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往复式玻璃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3395发布日期:2019-04-16 22:5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家居往复式玻璃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家居往复式玻璃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活中,智能家居已经越来越进入人们的生活、饮食、卫生等各个领域,而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多种智能家居设备也随之升级换代,而目前而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出现了很多智能家务型家居设备,取代原有的手动家务的模式,例如智能洗碗机、智能扫地机等等,而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而目前有一项智能家居清洁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即窗门玻璃的清洁,一般的阳台玻璃较为简单,外侧仅仅需要通过手动擦拭清洁即可,而面向外景的窗户就比较困难,需要擦洗的话就需要借助专业的工具,或是爬到窗外清洁,而家庭采用这种清洁方式势必会造成非常巨大的安全隐患,而目前都是采用通过专业清洁人员进行清洁,人力成本较高,而且存在较大的不便,难以普及到家庭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家居往复式玻璃清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智能家居往复式玻璃清洁装置,用于清洁窗体,所述窗体包括有玻璃用于固定玻璃的窗框组件,所述窗框组件分别包括上窗框、下窗框、左窗框以及右窗框,所述上窗框、下窗框、左窗框以及右窗框分别设置于所述玻璃的上、下、左、右,且与墙体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开设于墙体内部的上清洁腔以及下清洁腔,所述上清洁腔设置于窗体的上方,所述下清洁腔设置于所述窗体的下方;

所述玻璃包括上半区以及下半区,当所述上半区位于所述窗框组件内部时,所述下半区位于所述下清洁腔;当所述下半区位于所述窗框组件内部时,所述下半区位于所述上清洁腔;

所述窗框组件设置有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包括推动件以及推动源,所述推动件与所述玻璃接触,在所述推动源的带动下推动所述玻璃向上或向下运动;

所述上清洁腔包括有上出水结构以及上出液结构,所述上出水结构连接外部水源用于提供清洁用的水,所述上出液结构连接于一洗液腔,所述洗液腔设置有清洁液,所述上出液结构用于提供清洁用的清洁液,所述上出水结构设置于所述上清洁腔的两侧以使所述上半区位于所述上清洁腔时,两个所述上出水结构分别正对上半区的两个端面,所述上出液结构设置于所述上清洁腔的上方;

所述下清洁腔包括有下出水结构以及下出液结构,所述下出水结构连接外部水源用于提供清洁用的水,所述下出液结构连接于一洗液腔,所述洗液腔设置有清洁液,所述下出液结构用于提供清洁用的清洁液,所述下出水结构设置于所述下清洁腔的两侧以使所述下半区位于所述下清洁腔时,两个所述下出水结构分别正对下半区的两个端面,所述下出液结构设置于所述下清洁腔的上方。

所述上清洁腔设置有上玻璃刮刀,所述上玻璃刮刀倾斜向上设置,所述上玻璃刮刀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上玻璃刮刀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玻璃的两个端面接触;

所述上清洁腔设置有下玻璃刮刀,所述下玻璃刮刀倾斜向下设置,所述下玻璃刮刀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下玻璃刮刀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玻璃的两个端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上清洁腔包括上排液槽,所述上排液槽设置于所述上清洁腔的下方,所述上排液槽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上排液槽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上玻璃刮刀的下方以使所述上玻璃刮刀的液体能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所述上排液槽;

所述下清洁腔包括下排液槽,所述下排液槽设置于所述下清洁腔的下方。

通过这样设置,通过这样设置,就可以通过推动结构将部分玻璃运动至上清洁腔或下清洁腔,对上半区的玻璃或下半区的玻璃进行清洁,而清洁时通过出水和出液结构的设置,可以保证清洁效果,同时在墙体内部开设清洁腔,不会对室内空间造成浪费,保证稳定性的同时,不会影响视线,大大解决的手动清洁玻璃造成的不便以及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家居往复式玻璃清洁装置外侧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家居往复式玻璃清洁装置图1中A-A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家居往复式玻璃清洁装置图1中B-B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家居往复式玻璃清洁装置的上清洁刷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家居往复式玻璃清洁装置的下清洁刷示意图。

附图标记:1、玻璃;11、上半区;12、下半区;2、窗框组件;21、上窗框;22、下窗框;23、左窗框;24、右窗框;3、推动结构;31、推动电机;32、施力盘;33、主动履带;34、从动履带;4、固定单元;100、上清洁腔;101、上玻璃刮刀;102、上排液槽;103、上清洁刷;1031、上清洁辊;104、上出水结构;105、上出液结构;106、上导向板;200、下清洁腔;201、下玻璃刮刀;202、下排液槽;203、下清洁刷;2031、下清洁辊;204、下出水结构;205、下出液结构;206、下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一种智能家居往复式玻璃1清洁装置,用于清洁窗体,所述窗体包括有玻璃1用于固定玻璃1的窗框组件2,所述窗框组件2分别包括上窗框21、下窗框22、左窗框23以及右窗框24,所述上窗框21、下窗框22、左窗框23以及右窗框24分别设置于所述玻璃1的上、下、左、右,且与墙体固定;包括一开设于墙体内部的上清洁腔100以及下清洁腔200,所述上清洁腔100设置于窗体的上方,所述下清洁腔200设置于所述窗体的下方;所述玻璃1包括上半区11以及下半区12,当所述上半区11位于所述窗框组件2内部时,所述下半区12位于所述下清洁腔200;当所述下半区12位于所述窗框组件2内部时,所述下半区12位于所述上清洁腔100;这样一来,不管哪个半区位于窗框时,都会有另一个半区位于清洁腔,就可以进行清洁工作,需要说明的是,上半区11和下半区12之间应该存在一个预留区域,无需过大,预留区域是用于提供固定的,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上半区11和下半区12位于清洁腔时,是完整的区域位于清洁腔,提高洁净程度,保证清洗效果。

所述窗框组件2设置有推动结构3,所述推动结构3包括推动件以及推动源,所述推动件与所述玻璃1接触,在所述推动源的带动下推动所述玻璃1向上或向下运动;所述推动结构3包括推动单元,所述推动单元包括主动履带33、从动履带34、施力盘32以及推动电机31,所述推动电机31的转轴连接所述施力盘32,所述施力盘32与所述主动履带33接触以带动所述主动履带33运动,所述主动履带33和所述从动履带34正对设置于所述玻璃1的两个端面以使所述玻璃1在主动履带33的带动下,带动从动履带34运动。所述推动单元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推动单元分别设置于左窗框23以及右窗框24内部。首选对推动结构3做出详述,为了保证传动时的平稳性,设置两个推动单元,两个推动单元的电机可以设置成同步伺服电机,而通过两个电机同时带动主动履带33工作,就可以带动玻璃1工作,而主动履带33是在施力盘32的带动下工作的,由于如果直接把电机设置在主动履带33的一端,可能会造成施力不均的情况,导致电机的使用寿命收到影响,而采用这种方式,较为简单可靠,同时施力盘32和主动履带33是保持过盈配合或啮合的状态,而主动履带33外表面的橡胶材料则紧贴玻璃1,所以玻璃1及时被放松时,也不会掉落,玻璃1的重力会通过主动履带33和施力盘32作用到电机上,从而作用到电机的转轴上,而电机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时,电机转轴提供支撑力,放置玻璃1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而电机工作时,产生的转动力带动玻璃1转动,从动履带34的作用则是配合主动履带33夹紧电机且可以保证电机工作时,玻璃1能够平稳的运动,而结构设置在窗框内部,则不会影响视线,具体如图3所示,在此不做赘述,而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提高了结构的传动稳定性,保证传动的平稳性。

所述上清洁腔100包括有上出水结构104以及上出液结构105,所述上出水结构104连接外部水源用于提供清洁用的水,所述上出液结构105连接于一洗液腔,所述洗液腔设置有清洁液,所述上出液结构105用于提供清洁用的清洁液,所述上出水结构104设置于所述上清洁腔100的两侧以使所述上半区11位于所述上清洁腔100时,两个所述上出水结构104分别正对上半区11的两个端面,所述上出液结构105设置于所述上清洁腔100的上方;

所述下清洁腔200包括有下出水结构204以及下出液结构205,所述下出水结构204连接外部水源用于提供清洁用的水,所述下出液结构205连接于一洗液腔,所述洗液腔设置有清洁液,所述下出液结构205用于提供清洁用的清洁液,所述下出水结构204设置于所述下清洁腔200的两侧以使所述下半区12位于所述下清洁腔200时,两个所述下出水结构204分别正对下半区12的两个端面,所述下出液结构205设置于所述下清洁腔200的上方。

首先对上出水结构104、下出水结构204进行说明,出水结构包括若干出水喷头,进水管道以及电磁阀,通过电磁阀的设置,就可以起到一个控制出水的效果,而通过控制信号就可以控制电磁阀动作就可以控制水量,无需人为干预,而每一出水喷头都通过进水管道连接到外部水源。

而上出液结构105、下出液结构205结构则分别通过一个挤出结构进行控制,需要清洁液时,挤出机构挤压洗液腔,这样一来,内部的清洁液就会被挤出,而上清洁腔100和下清洁腔200分别设置有上挡板和下挡板,上出液口和下出液口均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清洁腔的两端,这样出液口挤出的液体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到上挡板和下挡板上,而经过下挡板和上挡板的导向作用,就会掉落到玻璃1的两个端面上,可以实现洗液的涂抹。

所述上清洁腔100设置有上玻璃1刮刀,所述上玻璃1刮刀倾斜向上设置,所述上玻璃1刮刀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上玻璃1刮刀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玻璃1的两个端面接触;所述上清洁腔100设置有下玻璃1刮刀,所述下玻璃1刮刀倾斜向下设置,所述下玻璃1刮刀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下玻璃1刮刀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玻璃1的两个端面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玻璃1刮刀的材质一般为橡胶材料制成,而端部向内收缩形成刃部,起到一个清洁和刮除液体和污物的作用,而由于上玻璃1刮刀是倾斜向上设置的,下玻璃1刮刀是倾斜向下设置的,而刮除的动作可以在复位动作的同时进行,提高操作的效率以及减小耗电量,也就是说,例如上半区11的玻璃1清洁完成后,玻璃1向下运动,此时玻璃1刮刀就可以刮除液体和污物,等到运动完成后,清洁也同时完成,而在玻璃1进入的过程中,则由于玻璃1刮刀的上倾斜设置,不会影响正常的进入,提高合理性和可靠性。同理,下玻璃1刮刀的工作原理同样,不做赘述。

所述上清洁腔100包括上排液槽102,所述上排液槽102设置于所述上清洁腔100的下方,所述上排液槽102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上排液槽102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上玻璃1刮刀的下方以使所述上玻璃1刮刀的液体能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所述上排液槽102;所述下清洁腔200包括下排液槽202,所述下排液槽202设置于所述下清洁腔200的下方。上排液槽102和下排液槽202的区别在于,上排液槽102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上清洁腔100的底部两侧,而下排液槽202仅用设置一个即可,而上排液槽102可以和玻璃1刮刀配合,使得玻璃1刮刀刮落的液体和污物都会进入上排液槽102,起到一个刮除的效果,提高可靠性。

所述上清洁腔100设置有上清洁刷103,所述上清洁刷103的刷毛设置为绒毛材料制成的刷毛,所述上清洁刷103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上清洁刷103分别与所述玻璃1的两个端面接触;所述下清洁腔200设置有下清洁刷203,所述下清洁刷203的刷毛设置为绒毛材料制成的刷毛,所述下清洁刷203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下清洁刷203分别与所述玻璃1的两个端面接触。所述上清洁刷103包括第一清洁电机以及若干上清洁辊1031,所述上清洁辊1031固定于所述第一清洁电机的转轴,所述刷毛设置于所述上清洁辊1031上;所述下清洁刷203包括第二清洁电机以及若干下清洁辊2031,所述下清洁辊2031固定于所述第二清洁电机的转轴,所述刷毛设置于所述下清洁辊2031上。需要对玻璃1进行擦拭,而上清洁刷103和下清洁刷203即可完成该部分动作,结构较为简单,而通过若干清洁辊的设置,保证在转动过程中,出水喷头喷出的水分可以直接与玻璃1接触,不会完全遮挡,而在清洁辊上的水分也会随着清洁辊的转动而在玻璃1上接触,而绒毛材料的设置,不会对玻璃1的产生磨损,同时可以提高擦拭效果。

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单元4,所述固定单元4包括固定夹块以及固定件,所述固定夹块正对设置于所述玻璃1的两个端面,所述固定件用于带动所述固定夹块以夹紧或放松所述玻璃1。所述固定单元4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单元4分别设置于所述上窗框21以及所述下窗框22内部。通过固定单元4的设置,在不需要清洗移动玻璃1时,将玻璃1固定到对应的位置即可,较为简单便利,提高可靠性,而通过固定夹块的设置,保证玻璃1的重力在固定状态下不会施加到电机上,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流程做出一个简单的介绍,如果要对上半区11的玻璃1进行清洁,首先先放松固定装置,此瞬间玻璃1的重力会施加到电机上,而电机开始工作带动玻璃1向上运动,这个过程中开启上出水结构104以及上清洁刷103,在玻璃1上通过水淋的方式进行初步清洗,水再上玻璃1刮刀的导向作用下流入上排水槽排出,而直到玻璃1运动到位时,固定装置工作,夹紧玻璃1,而此时下半区12的玻璃1可以正常使用,此时出液结构挤出清洁液,在上导向板106的作用下流经玻璃1的整个表面,在上清洁刷103的带动下在玻璃1表面涂抹均匀,此过程可以关闭上出水结构104,在完成清洁液的涂抹后,开启出水结构,进行冲洗,一定时间后,清洁液被完全冲洗,而此时放松固定夹块,控制玻璃1向下运动,则完成一次清洗,而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此时不带动玻璃1向下运动,直至需要清洗下半区12时,再控制玻璃1向下运动,此时由于玻璃1基本处于干燥状态,可能有粘附粉尘,所以要再启动一次出水结构以及上清洁刷103,同时带动玻璃1向下运动,而下半区12的清洁原理与上半区11的清洁原理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