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桶盖板快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8525发布日期:2019-04-09 21:5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桶盖板快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桶零部件,尤其是一种马桶盖板快装装置。



背景技术:

马桶也称为座便器,是用于大小便的具有盖的桶。传统的马桶通常包括马桶盖板和马桶座体,马桶盖板转动连接在马桶座体上,马桶盖板难以从马桶座体上拆卸下来,一旦损坏难以更换,影响客户体验。

公开号为CN20152907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马桶盖板快装装置,固定座卡扣连接于支座中,螺钉穿过圆型调节片的调节孔并与调节片及套管连接;调节片边部设有环型槽,支座底的两侧部内带有凸环筋的U型卡槽,调节片滑动插合于卡槽中;在U型卡槽开口一端与挡块一端活动铰接,在卡槽开口另一端的支座侧面上设有可滑动的推钮,推钮与支座间设有弹簧,推钮上的插销插置于卡槽中,挡块另一端设有卡口,卡口与插销插合。该快装装置虽然可以实现快速安装和快速拆卸功能,但是其安装时需要转动挡块并将其压紧,然后再推动推钮将推钮上的插销与挡块上的卡扣对插,通常需要双手操作,操作较不方便;此外,该快装装置的支座和固定座之间具有两个连接位置,各个连接位置的安装和拆卸需要分别操作,操作效率相对较低。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马桶盖板快装装置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马桶盖板快装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马桶盖板快装装置,包括与马桶盖板转动连接的支座和与马桶座体固定连接的固定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与所述插板配合的插槽,所述支座和所述固定座之间形成有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插槽相互连通,所述内腔中滑动连接有推杆和滑块,所述推杆的滑动方向和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相垂直,所述推杆和所述滑块之间相互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相对于所述推杆的滑动方向倾斜布置,所述支座或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将所述内腔与外部连通,且所述操作孔位于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的一端,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内腔的侧壁和所述滑块上,所述操作孔内穿插有抵顶在所述滑块上的操作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推杆靠近所述滑块的一端设置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上设置有滑条,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所述滑条配合的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操作孔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条,所述卡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操作孔的深度方向相同,所述操作件包括压帽和穿插在所述压帽的内孔中的旋杆,所述压帽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等间距布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滑块的一侧具有第一斜导面和第二斜导面,同一所述限位块上的所述第一斜导面和所述第二斜导面之间形成有朝向所述滑块的第一尖部,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形成有卡槽,所述旋杆的杆身上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朝向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开设有两个以上分别以所述旋杆的轴线为中心匀布的通槽和锯槽,所述通槽和所述锯槽依次交替布置,所述卡条穿插在所述卡槽的同时穿插在所述通槽或所述锯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斜导面和所述第二斜导面都为螺旋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插板、所述插槽和所述推杆分别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插板、两个所述插槽和两个所述推杆都以所述滑块为中心对称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支座上还安装有旋转阻尼器或转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座上具有用于分隔所述插槽和所述内腔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穿孔,所述推杆与所述穿孔同轴布置且穿插在穿孔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按压操作件推动滑块滑动,进而推动推杆插入定位孔实现支座和固定座之间的连接,反之通过复位弹簧推动滑块滑动,滑块推动操作件从操作孔中弹出,并将推杆从定位孔中拉出实现支座和固定座之间的解锁,单手即可进行操作,操作较为方便。

2、由于两个插板、两个插槽和两个推杆都以滑块为中心对称布置,可通过一个滑块驱动两个推杆运动,一次操作即可完成两个连接位置的连接或解锁,操作效率相对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马桶盖板快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马桶盖板快装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复位弹簧;

图3为图2中A处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马桶盖板快装装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马桶盖板快装装置的固定座和操作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马桶盖板快装装置的操作件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马桶盖板快装装置的操作件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马桶盖板快装装置的操作件的第三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0-支座; 11-旋转阻尼器;

12-插板; 20-固定座;

21-插槽; 22-隔板;

23-操作孔; 24-卡条;

30-推杆; 31-驱动部;

32-滑条; 40-滑块;

41-滑槽; 50-复位弹簧;

51-挡板; 60-操作件;

61-压帽; 62-旋杆;

63-限位块; 64-卡槽;

65-凸环; 66-通槽;

67-锯槽; 70-内腔;

71-第一斜导面; 72-第二斜导面;

73-限位平面; 74-第三斜导面;

75-第四斜导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马桶盖板快装装置,包括与马桶盖板转动连接的支座10和与马桶座体固定连接的固定座20,在本实施例中,支座10上还安装有两个旋转阻尼器11,马桶盖板通过这两个旋转阻尼器11与支座10实现转动连接,旋转阻尼器11为常规马桶中常用的零部件,此处不再详述,当然也可以采用普通的转轴代替上述旋转阻尼器11。此外,支座10和固定座20上最好设置有可拆卸扣接结构,便于实现两者之间的定位和预连接,具体的可拆卸扣接结构为常规的结构,并非本实施例的重点,此处也不再详述。

支座10上设置有插板12,该插板上开设有定位孔;固定座20上开设有与插板12配合的插槽21,支座10和固定座20之间通过可拆卸扣接结构预连接后,插板12自然穿插在插槽21中,且在支座10和固定座20之间形成有内腔70,该内腔70与插槽21相互连通,具体的,固定座20上具有用于分隔插槽21和内腔70的隔板22,该隔板上开设有与定位孔对应的穿孔,即插板12穿插在插槽21时定位孔和穿孔同轴布置,以此实现内腔70和插槽21之间的相互连通。

内腔70中滑动连接有推杆30和滑块40,当然,内腔70的顶壁或底壁上最好开设有对应的滑槽或者设置有对应的滑轨,其中推杆30与穿孔同轴布置且穿插在穿孔中,滑块40位于推杆30远离穿孔的一侧,推杆30在内腔70中的滑动方向与推杆30的长度方向相同,且推杆30在内腔70中的滑动方向和滑块40在内腔70中的滑动方向相垂直,推杆30和滑块40之间相互滑动连接且该滑动连接的滑动方向相对于推杆30在内腔70中的滑动方向倾斜布置,两者之间的夹角最好为45°,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推杆30靠近滑块40的一端设置有驱动部31,驱动部31上设置有滑条32,滑块40上开设有与滑条32配合的滑槽41,这样当滑块40在内腔70中滑动时,可通过滑槽41推动或拉动推杆30在内腔70中滑动,进而使得推杆30穿入定位孔中或从定位孔中被拉出来。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插板12、插槽21和推杆30分别有两个,这样可在支座10和固定座20之间形成两个连接位置,连接较为牢固。两个插板12、两个插槽21和两个推杆30都以滑块40为中心对称布置,两个推杆30滑动连接在同一个滑块40上,这样通过一个滑块40可驱动两个推杆30运动。

支座10或固定座20上开设有操作孔23,在本实施例中以操作孔23开设在固定座20上为例进行说明。操作孔23将内腔70与外部相互连通,操作孔23位于滑块40在内腔70中的滑动方向的一端,且操作孔23的轴向与滑块40在内腔70中的滑动方向相同,滑块40在内腔70中的滑动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复位弹簧50,复位弹簧50的两端分别抵顶在内腔70的侧壁和滑块40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50通过抵顶在挡板51上间接抵顶在内腔70的侧壁上,当然,挡板51直接抵顶在内腔70的侧壁上。

操作孔23内穿插有抵顶在滑块40上的操作件60,操作件60主要用于将滑块40往复位弹簧50的方向推动,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孔23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条24,当卡条24有两个以上时,各卡条24以操作孔23的轴线为中心等间距布置,卡条24的长度方向与操作孔23的深度方向相同,且卡条24朝向滑块40的一端的端面最好设置为斜导面。操作件60包括压帽61和穿插在压帽61的内孔中的旋杆62,旋杆62可相对于压帽61转动,即旋杆62与压帽61转动连接,操作件60穿插在操作孔23时,压帽61远离旋杆62的一端从操作孔23穿出到外部,便于使用者操作,而旋杆62则完全位于操作孔23内。压帽61位于操作孔23内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以上以压帽61的轴线为中心等间距布置的限位块63,限位块63朝向滑块40的一侧具有第一斜导面71和第二斜导面72,同一限位块63上的第一斜导面71和第二斜导面72之间形成有朝向滑块40的第一尖部,优选的,第一斜导面71和第二斜导面72以及下文提及的各个斜导面都为螺旋面。相邻两个限位块63之间形成用于穿插卡条24的卡槽64,旋杆62的杆身上设置有凸环65,凸环65朝向限位块63的一侧开设有两个以上分别以旋杆62的轴线为中心匀布的通槽66和锯槽67,即通槽66和锯槽67分别有两个以上,且各通槽66和各锯槽67分别以旋杆62的轴线为中心匀布。通槽66在朝向压帽61的一侧和朝向滑块40的一侧都具有开口,而锯槽67仅在朝向压帽61的一侧具有开口,通槽66和锯槽67的数量相同,且通槽66和锯槽67依次交替布置,而卡槽64的数量等于通槽66和锯槽67的数量之和,卡条24的数量等于或小于通槽66的数量。此外,锯槽67的其中一个侧面为与旋杆62的轴向平行布置的限位平面73,另一个侧面为与第二斜导面72配合的第三斜导面74,通槽66在朝向压帽61一侧的口部位置设置有与通槽66的其中一个侧面衔接的第四斜导面75,该第四斜导面75和对应的锯槽67上的限位平面73之间形有第二尖部,而通槽66未与该第四斜导面75衔接的另一侧面和对应的锯槽67上的第三斜导面74之间形成有第三尖部,第一尖部、第二尖部和第三尖部上最好都设置有倒圆角。卡条24穿插在卡槽64的同时还穿插在通槽66或锯槽67中。

在初始状态下,卡条24同时穿插在卡槽64和通槽66中,滑块40在复位弹簧50的作用下滑动至朝向操作件60一侧的极限位置,推杆30滑动至朝向滑块40一侧的极限位置,第二斜导面72抵顶在对应的第三斜导面74上,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限位块63上的第二斜导面72分别抵顶在穿插有该卡条24的通槽66的第四斜导面75以及与上述通槽66相邻的锯槽67的第三斜导面74上,此时操作件60的状态如图6所示;安装时,将支座10和固定座20通过可拆卸扣接结构预连接后,使得插板12自然穿插在插槽21中,按压压帽61,压帽61通过旋杆62推动滑块40滑动并压缩复位弹簧50,推杆30在滑块40的推动下往远离滑块40的一侧滑动并穿入定位孔,实现支座10和固定座20之间的固定连接,在这个过程中,卡条24从通槽66中滑出,由于第二斜导面72抵顶在第三斜导面74上,压帽61在推动旋杆62的同时会使得旋杆62相对于压帽61转动,通槽66会与卡条24相互错开,而第三斜导面74则会旋转到与卡条24对应的位置处,当然第二斜导面72抵顶在第四斜导面75上也有助于推动旋杆62转动,此时操作件60的状态如图7所示;然后第二斜导面72沿着第三斜导面74滑动,直到对应的第一斜导面71抵顶在第二尖部上;接着松开压帽61,滑块40会在复位弹簧50的作用下反向滑动一小段距离,当然,这段距离不足以将推杆30从定位孔中拉出,同时旋杆62在滑块40的推动下会推动压帽61往远离滑块40的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卡条24抵顶在第三斜导面74上并在第三斜导面74上滑动,使得旋杆62继续相对于压帽61转动,通过第二尖部抵顶在第一斜导面71上将限位块63推出锯槽67,然后卡条24继续沿着第三斜导面74滑动,直至卡条24抵顶在限位平面73上,阻止旋杆62进一步旋转和移动,在旋杆62停止旋转和移动之前,第三斜导面74和第四斜导面75都会随着旋杆62旋转,使得对应的第二斜导面72分别抵顶在第三斜导面74和第四斜导面75上,此时操作件60的状态如图8所示;拆卸时,再次按压压帽61使得卡条24从锯槽57中脱出,与安装时类似,由于部分第二斜导面72抵顶在第三斜导面74上,部分第二斜导面72抵顶在第四斜导面75上,压帽61在推动旋杆62的同时会使得旋杆62相对于压帽61转动,锯槽67会与卡条24相互错开,而第四斜导面75则会旋转到与卡条24对应的位置处,然后第二斜导面72沿着第三斜导面74滑动,直到对应的第一斜导面71抵顶在第二尖部上,或者直到对应的第一斜导面71抵顶在第三尖部上;然后松开压帽61,滑块40会在复位弹簧50的作用下推动旋杆62,旋杆62再推动压帽61往远离滑块40的方向移动,同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卡条24抵顶在第四斜导面75上并在第四斜导面75上滑动,使得旋杆62继续相对于压帽61转动,通过第二尖部和/或第三尖部抵顶在第一斜导面71上将限位块63推出锯槽67或通槽66,然后卡条24继续沿着第四斜导面75滑动,直至卡条24穿入通槽66中,阻止旋杆62进一步旋转和移动,在旋杆62停止旋转和移动之前,第三斜导面74和第四斜导面75都会随着旋杆62旋转,使得对应的第二斜导面72分别抵顶在第三斜导面74和第四斜导面75上,恢复到如图6所示的初始状态下;由于通槽66朝向滑块40的一侧具有开口,卡条24不受阻挡,滑块40可滑动至朝向操作件60一侧的极限位置,进而拉动推杆30往朝向滑块40的一侧滑动至极限位置,使得推杆30从定位孔中脱出,此时插板12可从插槽21中分离,实现支座10和固定座20之间的拆卸。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如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复位弹簧50变更为橡胶或其它弹性部件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