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0555发布日期:2019-03-02 02:4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保温杯。



背景技术:

保温杯凭借其强大的保温作用,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保温杯过于强大的保温作用又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因为从保温杯内倒出来的水往往温度偏高,用户需要饮用时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等待水温下降,这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是不相适应的,因此,现有的保温杯能够给予用户的体验也越来越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多功能保温杯,该多功能保温杯能够让用户尽快喝到适宜温度的水,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保温杯,该多功能保温杯不仅可以对茶水进行保温还可以在必要时对茶水进行降温以让用户尽快喝到适宜温度的茶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保温杯,包括第一杯盖和带有夹层的第一杯体,所述第一杯盖与第一杯体可拆卸连接,第一杯盖用于封堵第一杯体的开口,还包括带有夹层的第二杯体,所述第二杯体的夹层内填充有吸热材料,所述第一杯盖上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杯体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杯盖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杯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杯盖封堵所述第二杯体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体、第一杯盖和第二杯体依次堆叠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盖具有朝向第二杯体延伸的第一延伸环,所述第二杯体的开口处具有朝向第一杯体延伸的第二延伸环,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延伸环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延伸环的外周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体的外径、第二杯体的外径及第一延伸环的外径三者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盖远离第一杯体的一侧设有凸块,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凸块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杯体开口处的内周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盖远离第二杯体的一侧设有圆台,所述圆台的周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杯体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体的开口处具有朝向第二杯体延伸的缩口环,所述内螺纹设于所述缩口环上,所述第一杯盖上设有容置所述缩口环的容置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螺纹连接部或卡扣连接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杯盖,所述第二杯盖与所述第二杯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杯盖用于封堵第二杯体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体的夹层填充保温材料,或者,第一杯体的夹层抽真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多功能保温杯带有降温杯体,用户在需要饮用茶水时,将温度过高的茶水倒入第二杯体中,第二杯体夹层内的吸热材料会让茶水迅速降温,从而让用户在短暂等待之后可以饮用到茶水,有利于增强用户体验;第一杯体内的茶水与第二杯体内的茶水互不影响,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所需饮用量向第二杯体倒入热水,十分人性化,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多功能保温杯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多功能保温杯的剖面示意图(第一杯体与第一杯盖分离时);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多功能保温杯的剖面示意图(第一杯体与第二杯体分离时)。

标号说明:

1、第一杯盖;

2、第一杯体;

3、第二杯体;

4、吸热材料;

5、第一延伸环;

6、第二延伸环;

7、第二杯盖;

8、圆台;

9、缩口环;

10、容置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原有的保温杯上加设用于给茶水降温的第二杯体。

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多功能保温杯,包括第一杯盖1和带有夹层的第一杯体2,所述第一杯盖1与第一杯体2可拆卸连接,第一杯盖1用于封堵第一杯体2的开口,还包括带有夹层的第二杯体3,所述第二杯体3的夹层内填充有吸热材料4,所述第一杯盖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杯体3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杯盖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杯体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杯盖1封堵所述第二杯体3的开口。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多功能保温杯带有降温杯体,用户在需要饮用茶水时,将温度过高的茶水倒入第二杯体中,第二杯体夹层内的吸热材料会让茶水迅速降温,从而让用户在短暂等待之后可以饮用到茶水,有利于增强用户体验;第一杯体内的茶水与第二杯体内的茶水互不影响,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所需饮用量向第二杯体倒入热水,十分人性化,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体2、第一杯盖1和第二杯体3依次堆叠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杯体、第一杯盖和第二杯体依次堆叠,多功能保温杯呈柱状,为用户携带多功能保温杯带来巨大便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盖1具有朝向第二杯体3延伸的第一延伸环5,所述第二杯体3的开口处具有朝向第一杯体2延伸的第二延伸环6,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延伸环5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延伸环6的外周壁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延伸环不仅可以起到连接第二杯体的作用,还可以避免第二杯体的开口处受到细菌、灰尘的污染,从而让用户可以放心的饮用第二杯体内的茶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体2的外径、第二杯体3的外径及第一延伸环5的外径三者相等。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杯体的外径、第二杯体的外径及第一延伸环的外径三者相等使得多功能保温杯的外观圆滑,不会出现阶梯层,有利于提高多功能保温杯的手感,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盖1远离第一杯体2的一侧设有凸块,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凸块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杯体3开口处的内周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盖1远离第二杯体3的一侧设有圆台8,所述圆台8的周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杯体2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由上述描述可知,圆台伸入第一杯体内部可以让第一杯盖与第一杯体连接更加紧密,有利于增强第一杯体的密封性,避免在用户携带时,多功能保温杯有茶水泄露。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体2的开口处具有朝向第二杯体3延伸的缩口环9,所述内螺纹设于所述缩口环9上,所述第一杯盖1上设有容置所述缩口环9的容置位10。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杯体设置缩口环、第一杯盖设置容置位,可以避免第一杯体杯口受到细菌、灰尘的污染,有利于用户的身心健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螺纹连接部或卡扣连接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杯盖7,所述第二杯盖7与所述第二杯体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杯盖7用于封堵第二杯体3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体2的夹层填充保温材料,或者,第一杯体2的夹层抽真空。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多功能保温杯,包括第一杯盖1和带有夹层的第一杯体2,所述第一杯盖1与第一杯体2可拆卸连接,第一杯盖1用于封堵第一杯体2的开口,还包括带有夹层的第二杯体3,所述第二杯体3的夹层内填充有吸热材料4,所述第一杯盖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杯体3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杯盖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杯体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杯盖1封堵所述第二杯体3的开口。

所述第一杯体2、第一杯盖1和第二杯体3依次堆叠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螺纹连接部或卡扣连接部,即第一杯盖1与第二杯体3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杯盖1具有朝向第二杯体3延伸的第一延伸环5,所述第二杯体3的开口处具有朝向第一杯体2延伸的第二延伸环6,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延伸环5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延伸环6的外周壁上。当然,所述第一杯盖1远离第一杯体2的一侧设有凸块,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凸块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杯体3开口处的内周壁上,这种设置方式也是可行的。

优选的,所述第一杯体2的外径、第二杯体3的外径及第一延伸环5的外径三者相等。

可选的,所述多功能保温杯还包括第二杯盖7,所述第二杯盖7与所述第二杯体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杯盖7用于封堵第二杯体3的开口。本实施例中,第二杯盖7位于第二延伸环6内。优选的,第二杯盖7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以避免第二杯体3中的吸热材料4对第一杯体2中的温水造成影响。

所述第一杯盖1远离第二杯体3的一侧设有圆台8,所述圆台8的周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杯体2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体2的开口处具有朝向第二杯体3延伸的缩口环9,所述内螺纹设于所述缩口环9上,所述第一杯盖1上设有容置所述缩口环9的容置位10。

所述第一杯体2的夹层填充保温材料,如泡沫;或者,第一杯体2的夹层抽真空。所述吸热材料4可以为固液相变材料,如金属镓、镓基合金、Na 2SO 4·10H 2O、Na 2PO 4·12H 2O、正葵酸、十二酸、石蜡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保温杯中的第一杯体2和第二杯体3可以单独、分离使用,十分人性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保温杯,带有降温杯体,用户在需要饮用茶水时,将温度过高的茶水倒入第二杯体中,第二杯体夹层内的吸热材料会让茶水迅速降温,从而让用户在短暂等待之后可以饮用到茶水,有利于增强用户体验;第一杯体内的茶水与第二杯体内的茶水互不影响,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所需饮用量向第二杯体倒入热水,十分人性化,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第一杯体、第一杯盖和第二杯体依次堆叠设置方便用户携带;第一杯盖上的第一延伸环不仅可以起到连接第二杯体的作用,还可以避免第二杯体的开口处受到细菌、灰尘的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