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8425发布日期:2018-07-27 18:3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向被净化面供给清洗液并将该清洗液吸引除去的湿式清洁器的吸引头。



背景技术:

湿式清洁器一边向被净化面供给清洗液(水、洗涤剂等)清洗地面,一边吸引被净化面上的清洗液以及溶解/分散于清洗液中的污渍。作为这种湿式清洁器,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清洁器。该湿式清洁器利用电动泵将清洗水向吸引头压送,并向被净化面进行吹附。

并且,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湿式清洁器,该湿式清洁器通过利用吸引空气的负压,吸出清洗液并向地面吹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728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94026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向被净化面供给的清洗液溶解/分散被净化面的污渍。但是,向被净化面供给的清洗液的一部分从被净化面飞溅而被直接吸引,并且不与被净化面接触而仅在上方流动就被吸引。其结果是,产生清洗液未高效地用于清洗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引头,使清洗液高效地与被净化面的污渍接触,利用较少的清洗液进行溶解/分散,更彻底地进行清洗。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引头,在前端开设有对被净化面进行吸引作用的吸引开口和清洗液流出的流出开口,该吸引头的特征在于,

设置有:

从上述吸引开口吸引空气的第一管路;

将清洗液导向上述流出开口的第二管路;

在上述第一管路与上述第二管路之间将彼此连通的连通路;并且,

在上述第二管路中设置有追随体,该追随体在将从上述清洗液至上述流出开口的路径打开的状态下,在上述连通路与上述清洗液的路径之间朝向上述流出开口进行进退,在朝向上述流出开口的上述追随体的正面形成有清洗液通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吸引头的流出开口设置有沿进退方向可动的追随体。追随体通过清洗液穿过追随体表面的清洗液通路而在与被净化面之间流动,由此,无论被净化面r表面的绒毛的有无、长短,清洗液的大部分均与被净化面r直接接触,能够有效地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吸引头的图,图1的a是吸引头的侧面图,图1的b是从箭头z方向观察的背面图,图1的c是从箭头y1方向观察的正面图。

图2是表示吸引头的各部的图,图2的a是吸引头1的x1-x1截面图,图2的b~g依次是追随体6的正面图、右侧面图、底面图、平面图、背面图、x2-x2截面图。

图3是吸引头的截面图,图3的a是吸引头的x1-xl截面图,图3的b是将一部分切断的底面图。

图4是说明吸引头的作用的图,图4的a是表示将追随体6卸下的状态的图,图4的b~d是表示安装了追随体6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2的吸引头的图,图5的a是吸引头的侧面图,图5的b是从箭头y2方向观察的正面图。

图6是表示吸引头的各部的图,图6的a是吸引头1的侧面截面图,图6的b~f依次是追随体6的正面图、右侧面图、底面图、平面图、背面图。

图7是说明吸引头的作用的图,图7的a是表示在空中保持吸引头的状态的图,图7的b~d是表示与被净化面抵接的情形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3的吸引头的图,图8的a是侧截面图,图8的b是局部切断的底面图,图8的c是追随体的正面图。

图9是表示其它实施例的图,图9的a~c是追随体的表面图案例,图9的d、e是追随体的其它可动例。

符号说明

1吸引头

2、3管路

4导管

5滑动面

6追随体

7隔离杆

31导向件

32供气口

40喷嘴

51前端部

52后端部

61滑动部

62清洗液通路

63窗

66正面

67底面

68平面

69背面

71连通路

72面

100吸引头

102、103管路

104导管

105滑动面

106追随体

107隔离杆

131导向件

140喷嘴

141弹簧

142活塞部

143遮蔽板

144开口

145供气口

161滑动部

162清洗液通路

163窗

166正面

167底面

168平面

169背面

171连通路

172面

p吸引开口

q流出开口

r被净化面

w1空气

w2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表示吸引头1。吸引头1被用于通过利用吸引空气的负压而将清洗液吸出并向地面吹附的湿式清洁器中。图1的a是吸引头的侧面图,图1的b是从箭头z方向观察的背面图,图1的c是从箭头y1方向观察的正面图。吸引头1在上侧具有使吸引空气通过的管路2(第一管路),在下侧具有喷射清洗液的管路3(第二管路)。4是供给清洗液的导管。

吸引头1的正面侧成为相对于被净化面对置的滑动面5。在滑动面5的管路2上侧具有以上升为向正面后方翘曲的方式连续弯曲并立起的前端部51。管路3下侧设置有延长了滑动面5的后端部52。53是设置于前端部51的槽。

图1的c中,在吸引头1的前端正面开设有对被净化面进行吸引作用的吸引开口p和清洗液流出的流出开口q。在流出开口q中具备追随体6,在追随体6的里侧可看到从导管4延续出的喷嘴40。

图2的a是吸引头1的x1-x1截面图。在管路3的流出开口q侧设置有导向件31,追随体6能够相对于流出开口q进行进退。并且,在流出开口q与吸引开口p之间设置有隔离杆7,在隔离杆7的后侧(附图中的右侧)设置有将管路2和管路3连通的连通路71。隔离杆7在被净化面为座位那样的柔软物的情况下,以难以卷入吸引开口p中的方式,使得与被净化面之间隔离开。在被净化面为坚固程度达到不能卷入吸引开口p之中的物体的情况下,不是特别需要。连通路71成为从管路3流出的清洗液向管路2吸引的路径。

图2的b~g依次是追随体6的正面图、右侧面图、底面图、平面图、背面图、x2-x2截面图。追随体6通过在左右的两端被导向件31引导,滑动部61在导向件31上滑动,而朝向流出开口q进行进退。并且,在图2的b的正面图中,在正面66具有多个倾斜地雕刻的槽状的清洗液通路62。在清洗液通路62中,呈现相互交叉的龟甲形花纹。追随体6的底面67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切口,形成有使管路3的内部空间向吸引头1的正面侧打开的窗63(同时参照图1的c)。窗63在流出开口q的开口之中预先成为将从喷嘴40喷出的清洗液的路径打开的状态。追随体6在导向件31上滑动时,追随体6的上侧(平面侧)以相对于比连通路71更靠里侧的面72尽可能不留间隙的方式,成为相互摹仿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彼此是相互平坦的面)。追随体6在连通路71和由窗63打开的清洗液的路径之间进行进退。

追随体6的正面66和底面67之间进行倒角,使得不干扰滑动面5进行的在被净化面之上的滑动。清洗液通路62从底面67到追随体6的平面68连续地雕刻于正面66。

图3的a是吸引头1的x1-x1截面图,表示将追随体6卸下的状态。而且,对于追随体6,为了明确在吸引头1中的定位,标注浅黑色。以下,在图4、6、7中同样。导向件31设置于追随体6滑动的范围。并且,喷嘴40朝向窗63。图3的b同样是将追随体6卸下且将管路3的一部分切断的状态的底面图。管路3在导管4的两侧具有向大气开放的供气口32。从供气口32吸入的空气w1经由喷嘴40的旁边到达流出开口q。从喷嘴40漏出的清洗液在从喷嘴40到流出开口q的管路3的通路中与空气w1混合,并从窗63冲撞被净化面(而且,在图中以由水滴表示的清洗液缓慢地飞溅的方式图示,但实际上猛烈)。

使用图4说明吸引头1的作用。

图4的a表示为了加深理解而将追随体6卸下的状态。

当将没有追随体6的吸引头1按压至被净化面r,并从管路2开始吸引时,通过吸引作用,经由连通路71将管路3的压力变为负压。于是,从供气口32吸入空气w1,与此同时,从喷嘴40抽出清洗液。空气w1和清洗液混合并且冲撞被净化面r从而清洗被净化面r,但是大多飞溅且直接从连通路71被吸入管路2中。或者,因管路2的负压而直接被吸入管路2中。而且,被净化面r假定地板面。为了清洗表面而直接与被净化面r接触的清洗液仅为一部分。

图4的b~d表示安装了追随体6的状态。在图4的b中,追随体6抵接于作为地板面的被净化面r。当从管路2开始吸引时,通过吸引作用,经由连通路71将管路3的压力变为负压。此时,不是通过追随体6与比连通路71更靠里侧的面72之间将管路3变为负压,而是通过追随体6的清洗液通路62和窗63(参照图2)将管路3的压力变为负压。这是因为,追随体6的平面68和面72以尽可能不留间隙的方式成为相互摹仿的形状。

通过将管路3变为负压,追随体6通过从供气口32(参照图3的b)吸入的空气w1,被按压至被净化面r。从喷嘴40抽出的清洗液从窗63飞出并冲撞被净化面r,从而清洗被净化面r,并通过追随体6的清洗液通路62从连通路71被吸入于管路2中。其结果是,清洗液的大部分与被净化面r直接接触,由此,有效地进行清洗。

图4的c表示吸引头1对于作为绒毛较短的地毯的被净化面r的作用。与图4的b的情况相比,追随体6由于被净化面r的绒毛的存在而稍微后退,但是由从供气口32吸入的空气w1推挤追随体6的背面69,以按压被净化面r的绒毛。从喷嘴40漏出的清洗液冲撞被净化面r并进行渗透,与此同时,在追随体6的清洗液通路62中流动。

图4的d表示吸引头1对于作为绒毛较长的绒毯的被净化面r的作用。与图4的c的情况相比,追随体6由于被净化面r的绒毛的存在而进一步后退,但是在按压被净化面r的绒毛这点上、以及在清洗液冲撞被净化面r并进行渗透、与此同时在追随体6的清洗液通路62中流动这点上是相同的。

这样,通过追随体6被压向被净化面r,无论被净化面r的表面的绒毛的有无、长短,清洗液的大部分均能够与被净化面r直接接触,而有效地清洗。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清洗液通路62是在从底面67到平面68的路径中连续且斜向前行,但是也可以弯曲成波状。在从底面67到平面68的路径为最短的直线中,缩短清洗水与被净化面r接触的距离,且在被净化面r具有起绒时容易卷入。

而且,在实施例中,追随体6通过从供气口32吸入的空气w1对被净化面r进行按压,但也可以使用弹簧等的弹性装置进行按压。但是,从供气口32吸入的空气w1所带来的按压的力充分强,当考虑零件数量的削减效果时,优选不使用弹簧等的弹性装置。

实施例2

图5表示实施例2的吸引头100。吸引头100用于利用泵施加压力而喷出清洗液的湿式清洁器。图5的a是吸引头的侧截面图,图5的b是从箭头y2方向观察的正面图。吸引头100在下侧具有使吸引空气通过的管路102,在上侧具有喷射清洗液的管路103。104是供给清洗液的导管。吸引头100的正面侧成为与被净化面对置的滑动面105。

在图5的b中,在吸引头100的前端正面设置有相对于被净化面进行吸引作用的吸引开口p和清洗液流出的流出开口q。在流出开口q中具备追随体106,在追随体106的里侧可看到从导管104延续出的喷嘴140。在喷嘴140的正面设置有遮蔽板143。在遮蔽板143上设置有开口144。遮蔽板143通过活塞部142和弹簧141的作用,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遮蔽板143的开口144能够选取与喷嘴140正对的位置和偏移后密封喷嘴140的正面的部位。

活塞部142在其周围具有连接大气侧和管路103(第二管路)之间的间隙(供气口145),当在管路102(第一管路)中开始进行吸引、且管路103经由连通路173成为负压时,大气的空气从活塞部142周围的间隙立即流入并恢复成大气压。通过将活塞部142周围的间隙用作供气口145,向弹簧141的周边供气的空气总是流动,能够防止尘土的堆积。

图6的a表示从吸引头100卸下了追随体106的状态。在管路103的流出开口q侧设置有导向件131,追随体106能够相对于流出开口q进行进退。并且,在流出开口q和吸引开口p之间设置有隔离杆107,在隔离杆107的后侧(在附图中为右侧)设置有将管路102和管路103连通的连通路171。连通路173在连通路171的里侧。隔离杆107的功能作用与之前的实施例的隔离杆7相同。连通路171成为从管路103流出的清洗液向管路102吸引的路径。

图6的b~g依次是追随体106的正面图、右侧面图、底面图、平面图、背面图。追随体106在左右的两端具有被导向件131导向而在导向件131上滑动的滑动部161。并且,在图6的b的正面图中,在正面166具有多个倾斜地雕刻的清洗液通路162。清洗液通路162相互交叉且呈现龟甲形花纹。追随体106的上侧(平面168)成为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切口的面,成为使管路103的内部空间向吸引头100的正面侧打开的窗163(同时参照图5的c)。窗163在流出开口q的开口之中预先成为将从喷嘴140喷出的清洗液的路径打开的状态。追随体106在导向件131上滑动时,追随体106的底面167以相对于比连通路171更靠里侧的面172尽可能不留间隙的方式,成为相互摹仿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彼此是相互平坦的面)。追随体106在连通路171和由窗163打开的清洗液的路径之间进行进退。

追随体106的底面167和平面168之间进行倒角,使得不干扰滑动面105进行的在被净化面上的滑动。清洗液通路162从追随体106的底面167到平面168连续地雕刻于正面166。

使用图7说明吸引头100的作用。

图7的a是使吸引头100的吸引开口p浮于空中的状态。管路102为吸引状态,且成为从喷嘴140喷射清洗液的状态。来自连通路173的吸引,由来自窗163的空气w2补充,因此,管路103内成为大气压,活塞部142通过弹簧141的弹力向上部移动。遮蔽板143配置于遮断从喷嘴140喷射的清洗液的前进道路的位置,清洗液冲撞遮蔽板143,其飞沫经由连通路171立即吸引至管路103中。

在图7的b中,当将地板面作为被净化面r且使吸引头100接触时,滑动部161通过与被净化面r的接触而被按下,滑动部161的底面和里侧的面172进行滑动,封锁连通路173,另一方面,形成经由窗163及清洗液通路162到达连通路171的路径。由此,管路103内成为负压,通过大气压与该负压的压差,使活塞部142抵抗弹簧141的弹力并向下方(接近管路103的内部空间的方向)移动。通过该动作,遮蔽板143移动至将开口144与喷嘴140正对的位置,清洗液不会冲撞遮蔽板143而向流出开口q放出。清洗液冲撞被净化面r对其进行清洗,通过追随体6的清洗液通路62从连通路71吸入至管路2中。其结果是,清洗液的大部分与被净化面r直接接触,由此,有效地进行清洗。

图7的c表示吸引头100对于作为绒毛较短的地毯的被净化面r的作用。与图7的b的情况相比,追随体106由于被净化面r的绒毛的存在而稍微后退,但是由从活塞部142的周围的供气口145吸入的空气w1推挤追随体106的背面169,使追随体106按压被净化面r的绒毛。从喷嘴140喷出的清洗液冲撞被净化面r并进行渗透,与此同时,在追随体106的清洗液通路162中流动。

图7的d表示吸引头100对于作为绒毛较长的绒毯的被净化面r的作用。与图7的c的情况相比,追随体106由于被净化面r的绒毛的存在而进一步后退,但是在按压被净化面r的绒毛这点上、以及在清洗液冲撞被净化面r并进行渗透、与此同时在追随体106的清洗液通路162中流动这点上是相同的。

这样,通过追随体6被压向被净化面r,无论被净化面r的表面的绒毛的有无、长短,清洗液的大部分均能够与被净化面r直接接触,而有效地清洗。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7的a中,追随体106从管路103的前端(流出开口q)冒出,在追随体106的后侧,管路103和管路102经由连通路171直接连通。另一方面,在图7的b中,当将地板面作为被净化面r并接触吸引头100时,冒出的追随体106通过与被净化面r的接触而被按压,该直接的连通路径被封锁。这种追随体106的冒出全部由其自重所引起,但也可以通过弹簧等的施力装置进行冒出。而且,吸引头100抵接于被净化面r时,通过从供气口145吸入的空气w1,向被净化面r按压追随体106这点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图8表示实施例3的吸引头200。吸引头200与实施例1的吸引头1一样,通过利用经由吸引作用的连通路271对管路203赋予的负压,进行清洗液吸出并向地面吹附。但是,与吸引头1不同,不具有供气口32。

吸引头200适用于吸引力较弱的吸尘器及作用一定负荷时就停止的吸尘器。如图8的a所示,供给清洗液的导管204插入喷嘴240中,随着朝向喷嘴240的前端而降低高度,并向管路203开口。并且,如图8的b所示,喷嘴240随着朝向其前端而宽度扩大。

导向件231与实施例1不同,未设置于管路203的高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从喷嘴240喷出的清洗液到达流出开口q的部位被清除干净。因此,如图8的c所示,追随体206不具有其它实施例那样的窗63、163。如果将导向件31、131做成导向件231那样,则在追随体6、106中不需要窗63、163。

图9的a~c是追随体的表面图案的变更例(图中,表示追随体206的图案,但其它追随体也同样能够适用。)。根据表面图案不同,清洗液通路能够采用各种形式。在图9的a中,清洗液通路262’不是槽状,而是球状的突起离散地设置于追随体206’的正面266’上。并且,在图9的b中,清洗液通路262”设置为直线状。能够用于净化地板地面的用途中。并且,在图9的c中,清洗液通路262’”成为波状,相互不交叉。

图9的d、e表示以其它的可动形式进退的吸引头。虽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直线状地进退,但是在吸引头300中,追随体306以枢轴366为中心回旋状地进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