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窗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8763发布日期:2018-09-04 20:28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户,特别涉及一种安全窗户。



背景技术:

窗户在建筑学上是指墙或屋顶上建造的洞口,用以使光线或空气进入室内。

窗户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通过移动式的玻璃进行遮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楼层住的越来越高,当有小孩子将手、头伸出到窗外时,就会发生危险,此时一旦家长没看见,就有可能发生意外,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安全窗户,当有手或者头伸出窗外时,就会进行提示,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安全窗户,包括窗户本体,所述窗户本体的外侧还设置有用于输出红外发射信号的红外发射装置、耦接于红外发射装置以接收红外发射信号并输出红外接收信号的红外接收装置,还包括耦接于红外接收装置以接收红外接收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信号的红外控制装置、耦接于红外控制装置以接收红外控制信号并响应于红外控制信号以实现告警的告警装置;

所述窗户本体上设置有供红外发射装置安装的第一安装件、供红外接收装置安装的第二安装件;

当手或头位于红外发射装置与红外接收装置之间时,所述红外接收装置不能接收到红外发射信号,所述告警装置以实现告警;反之,不告警。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的配合使用,一旦有手或者头伸出窗外时,红外接收装置接收不到红外发射信号,此时红外控制装置控制告警装置进行告警,配合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的设置,将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进行安装固定,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包括用于输出振荡信号的振荡电路、耦接于振荡电路以接收振荡信号并输出红外发射信号至红外接收装置的红外发射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振荡电路的设置,在电路中主要起到驱动红外发射电路启动的作用,当振荡电路通电时,就会产生振荡,从而进行起振,并输出一定频率的振荡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电路将信号发射出去,使红外发射电路的输出频率一致,提高了红外发射电路的稳定性,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接收装置包括耦接于红外发射装置以接收红外发射信号并输出红外开关信号的红外开关电路、耦接于红外开关电路以接收红外开关信号并输出红外接收信号至红外控制装置的红外控制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红外开关电路在电路中作为一个开关作用的电路,当红外开关电路接收到红外发射装置输出的红外发射信号后,就会导通,从而使红外控制装置触发,并控制红外控制装置的启动,提高了电路的抗干扰的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控制装置包括耦接于红外接收装置以接收红外接收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开关信号的红外控制开关电路、耦接于红外控制开关电路以接收红外控制开关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信号至告警装置的触发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红外控制开关电路在电路中作为开关作用的电路,当红外控制开关电路一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时,就会导通,而且导通的速度快,并使红外触发电路触发,并迅速控制告警装置进行工作,反应速度快。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控制装置还包括耦接于红外控制开关电路以接收红外控制开关信号并输出光耦信号的光耦电路,所述触发电路耦接于光耦电路以接收光耦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信号至告警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光耦电路对电信号具有隔离的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共模抑制能力,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件与第二安装件上均设置有支耳,所述窗户本体与支耳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支耳的设置,可以将螺栓通过支耳并固定于窗户本体上,从而提高了对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的稳定性,同时方便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窗户本体上设置有供支耳安装的安装槽。

采用上述方案,安装槽的设置,使支耳在安装的时候,可以进行提前位置的固定,从而提高稳定性,在配合螺栓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支耳和窗户本体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件与第二安装件上均螺纹配合有端盖,且所述端盖上设置有检测孔。

采用上述方案,端盖的设置,将提高了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的稳定性,而端盖的设置,则供信号进行传输,从而使信号可以进行正常的传输。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上还设置有透光片。

采用上述方案,透光片的设置,减少了外界的灰尘进入到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中,同时使信号可以正常的传输,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与透光片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且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透光片的卡簧,且所述端盖上设置有供卡簧卡接的卡槽。

采用上述方案,密封圈的设置,提高了密封的性能,而卡簧和卡槽的设置,则将密封圈进行安装,从而提高了对透光片的安装密封能力,实用性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的设置,当有手或者头伸出窗外时,就会进行提示,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2、透光片与密封圈、卡簧的设置,提高了密封的能力,提高了实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安全窗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全窗户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安装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第二安装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红外发射装置、红外接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红外控制装置、告警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窗户本体;2、红外发射装置;3、红外接收装置;4、红外控制装置;5、告警装置;6、第一安装件;7、第二安装件;8、振荡电路;9、红外发射电路;10、红外开关电路;11、红外控制电路;12、红外控制开关电路;13、触发电路;14、光耦电路;15、支耳;16、螺栓;17、安装槽;18、端盖;19、检测孔;20、透光片;21、密封圈;22、卡簧;2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安全窗户,包括窗户本体1,且窗户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红外发射装置2的第一安装件6,用于安装红外接收装置3的第二安装件7。

如图2所示,窗户本体1上设置有供第一安装件6和第二安装件7安装的安装槽17,且第一安装件6和第二安装件7均通过螺栓16固定至窗户本体1上。

如图3、4所示,第一安装件6和第二安装件7上均设置有支耳15,支耳15供螺栓16进行穿射并实现固定,且第一安装件6与第二安装件7上均螺纹配合有端盖18。

如图3、4所示,端盖18上设置有供信号传输的检测孔19,且端盖18上还贴合设置有密封圈21,密封圈21与透光盖抵触连接,且端盖18上还设置有卡簧22,且端盖18上还设置有供卡簧22卡接的卡槽23,卡簧22将透光片20和密封圈21进行抵触连接。

如图5所示,红外发射装置2包括振荡电路8、红外发射电路9。振荡电路81包括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芯片U1可以为NE555、UA555、SL555时基集成电路,本实施例中优先采用NE555,红外发射电路9为红外发射管LED1。

芯片U1的1脚分别与地GND、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芯片U1的2脚、芯片U1的6脚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7脚、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4脚、芯片U1的8脚、电阻R3的一端、电源VCC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红外发光管LED1的阳极连接,红外发光管LED1的阴极与芯片U1的3脚连接。

当芯片U1得电时,就会发出一定频率的振荡信号,振荡信号的频率由电阻和电容控制,并通过红外发光管LED1输出信号。

红外接收装置3包括红外开关电路10、红外控制电路11。红外开关电路10为红外接收管LED2。红外控制电路11包括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感L、芯片U2,芯片U2的型号为UPC1373H。

芯片U2的3脚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电感L的一端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芯片U2的8脚、电阻R5的一端、电源VCC、电容C7的正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正极、红外接收管LED2的阴极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地GND连接,红外接收管LED2的阳极与芯片U2的7脚连接,芯片U2的6脚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地GND、电容C4的一端、芯片U2的5脚、电容C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芯片U2的2脚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2的1脚、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与芯片U2的4脚、电容C7的负极连接。

当红外发光管LED1发射的信号被红外接收管LED2接收到时,芯片U2的1脚输出低电平的信号。当红外发光管LED1发射的信号被隔断,导致红外接收管LED2无法接收到红外发光管LED1发射的信号时,芯片U2的1脚输出高电平的信号。

如图6所示,红外控制装置4包括红外控制开关电路12、光耦电路14、红外触发电路13。红外控制开关电路12为三极管Q1,三极管Q1为NPN型的三极管且型号为2SC4019,红外触发电路13为继电器KM1,光耦电路14为光耦合器U1。

芯片U2的1脚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耦合器U1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光耦合器U1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电源VCC连接,光耦合器U1中光敏三极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M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1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光耦合器U1中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

告警装置5包括电阻R8、三极管Q2、电铃HA,三极管Q2为NPN型的三极管且型号为2SC4019。

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的另一端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铃HA的一端连接,电铃HA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

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低电平的信号后不导通,光耦合器U1不导通,因此继电器KM1不得电,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失电断开,三极管Q2的基极接收到低电平的信号不导通,电铃HA不打铃;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后导通,光耦合器U1导通,因此继电器KM1得电,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得电闭合,三极管Q2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导通,电铃HA开始打铃。

工作过程:

1、芯片U1组成的振荡电路8输出振荡信号给红外发光管LED1,当头或者手伸出窗外,红外发光管LED1输出的信号不被红外接收管LED2接收到,芯片U2的1脚输出高电平的信号,三极管Q1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后导通,光耦合器U1导通,此时继电器KM1导通,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得电闭合,三极管Q2导通,电铃HA开始打铃。

2、芯片U1组成的振荡电路811输出振荡信号给红外发光管LED1,当头或者手没有伸出窗外时,红外发光管LED1输出的信号被红外接收管LED2接收到,芯片U2的1脚输出低电平的信号,三极管Q1接收到低电平的信号后不导通,光耦合器U1不导通,此时继电器KM1不导通,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失电断开,三极管Q2不导通,电铃HA不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