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形智能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5257发布日期:2019-10-18 21:0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形智能枕头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枕头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形智能枕头。



背景技术:

枕头作为一种原始的睡眠工具,对于身体健康和使用者的睡眠质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被千万个家庭广泛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枕头的要求逐渐从单一功能向保护颈椎方向发展。

众所周知,睡觉时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状态,才能使颈项部皮肤、肌肉、韧带、椎间关节及穿过颈部的气管、食道和神经等组织与整个人体一起放松、休息。使用传统枕头时,无论是仰睡还是侧睡,都会使颈椎生理状态改变,使颈部某些局部肌肉过度紧张,久而久之,颈部肌肉就会发生劳损、挛缩,促使颈椎位置发生微小变化,引起颈部神经根和血管受刺激或压迫,出现反射性痉挛,甚至造成脑部供血不足,产生颈、肩、背、臂麻痛或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耳鸣、恶心、听力减退等症状。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三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使用符合自身脊柱的枕头很有必要。

目前,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市面上有方形枕头、圆形枕头和床头靠枕等不同形状的枕头,但就目前来看,市面上的枕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枕头自从生产出来那一刻就无法改变外形,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使用部位会出现变形、塌陷,不但不能有效支撑人体颈椎,还在一定程度上给颈椎造成压迫,造成潜在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变形智能枕头,采用微电脑装置通过控制固定区域内气泵中气体的输送,从而控制变形区域中气囊的充放气,进而智能改变枕头的外形,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枕头无法改变外形,当使用时间过长时,使用部位出现变形、塌陷,不但不能有效支撑人体颈椎,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颈椎造成压迫,对人体造成潜在伤害的问题。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变形智能枕头,包括:设置有若干充满充气气囊的变形区域和设置有气泵的固定区域,通过所述变形区域和所述固定区域形成枕头结构;

所述气泵上通过第一输气导管连接有气体分散器,所述气泵以及气体分散器设置在所述固定区域远离所述变形区域一端的底部;

所述固定区域还设置有微电脑装置,所述微电脑装置设置在所述气泵以及气体分散器的相邻位置,所述微电脑装置与所述气泵和气体分散器通过电缆相连接,控制所述气泵以及气体分散器开关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变形区域和固定区域之间设置有网状纤维隔离装置,用于隔离所述变形区域和固定区域,防止所述变形区域中的气囊进入所述固定区域;

每个所述气囊连接有一个固定的第二输气导管,所述第二输气导管穿过所述网状纤维隔离装置进入所述固定区域,与所述固定区域中的气体分散器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区域还设置有蓝牙接收装置、wifi接收装置和声音播放器;

所述蓝牙接收装置和wifi接收装置均集成在所述微电脑装置的控制电路板上;

所述声音播放器设置在所述固定区域底部靠近所述变形区域的位置,所述声音播放器与所述微电脑装置通过电缆连接,通过所述微电脑装置控制所述声音播放器的开启和关闭。

可选的,所述气囊的直径为0.5-10mm。

可选的,所述变形区域还设置有人体姿态传感器,所述人体姿态传感器用于识别人体睡姿;

所述人体姿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变形区域的顶面以及变形区域中远离固定区域的一端,与所述微电脑装置通过电缆连接。

可选的,所述变形区域包括侧卧变形部和仰卧变形部;

当所述人体姿态传感器所识别出的人体睡姿为侧卧时,人体姿态传感器将侧卧信号传递给微电脑装置,所述微电脑装置通过气泵控制所述侧卧变形部的气囊充放气,从而控制所述侧卧变形部变形;

当所述人体姿态传感器所识别出的人体睡姿为仰卧时,人体姿态传感器将仰卧信号传递给微电脑装置,所述微电脑装置通过气泵控制所述仰卧变形部的气囊充放气,从而控制所述仰卧变形部变形。

可选的,所述固定区域和所述变形区域通过枕套包裹。

可选的,所述枕套固定区域中采用海绵进行填充,用于保持枕头形状。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变形智能枕头,包括:设置有若干充满充气气囊的变形区域和设置有气泵的固定区域,通过所述变形区域和所述固定区域形成枕头结构;其中,气泵上通过第一输气导管连接有气体分散器,固定区域中还设置有微电脑装置,微电脑装置可以控制气泵以及气体分散器开关的开启和关闭;变形区域和固定区域之间设置有网状纤维隔离装置,每个气囊连接有一个固定的第二输气导管,第二输气导管穿过网状纤维隔离装置进入固定区域,与固定区域中的气体分散器相连接。本申请中通过网状纤维隔离装置,用于隔离变形区域和固定区域,防止变形区域中的气囊进入固定区域,避免固定区域与变形区域相互干扰;采用微电脑装置控制气泵以及气体分散器开关的开启和关闭,从而通过第二输气导管控制变形区域中气囊的充放气,进而智能改变枕头的外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变形智能枕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枕头无法改变外形,当使用时间过长时,使用部位出现变形、塌陷,不但不能有效支撑人体颈椎,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颈椎造成压迫,对人体造成潜在伤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智能枕头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智能枕头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智能枕头侧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智能枕头使用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区域,2-变形区域、3-气囊、4-网状纤维隔离装置、5-气泵、6-第一输气导管、7-气体分散器、8-第二输气导管、9-微电脑装置、10-蓝牙接收装置、11-wifi接收装置、12-声音播放器、13-人体姿态传感器、14-充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前言附图1、2和附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智能枕头的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如图1、2和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智能枕头,包括:设置有若干充满充气气囊3的变形区域和设置有气泵5的固定区域1,通过所述变形区域和所述固定区域1形成枕头结构;为便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智能枕头的安装使用,示例型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下尺寸规格的可变形智能枕头,参考附图1、2和3,该图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智能枕头的基本结构和尺寸大小。如图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智能枕头,整个枕头的长度为70cm,高度为10cm,其中固定区域1的宽度为20cm,变形区域2的宽度在20-23cm之间,以适应枕头的形变。

同时,所述气泵5上通过第一输气导管6连接有气体分散器7,所述气泵5以及气体分散器7设置在所述固定区域1远离所述变形区域2一端的底部;

所述固定区域1还设置有微电脑装置9,所述微电脑装置9设置在所述气泵5以及气体分散器7的相邻位置,微电脑装置9通过充电口14外接插头控制其开启和关闭;所述微电脑装置9与所述气泵5和气体分散器7通过电缆相连接,控制所述气泵5以及气体分散器7开关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变形区域2和固定区域1之间设置有网状纤维隔离装置4,用于隔离所述变形区域2和固定区域1,防止所述变形区域2中的气囊3进入所述固定区域1;

每个所述气囊3连接有一个固定的第二输气导管8,所述第二输气导管8穿过所述网状纤维隔离装置4进入所述固定区域1,与所述固定区域1中的气体分散器7相连接。

本申请提供通过网状纤维隔离装置4,用于隔离变形区域2和固定区域1,防止变形区域2中的气囊3进入固定区域1,避免固定区域1与变形区域2相互干扰;采用微电脑装置9控制气泵5以及气体分散器7开关的开启和关闭,从而通过第二输气导管8控制变形区域2中气囊3的充放气,进而智能改变枕头的外形。

可选的,所述固定区域1还设置有蓝牙接收装置10、wifi接收装置11和声音播放器12;

所述蓝牙接收装置10和wifi接收装置11均集成在所述微电脑装置9的控制电路板上,整个枕头可以通过蓝牙接收装置10和wifi接收装置11与手机或者网络连接,将微电脑装置9中检测到的信号发送至手机客户端app,从而通过手机客户端app记录显示,同时可以监测睡眠;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app设置最佳睡眠参数通过网络发送至微电脑装置9,微电脑装置9控制气泵5调节变形区域2中气囊3的充放气,从而为使用者调节枕头变形区域2的形变大小,找到最合适的枕头形变度。

所述声音播放器12设置在所述固定区域1底部靠近所述变形区域2的位置,所述声音播放器12与所述微电脑装置9通过电缆连接,通过所述微电脑装置9控制所述声音播放器12的开启和关闭。

其中,本申请中提供的可变形智能枕头中设置声音播放器12的作用在于可以通过手机来播放音乐、广播、起床闹钟等。

可选的,所述气囊3的直径为0.5-10mm。

其中,设置直径为0.5-10mm的气囊3目的是通过气泵5的充放气来改变枕头变形区域2外形,在这个尺寸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能更加精密的改变外形,使枕头可变形区域2更贴合人体,改善睡眠和保护颈椎;如果气囊3的直径小于此直径,将需要在枕头内部变形区域2连接更多的第二输气导管8,采用的气体分散器7将增大,不利于整体尺寸控制,能耗也将增加,不节约环保。气囊3如果设计成比此设计的直径大,将不能提供精密的外形改变,起不到保护颈椎的功能。

可选的,所述变形区域还设置有人体姿态传感器13,所述人体姿态传感器13用于识别人体睡姿;

所述人体姿态传感器13设置在所述变形区域2的顶面以及变形区域2中远离固定区域1的一端,与所述微电脑装置9通过电缆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人体姿态传感器13是一个集成了超声波探测器和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综合探测器,其中,超声波传感器用声波判断人体的接触枕头和不接触枕头的不同回声频率,压力传感器用于探测人体肩部区域在人不同睡姿状态下的压力变化。综合这两个传感器来判断人的不同睡姿,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精准识别人体睡姿,防止误判。

同时,人体姿态传感器13的可以判断人在睡眠中是处于仰卧还是侧睡状态。通过人体姿态传感器13传递信号给微电脑装置9,微电脑装置9再控制启动气泵5和打开气体分散器7上控制相应区域的气囊3的开关,通过气囊3充气来改变外形。

可选的,所述变形区域2包括侧卧变形部和仰卧变形部,当所述人体姿态传感器13所识别出的人体睡姿为侧卧时,人体姿态传感器将侧卧信号传递给微电脑装置9,所述微电脑装置9通过气泵5控制所述侧卧变形部的气囊3充放气,从而控制所述侧卧变形部变形;

当所述人体姿态传感器13所识别出的人体睡姿为仰卧时,人体姿态传感器13将仰卧信号传递给微电脑装置9,所述微电脑装置9通过气泵5控制所述仰卧变形部的气囊3充放气,从而控制所述仰卧变形部变形。

可选的,所述固定区域1和所述变形区域2通过枕套包裹,通过传统枕套包裹固定区域1和变形区域2,可以使得使用者体会到传统枕头具有的舒适度,这样,本申请中提供的枕头既有传统枕头的舒适度,又具有变形的作用;其中,包裹形式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可选的,所述枕套固定区域1中采用海绵进行填充,用于保持枕头形状。

采用海绵进行填充枕头的固定区域1,同样是为了保证整个枕头的舒适性,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智能枕头,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变形智能枕头的使用方法。请参考附图4,该图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智能枕头的使用方法流程。

具体的:当人体头部以及颈部位置接触枕头变形区域2时,位于枕头变形区域2的人体姿态传感器13会根据接触的位置识别出人体的睡眠姿势,进而将睡姿信号传输至微电脑装置9中;同时,也可以通过微电脑装置9中设置的蓝牙接收装置10和wifi接收装置11,枕头可以通过蓝牙接收装置10和wifi接收装置11与手机或者网络连接,将微电脑装置9中检测到的信号发送至手机客户端app,从而通过手机客户端app记录显示,同时可以检测睡眠;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app设置最佳睡眠参数通过网络发送至微电脑装置9,微电脑装置9控制气泵5调节变形区域2中气囊3的充放气,从而为使用者调节枕头变形区域2的形变大小,找到最合适的枕头形变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手机来控制固定区域1中的声音播放器12播放音乐、广播、起床闹钟等;当微电脑装置9接收到的信号为侧卧睡姿时,微电脑装置9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启动气泵5通过第一输气导管6向气体分散器7输气,此时气体分散器7的阀门打开,通过第二输气导管8向变形区域2的侧卧变形部中的气囊3输气,气囊3改变为侧卧模式;当微电脑装置9接收到的信号为仰卧睡姿时,微电脑装置9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启动气泵5通过第一输气导管6向气体分散器7输气,此时气体分散器7的阀门打开,通过第二输气导管8向变形区域2的仰卧变形部中的气囊3输气,气囊3改变为侧仰模式,模式切换完成之后,调节结束。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变形智能枕头,包括:设置有若干充满充气气囊3的变形区域和设置有气泵5的固定区域1,通过所述变形区域和所述固定区域1形成枕头结构;其中,气泵5上通过第一输气导管6连接有气体分散器7,固定区域1中还设置有微电脑装置9,微电脑装置9可以控制气泵5以及气体分散器7开关的开启和关闭;变形区域2和固定区域1之间设置有网状纤维隔离装置4,每个气囊3连接有一个固定的第二输气导管8,第二输气导管8穿过网状纤维隔离装置4进入固定区域1,与固定区域1中的气体分散器7相连接。本申请中通过网状纤维隔离装置4,用于隔离变形区域2和固定区域1,防止变形区域2中的气囊3进入固定区域1,避免固定区域1与变形区域2相互干扰;采用微电脑装置9控制气泵5以及气体分散器7开关的开启和关闭,从而通过第二输气导管8控制变形区域2中气囊3的充放气,进而智能改变枕头的外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变形智能枕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枕头无法改变外形,当使用时间过长时,使用部位出现变形、塌陷,不但不能有效支撑人体颈椎,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颈椎造成压迫,对人体造成潜在伤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内容,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