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折叠式施工大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0430发布日期:2018-08-04 15:36阅读:36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施工大门,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方便控制折叠和锁紧的施工大门。



背景技术:

在现代临建施工中,为保证施工现场通行方便,满足车辆通行需要,施工大门越做越宽、越做越大。传统的施工大门由铁皮和方管整体焊制搭建而成,此种工艺主要有以下问题:

(1)大门门扇体型大,打开后占用空间较大;

(2)施工大门安拆不方便;

(3)大门整体荷载较大,大风天气对门柱风荷载承受能力有较大考验;

施工大门周转过程中成品破坏率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为了解决施工大门传统的体型大且打开后占用空间较大,周转运输不方便且成品破坏率较高,安拆不方便等技术问题,设计一种新型折叠式施工大门,达到降低了空间占用率和提高了安拆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折叠式施工大门,包括门框和折叠门,在门框内侧分别设置上部槽钢跑道和下部槽钢跑道,所述折叠门包括多片门板首尾依次通过合页铰接在一起构成组合折叠门,在折叠门的铰接位置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安装有上部万向轮和下部万向轮,上部万向轮和下部万向轮分别匹配安装在上部槽钢跑道和下部槽钢跑道内;同时,设置有可控夹持机构,该可控夹持机构包括分别铰接在下部槽钢跑道内外两侧的外翻板和内翻板,在外翻板和内翻板的末端连接有可控拉紧机构。

所述可控拉紧机构包括闸线和线管,闸线的末端设置挡台并位于外翻板设置的通孔外侧,线管支撑在内翻板设置的通孔外侧,闸线贯穿于线管内侧;闸线与线管的两一端设置有张开机构。

所述张开机构包括固定的支撑柱,在支撑柱上侧通过销轴铰接有压杆,压杆的末端通过销轴铰接在线管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空间占用率;因单位体型小,组合方便,提高了安拆效率;重复利用过程中降低了移动损耗。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快速操作的可控夹持机构,可以通过手动或者脚踏的方式实现对折叠门迅速锁死固定,以及实现快速解锁。操作方便快捷,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底部跑道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顶部跑道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控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门框,2为上部槽钢跑道,3为下部槽钢跑道,4为立柱,5为主体折叠框架,61为边缘折叠框架,62为镀锌铁板,63为钢丝密布网,7为空心框架,8为上部万向轮,9为下部万向轮,10为合页,11为外翻板,12为内翻板,13为销轴,14为闸线,15为线管,16为挡台,17为压杆,18为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的折叠式施工大门,在门框1内侧分别设置上部槽钢跑道2和下部槽钢跑道3。折叠门包括多片门板首尾依次通过合页铰接在一起构成组合折叠门,在折叠门的铰接位置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安装有上部万向轮8和下部万向轮9。上部万向轮8和下部万向轮9分别匹配安装在上部槽钢跑道2和下部槽钢跑道3内。

设置有可控夹持机构,参见图5所示,该可控夹持机构包括分别铰接在下部槽钢跑道内外两侧的外翻板和内翻板,在外翻板和内翻板的末端连接有可控拉紧机构。

其中,可控拉紧机构包括闸线14和线管15,闸线14的末端设置挡台并位于外翻板设置的通孔外侧,线管15支撑在内翻板设置的通孔外侧,闸线14贯穿于线管15内侧;闸线14与线管15的两一端设置有张开机构。

所述张开机构包括固定的支撑柱,在支撑柱上侧通过销轴铰接有压杆,压杆的末端通过销轴铰接在线管15的末端。

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见图1和图2。基本框架由16扇长3m宽0.5m的方钢框架焊接,在高2m处的下部采用2m*0.5m镀锌铁皮封堵,然后将扇小门组合为一个小单位见框架。由4个小单位组合为一个方向的推拉设施见框架。推拉方向以及推拉折叠效果见图3和图4。为增加基本框架1的外表美观,高度2m以下范围内采用镀锌铁皮围护并喷涂漆料;高度2m-3m范围采用钢丝密目网围护并喷涂漆料。门扇与门扇用合页连接,其中两个门扇组合为一个小单位见框架,设置一道立柱,立柱两端设置万向轮,辅助推拉门推拉时候在槽钢跑道内行驶。最后安装手柄和插栓。本实用新型配件制作方便,组装便捷,安装人工成本低,空间占用率较小,拆卸、运输损坏率低,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空间,并保持了施工大门口美观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