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单手开启闭合杯盖的杯子及杯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5263发布日期:2019-10-18 21:06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单手开启闭合杯盖的杯子及杯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餐饮饮食用具,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可单手开启闭合杯盖的杯子及杯托。



背景技术:

杯子(又名杯,下同)、瓶、壶、罐,一般是人们用来盛装可食用液体、固体的器皿,通常用塑料、玻璃、瓷或不锈钢制造,平时用来盛装水、油、酒、酱油、醋等食用液体食用品,也可用来喝茶、喝水、喝咖啡、喝饮料、喝酒,或盛装味精、鸡精、花椒、大料等固体食用品。杯子多呈圆柱形,也有方形等形状的水杯,上面开口,中空,以供盛物。因杯子开口,杯内液体、固体容易被四周尘埃污染,所以当长时间放置,多用杯盖遮掩。盛装热饮的杯子有手柄,这样方便使用。在各国的不同领域和文化中,杯子的形状个不一样,可以说文化决定形状。杯子也有很多种类,如保温杯、开口杯、环行杯、智能杯、单层杯、双层杯、真空杯、纳米杯、能量杯、生态杯等等。

杯托(又名杯架,下同),作为杯子的辅助用具,一般是人们用来置放杯子用的浅盘,通常设置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表层面,用于放置杯、瓶、壶、罐等盛装可食用液体、固体的器具,通常用塑料、纸、玻璃、瓷或不锈钢制造。

发展至今,杯子和杯托的种类和所用材质可以说种类繁多,数不胜数,日渐美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人们在拿起杯子准备饮用或使用杯体内存放的可食用液体、固体时,一般都要经过一只手抓紧、一只手拧紧,双手并用才能实现水杯杯盖的开启关闭,也才能完成杯体内可食用液体、固体使用和保存。如此使用杯子程序复杂、动作繁琐,有时还力不从心,而且动起手来也比较吃力,这与日渐进步的餐饮、饮食文化及日渐明显的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已不相适应,尤其是对于特种情况下只能一只手独立完成杯子杯盖启封的特定群体已形成极大障碍,甚至埋下诸多安全隐患。

目前,为方便杯子使用者,尤其是机动车司乘人员,一些机动车生产厂家在机动车车载杯托开口处、内里底层面周边设置或采用夹紧机构、可伸缩的卡槽、积木调节式设计等技术,对大小不同的杯子进行夹紧、卡紧,或间隔出大小不同的杯托空间,用于放置大小不同的杯子,但促使杯子在杯托内固置并无法旋转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仍无法完全解决机动车司乘人员一只手独立完成杯子杯盖启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世界各国各地普遍使用的采用塑料材质制作的水瓶瓶体更是如此,为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杯子与杯托间的相互助力,提升杯子杯盖的启封流程,满足不同群体一只手独立完成杯子杯盖开启闭合的即时之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利于简化带有螺旋式开启闭合杯盖的杯子(包括带有螺旋式启封盖的各种瓶、罐、壶等中空容器、器皿,下同)杯体内盛装的液体、固体物质使用流程的杯子及杯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单手开启闭合杯盖的杯子及杯托,包括杯子主体及杯盖、杯口、杯子侧层面、杯子底层面、杯子凹槽、杯子凹槽出入口、杯子凹槽顶层面、杯子凹槽侧层面、杯子防震隔膜、杯子手柄,杯托主体及杯托入口、杯托顶层面、杯托侧层面、杯托底层面、杯托凸榫(又名榫子、榫卯、凸起,下同)、杯托凸榫顶层面、杯托凸榫侧层面、杯托凸榫底层面、杯托防震隔膜、杯托凹槽、杯托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对接或连接装置、杯托凸榫扩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子主体设置成其在杯托主体中即时放入、固置、取出的形体,如圆柱形、桶型、锥型、球型、菱型、橄榄型等各种有助于杯子主体在杯托内随意放入、固置、取出的形体;所述杯子凹槽设置于杯子主体底层面或侧层面,如设置于杯子主体底层面,或设置于杯子主体侧层面,或杯子主体底层面、侧层面均设置杯子凹槽,采用杯子凹槽与杯子主体初始一体式设定,或者,采用应需组合式设定,用于通过杯子凹槽与杯托凸榫或杯托凸榫扩容器的对接、连接或衔接实现杯子主体在杯托主体内的固置,实现一只手即可完成杯子杯盖的拧紧拧开,即一只手独立完成杯子杯盖的关闭和开启,一个杯子主体对应杯托凸榫设置一个、一组或一个、一组以上杯子凹槽;所述杯子凹槽出入口设置于杯子主体底层面外表层面或杯子主体侧层面外表层面,为杯托凸榫的放入、固置、取出提供技术支撑,一个杯子凹槽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凹槽出入口;

所述杯子防震隔膜设置于杯子凹槽顶层面、侧层面内里表层面,或设置于杯子凹槽顶层面、侧层面内里表层面及杯子主体底层面外表层面,或设置于杯子凹槽顶层面、侧层面内里表层面、杯子主体底层面外表层面及杯子主体侧层面外表层面,用于防止杯子主体与杯托主体间的相互震动与摩擦,一个杯子主体设置一层或一层以上防震隔膜;

所述杯盖设置于杯子主体杯口,并通过自身外表侧表层面或内里侧表层面设置的螺丝纹与杯口内里侧表层面或外表侧层面设置的螺丝纹,采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实现杯盖对于杯口的开启、闭合,即通过拧开拧紧杯盖完成杯口的开启、闭合;

所述杯子所用材料材质、形体结构及其自身重量、承载空间、承载量、大小尺度等量化数值不做限定但不脱离要求保护的本发明;

所述杯子所用材料材质耐热安保指数须符合所在国国标或国际通用标准;

所述杯子用于注入、存放及供给各种液体类物品,或者,用于注入、存放及供给可流动或滚动的颗粒类、粉末类物品;

所述杯托主体设置成包容并承载杯子主体的形体,设置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外表表层面或内里表层面,采用杯托主体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初始一体式设定,即杯托主体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初始自成一体,或通过采用杯托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对接或连接装置,实现杯托主体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的应需即时连接或对接,用于杯子主体的放入、固置、取出,并为杯子主体置入后的固置提供条件和技术支撑,一个杯托主体承载一个或一个以上杯子主体;所述杯托凸榫设置于杯托主体内里表层面,或设置于杯托主体外表表层面,如设置于杯托主体底层面内里表层面,或设置于杯托主体侧层面内里表层面,或设置于杯托主体侧层面外表层面,或设置于杯托主体顶层面内里表层面,或设置于杯托主体顶层面外表层面,或上述各层面均设置杯托凸榫,采用杯托凸榫与杯托主体初始一体式设定,即杯托凸榫与杯托主体初始自成一体,或采用连接、对接或衔接技术实现杯托凸榫与杯托主体的应需组合式设定,如通过现有的粘合、焊接、螺丝钉、螺栓与螺母(俗称螺丝帽)组合等技术实现杯托凸榫与杯托主体的一体式连接、对接或衔接组合,用于通过杯托凸榫与杯子凹槽的相互对接、连接或衔接实现杯托主体承载杯子主体后,杯子主体在杯托主体内的固置,实现一只手即可完成杯子杯盖的拧紧拧开,即一只手独立完成杯子杯盖的关闭和开启,一个杯托主体对应杯子凹槽设置一个、一组或一个、一组以上杯托凸榫;

所述杯托防震隔膜设置于杯托凸榫顶层面、侧层面外表层面,或设置于杯托凸榫顶层面、侧层面外表层面及杯托底层面内里表层面,或设置于杯托凸榫顶层面、侧层面外表层面、杯托底层面内里表层面及杯托侧层面内里表层面,用于防止杯托主体与杯子主体间的相互震动与摩擦,一个杯托主体设置一层或一层以上防震隔膜;

所述杯托凸榫扩容器,包括扩容器主体及扩容器顶层面、扩容器侧层面、扩容器底层面、扩容器凹槽、扩容器凹槽出入口;所述杯托凸榫扩容器设置成包容杯托凸榫并接受杯子凹槽包容的形体,以应对杯子凹槽空间的变化和实现杯子主体置入杯托主体后的固置,一个杯托主体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杯托凸榫扩容器,或者,不设置杯托凸榫扩容器;所述扩容器凹槽设置于扩容器内里,并通过设置的扩容器凹槽出入口与杯托凸榫实现连接、对接、衔接,一个杯托凸榫扩容器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扩容器凹槽;所述扩容器凹槽设置成包容并固置杯托凸榫的形体,同时扩容器主体设置成置入杯子凹槽实现杯子主体固置的形体,扩容器凹槽形体与扩容器主体形体采用相同形状形体设定,如采用外三内三形设定,即扩容器主体设置成三棱柱形,扩容器凹槽亦设置成三棱柱形,或采用不同形状形体设定,如采用外三内四形设定,即扩容器主体设置成四棱柱形,扩容器凹槽则设置成三棱柱形,同时,扩容器凹槽形体须与杯托凸榫形体采用对应式设定;所述扩容器凹槽出入口设置于杯托凸榫扩容器主体外表层面,如设置于杯托凸榫扩容器主体底层面,或设置于杯托凸榫扩容器主体顶层面,或设置于杯托凸榫扩容器主体侧层面,一个杯托凸榫扩容器主体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凹槽出入口;

所述杯托凸榫扩容器所用材料材质、形体结构及其自身重量、大小尺寸等量化数值不做限定但不脱离要求保护的本发明;

所述杯托凹槽设置于杯托侧层面内里表层面,用于为杯子手柄随杯子主体置入杯托主体提供条件和技术支撑,并辅助杯子主体的固置,一个杯托主体设置一条或一条以上杯托凹槽,或者,不设置杯托凹槽;

所述杯托入口设置于杯托主体顶层面、侧层面或底层面,用于杯子主体的置入、取出,一个杯托主体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杯托入口;

所述杯托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对接或连接装置设置于杯托主体顶层面、侧层面或底层面,用于杯托主体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实现连接或对接,一个杯托主体设置一个、一组或一个、一组以上杯托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对接或连接装置,或者,不设置杯托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对接或连接装置,并采用杯托主体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初始一体式设定,即杯托主体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初始自成一体;

所述杯托所用材料材质、形体结构以及其自身重量、承载空间、承载量、大小尺寸等量化数值不做限定但不脱离要求保护的本发明;

所述杯托主体设置于交通工具外表表层面或内里表层面,或设置于桌体、柜体、床体、墙体外表表层面或内里表层面,或设置于座椅、轮椅外表表层面、或设置于包体、箱体、袋体、囊体外表表层面或内里表层面,或设置于腰带外表表层面,采用初始一体式设定,或者,通过采用杯托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对接或连接装置,实现杯托主体与上述固定或可移动物体的应需即时连接或对接;

本发明通过杯子及杯托在特定区域或空间的连接、对接或衔接式组合,实现了一只手可以独立完成杯子杯盖的开启闭合或拧开拧紧,解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饮用杯体内饮料或使用杯体内固体时的需用双手用力且操作流程繁琐复杂、完成饮用或使用费心费力,简化了操作环节,提升了生活效能,同时,也为各式杯托提供了特定存放空间,扩大了杯托的使用范围或空间,进而减少了传统的饮用、使用杯体内液体、固体的步骤和时间,再者,杯子与杯托的固置式器具组合,简化或优化了实际使用人在特定区域对杯体内液体、固体的饮用流程,也美化和提升了家家户户或人人追求的生活空间和生活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杯子的形状形体、储物量,凹槽的数量、形状形体及所用材料材质,杯托的形状形体、承载量,凸榫的数量、形状形体及所用材料材质,根据使用场地的各异或不同使用人的不同需求设定、制作。

作为优选,所述杯托凸榫采用三棱柱形状设定,即可实现对设置三棱柱或三棱柱以上多棱柱凹槽的杯子主体的容纳与固置。

作为优选,所述杯子凹槽、杯托凸榫均采用三棱柱形状设定,凹槽深度与凸榫高度相近,一个杯子设置一个凹槽、一个杯托设置一个凸榫即可实现杯子与杯托的固置式对接、连接或衔接,同时实现一只手完成杯子杯盖的开启关闭。

作为优选,所述杯子凹槽、杯托凸榫均采用四棱柱形状设定,凹槽深度与凸榫高度相近,一个杯子设置一个凹槽、一个杯托设置一个凸榫即可实现杯子与杯托的固置式对接、连接或衔接,同时实现一只手完成杯子杯盖的开启关闭。

作为优选,所述杯子防震隔膜、杯托防震隔膜采用单一式设置,即在杯子和杯托间采用任选一种设置防震隔膜,进而降低杯子及杯托的生产加工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杯托凸榫设置于杯托底层面内里表层面,杯托凸榫与杯子凹槽对接、连接、衔接更准确、快捷、容易掌握。

作为优选中优选,所述杯托可容纳、包容并通过凸榫固置各式设置有凹槽的杯子形体。

作为优选中优选,所述杯托不设置顶层面和侧层面,仅设置杯托底层面及设置于杯托底层面的杯托凸榫并通过自身设置的对接或连接装置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外表层面或内里表层面直接实现对接或连接,进而拓展杯托应用范围或空间。

作为优选中优选中优选,所述杯托不设置顶层面和侧层面,采用杯托底层面及设置于杯托底层面的杯托凸榫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初始一体式设定,即初始即将杯托底层面及设置于杯托底层面的杯托凸榫设置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外表表层面或内里表层面,进而简化设计、生产流程,降低设计、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杯托主体设置于固定或可移动式物体外表层面。

作为优选,所述杯托主体采用网格式、栏栅式设定。

本发明的优点是:

(1)、通过采用杯子与杯托固置式对接、连接、衔接的技术设计或组合,改变了杯子使用人传统的饮用方式,简化了使用流程,缩短了使用时间,为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日渐改善和提升提供了条件;

(2)、通过采用杯子与杯托固置式对接、连接、衔接的技术设计或组合,一只手代替了一双手,减轻了人力,杯子使用人在饮用杯体内液体、固体饮料、食品或向杯体内注入液体、固体饮料、食品时不需再频繁通过双手来完成专对杯子杯盖的打开、关闭等传统操作方式、操作程序;

(3)、通过采用杯子凹槽及杯托凸榫的圆柱形、三棱柱、四棱柱及多棱柱形设计和应用,使得杯子在杯托承载下可让使用人单手随意进行开启、闭合;

(4)、通过杯托凸榫扩容器的设定与应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杯托凸榫与杯子凹槽的相互不适应性;

(5)、通过采用杯托的多样化设计与应用提升了杯子及杯托的适用范围或空间;

(6)、通过杯子与杯托的随机固置式组合与应用,为人们旅游出行或居家饮用杯体内液体、固体饮料提供了使用人一只手即可独立完成饮用的便捷、快捷,尤其是解决了身体不便者的燃眉之急。

附图说明

图1是杯子、杯托两位一体全视图(圆柱形凹槽、凸榫);

图2是杯子全视图(圆柱形凹槽);

图3是杯子底层面截面图(圆柱形凹槽);

图4是杯子全视图(半圆柱形凹槽);

图5是杯子底层面截面图(半圆柱形凹槽);

图6是杯托全视图(圆柱形凸榫);

图7是杯托底层面截面图(圆柱形凸榫);

图8是杯托全视图(半圆柱形凸榫);

图9是杯托底层面截面图(半圆柱形凸榫);

图10是杯托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对接或连接全视图(初始一体式);

图11是杯托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对接或连接全视图(应需组合式);

图12是杯托凸榫扩容器全视图(内三外圆形);

图13是杯托凸榫扩容器全视图(内四外圆形);

图14是杯托凸榫扩容器全视图(内三外四形);

图15是杯托凸榫扩容器全视图(内四外四形);

图16是杯托凸榫扩容器全视图(内圆外四形);

图17是杯托凸榫扩容器全视图(内三外三形)。

图中:1为杯子、2为杯子主体、3为杯盖、4为杯口、5为杯子侧层面、6为杯子底层面、7为杯子凹槽、8为杯子凹槽出入口、9为杯子凹槽顶层面、10为杯托、11为杯托主体、12为杯托入口、13为杯托顶层面、14为杯托侧层面、15为杯托底层面、16为杯托凸榫、17为杯托凸榫顶层面、18为杯托凸榫底层面、19为杯托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对接或连接装置、20为固定或可移动物体、21为杯托凸榫扩容器、22为杯托凸榫扩容器主体、23为杯托凸榫扩容器顶层面、24为杯托凸榫扩容器侧层面、25为杯托凸榫扩容器底层面、26为杯托凸榫扩容器凹槽出入口、27为杯托凸榫扩容器凹槽、28为杯子凹槽侧层面、29为杯托凸榫侧层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17所示,可单手实现开启闭合杯盖3的杯子1及杯托10的组合和应用,分别见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

将杯托10采用初始一体式或应需组合式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20进行连接,将杯子1通过杯托入口12置入杯托主体11内里,并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使设置于杯子主体2底层面7的杯子凹槽出入口8与设置于杯托主体11底层面15内里表层面的杯托凸榫16实现对接,进而通过杯子凹槽7与杯托凸榫16的连接和衔接实现杯子主体2的固置,此时即可一只手应需即时完成杯盖3的开启闭合、拧紧拧开(见附图1、2、3、6、7、10、11)。

实施例二:

将杯托10采用初始一体式或应需组合式与固定或可移动物体20进行连接,将杯子1通过杯托入口12置入杯托主体11内里,并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使设置于杯子主体2侧层面5的杯子凹槽出入口8与设置于杯托主体11侧层面14内里表层面的杯托凸榫16实现对接,进而通过杯子凹槽7与杯托凸榫16的连接和衔接实现杯子主体2的固置,此时即可一只手应需即时完成杯盖3的开启闭合、拧紧拧开(见附图1、4、5、8、9)。

实施例三:

对应不同的杯子凹槽7,将杯托凸榫扩容器21通过其杯托凸榫扩容器主体22自身设置的杯托凸榫扩容器凹槽27出入口26对接、连接、衔接相应相同的杯托凸榫16,即可实现针对不同的杯子凹槽7设置不同的杯托凸榫16,进而实现设置各种不同杯子凹槽7的杯子主体2均可对应设置相同的杯托凸榫16,并通过杯托凸榫16对杯子凹槽7的固置实现一只手对于杯盖3的开启闭合(见附图12、13、14、15、16、17)。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