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缩回座支撑件的举升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6385发布日期:2019-01-05 10:2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具有可缩回座支撑件的举升床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具的领域,且更特别地涉及举升床的领域。



背景技术:

专利wo2013/156141描述了一种举升床,其包括固定框架,该固定框架支承能够支承床垫的可抬起枢转框架。该床包括移动支撑件,其以铰接方式被第一臂和第二臂支承,该第一臂固定至枢转框架,该第二臂铰接在固定框架上,该第一臂在枢转框架的枢转期间引起移动框架的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提出一种举升床结构,其包括固定框架;枢转框架,能够支撑寝具,安装为在横向枢转轴线上枢转,从而枢转框架可在向前伸直的水平位置和后竖直抬起位置之间枢转;以及移动支撑件,能够支撑座,可移动地安装在固定框架上,从而移动支撑件可在高前进位置和低缩回位置之间移位,该移动支撑件在该低缩回位置中比在高前进位置中低;该移动支撑件在前进位置中至少部分地在处于抬起位置的枢转框架前方延伸,该移动支撑件在缩回位置中至少部分地在处于伸直位置的枢转框架下方距其一距离地延伸。

该举升床结构包括引导器件,其确定移动支撑件在其高前进位置和其低缩回位置之间相对于固定框架的行程;以及不同于引导器件的链接器件,其链接枢转框架和移动支撑件,且能够在枢转框架从其抬起位置枢转到其伸直位置时,将移动支撑件沿所述行程从其前进位置移位到其缩回位置,反之亦然。

引导器件可包括安装在固定框架上的引导部,以及安装在移动支撑件上且与引导部协作的滚子或滑道。

引导部可具有水平前终端部分。

在枢转框架和移动支撑件之间的链接器件可包括至少一个臂,其一方面铰接在枢转框架上,另一方面铰接在移动支撑件上。

铰接臂可通过横向枢轴链接至移动支撑件,且可具有行程补偿开口,在该行程补偿开口中接合有由枢转框架支承的横向枢轴。

枢转框架可装备有覆盖面板,移动支撑件在缩回位置中至少部分地在处于伸直位置的枢转框架的该覆盖板下方且距其一距离地延伸。

固定框架可包括前横向构件,其在伸直位置中形成用于枢转框架的邻接部。

固定框架可具有在地面上的支撑件,从而其是自支撑的。

该结构可包括通过增强和抗扭转横向构件链接的侧向凸缘,所述增强和抗扭转横向构件位于枢转框架的横向枢转轴线下方和前方。

该结构可包括在枢转框架和所述增强和抗扭转横向构件之间的至少一个缸体。

附图说明

现将通过附图示出的非限制性示例实施例描述具有可抬起床垫和可缩回座的举升床结构,在附图中:

图1示出既没有床垫也没有座的在伸直位置中的床结构的透视图;

图2示出既没有床垫也没有座的在抬起位置中的床结构的透视图;

图3示出既没有床垫也没有座的在伸直位置中的床结构的纵向横截面视图;

图4示出既没有床垫也没有座的在抬起位置中的床结构的纵向横截面视图;

图5示出带有床垫和座的在伸直位置中的床结构的纵向横截面视图;

图6示出带有床垫和座的在中间抬起位置中的床结构的纵向横截面视图;和

图7示出带有床垫和座的在抬起位置中的床结构的纵向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举升床结构1包括固定框架2,其包括横向间隔开的两个相对的侧向凸缘3,所述侧向凸缘具有意图搁置在地面上水平底部边缘4。

举升床结构1包括枢转框架5,该枢转框架具有接合在侧向凸缘3之间的部件且安装为在横向枢转轴线6上在这些侧向凸缘3上枢转,从而枢转框架5可在伸直位置和后抬起位置之间枢转,在该伸直位置中,其大体水平地延伸,在该后抬起位置中,其大体竖直地布置。

根据本说明书,枢转框架5的伸直位置是参照位置,在该位置中,前部和后部之间的纵向方向以及与该纵向方向成直角的横向方向被建立。

当枢转框架5从其抬起位置(图2,4和7)切换到其伸直位置(图1,3和5)时,枢转框架5向前枢转,其所谓的“前”或“足”部件从其高位置切换到其低位置,且其所谓的“后”或“头”部件,接合在侧向凸缘3之间,在横向枢转轴线6上相对于侧向凸缘3枢转。

固定框架2包括链接横向构件7,其端部固定至侧向凸缘3。链接横向构件7布置在横向枢转轴线6下方且在其前方。链接横向构件7还构成增强和抗扭转构件。例如,链接横向构件7通过方形、矩形、圆形、t形或类似截面的结构杆形成,在其端部处设置有板,所述板通过螺钉固定至侧向凸缘3的相对面上。

枢转框架5包括大体矩形的框架8,其包括相对的侧向纵梁9和链接侧向纵梁9的端部的相对的横向杆10,以及中间杆11和12,所述中间杆形成十字且链接侧向纵梁9和横向杆10的中心。

为了确保枢转框架5安装为在固定框架2上枢转,沿横向枢转轴线6布置的横向枢轴13插置在侧向纵梁9和侧向凸缘3之间,给定侧向纵梁的长度,这些横向枢轴13以距框架8的后横向杆10的短距离设置。

当枢转框架5处于伸直位置(图1,3和5)时,框架8在链接横向构件7上方距其一短距离处延伸。当枢转框架5处于抬起位置(图2,4和6)时,框架8在链接横向构件7后面行进,该链接横向构件7能够构成行程端点邻接部。

枢转框架5能够例如在横向杆11和13以及框架8的顶部面上支撑床垫14,例如经由板条基部15。床垫14和板条基部15可通过带(未示出)和通过枢转框架5的后横向板16保持,床垫14的后范围部(rearextent)承靠该后横向板16。

枢转框架5包括底部横向杆17,其端部通过偏置杆18链接至纵梁9和中间杆12。

枢转框架5设置有固定到横向杆17上的覆盖板19。覆盖板19平行于框架8且距其一距离地延伸,并覆盖该框架8的表面。

当枢转框架5处于伸直位置(图1,3和5)时,覆盖板19在底部横向构件17下方延伸,且在链接横向构件7下方且距其一短距离处延伸。

当枢转框架5处于抬起位置(图2,4和7)时,覆盖板19作为覆饰延伸,且在链接横向构件7前方且距其一短距离处延伸。

当枢转框架5处于伸直位置(图1,3和5)时,覆盖板19支承在链接侧向凸缘3且位于横向铰接轴线6和链接横向构件7前方的前横向构件20的顶部边缘20a上,横向构件20形成用于枢转框架5的向下形成端点的邻接部。优选地,支承覆盖板19的其中一个横向构件17定位在横向构件20的顶部边缘20a上方。

例如,横向构件20可通过垂直板形成,其端部固定至侧向凸缘3的垂直前边缘,该板能够通过l形弯折部增强。

当枢转框架5处于抬起位置(图2,4和7)时,横向构件20位于覆盖板19前方,从而在覆盖板19和横向构件20之间以及在侧向凸缘3之间存在向上的敞开自由空间21。

为了使得枢转框架5相对于固定框架2枢转,还设置侧向促动缸体22,例如电、气或弹簧缸体19,所述缸体安装在枢转框架5的纵梁9和链接横向构件7之间,它们横向地铰接在纵梁9上。

举升床1还包括移动支撑件23,该移动支撑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自由空间21中且可移动地安装在固定框架2上,从而移动支撑件23可在对应于使用位置的高前进位置和对应于缩回位置的低缩回位置(图1,3和5)之间移位,该移动支撑件在该缩回位置中比在前进位置中低。

在从其高前进位置到其低缩回位置的其行程的至少一部分上,移动支撑件23在降低时向后缩回。相反,在从其低缩回位置到其高前进位置的其行程的至少一部分上,移动支撑件23在升高时向前前进。

该移动支撑件23,在前进位置中,至少部分地在抬起位置中的枢转框架5前方延伸,且该移动支撑件22,在缩回位置中,至少部分地在伸直位置中的枢转框架5下方距其一距离延伸。

移动支撑件23包括矩形框架24,其包括侧向纵梁25和横向杆26,该横向杆链接纵梁25的端部。

凸缘3在它们的相对面上设置有两对相对的引导部27和28,其纵向地偏置,形成相对对的引导沟槽29和30。

侧向纵梁25侧向地设置有相对的滚子31和32,所述滚子接合在引导沟槽29和30中。这些滚子可被滑道替代,且可在横向轴线上铰接在这些纵梁25上。

引导沟槽29和30如下布置。

在枢转框架5处于抬起位置(图2,4和7)时,移动支撑件23的矩形框架24在其高前进位置中在形成固定框架2的前横向构件20的板的顶部部分和枢转框架5的覆盖板19的底部部分之间大体水平地延伸。移动支撑件23的矩形框架24因此在枢转框架5的底部部分前方、在固定框架2的链接横向构件7前方、且在该链接横向构件7下方的位置处延伸。

框架24的尺寸设置为使得,纵梁25距相对引导部27和28一短距离,横向杆26距覆盖板19和距前横向构件20一短距离。

在枢转框架5处于伸直位置(图1,3和5)时,移动支撑件23的矩形框架24,在其低缩回位置中,相对于其高前进位置向后和向下偏置,且大体水平地或略微向下倾斜地在覆盖板19下方距其一距离处延伸,且因此在枢转框架5下方且距其一距离,更特别地在固定框架2的链接横向构件7下方。

引导沟槽29和30以及滚子31和32构成滑动引导器件。引导沟槽29和30确定滚子31和32的滑动行程,且具有短的水平前终端部分29a和30a,所述终端部分29a和30a被向后且向下倾斜的部分29b和30b跟随。

在移动支撑件23的矩形框架24的高前进位置(图3和5)中,滚子31和32处于引导沟槽29和30的水平前终端部分29a和30a的位置,从而移动支撑件23能够支撑竖直负载,而没有引入水平移位。

从其高前进位置(图4和7),移动支撑件23可在由短的、水平前终端部分29a和30a确定的水平行程上向后移位,然后大体平行于其自身在向后和向下倾斜的行程上移位,移动支撑件23在下降以到达其低缩回位置时缩回。

举升床1还包括与所述引导器件不同的链接器件34,其链接枢转框架5和移动支撑件23。当枢转框架5从其抬起位置枢转到其伸直位置时,这些器件34能够使移动支撑件23从其高前进位置(图4和7)移位至其低缩回位置(图3和5),反之亦然。

链接器件34包括相对的侧向臂35,它们一方面铰接在移动支撑件23上,另一方面铰接在枢转框架5上。

铰接侧向臂35安装为经由横向枢轴36在移动支撑件23的纵梁25的短向后延伸部上旋转,且沿它们的长度方向具有行程补偿开口37,在所述行程补偿开口中接合有被枢转框架5的总量9的向后延伸部支承的横向枢轴38。

铰接侧向臂35是弓形的,它们的凹形式在枢转框架5的后部部分侧。

当枢转框架5在其伸直位置(图1,3和5)中且移动支撑件23处于其高前进位置时,在近位置中,枢轴38位于最靠近枢轴36的行程补偿开口37的端部处。

当枢转框架5在其抬起位置(图2,4和7)中且移动支撑件23处于其低缩回位置时,在远位置中,枢轴38位于最远离枢轴36的行程补偿开口37的端部处。

当枢转框架5从其伸直位置(图1,3和5)枢转时,在角行程的第一部分中,枢轴38沿行程补偿开口37从它们的远位置向它们的近位置移位。然后,在角行程的第二部分中,当其到达其抬起位置(图2,4和7)时,枢转框架5将移动支撑件23从其低缩回位置向其高前进位置驱动。

移动支撑件23的高前进位置可被固定框架2的前侧向邻接部39限制,移动支撑件23的低缩回位置可被固定框架2的后侧向邻接部40限制(图7)。

移动支撑件23能够经由被框架24支承的板条基部41a等支撑座41。座41可通过具有大体平行六面体形式的一个座垫或多个横向相邻的座垫形成。

枢转框架5和移动支撑件23的上述移动被设计为,当枢转框架5处于其抬起位置(图2,4和7)中以及移动支撑件23处于其高前进位置时,座41在覆盖板19前方占据使用位置,床垫14处于存放竖直位置,并且当枢转框架5处于其伸直位置(图1,3和5)中以及移动支撑件23处于其低缩回位置时,座41在固定框架2内和覆盖板19下方的存放或缩回位置,床垫14处于水平使用位置。

在低缩回位置中的移动支撑件23和在伸直位置中的枢转框架5的覆盖板19之间的空间被设计为在其中容纳处于存放位置的座41,而没有挤压座41或略微挤压座41。

此外,移动支撑件23可受移位辅助弹簧或弹性张紧器23a影响(图1),其将移动支撑件从其高前进位置(图4)压向其低缩回位置(图3)。

有利地,固定框架2是自支撑的。

为此,链接侧向凸缘3的前边缘的横向构件20(枢转框架5在伸直位置中支承在其上)的纵向位置必须在由在横杆构件20和侧向凸缘3的地面支撑件前方和后面的完全装备好的床1的重量或质量导致的扭矩的平衡位置前方,以防止任何向前倾斜。例如,横向构件20位于枢转框架5的长度的中心前方,同时保持与枢转看框架5的前部相当远。并且,当完全装备的枢转框架5处于抬起位置时,固定框架2的地面支撑件,特别地给定横向铰接轴线6的纵向位置,防止床的任何倾斜,特别是向后的。

由此,充分装备的床1可被使用,而不需要将固定框架2固定至地面或相邻壁,且不需要为枢转框架5装备前支撑足部。

有利地,可使用下述布置。

侧向凸缘3包括后部部分3a和前部部分3a,该前部部分从后部部分3a向前伸直,且低于后部部分3a。

侧向凸缘3的前部部分3b的顶部边缘与板形式的前横向构件20的顶部边缘齐平。

侧向凸缘3的后部部分3a支承链接横向构件7和横向枢轴13,在高于前部部分3b的顶部边缘的位置处。

当枢转框架5处于其抬起位置时,侧向凸缘3的后部部分3a的顶部前垂直边缘可处于覆盖板19的侧向范围(extent)区域中。

侧向凸缘3的后竖直边缘可被竖直板42链接。

侧向凸缘3的底部边缘可被水平板43链接。

可设置覆盖板。特别地,枢转框架5可装备有侧向板44和前板45,具有链接至覆盖板19的边缘的边缘和与框架8相邻并链接至其的边缘。

侧向凸缘3可在外装备有形成扶手的块部。

当枢转框架5处于抬起位置且座41处于使用位置时,由一个或多个垫子形成的可移除靠背(未示出)可抵靠覆盖板19布置。

根据变体实施例,靠背可抵靠覆盖板19固定。这样的靠背则可在枢转框架5向前枢转时被带入到在处于存放位置的座41上方的存放位置,反之亦然。

此外,床可被装备有在外抵靠侧向凸缘固定的侧向板,和链接至这些板的顶端部的顶部。这些侧向板可具有减小的宽度,允许在伸直位置时在床任一侧存在间隙,用于布置床头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