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机的集成水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6488发布日期:2019-03-13 23:5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洗碗机的集成水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碗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洗碗机的集成水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洗碗机包括内胆、用于收集食物残渣的水杯,洗涤装置,排水装置,加热装置以及连接管,所述水杯、洗涤装置、排水装置和加热装置之间通过不同的连接管进行连通,内胆的水经不同的连接管流动到不同的装置中,从而实现相应的功能。

但是由于各装置之间采用连接管连接,连接管占据洗碗机的空间,造成洗碗机体积较大,而且采用连接管连接,洗碗机的水残留在连接管内,由于连接管数量较多,导致残留在连接管的残留水增多,而且残留在连接管内的水易滋生细菌。

由于部分水残留在连接管内,为了保证洗碗机正常洗涤碗筷的水量,传统洗碗机仅能加大洗碗机的用水量,导致洗碗机的耗水量增加,再有,当洗碗机使用时间较长以后,连接管接口处容易出现漏水状况,大大降低洗碗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装配空间、简化装配工艺、内胆内置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残留水较少的一种洗碗机的集成水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洗碗机的集成水流系统,包括内胆、水杯、加热装置、洗涤装置、保护装置和排水装置,所述水杯设置在内胆的底部,水杯连通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内置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连通水杯、加热装置、保护装置和洗涤装置。所述内胆内置水流通道,既节省了洗碗机的装配空间,而且加热装置和洗涤装置之间无需采用连接管进行连接,节省连接管,由于水流通道的管路较短使水流通道的残留水较少,减少了洗碗机的用水量的同时也减少了因管道传输引起的的水压损失,洗碗机的节水效果及洗涤性能更佳,而且避免传统连接管接口容易出现渗水的情况,大大提高洗碗机的使用寿命。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内胆底部开有加热腔和凹槽,加热腔和凹槽连通,所述内胆还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密封加热腔和凹槽构成水流通道。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盖板通过热熔焊接方式密封凹槽和加热腔。所述盖板可以通过卡接或螺钉或热熔焊接紧固,优选热熔焊接紧固,由于盖板和凹槽之间通过热熔焊接方式密封,盖板和凹槽密封操作更简单,盖板和凹槽密封成水流通道的密封效果更好,提高水流通道防渗水性能。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保护装置为无水压力开关,无水压力开关安装在水流通道上。通过设置无水压力开关,无水压力开关检测水流通道的水压,若水流通道的水压不足时,表示水流通道内无进水或进水异常,此时洗碗机程序会显示报警状态及时提醒用户,以排除及解决洗碗机故障。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水杯上部为过滤腔,水杯下部为排水腔,过滤腔和排水腔连通,所述过滤腔侧壁设置有连通水流通道的出水口,所述排水腔侧壁设置有连通排水装置的排水口。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加热装置为发热盘,发热盘安装在加热腔底部,发热盘密封加热腔底部,发热盘对流经加热腔内的水进行加热。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洗涤装置包括洗涤电机泵和喷臂,所述洗涤电机泵安装在内胆底部,喷臂安装在内胆内腔,洗涤电机泵和喷臂连通。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水流通道包括第一水流通道、加热腔、第二水流通道和第三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水流通道连通过滤腔的出水口和加热腔入口,第二水流通道连通加热腔出口和洗涤电机泵入口,第三水流通道连通洗涤电机泵出口和喷臂。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第三水流通道侧壁开有连通第三水流通道的接口,所述接口处安装有所述无水压力开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呈直线连接水杯和加热腔,第二水流通道呈直线连接加热腔和洗涤电机泵,第三水流通道呈直线连接洗涤电机泵和喷臂。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第三水流通道和各部件之间均采用直线连接,有效缩短第一水流道、第二水流通道、第三水流通道的距离,从而减少滞留在水流通道的水,减少洗碗机的用水量,提高洗碗机的实用性。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泵和排水管,所述排水泵一端连通排水管,排水泵另一端连通排水口。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水杯设置在内胆内胆底部中心位置,水杯和内胆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洗碗机的内胆内置有水流通道,既节省了洗碗机的装配空间,又简化了装配工艺,而且加热装置和洗涤装置之间无需采用连接管进行连接,节省连接管,由于水流通道的管路较短使水流通道的残留水较少,减少了洗碗机的用水量的同时也减少了因管道传输引起的的水压损失,洗碗机的节水效果及洗涤性能更佳,而且避免传统连接管接口容易出现渗水的情况,大大提高洗碗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洗碗机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洗碗机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洗碗机的俯视图。

图6为洗碗机的水流动示意图。

图7为洗碗机的装配图。

图8为洗碗机的内胆和盖板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结合图1到图8,一种洗碗机的集成水流系统包括内胆1、水杯2、加热装置3、洗涤装置4、排水装置5、保护装置、平面过滤器7和微过滤器8。

所述水杯2设置在内胆1的内腔中心底部位置,水杯2和内胆1一体成型,所述水杯2上部为过滤腔21,水杯2下部为排水腔22,过滤腔21和排水腔22连通,所述过滤腔21侧壁设置有出水口211,排水腔22侧壁设置有排水口221。

所述内胆1的内腔底部开有加热腔11和凹槽12,加热腔11和凹槽12连通,所述内胆1还设置有盖板9,所述盖板9通过热熔焊接方式密封凹槽12和加热腔11,构成水流通道10。由于盖板9和凹槽12之间通过热熔焊接方式密封,盖板9、凹槽12和加热腔11之间的密封操作更简单,盖板9、凹槽12和加热腔11之间密封成水流通道10的密封效果更好,大大提高水流通道10的防渗水性能。

所述加热装置3为发热盘,所述发热盘安装在加热腔11内,所述洗涤装置4包括洗涤电机泵41和喷臂42,所述洗涤电机泵41安装在内胆1的底部,喷臂42安装在内胆1的内腔。所述排水装置5包括排水泵51和排水管52,排水泵51安装在内胆1的底部,排水管52和排水泵51连通。

所述水流通道10包括第一水流通道101、加热腔11、第二水流通道102和第三水流通道103,所述过滤腔21的出水口211和加热腔11入口之间通过第一水流通道101连通,所述加热腔11出口和洗涤电机泵41入口之间通过第二水流通道102连通,所述洗涤电机泵41出口和喷臂42之间通过第三水流通道103连通,而且第三水流通道103侧壁还设置有连通第三水流通道103的接口1031,所述保护装置为无水压力开关6,无水压力开关6安装在接口1031处,无水压力开关6检测水流通道10的水压,若水流通道10的水压不足时,表示水流通道10内无进水或进水异常,此时洗碗机程序会显示报警状态及时提醒用户排除及解决洗碗机故障。

所述排水泵51入口连通排水腔22的排水口221,排水泵51出口连通排水管52,所述排水管52和排水泵51出口之间还设置有避免污水回流的单向阀53。

所述平面过滤器7安装在水杯2入口,微过滤器8穿过平面过滤器7安装在水杯2的过滤腔21内,当洗碗机进入洗涤程序时,平面过滤器7和微过滤器8过滤内胆1的食物残渣,食物残渣存放在水杯2内,内胆1的水沿过滤腔21的出水口211沿第一水流通道101流入加热腔11内,加热腔11的加热装置3对水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加热的水沿第二水流通道102流入洗涤电机泵41,洗涤电机泵41对水进行增压,增压后的水沿第三水流通道103流入喷臂42,所述喷臂42对内胆1的碗碟进行淋浴或冲刷后产生成的污水,再次流入水流通道10循环,洗碗机如此往复循环进行洗涤程序,实现对内胆1的碗筷清洗。传统洗碗机由于各功能部件之间采用连接管连接,连接管内的残留水加大,增加了洗碗机的用水量的同时也易造成渗水现象,本实用新型内胆1内置水流通道10,简化了装配工艺,减少了洗碗机的用水量,也减少了水传输过程中的压力损失,有利于提升洗碗机的洗涤性能,同时也解决了传统洗碗机使用时间久之后,连接管的接口处容易出现渗漏的缺点,大大提高洗碗机的使用寿命。

再有,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01呈直线连接水杯2和加热腔11,第二水流通道102呈直线连接加热腔11和洗涤电机泵41,第三水流通道103呈直线连接洗涤电机泵41和喷臂42。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01、第二水流通道102、第三水流通道103和各部件之间均采用直线连接,有效缩短第一水流道101、第二水流通道102、第三水流通道103的距离,从而减少滞留在水流通道10的水,减少洗碗机的用水量,提高洗碗机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