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生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6219发布日期:2018-12-07 22:2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生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养生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养生壶内胆取出结构多为塑胶件一体固定结构,取出结构通常有左右两个对称手提结构,会出现使用不方便,占空间,不美观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生壶,通过设计一种可旋转提手组件,使养生壶具有方便单手取出内胆、防烫、美观、易收纳的优点。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生壶,包括壶体、内胆和提手组件,所述壶体具有壶嘴和壶口,所述提手组件包括环形的托架和与所述托架转动连接的提手,所述托架套设在所述内胆外,且所述托架支撑在所述壶口上,所述托架上设有防止所述提手朝向所述壶嘴一侧倾倒的防倾倒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养生壶,包括壶体、内胆和提手组件。其中,提手组件包括环形的托架和与托架转动连接的提手,托架用于将内胆支撑到壶体上,装配时只需将内胆装在托架内,再将托架支撑在壶体的壶口上即可,使得内胆的装配方便;拿取内胆时,只需旋转提手至竖直方向,然后单手提起提手,将提手组件和内胆一起整体取出即可,使得内胆的取出方便。

提手组件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得内胆的取放容易;提手与托架直接连接而不是与内胆直接连接,使得提手的温度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体式内胆取出结构温度过高、容易烫伤的问题。

此外,托架上设有防止提手朝向壶嘴一侧倾倒的防倾倒结构,防止提手因重力或外力作用倒向壶嘴一侧,不仅解决了养生壶使用过程中因壶嘴一侧温升过高导致提手倒向壶嘴一侧后发烫、不易提取的问题,同时可避免提手因与手接触后出现脏污而将脏污传递至壶嘴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内胆内食品安全卫生。

可选地,所述提手和所述托架中的一个上设有转动连接部,所另一个上设有轴孔,所述转动连接部伸入所述轴孔内并能在所述轴孔内转动,且所述转动连接部与所述轴孔间隙配合或者摩擦配合。

提手组件中,提手和托架上分别设有转动连接部和轴孔,转动连接部伸入轴孔内并能在轴孔内转动,通过轴孔与转动连接部的配合,实现提手与托架之间转动连接。

具体而言,当转动连接部与轴孔之间间隙配合时,轴孔的孔径尺寸需大于转动连接部的外径尺寸,通过间隙配合有利于减少提手转动时转动连接部与轴孔的内壁面之间的转动摩擦力,提高提手转动的顺滑性,减少转动连接部与轴孔之间的摩擦损耗,提高转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当转动连接部与轴孔摩擦配合时,将轴孔的孔径尺寸设置为与转动连接部的外径尺寸基本一致或稍小,在满足转动连接部能够伸入轴孔中保持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转动连接部的外表面与轴孔的内壁面之间相接触,通过转动连接部的外表面与轴孔的内壁面之间的摩擦力对提手的转动起到摩擦阻碍的作用,从而防止提手在使用过程中因重力作用而任意倾倒,进而对使用造成不便。

可选地,所述防倾倒结构包括纵向挡筋,所述纵向挡筋位于所述提手的靠近所述壶嘴的一侧。

防倾倒结构包括纵向挡筋,纵向挡筋位于提手的靠近壶嘴的一侧,纵向挡筋阻碍提手倒向壶嘴的一侧,使提手只能倒向远离壶嘴一侧,解决了养生壶使用过程中因提手倒向壶嘴一侧时温升过高导致的提手不易拿取的问题,同时避免提手与手接触后出现脏污并将脏污传递给壶嘴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托架上设有所述轴孔,所述纵向挡筋朝向所述轴孔的侧表面与所述轴孔的最近点之间的水平距离H1为:H1>1mm。

纵向挡筋朝向轴孔的一侧表面与设置在托架上的轴孔的最近点之间的水平距离H1为:H1>1mm,即纵向挡筋与轴孔之间具有间隙,使纵向挡筋与转动连接部之间具有间隙。由于转动过程中转动连接部的圆柱度会有一定的跳动,如果纵向挡筋与轴孔之间无间隙或间隙过小,容易导致提手转动至竖直方向的过程中,纵向挡筋与转动连接部之间产生摩擦或干涉,进而造成提手转动困难或无法转动至竖直方向,因此,纵向挡筋与轴孔的最近点之间的水平距离H1优选为H1>1mm,可保证提手转动灵活,避免转动连接部与纵向挡筋之间的摩擦损伤,且保证提手能够转动至竖直方向,用于取放内胆。

可选地,所述托架上设有横向挡筋,所述横向挡筋位于所述提手的下方。

养生壶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提手转动次数较多,转动连接部外表面容易出现脏污,在提手的下方设置横向挡筋有利于暂存转动连接部外表面掉落的脏污,避免脏污掉落进入壶体内。

可选地,所述托架上设有所述轴孔,所述横向挡筋的上表面与所述轴孔的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H2为:H2>3mm。

横向挡筋的上表面与轴孔的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H2优选为H2>3mm,即横向挡筋与轴孔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使横向挡筋与转动连接部之间也具有一定距离。该距离H2的设置,一方面起到防止横向挡筋与转动连接部出现摩擦的作用,另一方面保证便于清理提手外表面上的脏污以及横向挡筋的上表面上积存的脏污。

可选地,所述提手与所述托架中的一个上设有凸起,另一个上设有扇形孔,所述凸起伸入所述扇形孔内并能在所述扇形孔内转动,所述扇形孔的一内壁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凸起配合防止所述提手倒向所述壶嘴一侧。

本实施例中,提手与托架中上分别设有凸起和扇形孔,凸起伸入扇形孔内并可在扇形孔内转动,实现了提手与托架之间转动连接;扇形孔的一内壁面为平面,在提手转动过程中,该平面可与凸起发生运动干涉,防止提手因重力或外力作用倒向壶嘴一侧,可解决提手位于壶嘴一侧时因温升过高导致不易提取、容易烫伤的问题,同时避免提手与壶嘴接触后将脏污传递至壶嘴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托架与所述壶体之间设有定位结构。

托架与壶体之间设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可使托架和壶体周向固定,防止托架装反后导致的提手倒向壶嘴一侧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提手上设有防滑结构。

在提手上设置防滑结构有利于增大提手与手之间的摩擦力,使拿取提手时能够更加牢固地抓握提手,提手不易滑脱,提高提手组件的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托架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提手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提手的远离所述壶嘴的一侧;

或者,所述托架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提手的容纳槽和便于拿取所述提手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槽连通,所述容纳槽和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提手的远离所述壶嘴的一侧。

托架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提手的容纳槽,容纳槽位于提手的远离壶嘴的一侧,且容纳槽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提手的外形和尺寸相匹配,使得无需使用提手时,提手能够转动至远离壶嘴的一侧并完全收纳、隐藏在容纳槽内,这样在不使用提手组件时,提手组件占用空间小且壶体整体美观。

或者,在托架的上表面上还设有便于拿取提手的开口,开口与容纳槽连通,使得从容纳槽拿取提手时,可从开口处拿取提手,使提手的拿取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托架将内胆支撑到壶体上,并在托架上设置可转动的提手,使用户旋转提手至托架的正上方时单手即可将托架和内胆一起整体取出,使得内胆的取放方便;

2、通过在托架上设有防倾倒结构,防止了提手因重力或外力作用倒向壶嘴一侧,不仅可解决提手倒向壶嘴一侧时因温度高导致不易提取、容易烫伤的问题,同时避免提手上的脏污与壶嘴接触,从而保证内胆内的食品安全卫生;

3、通过转动连接部与轴孔间隙配合相连接,减小提手转动过程中转动连接部与轴孔壁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提手转动的顺滑性,减少转动连接部与轴孔之间的摩擦损耗;

4、通过在纵向挡筋与轴孔之间设置间隙,防止提手转动过程中转动连接部与纵向挡筋与之间产生摩擦或干涉;通过在横向挡筋与轴孔之间设置间隙,一方面防止提手转动过程中横向挡筋与转动连接部出现摩擦,另一方面便于清理提手外表面上的脏污以及横向挡筋的上表面上积存的脏污;

5、通过在托架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提手的容纳槽,使提手旋转到远离壶嘴一侧时可完全收纳并隐藏在容纳槽内,使提手组件占用空间小且壶体整体外表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养生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提手处于竖直状态;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养生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提手处于水平状态;

图3为图2中所示的养生壶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提手组件与内胆连接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提手组件与内胆连接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养生壶的提手组件与内胆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所示的提手组件与内胆连接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养生壶的提手组件与内胆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图1-图1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关系为:

1壶体,21托架,211轴孔,212纵向挡筋,213横向挡筋,214容纳槽,215开口,216定位凸起,217凸起,218扇形孔,22提手,221转动连接部,222防滑垫,2220防滑筋,223凸起,3内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养生壶,包括壶体1、内胆3和提手组件。其中,壶体1具有壶嘴和壶口,提手组件包括环形的托架21和与托架21转动连接的提手22,如图1所示,托架21用于将内胆3支撑到壶体1上,具体地,托架21套设在内胆3外,且托架21支撑在壶体1的壶口上;提手22的两端与托架21的外侧壁连接并可相对于托架21转动。

本实施例中的养生壶采用从上向下内置式固定内胆3,装配时只需将内胆3支撑在托架21内,再将托架21支撑在壶体1的壶口上即可,使得内胆3的装配方便;拿取内胆3时,只需旋转提手22至竖直方向,单手提起提手22,将提手组件和内胆3一起整体取出即可,使得内胆3的取出方便。

提手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得内胆3的取放容易;提手22与托架21直接连接而不是与内胆3直接连接,使得提手22的温度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体式内胆3取出结构温度过高、容易烫伤的问题。

此外,如图4所示,托架21上设有防止提手22朝向壶嘴一侧倾倒的防倾倒结构,防止提手22因重力或外力作用倒向壶嘴一侧,不仅解决了养生壶使用过程中因壶嘴一侧温升过高导致提手22倒向壶嘴一侧后发烫、不易提取的问题,同时可避免提手22因与手接触后出现脏污而将脏污与传递至壶嘴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内胆3内食品安全卫生。

提手组件中,提手22和托架21上分别设有转动连接部221和轴孔211,转动连接部221伸入轴孔211内并能在轴孔211内转动,通过轴孔211与转动连接部221的配合,实现提手22与托架21之间转动连接。

具体地,如图5-图7所示,提手22上设有转动连接部221,托架21上设有轴孔211,转动连接部221伸入轴孔211内并能在轴孔211内转动,通过轴孔211连接使提手22与托架21之间的固定方式及装配过程简单,且保证提手22转动灵活。

具体而言,当转动连接部221与轴孔211之间间隙配合时,轴孔211的孔径尺寸需大于转动连接部221的外径尺寸,通过间隙配合有利于减少提手22转动时转动连接部221与轴孔211的内壁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两者之间的转动摩擦力,提高提手22转动的顺滑性,减少转动连接部221与轴孔211之间的摩擦损耗,提高转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当采用转动连接部221与轴孔211摩擦配合时,将轴孔211的孔径尺寸设置为与转动连接部221的外径尺寸基本一致或稍小,在满足转动连接部221能够伸入轴孔211中保持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转动连接部221的外表面与轴孔211的内壁面之间相接触,通过转动连接部221的外表面与轴孔211的内壁面之间的摩擦力对提手22的转动起到摩擦阻碍的作用,从而防止提手22在使用过程中因重力作用而任意倾倒,进而对使用造成不便。

可选地,为了减小转动连接部221的端面与轴孔211内端面之间的转动摩擦力,转动连接部221的端面与轴孔211内端面中的一个上设有半球形的凸起217,另一个上设有与凸起217相配合的平面。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凸起217设置在轴孔211内端面上,转动连接部221的端面为平面。该凸起217结构设计,将转动连接部221与轴孔211之间的接触部位由面接触改为点接触,使提手22转动过程中转动连接部221的端面与轴孔211的内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减小转动阻力,进一步提高了提手22转动顺滑性。

可选地,提手22可以设置为金属材质,或者设置为塑胶材质。

进一步地,如图3-图5所示,防倾倒结构包括纵向挡筋212,纵向挡筋212位于提手22的靠近壶嘴的一侧,纵向挡筋212阻碍提手22倒向壶嘴的一侧,使提手22只能倒向远离壶嘴一侧,解决了养生壶使用过程中因提手22倒向壶嘴一侧时温升过高导致的提手22不易拿取的问题,同时避免提手22与手接触后出现脏污并将脏污传递给壶嘴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纵向挡筋212朝向轴孔211的侧壁面与轴孔211的最近点之间的水平距离H1为:H1>1mm,即纵向挡筋212与轴孔211之间具有间隙,使纵向挡筋212与转动连接部221之间具有间隙。由于转动过程中转动连接部221的圆柱度会有一定的跳动,如果纵向挡筋212与轴孔211之间无间隙或间隙过小,容易导致提手22转动过程中,纵向挡筋212与转动连接部221之间产生摩擦或干涉,进而造成提手22转动困难或无法转动至竖直方向,因此,纵向挡筋212与轴孔211的最近点之间的水平距离H1优选为H1>1mm,可保证提手22转动灵活,避免转动连接部221与纵向挡筋212之间的摩擦损伤,且保证提手22能够转动至竖直方向,用于取放内胆3,同时保证纵向挡筋212能够起到防止提手22倒向壶嘴的作用。

养生壶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提手22转动次数较多,转动连接部221外表面容易出现脏污,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提手22的下方设有横向挡筋213,用于暂存转动连接部221外表面掉落的脏污,避免脏污掉落进入壶体1内影响内胆3内食品的卫生。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横向挡筋213的上表面与轴孔211的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H2优选为:H2>3mm,即横向挡筋213与轴孔211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使横向挡筋213与转动连接部221之间也具有一定距离。该距离H2的设置,一方面起到防止横向挡筋213与转动连接部221出现摩擦的作用,另一方面保证便于清理提手22外表面上的脏污以及横向挡筋213的上表面上积存的脏污。

进一步地,托架21与壶体1之间设有定位结构,以便于装配时对托架21和壶体1进行周向定位,防止托架21装反后提手22倒向壶嘴一侧。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托架21的下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定位凸起216,壶体1的上端的内壁面上设有与定位凸起216相配合的定位凹槽(附图中未示出)。装配时,通过定位凸起216和定位凹槽对位配合,将托架21安装在壶体1上,对托架21和壶体1进行周向定位,防止托架21装反后导致的提手22倒向壶嘴一侧的情况发生。

更进一步地,如图1-图6和图8所示,提手22的中部设有防滑结构,该防滑结构有利于增大提手22与手之间的摩擦力,使拿取提手22时能够更加牢固地抓握提手22,使提手22不易滑脱,从而提高提手组件的使用安全性。

具体地,防滑结构222可设置为防滑垫和/或防滑筋,尽可能地保证其设置在提手22的正中间位置,从而提高提手22的使用性能,保证内胆3提取平稳。如图8所示,当防滑结构包括防滑垫222和设置在防滑垫222上的防滑筋2220,通过防滑垫222和防滑筋2220可进一步提高防滑结构的防滑性能,增加提手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提手22的防滑垫222可设置为塑料或者硅胶材质。由于塑料或者硅胶的摩擦系数相对较高,使提手22使用过程中防滑垫222与手、提手22与防滑垫222之间能产生更大的摩擦力,进而起到增强拿取提手22时的稳定牢固性、提手22不易从手中滑脱的效果,提高提手组件的使用安全性。

实施例二:

如图9和图10所示,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养生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托架21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提手22的容纳槽214。

本实施例中,托架21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提手22的容纳槽214,容纳槽214位于提手22的远离壶嘴的一侧,并与提手22旋转到水平方向时的位置相对应,且容纳槽214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提手22的外形和尺寸相匹配,使得无需使用提手22时,提手22(或提手22和防滑垫222)能够转动至远离壶嘴的一侧并完全收纳、隐藏在容纳槽214内,这样在不使用提手组件时,提手组件占用空间小且壶体1整体美观。

可选地,在托架21的上表面上还设有便于拿取提手22的开口215,开口215与容纳槽214连通。由于容纳槽214上设有开口215,用户需要使用提手22时,可从开口215处拿取提手22,使得提手22的拿取操作更加便利。

实施例三:

如图11所示,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养生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实施例一中提手22与托架21之间通过轴孔211连接,而实施例三中提手22与托架21之间通过凸起与扇形孔连接。

本实施例中,提手22与托架21中的一个设有凸起223,另一个设有扇形孔218,凸起223伸入扇形孔218内并能在扇形孔218内转动。其中,扇形孔218具有两平面形的内壁面和一弧形的内壁面,其中一平面形的内壁面与凸起223配合可起到防止提手22倒向壶嘴一侧的作用。

具体地,提手22上设有凸起223,托架21上设有扇形孔218,且扇形孔218位于远离壶嘴的一侧,通过将凸起223伸入扇形孔218内,并将提手22的两端分别与托架21活动铆接,可使提手22与托架21之间转动连接,凸起223能在扇形孔218内转动;扇形孔218的一内壁面为纵向平面,另一内壁面为横向平面,且横向平面位于远离壶嘴的一侧,纵向平面和横向平面通过弧形内壁面连接。在提手22转动过程中,纵向平面可与凸起223发生运动干涉,防止提手22因重力或外力作用倒向壶嘴一侧,可解决提手22位于壶嘴一侧时因温升过高导致不易提取、容易烫伤的问题,同时避免提手22与壶嘴接触后将脏污传递至壶嘴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