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53027发布日期:2020-04-10 23:0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干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使湿手干燥的干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的是通过将空气流吹向湿手来使手干燥的干手装置。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干手装置:针对从朝外部开口的手插入口插入到可抽插手的干燥空间中的手来喷吹空气流,将附着在手上的水分拂拭掉或使其干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605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干手装置中,通过增大排水容器的前方侧的容量来确保存积水的空间。因此,排水容器的重心位置相比由壳体支撑的位置靠前方。因而,对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干手装置,排水容器因自重而倾斜成前低后高,会在壳体与排水容器之间产生间隙,有损美观。进而,若在排水容器中存积水,则排水容器的重心位置会相比排水容器为空的场合向前方移动。因此,若排水容器存积水,则壳体与排水容器的间隙会有所放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防止在可拆卸的排水容器与壳体之间产生间隙的干手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来达成目的,本发明的干手装置具有:壳体,该壳体形成有凹部,该凹部构成可插拔手的空间即手插入部;喷嘴,该喷嘴从手插入部的上方朝下喷出空气流;接水部,该接水部具有配置在手插入部的后方的背面侧接水部和配置在手插入部的下方的底面侧接水部;以及排水容器,该排水容器在底面侧接水部的下方可相对壳体进行装拆。壳体具备对排水容器进行支撑的壳体卡固突起部。排水容器的重心位于与壳体卡固突起部支撑排水容器的点在前后方向上相同的位置,或者相比壳体卡固突起部支撑排水容器的点位于后方。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干手装置发挥能够防止在可拆卸的排水容器与壳体之间产生间隙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的装拆底面部从排水容器拆卸掉的状态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的壳体与排水容器的卡固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的横向的中央部处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的排水容器与壳体的卡固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中在排水容器存积有水的状态下的排水容器与壳体的卡固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的排水容器与装拆底面部连结在一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的排水容器与装拆底面部连结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的从排水容器将装拆底面部拆卸掉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干手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并不以该实施方式限定本发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的装拆底面部从排水容器拆卸掉的状态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的壳体与排水容器的卡固部分的剖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构成干手装置100的外轮廓的壳体1在要干燥手的使用者站立的正面侧以及侧面侧形成有手插入口2,具备与手插入口2相连的处理空间即手插入部3。即,手插入部3是通过正面以及两侧面开放而形成在壳体1的正面下部的凹部的内侧空间。使用者可经过正面以及两侧面的手插入口2相对手插入部3插拔手。

接水部4由多个部件构成,具备:具有在手插入部3的后方沿着干手装置100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立壁面的背面部即背面侧接水部4a;以及设在手插入部3的下方的底面部即底面侧接水部4b。将背面侧接水部4a以及底面侧接水部4b合起来称为接水部4。接水部4从手插入部3的下方遍及至后方地设置成在侧面剖视时呈l字形状。

在背面侧接水部4a的左右的端缘部,设有朝前方突出的防水壁44。在底面侧接水部4b的前方以及左右的端缘部,设有朝上方突出的防水壁44。防水壁44用于防止从手上被吹掉而附着在背面侧接水部4a或底面侧接水部4b上的水滴朝干手装置100的侧方或前方飞散。

底面侧接水部4b具有:与背面侧接水部4a构成为一体的固定底面部41b;以及覆盖排水容器6的上端部6a且可与排水容器6一起相对壳体1装拆的装拆底面部42b。固定底面部41b与背面侧接水部4a的下部相连地朝正面侧延伸。装拆底面部42b形成为可相对排水容器6自由装拆的托盘形状。背面侧接水部4a与固定底面部41b一体地形成。另外,背面侧接水部4a以及固定底面部41b形成壳体1的一部分。

防水壁44具备:设在偏靠手插入部3的中心的部分的防水壁立起部44a;以及相比防水壁立起部44a设在偏靠主体外侧的部分的防水壁倾斜部44b。设在从背面侧接水部4a朝前方延伸的防水壁44上的防水壁倾斜部44b,越往手插入部3的内侧就越朝背面侧倾斜。设在从底面侧接水部4b朝上方延伸的防水壁44上的防水壁倾斜部44b,越往手插入部3的中心侧就越朝下方倾斜。防水壁倾斜部44b遍及防水壁44的全长地设置。通过在防水壁44设置防水壁倾斜部44b,附着在防水壁倾斜部44b上的水滴会流落到手插入部3侧而非壳体1之外。

附着在从背面侧接水部4a朝前方延伸的防水壁44的防水壁倾斜部44b上的水滴,因自重而朝下方移动。从背面侧接水部4a朝前方延伸的防水壁44的防水壁倾斜部44b的下部与从底面侧接水部4b朝上方延伸的防水壁44的防水壁立起部44a相连。因此,在从背面侧接水部4a朝前方延伸的防水壁44的防水壁倾斜部44b流落的水滴,顺着从底面侧接水部4b朝上方延伸的防水壁44的防水壁立起部44a流向手插入部3的下方的底面侧接水部4b。流到底面侧接水部4b的水滴经由排水口5而存积至排水容器6中。

若未在防水壁44设置防水壁倾斜部44b,则从手上吹掉的水滴会滞留在防水壁44上,当接下来进行使用的使用者将手插入到手插入部3中并从喷嘴12吹出空气流时,存在防水壁44上的水滴向壳体1之外飞散的可能性。干手装置100由于大多设置在商业设施以及饮食店这样的多人利用场所,所以,期望从手上吹掉的水滴在干手装置100使用后迅速在接水部4流动而能回收到排水容器6中。

背面侧接水部4a设置在手插入部3的后侧。底面侧接水部4b被分割成从背面侧接水部4a的下部朝干手装置100的正面侧延伸而固定于壳体1的固定底面部41b、以及装拆自由地设置的托盘形状的装拆底面部42b。背面侧接水部4a与固定底面部41b形成为一体,而且构成壳体1的一部分。

装拆底面部42b以越往后方就越下降的方式倾斜,在倾斜的下端设有排水口5。装拆底面部42b中的后侧的外缘区域42ba与固定底面部41b中的前侧的外缘区域41ba在上下重复而构成重复区域43。另外,在重复区域43中,外缘区域42ba以在其与外缘区域41ba之间具有成为排水口5的间隙的状态配置在外缘区域41ba的上方。

在接水部4的下方,相对壳体1抽插自由地设置有对从排水口5滴下的水进行储存的排水容器6。通过作为壳体1的一部分的壳体卡固突起部19a与作为排水容器6的一部分的排水容器卡固承接部19b卡固,排水容器6被固定于壳体1。有关排水容器6相对壳体1的装拆将在后叙述。

在接水部4的表面施加有硅系的防水涂敷层、氟系的防水涂敷层或氧化钛这样的具有亲水性的材料的涂敷层,使得污物难以附着于接水部4的表面。另外,在接水部4的表面上浸渍有抗菌剂,使得细菌难以在接水部4的表面繁殖。

图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的横向的中央部处的剖视图。在手插入部3的上方,设有朝手插入部3向下方吹出空气流的喷嘴12。在比喷嘴12靠背面侧的位置,与喷嘴12邻接地设有手检测传感器14,该手检测传感器14对手是否插入手插入部3进行检测。

在比手插入部3靠上方的壳体1的侧面,配置有形成了吸气口9的维护面板20。在维护面板20上一体地形成有未图示的过滤器。维护面板20在表面的一部分设有随着从背面侧朝前面侧而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倾斜的倾斜面20a,形成为通风窗状。利用设置在倾斜面20a的前缘部与维护面板20的背面之间的间隙,形成了吸气口9。

在手插入部3的上方,存在有由构成干手装置100的背面侧的外轮廓的基座7与壳体1呈箱体状地包围的空间。基座7构成干手装置100的上部的背面侧的外轮廓,被固定于壳体1的背面侧。在箱体状的部分的内部的空间中,组装有由直流无刷电机和通过直流无刷电机旋转的涡轮风扇构成的空气流产生部即高压空气流产生装置8、以及根据手检测传感器14的手的检测信号而使高压空气流产生装置8运转的未图示的控制电路。另外,也可以替代直流无刷电机而使用整流子电机或感应电机。

另外,在箱体状的部分的内部的空间中,设有将高压空气流产生装置8的吸气侧与吸气口9连通的吸气风路10和将高压空气流产生装置8的排气侧与喷嘴12连通的排气风路13。在排气风路13的途中且喷嘴12的上游侧,设置有对从高压空气流产生装置8送来的空气进行加热而使其热风化的加热器15。

接着,对喷嘴12和排气风路13的构成进行说明。构成排气风路13的部件覆盖高压空气流产生装置8的排气侧,经由防止从高压空气流产生装置8产生的高压空气流泄漏的连结部32,与构成腔室的电机罩31连结。考虑配置于排气风路13的加热器15的发热,连结部32为具有耐热性的硅树脂制。电机罩31和排气风路13通过螺钉固定。因此,加热器15以及高压空气流产生装置8的部件可容易更换。另外,也可进行排气风路13内的清扫。

排气风路13以壳体1的下游侧位于前方的方式朝前方倾斜向下,在排气风路13的途中,以下游侧位于后方的方式在朝向后方的方向上弯曲。在排气风路13的下端设置有喷嘴12。从喷嘴12吹出的气流随着排气风路13延伸的方向而朝向后方。排气风路13在除了壳体1之外的壳体1内部的部件之中,突出到最前方。喷嘴12由于设置在排气风路13向后方弯曲后的下游端,所以,连结部32的前端与喷嘴12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为大致相同位置。

连结部32需要配置密封材料以及紧固部件的空间。壳体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依赖于在壳体1的内部突出到最前方的排气风路13的大小来进行确定。根据壳体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和喷嘴12的位置,能将壳体1的前面与喷嘴12的吹出口的距离构成为最小,从喷嘴12吹出的风朝向后方,因而从手上朝前方被吹掉的水滴少,由于喷嘴12位于壳体1的前端附近,故而使用性好。

在假设使用者为大人的场合,若喷嘴12的吹出口与背面侧接水部4a的距离为110mm~130mm,则在搓手时风可吹到整个手,且手不会接触背面侧接水部4a。另外,若壳体1的前端与喷嘴12的吹出口的距离为10mm以下,则可实现干手装置100的使用性的提高。由此,不用极力地增大干手装置100的主体就能够加长喷嘴12与背面侧接水部4a的距离。

干手装置100的排气风路13配置在比连结部32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从喷嘴12吹出的气流由于从与连结部32的前端相同的位置朝后方侧被吹出,所以能够确保将手插入的空间,且能够将从壁起的干手装置100的主体的突出抑制为最小限度。另外,从手上吹掉的水滴向背面侧接水部4a的壁面侧被吹掉,故而能够利用位于壳体1的下部的接水部4可靠地进行回收。干手装置100通过将壳体1的进深尺寸设为150mm以下,从而使用性好,能可靠地回收水滴,可保证卫生。另外,干手装置100通过将壳体1的进深尺寸设为150mm以下,可减小从壁起的突出,能够向狭窄的盥洗室或洗手间空间进行设置。

另一方面,在与干手装置100不同地在比连结部的前端靠后侧的位置配置喷嘴的干手装置中,壳体的前面与喷嘴的吹出口的距离变长,即便将手放入手插入部,风也吹不到整个手,有时手干不了。因此,在比连结部的前端靠后侧的位置配置喷嘴的干手装置为了要将手弄干,必须增大壳体,难以实现制品的小型化。

另外,干手装置100在吸气风路10的前段与维护面板20一体地成形有树脂制或金属制的未图示的过滤器,该过滤器将向高压空气流产生装置8被吸入的空气中的尘埃除去。未图示的过滤器可装拆地安装在壳体1的内侧的侧方。未图示的过滤器可通过维护面板20相对壳体1的侧面的抽插来进行装拆。未图示的过滤器的面积大于吸气口9以及吸气风路10的与通风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面积。另外,未图示的过滤器是hepa(highefficiencyparticulateair即高效空气)过滤器或抗菌过滤器。

吸气口9也可以设在壳体1的背面。在将吸气口9设在背面的场合,在基座7的一部分配置吸气口9。通过在壳体1的背面侧设置吸气口9,干手装置100的外观设计性得到提高。

在壳体1的上表面,配置有未图示的操作开关部。在操作开关部,设有用于进行相对控制电路的通电的通断的未图示的电源开关、以及用于切换从喷嘴12吹出的风的风速的强弱或进行加热器15的通断的未图示的切换开关。

操作开关部由安装有电源开关和未图示的操作开关的未图示的控制基板、以及安装成从上方覆盖控制基板的未图示的操作开关罩构成。操作开关罩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成树脂(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即abs)或聚丙烯这样的树脂制,设有用于操作电源开关和操作开关的未图示的按钮,按钮形成为在用手按压按钮时在上下方向可动地具有弹性的形状。对于操作开关,使用轻触开关或静电容量式开关。

操作开关部被固定在吸气风路10的上方。在壳体1上,以在安装了壳体1时操作开关部浮现在壳体1的上表面的方式设有上表面开口部37。在将壳体1安装于基座7的状态下,形成为在上表面开口部37中嵌入操作开关部的结构。壳体1和操作开关部在上表面开口部37的附近被固定,能以上表面开口部37与操作开关部之间几乎没有间隙的状态进行安装。对于操作开关部与壳体1的固定也可以使用螺钉。

另外,操作开关部由可开闭地安装于壳体1的操作部面板18覆盖。就对操作开关部进行操作的顺序进行说明。首先,使操作部面板18朝向壳体1左右方向的外侧水平地移动,使移动后的操作部面板18绕旋转轴朝上方旋转,将操作部面板18打开。操作部面板18的旋转轴能够在左右方向移动,在操作部面板18为“关闭”的状态下,成为在壳体1与操作部面板18之间不产生间隙的结构。由此,不会损害外观就能防止尘埃的侵入以及水的浸入。另外,在打开操作部面板18时,由于需要使操作部面板18朝壳体1的左右方向的外侧水平地移动,所以,除掌握操作方法的维护作业者以外的人员难以打开操作部面板18。因此,干手装置100能够防止对操作开关部的胡乱操作。

在操作开关罩的上表面上贴装有标签或塑料膜,显示出电源的通断、从喷嘴12吹出的风的风速的切换、加热器15的通断的状态显示说明。另外,在操作开关罩的上表面上设有状态显示用的灯。由于利用标签或塑料膜来堵塞为了使灯光透过而形成于操作开关罩的孔,所以能够防止尘埃的侵入以及水的浸入。

接着,对排水容器6相对壳体1的装拆进行说明。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在壳体1的两侧面的下部,设有相比底面侧接水部4b的固定底面部41b朝前方突出的成对的壳体卡固突起部19a。通过壳体1具备壳体卡固突起部19a,排水容器6具备可将壳体卡固突起部19a插入的排水容器卡固承接部19b,从而能够在干手装置100的前后方向抽插排水容器6,可相对壳体1自由地装拆排水容器6。

因此,由壳体卡固突起部19a和排水容器卡固承接部19b构成的排水容器6与壳体1的嵌合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在壳体1的下部,且嵌合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相比处于固定底面部41b与装拆底面部42b的边界部的排水口5位于后方。由此,由接水部4接受到的水不会到达相比作为分割部的排水口5位于后方的嵌合结构,可抑制污物堆积。

在将排水容器6安装于壳体1的场合,壳体1的壳体卡固突起部19a被嵌入到排水容器6的排水容器卡固承接部19b中。由此,如图3所示那样,排水容器6被固定于壳体1,不会从壳体1脱落。并且,排水容器6相对壳体1的装拆与底面侧接水部4b的装拆底面部42b没有关系,可相对于壳体1独立地进行。因此,即便在装拆底面部42b从排水容器6被拆卸的状态下,排水容器6也能够维持相对壳体1保持固定的状态。

图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的排水容器与壳体的卡固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中在排水容器有水积存的状态下的、排水容器与壳体的卡固部分的剖视图。在将排水容器6安装到壳体1上的状态下,壳体卡固突起部19a以在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1的前方侧支撑排水容器6的方式,设定壳体卡固突起部19a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壳体卡固突起部19a在位于前端部且上端部的排水容器支撑点52支撑排水容器6。通过形成上述结构,在将排水容器6安装到壳体1上的状态下,由于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1相比壳体卡固突起部19a的排水容器支撑点52靠后方侧,所以,可防止以因排水容器6的自重而前方下降地发生倾斜的状态安装排水容器6。另外,在将排水容器6安装到壳体1上的状态下,排水容器6的重心位置51相比壳体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靠前方。

另外,排水容器6以后方侧下降的方式使排水容器底面54倾斜。排水容器底面54的后方侧成为用于向壳体1进行安装的水平面。排水容器底面54的后方侧下降的倾斜持续至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1为止。另外,排水容器底面54的后方侧下降的倾斜也可以持续至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1的后方侧为止。若在排水容器6存积有水,则存积在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1的后方的水的体积大于存积在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1的前方的水的体积。即,在排水容器6存积有水的状态下的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5相比排水容器6为空的状态下的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1朝后方移动。通过形成上述结构,在将排水容器6安装到壳体1上的状态下,在排水容器6存积有水的状态下的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5相比壳体卡固突起部19a的排水容器支撑点52靠后方,因而,能够防止以排水容器6的前部朝下倾斜的状态安装排水容器6。

另外,壳体1与排水容器6的侧面的接缝53由于在排水容器6存积有水的状态下也不会倾斜,所以可无间隙地安装排水容器6。

另一方面,在从壳体1拆卸排水容器6的场合,通过朝前方拉拽排水容器6,壳体1的壳体卡固突起部19a从排水容器6的排水容器卡固承接部19b被拔出。通过壳体卡固突起部19a从排水容器卡固承接部19b被拔出,形成为排水容器6从壳体1被拆卸下来的状态。

另外,在装拆底面部42b的左右的端缘部设有防护壁结构42bb,将壳体1的壳体卡固突起部19a与排水容器6的排水容器卡固承接部19b的接缝覆盖。由此,能够减少因持续使用而在壳体卡固突起部19a与排水容器卡固承接部19b的接缝有污物逐渐蓄积的情形。

接着,对装拆底面部42b相对排水容器6的装拆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的排水容器与装拆底面部连结在一起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的排水容器与装拆底面部连结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的从排水容器拆卸掉装拆底面部的状态的剖视图。装拆底面部42b相对于排水容器6单独地自由装拆,可从排水容器6的后侧进行抽插,相对于排水容器6被安装在上方。即,防护壁结构42bb的外周缘部中的下表面部具有与排水容器6的上端部6a相对应的形状。由此,通过装拆底面部42b的外周缘部的下表面部与排水容器6的上端部6a嵌合,装拆底面部42b被固定在排水容器6上。因此,排水容器6与装拆底面部42b通过嵌合结构而连结并能够固定。

并且,在排水容器6被安装于壳体1的状态和排水容器6从壳体1被拆卸掉的状态中的任意状态下,装拆底面部42b相对排水容器6装拆自由。因此,如图9所示那样,在排水容器6被安装于壳体1的状态下,能够将装拆底面部42b从排水容器6单独拆卸。

另外,在排水容器6的左右的内壁上部,设有与从后侧连结于排水容器6的装拆底面部42b嵌合的排水容器嵌合部71。对于排水容器嵌合部71的形状,前后方向的长度比上下方向的长度长。即,排水容器嵌合部71的进深方向的尺寸比高度方向的尺寸长。排水容器嵌合部71的后侧的下部在角部被实施倒角,以便容易插入装拆底面部42b。另外,在排水容器6的前侧的内壁上部设有排水容器嵌合部75。

在装拆底面部42b,装拆底面部嵌合部72设在装拆底面部42b的外侧的侧面。装拆底面部嵌合部72与排水容器嵌合部71嵌合。对于装拆底面部嵌合部72的形状,前后方向的长度比上下方向长。即,装拆底面部嵌合部72的进深方向的尺寸比高度方向的尺寸长。装拆底面部嵌合部72的前侧的上部的角部被倒角,以便容易向排水容器6插入。另外,在装拆底面部42b的前侧设有装拆底面部嵌合部76。这样,排水容器6以及装拆底面部42b具备相互嵌合的嵌合部。

在将排水容器6与装拆底面部42b连结时,使装拆底面部42b从排水容器6的后侧朝前侧滑动而连结。在排水容器6与装拆底面部42b连结了的状态下,排水容器嵌合部71以及装拆底面部嵌合部72配置成,排水容器嵌合部71位于上侧而装拆底面部嵌合部72位于下侧地抵接,没有晃动。另外,排水容器嵌合部75以及装拆底面部嵌合部76配置成,排水容器嵌合部75位于上侧而装拆底面部嵌合部76位于下侧地抵接,没有晃动。

在拆卸装拆底面部42b时,在拆卸了排水容器6之后,通过使装拆底面部42b朝排水容器6的后侧滑移,装拆底面部42b与排水容器6分离。

如上述那样,装拆底面部42b形成为无法从排水容器6向上方拆卸的结构。因此,当使用者使用干手装置100时,与手碰撞后的喷流朝向背面侧接水部4a,沿着背面侧接水部4a流入到通过在固定底面部41b与装拆底面部42b的分割部设置间隙而构成的排水口5,从而可防止装拆底面部42b因风压而向上方浮起。

在排水容器6的后侧,设有朝上方突出的排水容器突起部77。排水容器突起部77的上表面形成为圆形或四边形。排水容器6与装拆底面部42b通过排水容器嵌合部71、75以及装拆底面部嵌合部72、76而连结,因而,在将排水容器6安装到壳体1上的状态下,排水容器突起部77与固定底面部41b的背侧接触。即,装拆底面部42b在将排水容器6安装到壳体1上时与壳体1相接。

由此,在插拔排水容器6时,装拆底面部42b在固定底面部41b的背侧能够进行插拔而不会挂住。另外,由于形成为排水容器突起部77与固定底面部41b的背侧接触或是几乎没有间隙的结构,所以,可无晃动地进行顺畅的插拔。另外,由于排水容器6的安装时的安装强度增加,所以,即便在排水容器6满水时,排水容器6也不会倾斜。另外,由于只是排水容器突起部77抵接,所以排水容器6的安装时的摩擦小且插入性也好,故而,可在确保安装强度的同时也提高安装性。

另外,在将装拆底面部42b和排水容器6安装到壳体1上的状态下进行清扫的场合,使用濡湿了的抹布等对装拆底面部42b和排水容器6进行擦拭而对排水容器6向下方施加负载。由于存在排水容器突起部77,排水容器6没有晃动,所以,即便对排水容器6朝下方施加负载,也能够合理地进行擦拭清扫。另外,壳体1与排水容器6的侧面侧的接缝53即便在对排水容器6的下方施加负载时也借助排水容器突起部77而没有晃动,因而可防止有间隙产生。

另外,即便在揪住排水容器6或强制地向下方按压排水容器6的场合,通过设置排水容器突起部77,也能够防止排水容器6的前端侧朝下方倾斜。

另外,排水容器突起部77由于是上表面为圆形或四边形且高度低的形状,所以,即便对排水容器6施加朝向下方的负载时也不会发生折断或破损。另外,也不会因排水容器6的反复插拔而导致排水容器突起部77破损。

另外,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100在将排水容器6从壳体1拆卸掉之后,可将装拆底面部42b从排水容器6拆卸而容易进行清扫。因此,在将存积于排水容器6的水废弃时,可将装拆底面部42b从排水容器6拆卸而容易进行清扫。

接着,对干手装置100中的水滴的回收进行说明。若使用者将手插入到手插入部3中,则高压空气流产生装置8工作,从喷嘴12吹出空气流。由此,利用空气流从手上将水滴吹掉。从手上吹掉的水滴由接水部4挡住。如上述那样,在接水部4的底面侧接水部4b,在重复区域43中,设有装拆底面部42b中的后侧的外缘区域42ba与固定底面部41b中的前方侧的外缘区域41ba之间的间隙即排水口5。

由接水部4挡住的水滴被送往排水口5,被回收至配置在接水部4的下方的排水容器6中。被装拆底面部42b挡住的水滴流向后方而到达排水口5,从排水口5向排水容器6滴下。另一方面,被固定底面部41b挡住的水滴流向前方而到达排水口5,从排水口5向排水容器6滴下。另外,被背面侧接水部4a挡住的水滴流向固定底面部41b,在固定底面部41b流向前方而到达排水口5,从排水口5向排水容器6滴下。这样,由接水部4挡住的水滴经过在底面侧接水部4b中的固定底面部41b与装拆底面部42b的分割部设置的间隙即排水口5,由接水部4接受的水滴被导向排水容器6。

由此,能够抑制在底面侧接水部4b的固定底面部41b与装拆底面部42b的分割部有污物堆积。即,通过在固定底面部41b与装拆底面部42b的分割部设置间隙地形成排水口5,利用水滴使分割部的污物流走,故而能够抑制在分割部有污物堆积。另外,固定底面部41b与装拆底面部42b没有直接固定,并不是通过嵌合结构来将固定底面部41b和装拆底面部42b固定的结构,因而,底面侧接水部4b的形状简单,清扫性得到提高。

另外,在由接水部4挡住的水滴流向排水容器6的过程中,容易在底面侧接水部4b蓄积污物。底面侧接水部4b主要暴露于使用者的视线,在清扫频率少的场合有损美观。

在此,装拆底面部42b并非相对于壳体1进行装拆,而是形成为如上述那样在排水容器6之上单独地进行装拆的构成。由此,装拆底面部42b即便不使用工具也可容易单独地拆卸。因此,干手装置100能够将容易蓄积污物而必需频繁扫除的装拆底面部42b拆卸并容易进行清扫,因而,可保证接水部4的卫生性以及清洁性,另外接水部4的清扫性以及维护性得到提高。另外,装拆底面部42b相对排水容器6的固定方法即便对于嵌合结构以外的爪结构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通过拆卸装拆底面部42b,即便在排水容器6被安装于壳体1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清扫固定底面部41b。因此,干燥手时飞落的水滴附着于固定底面部41b,虽然若持续使用则污物会逐渐附着,但却能够容易清扫固定底面部41b。

另外,装拆底面部42b被支撑于排水容器6,与固定底面部41b不固定。并且,如上述那样,排水容器6直接被支撑于壳体1。由此,即便在排水容器6存积的水的重量增加的场合,也不会直接对装拆底面部42b与固定底面部41b的分割部施加力,因而能够使分割部的结构变简单,可提高接水部4的清扫性。

另外,通过形成装拆底面部42b与固定底面部41b不卡固的结构,能够以凹凸少的单纯形状构成装拆底面部42b以及固定底面部41b,因而底面侧接水部4b的清扫变得容易。

另外,干手装置100形成为使容易滞留污物的装拆底面部42b与排水容器6卡固而非与壳体1卡固的结构。并且,用于使装拆底面部42b与排水容器6嵌合并卡固的嵌合结构部11设在装拆底面部42b的外周缘部的下部侧。即,如图1所示那样,干手装置100形成为嵌合结构部11面对干手装置100的外装面的构成。根据该构成,干手装置100能够将因持续使用而有污物逐渐附着的部件的接缝、也就是装拆底面部42b与排水容器6的接缝即嵌合结构部11,配置在面对水滴直接吹掉的手插入部3的区域外。因此,干手装置100由于由底面侧接水部4b接住的水不会到达嵌合结构部11,所以可抑制在嵌合结构部11有污物堆积,即便清扫频率少,也能够保证底面侧接水部4b的周边的美观。

另外,可利用配置在排水容器6的上方的装拆底面部42b,相对于使用者的来自上方的视线遮掩嵌合结构部11,该嵌合结构部11用于卡固因持续使用而逐渐附着有污物的装拆底面部42b。由此,可降低因底面侧接水部4b的周边的外观而导致使用者不想将手插入到手插入部3中这样的不适感。

另外,接水部4由背面侧接水部4a和底面侧接水部4b这两个部件构成,分割部为一个部位。一般来讲,部件的分割部容易堆积污物。但是,接水部4由于分割部为一个部位,故而能够将污物的堆积部位抑制为最低限度。

另外,在接水部4的左右方向以及前方的端缘部,设有朝前方或上方突出的防水壁44。并且,排水容器6与壳体1的嵌合结构至少设在防水壁44的下部。因此,由防水壁44挡住的水滴迅速流向装拆底面部42b或固定底面部41b,经过排水口5被导向排水容器6。由此,由防水壁44挡住的水滴难以到达排水容器6与壳体1的嵌合结构,可抑制在嵌合结构有污物堆积。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100可仅将存积最多污物的接水部4中的底面侧接水部4b的装拆底面部42b拆卸下来,容易进行清扫。另外,通过将装拆底面部42b拆卸,即便在排水容器6安装于壳体1的状态下也可容易地清扫固定底面部41b。由此,干手装置100能够保证必需频繁扫除的接水部4的卫生性以及清洁性,另外接水部4的清扫性以及维护性得到提高。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干手装置100,可获得可拆卸的接水部4的清扫性得到提高这样的效果。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示出了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例,也可以与其他公知技术组合,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内省略或变更构成的一部分。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壳体;2手插入口;3手插入部;4接水部;4a背面侧接水部;4b底面侧接水部;5排水口;6排水容器;6a上端部;7基座;8高压空气流产生装置;9吸气口;10吸气风路;11嵌合结构部;12喷嘴;13排气风路;14手检测传感器;15加热器;18操作部面板;19a壳体卡固突起部;19b排水容器卡固承接部;20维护面板;20a倾斜面;31电机罩;32连结部;37上表面开口部;41b固定底面部;41ba、42ba外缘区域;42b装拆底面部;42bb防护壁结构;43重复区域;44防水壁;44a防水壁立起部;44b防水壁倾斜部;51、55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2排水容器支撑点;53接缝;54排水容器底面;71、75排水容器嵌合部;72、76装拆底面部嵌合部;77排水容器突起部;100干手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