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辅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4070发布日期:2019-04-23 23:5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辅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婴儿辅食机。



背景技术:

婴儿辅食机是一种集蒸煮和搅拌于一体的新型小型家用电器,操作简单、食品制作方便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目前市场上生产的婴儿辅食机的发热体一般会直接棚接在水箱的底部,这样设置需要将水箱内的水全部加热沸腾才会有蒸汽产生,这样将大大的增加了食物的蒸煮时间;此外,婴儿辅食机的蒸汽出汽口一般设置在搅拌杯的顶部,蒸煮时,需要将蒸汽充盈搅拌杯方可对食物进行蒸煮,从而进一步的增加了蒸煮的时间,效率低。

公告号为CN10590214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婴儿辅食机,包括主机和搅拌杯,所述主机内设有驱动电机、水箱和加热装置,所述搅拌杯内设有搅拌刀,所述搅拌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主机上,所述搅拌杯的搅拌刀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水箱通过输水管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水口,所述搅拌杯底面设有第一进汽口,所述第一进汽口分别与加热装置的出汽口和所述搅拌杯的内腔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蒸汽的出汽口设置在搅拌杯的底面,使蒸汽可以直接喷射到食物上,对食物进行加热。本发明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蒸汽从底部流出的婴儿辅食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婴儿辅食机,包括主机体、与主机体连接的底座和搅拌杯,所述主机体设置有搅拌凹台,所述搅拌杯设置在搅拌凹台上,所述搅拌杯底部中心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底座设置有与搅拌装置连接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体包括加热内胆、与主机体配合的顶盖、设置在加热内胆下方的加热装置,所述主机体上方开设有喷汽孔,所述喷汽孔与加热内胆顶部相通,所述搅拌杯开设有与喷汽孔相通的进汽孔,所述进汽孔设置有导汽管,所述导汽管另一端与搅拌杯底部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凹台设置有开口为水平方向的第一卡槽,所述搅拌杯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配合的第一卡块,所述搅拌杯卡合固定时,所述进汽孔与所述喷汽孔相通。

进一步地,为了容易固定和拆卸搅拌杯,采用结构简单的卡合方式,所述搅拌杯内壁竖直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导汽管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卡块,所述导汽管邻近搅拌杯内壁的顶端开设有导汽孔,所述导汽管卡合固定时,导汽孔与进汽孔相通。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提起搅拌杯,避免接触杯身被高温烫伤,所述搅拌杯包括杯盖、设置在搅拌杯内的食物篮、设置在搅拌杯外部的把手,为了容易固定和拆卸杯盖,避免蒸汽漏出,采用结构简单的卡合方式,所述搅拌杯设置有开口为水平方向的第三卡槽,所述杯盖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槽配合的第三卡块。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搅拌杯和杯盖是否卡紧固定好,保证喷汽孔与进汽孔对接上,需要达到上述两种条件,加热装置才启动运动,避免蒸汽漏出引发意外,所述杯盖外端水平设置有弧形卡块,所述主机体设置有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加热装置连接,所述微动开关与弧形卡块同一水平高度设置,所述搅拌杯、杯盖一起卡合固定时,所述弧形卡块闭合微动开关。

进一步地,为了使结构紧凑,实现当加热完毕后,转动搅拌杯,喷汽孔与进汽孔错开,搅拌杯身封闭喷汽孔,停止蒸汽从喷汽孔喷出的功能,所述主机体邻近搅拌杯的一端开设有弧面,所述弧面与搅拌杯外轮廓相配合,所述喷汽孔设置在弧面上,所述喷汽孔设置有蒸汽密封圈。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主机体的顶端封闭,防止加热时因为顶盖受蒸汽过热而烫伤消费者,所述主机体顶端设置有内胆密封圈,所述顶盖下端设置有防烫密封圈。

进一步地,为了可以调节加热模式、搅拌模式,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组件、与加热组件连接的温控装置、与温控装置连接的档位开关,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加热内胆的底部,所述温控装置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档位开关设置在主机体外端。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搅拌的功能,搅拌装置设置在搅拌杯上,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旋转座、设置在旋转座上的搅拌刀和搅拌密封圈,所述搅拌密封圈设置在旋转座与搅拌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齿轮轴、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的电机齿轮、套设在齿轮轴上的从动齿轮,所述齿轮轴设置在搅拌凹台的下方,所述齿轮轴贯穿搅拌凹台与旋转座连接,所述搅拌凹台设置有防水圈,所述防水圈设置在齿轮轴与搅拌凹台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主机体上方开设有与加热内胆顶部相通的喷汽孔,所述搅拌杯开设有与喷汽孔相通的进汽孔,所述进汽孔设置有与搅拌杯底部相通的导汽管,实现了加热内胆的蒸汽通过喷汽孔、进汽孔、导汽管流入到搅拌杯底部。蒸汽从搅拌杯底部上浮,加热了食物,热气利用率高,加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儿辅食机的组成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儿辅食机的主机体和底座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儿辅食机的搅拌杯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儿辅食机的立体轴视图;

图中:1-主机体、2-底座、3-搅拌杯、4-搅拌凹台、5-搅拌装置、6-驱动装置、7-加热内胆、8-顶盖、9-加热装置、10-喷汽孔、11-进汽孔、12-导汽管、31-导汽孔、41-杯盖、42- 食物篮、43-把手、51-弧形卡块、52-微动开关、61-弧面、62-蒸汽密封圈、71-内胆密封圈、 72-防烫密封圈、81-加热组件、82-温控装置、83-档位开关、91-旋转座、92-搅拌刀、93- 搅拌密封圈、101-电机、102-齿轮轴、103-电机齿轮、104-从动齿轮、105齿轮带、106-防水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婴儿辅食机,包括主机体(1)、与主机体(1) 连接的底座(2)和搅拌杯(3),所述主机体(1)设置有搅拌凹台(4),搅拌凹台(4)设置有开口为水平方向的第一卡槽,所述搅拌杯(3)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配合的第一卡块,所述搅拌杯(3)旋转卡合在搅拌凹台(4)上。

主机体(1)包括加热内胆(7)、与主机体配合的顶盖(8)、设置在加热内胆(7)下方的加热装置(9),所述主机体(1)顶端设置有内胆密封圈(71),所述顶盖(8)下端设置有防烫密封圈(72)。所述加热装置(9)包括加热组件(81)、与加热组件(81)连接的温控装置(82)、与温控装置(82)连接的档位开关(83),所述加热组件(81)设置在加热内胆(7) 的底部,所述温控装置(82)设置在底座(2)上,所述档位开关(83)设置在主机体(1) 外端。

主机体(1)邻近搅拌杯(3)的一端开设有弧面(61),弧面(61)与搅拌杯(3)外轮廓相配合,弧面(61)上设置有喷汽孔(10),喷汽孔(10)设置有蒸汽密封圈(62),所述喷汽孔(10)与加热内胆(7)顶部相通,所述搅拌杯(3)开设有与喷汽孔(10)相通的进汽孔(11),所述进汽孔(11)设置有导汽管(12),所述导汽管(12)另一端与搅拌杯(3) 底部相通。当搅拌杯(3)卡合固定在搅拌凹台(4)上时,所述进汽孔(11)与所述喷汽孔 (10)相通。

搅拌杯(3)内壁竖直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导汽管(12)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卡块,所述导汽管(12)邻近搅拌杯(3)内壁的顶端开设有导汽孔(33),当导汽管(12) 卡合固定在搅拌杯(3)时,导汽孔(33)与进汽孔(11)相通。卡合的方式可以轻松拆卸导汽管进行清洗更换。

搅拌杯包括杯盖(41)、设置在搅拌杯(3)内的食物篮(42)、设置在搅拌杯(3)外部的把手(43),所述搅拌杯(3)设置有开口为水平方向的第三卡槽,杯盖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槽配合的第三卡块。所述杯盖(41)外端水平设置有弧形卡块(51),所述主机体(1)设置有微动开关(52),所述微动开关(52)与加热组件(81)、温控装置(82)串联,所述微动开关(52)与弧形卡块(51)同一水平高度设置,所述搅拌杯(3)、杯盖(41)同时卡合固定时,所述弧形卡块(51)闭合微动开关(52)。

搅拌杯(3)底部中心设置有搅拌装置(5),所述底座(2)设置有与搅拌装置(5)连接的驱动装置(6);搅拌装置(5)包括旋转座(91)、设置在旋转座(91)上的搅拌刀(92) 和搅拌密封圈(93),所述搅拌密封圈(93)设置在旋转座(91)与搅拌杯(3)之间。驱动装置(6)包括电机(101)、齿轮轴(102)、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的电机齿轮(103)、套设在齿轮轴(102)上的从动齿轮(104),所述齿轮轴(102)设置在搅拌凹台(4)的下方,所述齿轮轴(102)贯穿搅拌凹台(4)与旋转座(91)连接,所述搅拌凹台(4)设置有防水圈(105),所述防水圈(105)设置在齿轮轴(102)与搅拌凹台(4)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婴儿辅食机工作原理是:在主机体上方开设有喷汽孔,喷汽孔与加热内胆的上方相通,在搅拌杯上开设的进汽孔,进汽孔设置有与搅拌杯底部相通的导汽管,当搅拌杯卡合固定时,加热内胆与搅拌杯底部通过喷汽孔、进汽孔、导汽孔相通,加热内胆的水蒸汽,通过上述通道流动到搅拌杯的而从对食物进行加热。

主机体上设置有微动开关,微动开关与加热组件、温控装置串联,搅拌杯的杯盖上设置有弧形卡块,当搅拌杯和杯盖同时卡合固定时,弧形卡块会接触并闭合微动开关,从而对加热内胆的水进行加热,在微动开关的双重保护下,搅拌杯和杯盖卡位准确,保证了喷汽孔与进汽孔的对准配合,才能启动辅食机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婴儿辅食机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