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物料理机及其杯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4050发布日期:2019-04-23 23:5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物料理机及其杯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料理机及其杯体组件。



背景技术:

诸如食物料理机类的食物料理机正广泛受到家庭用户的欢迎。一般而言,这类食物料理机都具有食物粉碎、加热等功能,可以实现食材的自动烹饪,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从而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便利。

现有食物料理机的食物粉碎方式有刀片搅打或研磨方式。采用研磨方式的食物料理机通过精磨器组件对大豆类食材进行研磨粉碎。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食物料理机的结构示意图。该食物料理机100主要包括上盖组件101、杯体组件102和底座组件103。上盖组件101覆盖杯体组件102的上部开口,在杯体组件102内设置精磨器组件104,杯体组件102设置在底座组件103上。在杯体组件102一侧设置有把手105,方便用户取用。

请进一步参考图2所示的食物料理机剖视图。杯体组件102通常包括内桶121和塑料外桶122组成,为加热、研磨等因素考量,内桶121通常采用五金材质,多为高品质不锈钢,在其桶口结构上,通常的做法是,要么形成折边结构,要么不用折边。

图6是现有结构中桶口结构,示意了一个五金内桶121和塑料外桶122在桶口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该桶口采用了折边结构,五金内桶121沿着桶口水平方向延伸并向塑料外桶122的上端口123方向弯折形成直口折边的杯口部124,这种方案由于没有形成上翘的杯嘴结构构成出浆的导引部,在倒出浆体时会沿着杯壁下流的情况,容易洒出浆体。

而采用五金扣做槽形折弯和翻边拍平结构时,杯嘴处无法呈现上翘形状,五金折弯模具寿命较差,不良率增高,而当桶口不做翻边时,为了防止桶口裸露在外观面时出现刮手等问题,这种结构又需要保证五金桶的壁有一定厚度,通常要求是大于0.6毫米,由于壁厚增加,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且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应当理解,本公开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了一种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桶,所述内桶的桶口包括杯嘴部和杯口部,所述杯口部包括自所述桶口水平向外延伸并向下倾斜弯折形成第一折弯部,所述杯嘴部包括自所述桶口水平向外侧延伸并向上弯折形成第二折弯部,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第一折弯角α,其中,α<90°。

比较好的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体组件进一步包括把手部,所述把手部设于所述杯嘴部的相对侧,所述杯嘴部进一步包括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自最高点后向下折弯形成所述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三折弯部与水平方向形成第二折弯角β,其中,

β<90°,且α≥β。

比较好的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口部到所述杯嘴部的第一折弯角α渐渐变小。

比较好的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口部的所述第一折弯部于弯折前高度与弯折后最低点的高度差为H2,其中,

0.5毫米≤H2<2毫米。

比较好的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折弯部的高度差为H1,其中,

H1≥1毫米。

比较好的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折弯部包括圆弧状折弯。

比较好的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折弯部包括角度折弯。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揭示了一种食物料理机,包括上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组件进一步包括:

一外桶,所述外桶套设在所述内桶外侧,所述外桶包括第二杯嘴部,所述第二杯嘴部也形成一上翘结构,所述内桶杯嘴部的所述第二折弯部和所述第三折弯部设置于所述外桶的第二杯嘴部之上。

比较好的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揭示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料理机进一步包括:

一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一卡勾部,与所述外桶的第二杯嘴部底侧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料理机及其杯体组件具有成本低、易加工,好装配,结构更稳定等优点,由于杯嘴部的特别设计,避免了倾倒时的液体流出。

附图说明

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公开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公开。

下面,参照附图,对于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而言,从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料理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1和图2中内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内桶应用到杯体组件上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4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现有结构中类似图5中桶口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内桶应用到杯体组件上的B-B’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公开了结合本实用新型特征的一或多个实施例。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例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是来限定。

说明书中引用的“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一示例性实施例”等等表明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殊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所有实施例不必包含该特殊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些短语不必涉及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联系一实施例描述特殊特征、机构或特性时,就认为联系其他实施例(无论是否明确描述)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此外,应理解,这里使用的空间描述(例如,之上、之下、上方、左边、右边、下方、顶部、底部、垂直、水平等等)仅用于说明的目的,且这里所描述的结构的实际实现方式可以是按任何定向或方式来在空间上排列。

与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类似,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料理机同样包括上盖组件101、杯体组件102和底座组件103。上盖组件101覆盖杯体组件102的上部开口,在杯体组件102内设置精磨器组件104,杯体组件102设置在底座组件103上。在杯体组件102一侧设置有把手105。

其中,杯体组件102通常包括内桶121和塑料外桶122组成,其中内桶121的结构较传统食物料理机的内桶有所不同。具体结合图示介绍如下。

请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桶121在桶沿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杯嘴部112和杯口部113,其中杯嘴部112设置于把手部104的相对侧,杯嘴部112呈一定角度的上翘。

除杯嘴部112之外,桶沿的其他部分为杯口部113。

图4示意了图3的内桶121应用到杯体组件102上的A-A’剖视图,图示中可以看出杯体组件102在杯嘴部112位置呈现一个上翘结构,下面将做具体介绍。

图5进一步示意了图4中杯体组件102的上翘结构的局部放大图。由图示可见,为配合内桶121的杯嘴部112的上翘结构,先是一个第二折弯部A,该第二折弯部A由内桶121在桶口水平向外延伸并向上弯折到最高点,该第二折弯部的高度差H1≥1毫米。

此外,杯嘴部112的第二折弯部A还连接第三折弯部B,第三折弯部B包括第二弯折部A向上弯折到最高点后再向下折弯形成,该第二折弯角β是第二弯折部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90°,且α≥β。

请继续参考图5所示,其外桶122也在该位置的第二杯嘴部125也采用一上翘结构,并且,内桶121的杯嘴部112的上翘结构和外桶122的第二杯嘴部125的上翘结构贴合。

图7示意了图3的内桶121应用到杯体组件102上的B-B’的剖视图,具体是对应除杯嘴部112之外的其他杯口部113的杯体组件102的结构。

图8进一步示意了图7中虚线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该图中,杯口部113包括一向下的小角度折弯,呈翻边结构,即在桶口从内桶121向外桶123延伸并向下倾斜弯折,向下的倾斜弯折与水平方向形成第一折弯部C,该第一折弯部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第一折弯角α,其中,α<90°,外形上呈翻边结构,该第一弯折部C的高度等于杯口部113弯折前的高度与弯折后最低点的高度之差,图示为H2,H2≥0.5毫米。

通常,杯口部113沿杯口最边缘向内大于等于1毫米处往下折弯,可做圆弧状或角度折弯。

考虑到杯口除了杯嘴部112做出渐变效果的话,与杯盖和外观等都不好配合,因此,杯口部113从把手部104的位置到杯嘴部112第一折弯角α为均匀折弯,或仅杯嘴部112的第一折弯角α渐渐变小。

图5的杯嘴部112和图8的杯口部113组合形成图3所示的内桶121。

将该内桶121套设在外桶122内侧,构成图2所示的杯体组件,为配合该上翘的杯嘴部112的结构,与杯嘴部112卡合的上盖组件101包括一卡勾部111,旨在与该杯嘴部112的上翘结构卡合,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料理机工作时的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杯口翻边处做小角度折弯,从把手位置到杯嘴处的翻边渐渐变小,既保证了桶口的不平整变形量,又增加了桶口翻边的强度,使得五金桶与塑胶外桶装配后间隙均匀统一,达到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料理机及其五金杯体组件具有以下有点:

1、成本低;

2、易加工,好装配,结构更稳定。

前面提供了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以使本领域内的任何技术人员可使用或利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可把这里所述的总的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而不使用创造性。因而,本实用新型将不限于这里所示的实施例,而应依据符合这里所揭示的原理和新特征的最宽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