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浆机的制浆方法及豆浆机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12255发布日期:2018-06-30 05:0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豆浆机的制浆方法及豆浆机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商业豆制品加工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豆浆机的制浆方法及豆浆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圆桶形商用豆浆机多采用内置过滤网飞刀粉碎技术,该技术粉碎效率低,打出豆浆浓度低,一般在4度以下,加多物料可提高浓度但容易糊管。因此,现有的商用豆浆机存在着浓度和糊管不能兼顾,无法做出5.5-6度的豆浆。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浆机的制浆方法,旨在达到制备浓度较高的产品而不糊管的效果。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浆机,其能够在制浆过程中制备更浓更细的豆浆。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豆浆机的制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制浆物料煮沸后进行保温,然后依次进行第一粉碎阶段、一次熬煮阶段、第二粉碎阶段和二次熬煮阶段;其中,第一粉碎阶段是间歇性地进行粉碎,且在第一粉碎阶段采用第一发热管进行加热保持温度为90-100℃;在一次熬煮阶段过程中是采用第二发热管进行熬煮3-7min,同时间歇性地进行搅拌;在第二粉碎阶段是间歇性地进行粉碎,且在第二粉碎阶段采用第一发热管进行加热保持温度为90-100℃;在二次熬煮阶段过程中是采用第二发热管进行熬煮6-10min,同时间歇性地进行搅拌;第一发热管的加热区域小于第二发热管的加热区域。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上述豆浆机的制浆方法的豆浆机,包括桶体、豆浆机精磨装置和安装于桶体上的用于控制加热和粉碎过程的控制器;桶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第一发热管、第二发热管和豆浆机精磨装置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豆浆机的制浆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其通过将制浆过程分为第一粉碎阶段、一次熬煮阶段、第二粉碎阶段和二次熬煮阶段四个阶段,并在第一粉碎阶段和第二粉碎阶段采用小加热管进行保温,一次熬煮阶段和二次熬煮阶段采用大发热管进行加热并进行间歇性搅拌,同时对各阶段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使得制备而得的豆浆更浓更精细,且不会产生糊管现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豆浆机的制浆方法的豆浆机,其同样能够制备更浓更精细的浆料,且不会产生糊管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豆浆机的制浆方法的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豆浆机精磨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豆浆机精磨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精磨杯体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豆浆机的爆炸图;图6是图5中桶体的底壁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中豆浆机的整体组装图;图8是桶体顶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5中粉碎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a-豆浆机精磨装置;100b-豆浆机;110-精磨驱动件;112-固定架;116-风道;114-粉碎叶片;1142-顶部叶片;1144-底部叶片;120-精磨刀组;130-精磨杯体;131-涡流筋;132-顶部进料口;134-底部出料口;135-阻力筋;1352-第一阻力筋;1354-第二阻力筋;136-凸起;140-桶体;142-卡槽;150-桶盖;160-精磨罩;161-过滤孔;162-顶部固定圈;164-罩体;1642-顶部网孔区;1644-水位指示区;1646-底部网孔区;1647-水位刻度线;166-底部固定圈;168-顶部固定条;169-底部固定条;171-防溢探针;172-测温器;173-防干烧探针;174-第一发热管;175-第二发热管;180-卡扣件;190-三角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豆浆机的制浆方法及豆浆机进行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豆浆机的制浆方法,请结合图1,其包括如下步骤:本发明中的豆浆机采用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两个发热管进行加热,其中第一发热管的加热区域小于第二发热管的加热区域。第二发热管的加热管围成的面积是第一发热管的加热管路围成面积的1.5-3.5倍,优选为2-2.8倍。第一发热管的加热面积更小,功率大致为2KW,可以为1.5-2.52KW;第二发热管的加热面积较大,功率大致为3KW,可以为2.5-3.52KW。S1、将制浆物料煮沸后进行保温,然后依次进行第一粉碎阶段。具体地,第一粉碎阶段是间歇性地进行粉碎,且在第一粉碎阶段采用第一发热管进行加热保持温度为90-100℃。在粉碎过程中采用第一发热管进行保温可以达到粉碎更加均匀,制备的浆料产品均一的效果。具体地,在将制浆物料煮沸过程中是采用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进行加热至沸腾,并保温100-140s。采用两个发热管进行加热能够更快地达到沸腾状态,节省制浆时间。具体地,第一粉碎阶段的间歇性粉碎过程是搅拌10-30s,停机10-20s,循环10-13次,间歇性的进行搅拌使电机得到降温冷却,延长工作寿命。S2、一次熬煮阶段。具体地,在一次熬煮阶段过程中是采用第二发热管进行熬煮3-7min,同时间歇性地进行搅拌。在采用大的发热管进行熬煮,尤其大的发热管的加热区域较大,火热较为温和,不利于产生糊管,同时在熬煮过程中进行搅拌更有利于物料加热的均匀避免产生糊管现象。具体地,一次熬煮阶段的间歇性粉碎的过程中是每60s搅拌4-6s,在此间歇性的搅拌过程中物料得到充分地混合,显著降低了糊管现象的产生。S3、第二粉碎阶段。在第二粉碎阶段是间歇性地进行粉碎,且在第二粉碎阶段采用第一发热管进行加热保持温度为90-100℃;在粉碎过程中采用第一发热管进行保温同样可以达到粉碎更加均匀,制备的浆料产品均一的效果。具体地,第二粉碎阶段的间歇性粉碎过程是搅拌10-30s,停机30-50s,循环10-13次,同样间歇性的进行搅拌使电机得到降温冷却,延长工作寿命。S4、二次熬煮阶段。在二次熬煮阶段过程中是采用第二发热管进行熬煮6-10min,同时间歇性地进行搅拌;二次熬煮阶段的间歇性粉碎的过程中是每60s搅拌4-6s。优选地,在第一粉碎阶段、一次熬煮阶段、第二粉碎阶段和二次熬煮阶段相邻的两个阶段之间进行待机20-40s,优选为25-35s。待机的过程是豆浆机控制器的内置程序控制,使粉碎设备的电机能够得到降温,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请参照图2-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豆浆机精磨装置100a,包括精磨驱动件110、精磨刀组120和用于罩住精磨刀组120的刀片且顶部开口的精磨杯体130;精磨驱动件110的输出端与精磨刀组120的底部相连,以驱动精磨刀组120上的刀片旋转。精磨杯体130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顶部进料口132和多个底部出料口134,底部出料口134的尺寸与精磨刀组120上的刀片的长度相匹配。发明人发现,将精磨刀组120上的刀片的长度和底部出料口134的尺寸设置为大致相等可以显著增强物料粉碎过程中产生的涡流,增加了物料的粉碎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水和物料通过精磨杯体130的顶部进料口132进入,通过精磨驱动件110驱动精磨刀组120旋转对物料进行粉碎,从精磨杯体130的底部出料口134输出,其中通过改进底部出料口134以及刀片等部件的尺寸达到很好涡流状态,有利于将物料研磨地更加精细。具体地,精磨驱动件110可以为一般的驱动马达,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做过多赘述。进一步地,底部出料口134为长方形,底部出料口134的长度为70-85mm,底部出料口134的高度为15-25mm;精磨刀组120上的刀片的长度为70-85mm;精磨杯体130的直径为120-130mm。精磨杯体130的直径为120-130mm的前提下,将底部出料口134的长度和精磨刀组120上的刀片的长度设置为70-85mm,物料的粉碎效果最好,其充分利用了涡流效果达到更好地粉碎效果。进一步地,精磨杯体130的内壁上对应顶部进料口132处设置有涡流筋131,涡流筋131的一端与精磨杯体130的内壁固定连接,涡流筋131的另一端向精磨杯体130的内腔延伸,涡流筋131的设置可以增加物料的激荡和粉碎效果。进一步地,精磨杯体130的内壁上还设置有阻力筋135,阻力筋135的形状与精磨杯体130的形状相匹配,阻力筋135包括第一阻力筋1352和第二阻力筋1354,第一阻力筋1352位于涡流筋131的下方,第一阻力筋1352贴靠精磨杯体130的内壁,第二阻力筋1354的顶部与第一阻力筋1352的底部相连,且第二阻力筋1354的底部向精磨杯体130的内腔延伸,第二阻力筋1354的形状为锥形或四方锥体,且第二阻力筋1354的顶部圆环直径为120-130mm,底部圆环的直径为70-85mm。具体地,阻力筋135的底部大致与刀片的位置齐平,略高于刀片,其配合刀片的位置能够进一步地引发更激烈的涡流效果,尤其是第二阻力筋1354的底部圆环的直径也与刀片的长度相适应,能够保证这一效果达到最佳。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力筋1352和第二阻力筋1354的夹角大致为135度。请结合图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豆浆机100b,图4为其爆炸图。豆浆机100b包括桶体140和豆浆机精磨装置100a,豆浆机精磨装置100a安装于桶体140内,精磨刀组120的刀片位于桶体140的底壁上,精磨杯体130与桶体140的底壁可拆卸连接。请结合图4-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精磨杯体130与桶体14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扣连接的方式,桶体140的底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卡出精磨杯体130的多个卡槽142,精磨杯体130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槽142相配合的凸起136。通过旋转精磨杯体130可以将其底部的凸起136卡入相配合的卡槽142中实现卡接,操作方便。其中,相配合包括形状的配合还包括尺寸的配合,如凸起136的高度以及卡槽142与桶体140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卡槽142的顶壁与桶体140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4-6mm,发明人通过增大卡槽142与桶体140底壁之间的距离进而适应精磨杯体130底部圆环的厚度,达到不容易藏豆渣且容易清洗的目的。进一步地,豆浆机精磨装置100a还包括用于罩住精磨杯体130且顶部开口精磨罩160,精磨罩160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161,使用精磨罩160可以使豆子更加集中,打磨更快更细。具体地,精磨罩160可以通过在桶体140的底部设置卡槽进行固定,这部分内容不做过多赘述。进一步地,精磨罩160包体顶部固定圈162、罩体164、底部固定圈166、多个顶部固定条168和多个底部固定条169,顶部固定条168的顶部与顶部固定圈162的底部相连,顶部固定条168的底部与罩体164的顶部相连,底部固定条169的顶部与罩体164的底部相连,底部固定条169的底部与底部固定圈166的顶部相连。通过固定条进行连接,方便从固定条之间的缝隙进行物料流通。具体地,罩体164上自上而下设置有顶部网孔区1642、水位指示区1644和底部网孔区1646,过滤孔161位于顶部网孔区1642和底部网孔区1646,水位指示区1644的外壁上设置有水位刻度线1647,便于观察物料用量。请参照图3、图4和图7,在桶体140内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精磨驱动件110的固定架112,通过将精磨驱动件110卡固于固定架112上,然后将粉碎叶片114即刀片安装于桶体140的底壁上使精磨驱动件110可以驱动粉碎叶片114进行旋转对物料进行粉碎。此外,在桶体140的底部还设置有便于精磨驱动件110通风的风道116。豆浆机100b还包括控制器、防溢探针171、测温器172和防干烧探针173,桶体140的底壁上对应刀片的安装口设置有第一发热管174和第二发热管175,防溢探针171、测温器172、防干烧探针173、第一发热管174和第二发热管175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防溢探针171位于桶体140的顶部内壁上,测温器172和防干烧探针173均位于桶体140的底部内壁上。这部分部件和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不做过多赘述,请参照现有豆浆机中的相同部件的工作过程。具体地,第一发热管174和第二发热管175可以为加热线圈的形式,围绕粉碎叶片114进行设置。控制器为一般的内置程序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控制第一发热管174、第二发热管175和精磨驱动件110的工作过程。如图5、图7和图8所示,豆浆机100b还包括桶盖150,桶体140与桶盖150可拆卸连接。桶盖150和桶体140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拆卸方便。具体地,可以在桶体140的侧壁顶部处设置卡扣件180将桶体140和桶盖150进行固定,此部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三角架190,用于放置豆浆机100b。豆浆机100b的出浆龙头位于桶体140的侧壁上,用于打浆完成后进行出料。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精磨刀组120的刀片即粉碎叶片114包括顶部叶片1142和底部叶片1144,顶部叶片1142包括四个叶片,底部叶片1144包括至少两个叶片,且每个底部叶片1144均与一个顶部叶片1142相对设置;与底部叶片1144相对设置的每个顶部叶片1142均向上翻折,每个底部叶片1144均向下翻折。采用中刀片进行粉碎,粉碎效果十分理想。在其他实施例中,粉碎叶片114也可以为八叶片的形式,即顶部叶片1142为四个叶片,底部叶片1144也为四个叶片。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豆浆机的制浆方法,采用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进行加热,其中第二发热管的加热管围成的面积是第一发热管的加热管路围成面积的1.5倍,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豆浆机的桶体内加入水和大豆,干大豆和水的重量比为1:10,采用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将物料煮沸后继续加热100s。其次,停机20s后对物料进行第一粉碎阶段,具体为每次粉碎10s停机10s并循环10次,同时采用第一发热管进行加热保持温度为90℃。再次,停机25s后对物料进行一次熬煮阶段,此阶段采用第二发热管进行熬煮3min,同时每60s搅拌4s。然后,停机40s对物料进行二次粉碎阶段,此阶段控制粉碎10s停机30s并循环10次,采用第一发热管进行加热保持温度为90℃。最后,待机35s后对物料进行二次熬煮阶段,此阶段采用第二发热管进行熬煮6min,同时每60s搅拌4s。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豆浆机的制浆方法,采用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进行加热,其中第二发热管的加热管围成的面积是第一发热管的加热管路围成面积的3.5倍,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豆浆机的桶体内加入水和大豆,干大豆和水的重量比为1:10,采用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将物料煮沸后继续加热140s。其次,停机20s后对物料进行第一粉碎阶段,具体为每次粉碎30s停机20s并循环13次,同时采用第一发热管进行加热保持温度为100℃。再次,停机25s后对物料进行一次熬煮阶段,此阶段采用第二发热管进行熬煮7min,同时每60s搅拌6s。然后,停机40s对物料进行二次粉碎阶段,此阶段控制粉碎30s停机50s并循环13次,采用第一发热管进行加热保持温度为100℃。最后,待机35s后对物料进行二次熬煮阶段,此阶段采用第二发热管进行熬煮10min,同时每60s搅拌6s。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豆浆机的制浆方法,采用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进行加热,其中第二发热管的加热管围成的面积是第一发热管的加热管路围成面积的2倍,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豆浆机的桶体内加入水和大豆,干大豆和水的重量比为1:10,采用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将物料煮沸后继续加热120s。其次,停机30s后对物料进行第一粉碎阶段,具体为每次粉碎25s停机15s并循环12次,同时采用第一发热管进行加热保持温度为95℃左右。再次,停机30s后对物料进行一次熬煮阶段,此阶段采用第二发热管进行熬煮5min,同时每60s搅拌5s。然后,停机30s对物料进行二次粉碎阶段,此阶段控制粉碎25s停机40s并循环12次,采用第一发热管进行加热保持温度为95℃左右。最后,待机30s后对物料进行二次熬煮阶段,此阶段采用第二发热管进行熬煮8min,同时每60s搅拌5s。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豆浆机的制浆方法,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进行加热,其中第二发热管的加热管围成的面积是第一发热管的加热管路围成面积的2.8倍。对比例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豆浆机的制浆方法,采用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进行加热,其中第二发热管的加热管围成的面积是第一发热管的加热管路围成面积的2倍,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豆浆机的桶体内加入水和大豆,干大豆和水的重量比为1:10,采用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将物料煮沸后继续加热120s。其次,停机30s后对物料进行第一粉碎阶段,具体为每次粉碎25s停机15s并循环12次,同时采用第一发热管进行加热保持温度为95℃左右。再次,停机30s后对物料进行一次熬煮阶段,此阶段采用第一发热管进行熬煮5min。然后,停机30s对物料进行二次粉碎阶段,此阶段控制粉碎25s停机40s并循环12次,采用第一发热管进行加热保持温度为95℃左右。最后,待机30s后对物料进行二次熬煮阶段,此阶段采用第一发热管进行熬煮8min。试验例1将实施例1-4中制备的豆浆产品与对比例中制备的豆浆产品进行浓度的测定,测定方法采测定结果见表1。测定方法采用常规的测定方法,测定指标包括豆浆浓度、蛋白质含量、粘度和有无糊管现象。表1豆浆的各指标测试结果组别豆浆浓度/%蛋白质含量/%粘度/mPa.s有无糊管实施例15.684.512.00无实施例25.724.522.05无实施例35.734.532.06无实施例45.814.552.11无对比例4.553.511.54明显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豆浆机的制浆方法制备的豆浆浓度更高且没有糊管现象的产生,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价值。同时可以观察和体验到,本发明实施例1-4制备的豆浆不仅浓度高而且粒度精细,口感极佳。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豆浆机的制浆方法,其通过将制浆过程分为第一粉碎阶段、一次熬煮阶段、第二粉碎阶段和二次熬煮阶段四个阶段,并在第一粉碎阶段和第二粉碎阶段采用小加热管进行保温,一次熬煮阶段和二次熬煮阶段采用大发热管进行加热并进行间歇性搅拌,同时对各阶段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使得制备而得的豆浆更浓更精细,且不会产生糊管现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豆浆机的制浆方法的豆浆机,其同样能够制备更浓更精细的浆料,且不会产生糊管现象。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