手次数为10次左右,每次的用水量大约为0.5L,以我国13亿人口总数来计算,则我国平均每年在洗手上的用水量多达2.4×109吨,相当于170个西湖的蓄水量。

尤其在公共场合人流量大,洗手需求密集,是我国耗水量最大的场所之一,非常需要节水性能优秀的水龙头。

在传统的洗手过程中,水流往往起到两个作用,即溶解污渍和带走污渍。然而,溶解污渍的水量很小,大部分的水量只是起了冲走的作用,这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在这种情况下,诸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469141U、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CN101392550A提出了使用雾化水洗手,节约用水的发明构思。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901439U公开了一种空气增压节水水龙头,水流通过其中的增压部件增压后,在降压扩散的同时和空气进行充分混合,使得水的分散性能得到提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828487Y公开的水龙头包括一喷雾嘴,水流通过喷雾嘴后,形成大量细小的水滴,并大面积扩散,使得水的分散性能提高,从而达到节水目的。另外,还有很多诸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4384037A的双流体雾化喷嘴的各种雾化水产生装置,都能够产生雾化水。但是,由于在舒适度、清洁能力等方面对洗手用雾化水的要求,很多现有的产生雾化水的装置(包括喷嘴和水龙头)产生的雾化水并不适于洗手,或者节水率并不高;而另一些则因为其复杂的结构而不利于日常的使用和维护,并且具有较高昂的成本。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及雾化水产生模块,其能产生适于洗手的雾化水。



技术实现要素:

前述需求由本实用新型满足,其中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其包括接受外部水流(或气流)的第一进口、用于接受外部气流(或水流)的第二进口以及用于输出雾化水的出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包括雾化水产生模块,该雾化水产生模块包括腔室和贯穿腔室的壁的至少一个通孔、管状部和出口通道。其中,第一进口通过第一流道与至少一个通孔连通;第二进口通过第二流道与管状部的第一端连通,管状部的第二端在腔室的内部或在出口通道的内部;其中,腔室具有渐缩部分;在从通孔到出口通道的方向上,该渐缩部分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在渐缩部分的横截面积最小的部分处形成出口通道的第一端,上述出口形成在出口通道的第二端处。

较佳地,该雾化水的洗手装置还包括连接模块,其中的连接模块提供了上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雾化水产生模块可拆卸地安装在连接模块上,通过第一、第二流道的水流和气流进入雾化水产生模块的腔室,继而通过出口通道以雾化水的形式输出。在其进入腔室到通过出口通道输出的过程中,水流和气流形成雾化水,输出的雾化水供使用者使用,即洗手。可选地,该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可以不包括连接模块,上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布置在雾化水产生模块中,上述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设置在雾化水产生模块的表面上。

其中,连接模块中的各个流道的端部用于接合外部管道,包括用于提供水流和气流的管道。较佳地,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外部管道连接到连接模块上。雾化水产生模块由两个部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彼此连接形成,较佳地,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连接在一起。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管状部包括在腔室中延伸的内部部段和在腔室外延伸的外部部段,外部部段用于连接到连接模块。较佳地,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管状部连接到连接装置。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具有模块化的结构,利于安装、拆卸,也利于更换模块,从而对于日常使用、维护洗手装置是有利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中的雾化水产生模块具有特别设计的结构,具体地,其中的腔室具有渐缩的部分。在从至少一个通孔向出口通道延伸的方向上,渐缩部分的横截面逐渐减小。较佳地,该渐缩的部分的表面是圆锥面。这一具有渐缩部分的腔室结构,使得腔室内的流场分布更加均匀,由此水流朝向出口通道方向的速度一致性更佳。并且,基于水流在腔室内的流动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出口通道处的水流与气流的混合将更加充分,从而得到粒径与空间分布都更加均匀的水滴(即雾化水),由此提升清洁效果和洗手体验。

较佳地,管状部的外壁包括圆锥面部分,用于邻接腔室的内表面处,通过实验和流体仿真分析等实践与理论手段结合的方式,已验证管状部外壁的倒角(即上述圆锥面部分)设计能够使得细长管状部的根部更加结实,不易变形和产生裂纹,能够抵抗较大的扭矩、弯矩等外力作用。特别地,将管状部根部的直角过渡为两个和为270°的钝角时,可以避免了涡流的产生,从而使腔室内的流场分布更加均匀,水流朝向雾化出水口方向的速度一致性更佳。

在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还具有水输出模块,其可以在雾化水产生模块不能有效工作的情况下或者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而启用,提供水流,供使用者洗手或用水。较佳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还具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启用/停用该水输出模块。并且,通过使用布置在洗手装置上的传感器和存储在控制模块中的预先编制的程序,控制模块可以实现自动调整该洗手装置的工作模式(例如,包括雾化水产生模块和水输出模块工作与否、工作时长的出水模式)。

在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还具有感应开关,以基于对使用者的感应,自动调整该洗手装置的工作模式(例如,包括雾化水产生模块和水输出模块工作与否、工作时长的出水模式)。

本实用新型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雾化水产生模块。其由两个部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彼此连接形成,本身也是具有模块化的结构,利于安装、拆卸,也利于更换模块,从而对于日常使用、维护是有利的。并且如前所述地具有特别设计的结构,能够在较广的气流量及水流量范围内,得到较为稳定的水滴粒径、雾化张角和空间分布,使装置实现适合日常洗手的雾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及其雾化水产生模块,能够产生尤其适于洗手的雾化水。经过实验验证,其节水效果可以高达90%以上,大大提升了洗手装置的节水率。若保守地按洗手节水率85%来计算,则每年能够节水约2.04×109吨,换句话说,即每2天就能节约相当于一个西湖的总蓄水量。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连接模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图2所示的连接模块的A-A剖面图。

图4显示了图2所示的连接模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图4所示的连接模块的B-B剖面图。

图6显示了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第一部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了图6所示的第一部件的C-C剖面图。

图8显示了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第二部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了图8所示的第二部件的D-D剖面图。

图10显示了图8所示的第二部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显示了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显示了在另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显示了在另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连接模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显示了图13所示的连接模块的A1-A1剖面图。

图15显示了图13所示的连接模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显示了图15所示的连接模块的B1-B1剖面图。

图17显示了在另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第一部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显示了图17所示的第一部件的C1-C1剖面图。

图19显示了在另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第二部件的剖面图。

图20显示了在又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显示了在又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连接模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2显示了图21所示的连接模块的A2-A2剖面图。

图23显示了在再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显示了在再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连接模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5显示了图24所示的连接模块的侧视图。

图26显示了在还有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显示了在还有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连接模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8显示了图27所示的连接模块的A4-A4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包括连接模块100和雾化水产生模块。其中,雾化水产生模块由第一部件210和第二部件220构成,两者彼此连接,形成腔室230。连接装置100至少具有用于分别将外部供水和外部供气传输到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参见图4、5),水流和气流(例如,可以是压缩气流,较佳地气流的气压为0.1mPa-0.2mPa)由此进入腔室230,在腔室230中,水流被气流冲击为雾状,并与气流充分混合形成雾化水,形成的雾化水从出口通道221(参见图9)离开雾化水产生模块,以供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水流和气流可以任意择一地经由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输送到腔室230,例如可以由第一流道111输送水流且由第二流道112输送气流(如本实施例将要示出的那样),也可以反过来,由第一流道111输送气流且由第二流道112输送水流。同样,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用于输送水流和气流到腔室的两个流道皆可以互换,即,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流道用于输送水流到腔室,并令另一个流道输送气流到腔室。相应地,用于接受水流和气流进入腔室的通孔和管状部(在后文中将详述其结构)也是可以互换的,即,可以任意选择通孔和管状部中的一个用于接受水流进入腔室,并令另一个用于接受气流进入腔室。

并且,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还包括水输出模块300,相应地,连接装置100还具有用于将外部供水传输到水输出模块300的第三流道113(参见图4、5)。这样水流还可以经由水输出模块300输出,以供使用。在这一实施例中,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可以同时或不同时地输出雾化水和水流以供使用。并且较佳地,该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可以具有控制模块,以控制上述雾化水和水流的输出。并且较佳地,该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可以具有感应开关,以基于对使用者的感应,控制上述雾化水和水流的输出。

以下结合附图2-10,分别详细地描述可用于上述雾化水洗手装置的连接模块100和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示例。

如图2-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模块100是一内部具有至少两个(本示例中为三个)盲孔的体结构,其外部形貌可以根据美观或实用的需要进行设计,本示例中其为长方体形。

三个盲孔从连接模块100的一个侧壁(图5中的左侧壁)向其对面的侧壁(图5中的右侧壁)延伸。如图5所示,三个盲孔在上述左侧壁处形成三个开口,其中上、下两个开口是用于接受外部供水的第一、第三进口,中间的开口是用于接受外部供气的第二进口。相应地,上、下两个盲孔作为输送水流的第一流道111和第三流道113,中间的盲孔作为输送气流的第二流道112。为了更好地实现与雾化水产生模块和水输出模块300的连接,连接模块100上设置有接合部120和130,如图2所示。本示例中,接合部120和130为两个与雾化水产生模块和水输出模块300外部形状契合的凹陷,由此雾化水产生模块和水输出模块300可以部分地嵌入接合部120和130中。

连接模块100还具有多个孔,它们从接合部120、130的底面延伸到三个流道的壁,使得三个流道与对应的接合部连通。具体地,本示例中的连接模块100具有孔121(参见图3),其从接合部120的底面延伸到第二流道112的壁,使得第二流道112与接合部120连通;连接模块100还具有孔123、124,其从接合部120的底面延伸到第一流道111的壁,使得第一流道111与接合部120连通;连接模块100还具有孔131、132,其从接合部130的底面延伸到第三流道113的壁,使得第三流道113与接合部130连通。

本示例中,接合部120和130都是圆形的凹陷。孔121分布在接合部120圆形的底面的中心,孔123、124以及孔131、132分别分布在接合部123、130的圆形的底面的边缘处。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设置其他个数和分布位置的孔。

较佳地,水输出模块300和连接模块100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水输出模块300的外表面上部分地具有螺纹(外螺纹),接合部130的侧表面上具有螺纹(内螺纹),通过该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水输出模块300连接到连接模块100。即水输出模块300可以拧到连接模块100上。水输出模块300可以是普通水龙头接头,其具有供水流通过的第四流道,该第四流道的一端开口(第一开口)朝向连接模块100,用于接受来自连接模块100的水流;另一端开口(第二开口)背离连接模块100,用于输出水流,以供使用。

具体地,接合部130在连接模块100上的位置被布置为,使得当水输出模块300连接到连接模块100后,其第一开口能够与孔131、132连通,从而使得来自第三流道113的水流能够通过孔131、132进入第四流道,并从水输出模块300的第二开口被输出。

参见图5,在本示例中,第一、第二、第三流道111-113是彼此平行地延伸的三个圆形孔(即它们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为圆形),在它们各自的第一、第二、第三开口处,即它们的第一端部处,第一、第二、第三流道111-113的内表面上具有内螺纹。如在图5中以L1表示的部分范围内,第一、第二、第三流道111-113具有内螺纹,用于与外部管道(即,提供水流的管道和提供气流的管道)的外螺纹配合,从而实现外部供水管道与第一、第三流道111、113的连接和供气管道与第二流道112的配合。因此,较佳地,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开口的大小和布置的螺纹可以设计为与通用管道的规格一致,由此更佳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模块化的组合。

在本示例中,用于通过管道提供气流的供气装置为电力驱动的空气压缩机。

在本示例中,各个流道111-113在其另一端部(第二端部)处具有圆锥体形的空间,即它们的端面非平面,而是圆锥面,这是机械加工结果。事实上,各个流道111-113的端面的形貌对其中流体的流动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另外,在本示例中,第二流道112是分段的,从其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其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内径R1大于第二部分的内径R2。这种分段布置是出于布局的考虑,其对于其中流体的流动的影响,乃至对最终在腔室内形成雾化水的影响都是较小的。进一步地,在本示例中,第二流道112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一个过渡段,如图5中示出的两者之间的圆台体部分的空间,这也是机械加工的结果,其对其中流体的流动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优选地,各个流道111-113的内表面皆是光滑的,其中第二流道112的过渡段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接合处也较佳地做平滑处理,以利于流体在其中流动。

优选地,与连接模块100相连的外部用于提供水流和气流的管路上还可以设置电磁阀,用于控制各个流道111-113的通断。

优选地,连接模块100的材料是铜合金、部分铁合金、铝合金等耐水腐蚀、抗氧化性较强、硬度较高的金属和/或其合金,可以通过机械加工,铸造、冲压等工艺制作形成。

如图6、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第一部件210具有第一凹陷部201,在图7中该第一凹陷部201开口向下。第一部件210还具有多个通孔212a、212b和212c,这些通孔贯穿第一凹陷部201的底壁,使得第一凹陷部201能通过这些通孔与第一部件210的外部连通。第一部件210还具有管状部,管状部贯穿第一凹陷部201的底壁,其部分地容纳在第一凹陷部201中,部分地分布在第一凹陷部201之外,其内部空间是通道211。

本示例中,第一部件210具有中心轴线(如图7中所示的轴线),是关于该中心轴线的旋成体(不考虑图7中左右下角处的切边以及通孔212a、212b和212c)。其第一凹陷部201的底壁为圆形,内侧壁是圆柱面,较佳地,第一凹陷部201内径R4应大于8mm。管状部在第一凹陷部201的底壁的中心处贯穿该底壁,且管状部的一部分从该底壁朝向第一凹陷部201的开口延伸(即图7中的向下延伸),另一部分沿相反的方向(图7中的向上)在底壁之外延伸。

在本示例中,通道211是圆柱形的直通道,其内表面是光滑的表面,较佳地,其内径R3应小于4mm,如图7所示,所述管状部的外表面包括圆柱面部分,并且在其与第一凹陷部201邻接处形成有倒角,即圆锥面部分213,该圆锥面部分邻接第一凹陷部201的底壁。较佳地,在本示例中,该圆柱体端面距离雾化出水口端面的距离应小于20mm,以及较佳地,该圆锥面部分213与第一凹陷部201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应大于100°。

如图6所示,第一凹陷部201的底壁上,通孔212a、212b和212c彼此等间距地环绕管状部,且它们到管状部的距离相等。即在垂直于第一部件210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上,它们均匀分布在以中心轴为圆心的圆周上。本示例中,该圆的直径为9mm。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还可以布置其他个数的通孔,例如1个、2个、4个等等。但是当设置的通孔个数不少于2个时,能够在雾化水产生模块的腔室内获得更均匀的雾化水。

如图7所示,前述管状部在底壁之外延伸的部分,即在第一凹陷部201之外的部分(称之为外部部段),用于与连接模块100中的孔121配合,以将第一部件210连接到连接模块100。具体地,如图3所示,孔121的内表面上具有螺纹(内螺纹),如图7所示,管状部的外部部段的外侧表面上具有螺纹214a(外螺纹)。在组装时,将第一部件210嵌入第一接合部120,并相对于连接模块100旋转第一部件210,使得螺纹214a与孔121的内螺纹配合,即将第一部件210拧在连接模块100上。

如图8-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第二部件220具有出口通道221和第二凹陷部202,在图9中该第二凹陷部202开口向上。第二凹陷部202限定了一个渐缩的空间,在从第二凹陷部202的开口处朝向出口通道221延伸的方向上,该空间的横截面逐渐减小。

本示例中,第二部件220具有中心轴线(如图9中所示的轴线),是关于该中心轴线的旋成体(不考虑图9中左右下角处的切边)。其外表面为圆柱形,第二凹陷部202的开口为圆形,本示例中开口的直径R6为13mm;第二凹陷部202内表面是圆锥面,若将出口通道211在第二凹陷部202处的部分视为一个点;或者可以说第二凹陷部202内表面是部分的圆锥面(或部分的圆锥面、圆台体的侧面),若将出口通道211在第二凹陷部202处的部分视为一个圆形部分。本示例中,该圆锥面(或部分的圆锥面、圆台体的侧面)在第二部件220的中心轴线上延伸的长度H3为5.5mm。

第二部件220与第一部件210连接以形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水产生模块。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部件210的第一凹陷部201的内表面上具有螺纹214b(内螺纹),如图9所示,第二部件220的外表面上具有螺纹222a(外螺纹)。在组装时,将第二部件220嵌入第一凹陷部201,并相对于第一部件210旋转第二部件220,使得螺纹222a与螺纹214b配合,即将第二部件220拧在第一部件210上。

完成彼此连接的第一部件210和第二部件220形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水产生模块,其中彼此相对地接合的第一凹陷部201和第二凹陷部202一起限定了雾化水产生模块的腔室。其中前述第二凹陷部202限定的渐缩的空间构成腔室的渐缩部分,如图1、11所示,管状部的第一开口延伸到腔室的渐缩部分,且与出口通道221彼此间隔地正对彼此。

并且,通过螺纹222a与螺纹214b的配合程度,可以控制组合形成的雾化水产生模块的腔室大小,即如图11中所示的间隙G1、G2,其中间隙G1为管状部的第一开口和出口通道221之间的距离,间隙G2为第二凹陷部202的开口和第一凹陷部20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在形成洗手装置的过程中,组装第一部件210、第二部件220和连接模块100时,可以先将第一部件210与第二部件220连接,形成雾化水产生模块,再将第一部件210与连接模块100连接;也可以先将第一部件210与连接模块100连接,再将第一部件210与第二部件220连接。较佳地,在将第一部件210与连接模块100连接时,需要在两者之间布置密封圈402,如图11所示。该密封圈402用于阻碍来自第一流道111的水从雾化水产生模块和连接模块100之间的空隙流到外部。

类似地,如果组装的洗手装置需要同时提供水流,则需要将水输出模块300连接到连接模块。并且,较佳地,也需要在它们之间布置密封圈401,如图11所示。该密封圈401用于阻碍来自第三流道113的水从水输出模块300和连接模块100之间的空隙流到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还具有感应开关,以基于对使用者的感应,自动调整该洗手装置的工作模式(例如,包括雾化水产生模块和水输出模块工作与否、工作时长和出水模式)。

具体地,感应开关由红外感应开关和触摸式电容感应开关组成,用于打开或关闭水出口和/或出口通道。例如,在手部进入红外感应开关的探测区域时,控制第一流道111与第二流道112的电磁阀打开,水流和气流进入雾化水产生模块的腔室230,并在腔室中混合,形成雾化水;继而雾化水从出口通道221输出,用于洗手,以节约用水;而当手离开感应开关探测区域,控制第一流道111与第二流道112的电磁阀关闭,水流与气流不再被输送到雾化水产生模块的腔室230,由此,雾化水不再从出口通道221输出。这样,当需要使用普通水流时,用手触摸水龙头上的电容开关,雾化水洗手模式被切换为普通出水模式;在普通出水模式下,当手部进入红外感应开关的探测区域时,正常出水,当手离开感应开关探测区域,水流终止(即在两种模式下,红外感应开关均可以控制洗手装置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还提供的洗手装置还可以具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启用/停用该水输出模块。并且,通过使用布置在洗手装置上的传感器和存储在控制模块中的预先编制的程序,控制模块可以实现自动调整该洗手装置的工作模式(例如,包括雾化水产生模块和水输出模块工作与否、工作时长的出水模式)。例如,在普通出水模式下,如果在指定时间内(10s-30s,控制模块预设数值)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洗手装置自动切换回雾化水洗手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还提供控制盒,其中包括上述控制模块和上述感应开关,供气装置(例如电力驱动的空气压缩机)被置于控制盒中;并且,可以使总进水管路通过三通阀被分为两路,分别引入连接模块上的第一进口和第三进口,较佳地,第一流道111上设有一个用于调节水量大小的阀门,较佳地,阀门为机械阀门,较佳地,阀门可以置于控制盒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的连接模块100中的第一流道111上还设有流量检测模块,前述控制模块可以接收该检测模块传输的流量信号。

在本洗手装置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将装置通电,并调节第一流道上的阀门,将水流量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取得较佳的雾化效果,该水流量范围为系统预设。当流量处于范围外时,只有第一流道有水流通过,空压机不工作;当流量被调节至该范围内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二流道,自动通入气流,装置开启空气洗手模式。这种控制模式利于产品的安装调试,能够通过简单的人工反馈将第一流道的水流量调节至适宜范围内,以取得良好的雾化效果。

如图12所示,在另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包括连接模块1100和雾化水产生模块。其中,雾化水产生模块由第一部件1210和第二部件1220构成,两者彼此连接,形成腔室1230。连接装置1100至少具有用于分别将外部供水和外部供气传输到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第一流道1111和第二流道1112(参见图14),水流和气流由此进入腔室1230和出口通道1221(参见图19),在腔室1230以及出口通道1221中,水流被气流冲击为雾状,并与气流充分混合形成雾化水,形成的雾化水从出口通道1221离开雾化水产生模块,以供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13-19,分别详细地描述可用于上述雾化水洗手装置的连接模块1100和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示例。

如图13-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模块1100是一内部具有两个盲孔的体结构,其外部形貌可以根据美观或实用的需要进行设计,本示例中其为长方体形。

两个盲孔从连接模块1100的一个侧壁(图16中的下侧壁)向其对面的侧壁(图16中的上侧壁)延伸。如图16所示,两个盲孔在上述下侧壁处形成两个开口,其中左侧的开口是用于接受外部供水的第一进口,右侧的开口是接受外部供气的第二进口。相应地,左侧的盲孔作为输送水流的第一流道1111,右侧的盲孔作为输送气流的第二流道1112。为了更好地实现与雾化水产生模块的连接,连接模块1100上设置有接合部1120,如图14所示。本示例中,为与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管状部的通道1211的端部形状契合的凸起,由此接合部1120可以嵌入雾化水产生模块中。

连接模块1100还具有多个孔,它们从连接模块1100的表面延伸到两个流道的壁。具体地,本示例中的连接模块1100具有孔1121(参见图14),其从第二流道1112延伸并贯穿接合部1120,使得第二流道1112与外部连通;连接模块1100还具有孔1123,其使得第一流道1111与外部连通。

参见图16,在本示例中,第一、第二流道1111、1112是彼此平行地延伸的两个圆形孔(即它们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为圆形)。与前一个实施例类似地,在它们各自的第一、第二开口处,它们的内表面上具有内螺纹,用于与外部管道(即,提供水流的管道和提供气流的管道)的外螺纹配合,从而实现外部管道与第一、第二流道1111、1112的配合。

在本示例中,用于通过空气管提供气流的供气装置为电力驱动的空气压缩机。

与前一个实施例类似地,由于机械加工的原因,本示例中流道1111、1112的端面非平面,而是圆锥面。优选地,各个流道1111、1112的内表面皆是光滑的,以利于流体在其中的流动。

优选地,与连接模块1100相连的外部用于提供水流和气流的管路上还可以设置电磁阀,用于控制各个流道1111、1112的通断。

优选地,连接模块1100的材料是铜合金、部分铁合金、铝合金等耐水腐蚀、抗氧化性较强、硬度较高的金属和/或其合金,可以通过机械加工,铸造、冲压等工艺制作形成。

如图17、18所示,与前一个实施例不同地,在本实施例中,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第一部件1210并没有凹陷部。第一部件1210包括主体1214和顶板1215,其具有多个通孔1212a、1212b和1212c,这些通孔贯穿第一部件1210的主体1214。第一部件1210还具有管状部,管状部贯穿第一部件1210的主体1214,其内部空间是通道1211。如前面所描述地,通道1211的一端(图18中的上半部分)用于容纳连接模块1100上的接合部1120,因此设计成相对于其下半部分具有较大的内径。

本示例中,第一部件1210具有中心轴线(如图18中所示的轴线),是关于该中心轴线的旋成体(不考虑图17中的六棱柱的外壁以及通孔1212a、1212b和1212c),其管状部沿该中心轴线延伸。

在本示例中,当连接模块1100的接合部1120嵌入第一部件1210的通道1211的上半部分时,连接模块1100的孔1121的开口接近于通道1211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的位置,因此,由通道1211的下半部分接收并传输来自孔1121的气流。如图18所示,通道1211的下半部分是圆柱形的直通道,其内表面是光滑的表面。另外,管状部的外表面包括圆柱面部分,并且在其与第一部件1210的主体1214邻接处形成有倒角。

如图17、18所示,第一部件1210的上表面上,通孔1212a、1212b和1212c彼此等间距地环绕管状部,且它们到管状部的距离相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还可以布置其他个数的通孔,例如1个、2个、4个等等。但是当设置的通孔个数不少于2个时,能够在雾化水产生模块的腔室内获得更均匀的雾化水。

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第二部件1220具有出口通道1221、第二凹陷部1202和接合部1223。其中,接合部1223是一个圆形的凹陷,用于接纳第一部件1210(具体地,接纳第一部件1210的主体1214),由此第一部件1210可以部分地嵌入接合部1223中,由此实现第一部件1210和第二部件1220的连接。第二凹陷部1202是从接合部1223继续向下延伸的凹陷结构,其开口在接合部1223的底面处。在图19中该第二凹陷部1202开口向上,其限定了一个渐缩的空间,在从第二凹陷部1202的开口处朝向出口通道1221延伸的方向上,该空间的横截面逐渐减小。

本示例中,第二部件1220具有中心轴线(如图19中所示的轴线),是关于该中心轴线的旋成体(不考虑对其外壁可能设置的切边等结构)。其外表面为圆柱形,接合部1223的内侧壁为圆柱面,第二凹陷部1202的开口为圆形;第二凹陷部1202的内表面是圆锥面,若将出口通道1211在第二凹陷部1202处的部分视为一个点;或者可以说第二凹陷部1202内表面是部分的圆锥面(或部分的圆锥面、圆台体的侧面),若将出口通道1211在第二凹陷部1202处的部分视为一个圆形部分。

第二部件1220与第一部件1210连接以形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水产生模块。具体地,如图12所示,将第一部件1220的主体1214嵌入接合部1223,第一部件1210的管状部进入第二部件1220的内部,该管状部的端部可以在第二部件1220的第二凹陷部1202内或在出口通道1221内,由此完成第二部件1220与第一部件1210的连接。

完成彼此连接的第一部件1210和第二部件1220形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水产生模块,其中被第一部件1210的主体1214封闭的第二凹陷部1202限定了雾化水产生模块的腔室,并具体地限定了渐缩的空间,构成腔室的渐缩部分。

在组装第一部件1210、第二部件1220和连接模块1100时,可以与前一个实施例类似地采用不同的组装顺序。并且,与前一个实施例类似地,可以在第一部件1210和连接模块1100之间布置密封圈。

如图20所示,在第三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包括连接模块2100和雾化水产生模块。其中,雾化水产生模块由第一部件2210和第二部件2220构成,两者彼此连接,形成腔室2230。连接装置2100至少具有用于分别将外部供水和外部供气传输到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第一流道2111和第二流道2112,水流和气流由此进入腔室2230和出口通道2221,在腔室2230以及出口通道2221中,水流被气流冲击为雾状,并与气流充分混合形成雾化水,形成的雾化水从出口通道2221离开雾化水产生模块,以供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第一部件2210和第二部件2220与前一实施例中的第一部件1210和第二部件1220相同,在此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模块2100是一具有两个通孔的体结构,其外部形貌可以根据美观或实用的需要进行设计,本示例中其大体上为圆柱体形。

两个通孔从连接模块2100的一个表面(图22中的下表面)向其对面的表面(图22中的上表面,也是图21中可视的面)延伸。如图22所示,两个孔在上述下表面处形成两个开口,其中右侧的开口是用于接受外部供水的第一进口,左侧的开口是接受外部供气的第二进口2112a,这两个进口可以与相应的管道连接。

相应地,右侧的孔作为输送水流的第一流道2111,左侧的孔作为输送气流的第二流道2112。为了更好地实现与雾化水产生模块的连接,连接模块2100上设置有接合部2121a,如图22所示。本示例中,接合部2121a为与雾化水产生模块的管状部的通道的端部形状契合的凸起,由此接合部2121a可以嵌入雾化水产生模块中,两者之间例如通过螺纹配合。

上述两个孔在上述上表面处形成两个开口2121、2123,如图21所示,其中,开口2121与第一部件2210的管状部连通,开口2123与第一部件2210上的通孔连通。

可见,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不同仅在于第一、第二流道在连接模块中的布置。在组装第一部件2210、第二部件2220和连接模块2100时,可以与前一个实施例类似地采用不同的组装顺序。并且,与前一个实施例类似地,可以在第一部件2210和连接模块2100之间布置密封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连接模块,而将用于输送来自外部的水流、气流的第一、第二流道布置在雾化水产生模块中。以下给出两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在第四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包括雾化水产生模块而不包括如前三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连接模块。其中,雾化水产生模块由第一部件3210和第二部件3220构成,两者彼此连接,形成腔室3230。第一部件3210至少具有用于传输外部供水和外部供气的第一流道3111和第二流道3112。水流和气流进入腔室3230和出口通道3221,在腔室3230以及出口通道3221中,水流被气流冲击为雾状,并与气流充分混合形成雾化水,形成的雾化水从出口通道3221离开雾化水产生模块,以供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部件3220具有与前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在此不赘述。以下参考附图24、25,具体说明第一部件3210的结构。

图24是第一部件3210的正视图,其视角相当于从下往上看图23所示的第一部件3210。沿图24中的剖面线A3-A3,第一部件3210的剖面形貌可参见图23。

图25是第一部件3210的侧视图,从图中可见,用于接受外部水流的第一进口和用于接受外部气流的第二进口形成在其表面上。第一流道3111和第二流道3112与第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相似,为在第一部件3210中延伸的盲孔,它们分别从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延伸到第一部件3210的中间部分(即图24中所示的剖面线A3-A3所指示的部分),并在那里与第一部件3210的孔3212、3211连通。

孔3212、3211在作用上类似于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部件210上的通孔212和管状部中的通道211,在结构上有差异。具体地,孔3212、3211是盲孔,其仅在第一部件3210的一个表面(即图24所示的可见表面、图25所示的上表面)具有开口;而通孔212和通道211皆贯穿第一部件210。

因此,来自外部的水流、气流分别通过第一、第二进口,沿第一、第二流道3111、3112传输,到达孔3212、3211,并继而沿孔3212、3211传输,进入腔室3230和出口通道3221。

如图26所示,在第五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雾化水的洗手装置包括雾化水产生模块,雾化水产生模块由第一部件4210和第二部件4220构成,两者彼此连接,形成腔室4230。第一部件4210至少具有用于传输外部供水和外部供气的第一流道4111和第二流道4112。水流和气流进入腔室4230和出口通道4221,在腔室4230以及出口通道4221中,水流被气流冲击为雾状,并与气流充分混合形成雾化水,形成的雾化水从出口通道4221离开雾化水产生模块,以供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部件4220具有与前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在此不赘述。以下参考附图27、28,具体说明第一部件4210的结构。

图27是第一部件4210的正视图,其视角相当于从下往上看图26所示的第一部件4210。沿图24中的剖面线A4-A4,第一部件4210的剖面形貌如图28所示。

与前一个实施例类似地,用于接受外部水流的第一进口和用于接受外部气流的第二进口形成在第一部件4210的表面上,具体地在图28所示的下表面上。

与前一个实施例类似地,第一流道4111和第二流道4112与分别从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延伸并与第一部件4210的孔4212、4211连通。孔4212、4211与前一个实施例中的孔3212、3211类似,本实施例中它们的延伸方向与流道4111、4112一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认为第一部件4210具有贯穿其的两个通孔,其中一个由连通的流道4111和孔4212组成,另一个由连通的流道4112和孔4211组成。即,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必须确认第一部件4210具有孔4212、4211以及确认它们的尺寸参数,而是可以认为它们是上述两个通孔的一部分,之所以在这里描述第一部件的孔4212、4211,只是为了更好地与前一个实施例进行比较。

因此,来自外部的水流、气流分别通过第一、第二进口,沿第一、第二流道4111、4112传输,到达孔4212、4211,并继而沿孔4212、4211传输,进入腔室4230和出口通道4221。

另外,如图28所示地,第一流道4111和第二流道4112在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处可以布置内螺纹(类似图5所描述的第一、第二流道111、112),以与与外部管道(即,提供水流的管道和提供气流的管道)的外螺纹配合,从而实现外部管道与第一、第二流道4111、4112的配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