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盖及其构成的容器、水杯及保温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5264发布日期:2019-10-18 21:0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容器盖及其构成的容器、水杯及保温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盖及其构成的容器、水杯及保温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包含一种水杯,杯盖的顶面设有出水口,出水口处设有按钮,需要喝水时,按一下杯盖顶部中间的按钮就可以倒出水,再按一下密封。由于水杯内装有热水,杯内积聚的热水蒸汽使气压升高,按钮很难往下按,并且按下去时热水蒸汽容易烫伤人体。

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排汽结构、按钮容易按下去、使用安全的容器盖;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由该容器盖构成的容器;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由该容器盖构成的水杯;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由该容器盖构成的保温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的内侧,外壳体的内侧壁与内壳体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出水通道,内壳体的内部设有内塞组件,内塞组件包括按钮压板、内塞杆、内塞和第一密封圈,内塞杆的上端与按钮压板连接,内塞杆的下端与内塞连接,第一密封圈、内塞呈倒置的伞状,第一密封圈套在内塞杆的下端,内塞套在第一密封圈和内塞杆的外部,内塞包括一竖向的杆状部、一与杆状部垂直的伞状部,伞状部的靠内侧位置设有上下贯穿的排汽通道,排汽通道的上端与出水通道连通,第一密封圈包括一竖向的杆状部、一与杆状部垂直的伞状部,第一密封圈的伞状部的上端面可与内塞的底面密合从而使排汽通道关闭。

优选的是,所述容器盖还包括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设置在外壳体的下端,内塞的伞状部的上端面可与第二密封圈密合从而使出水通道的进水口关闭。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杆状部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凸缘,内塞的空腔内壁设有与环状凸缘相配合的环状凹槽,内塞杆与内塞之间具有空隙。

优选的是,所述内壳体的上端设有环状的导流板,倒流板外侧壁和外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

优选的是,所述内壳体的底部外周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圈的安装板,第二密封圈的外周侧设有第一封水部,第一密封圈的底面设有第二封水部,第一封水部的顶面紧贴外壳体的下端,第二封水部可与内塞的伞状部的上端面密合从而使出水通道的进水口关闭。

优选的是,所述内壳体内部设置有可将按钮压板锁定于开启位置的自锁开关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自锁开关结构包括上限位件、棘轮、下限位件、压缩弹簧,上限位件固定套设在内塞杆的上部,棘轮套设在内塞杆的中部,棘轮可相对于内塞杆旋转,内壳体的内侧壁位于下限位件的下方设有凸台,压缩弹簧套在内塞杆外且置于棘轮和凸台之间,下限位件设置在内壳体的内侧壁,沿下限位件的内周侧均匀设置有竖向的第三棘齿,相邻两个第三棘齿之间形成竖向的限位槽,沿上限位件的外周侧均匀设置有与该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块,沿棘轮的外周侧均匀设置有与该限位槽相匹配的第一棘齿,限位块、第一棘齿的宽度与限位槽相适应,限位块和第一棘齿可沿限位槽上下移动,上限位件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棘齿相啮合的第二棘齿,第一棘齿的上端设有第一导向斜面,第二棘齿的下端设有向两侧倾斜的第二导向斜面,第三棘齿的下端设有滑槽和卡块,卡块的下端设有第三导向斜面,限位块、第一棘齿、第三棘齿和限位槽的数量相同,第二棘齿是限位块的数量的两倍。

优选的是,所述限位块的数量为至少2个。

优选的是,所述内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螺纹连接,内塞杆的上端与按钮压板的下端螺纹连接。

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容器盖,还包括与容器盖连接的容体。

一种水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容器盖,还包括与容器盖连接的杯体。

一种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容器盖,还包括与容器盖连接的壶体。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发明容器盖内设置有排汽结构,使开盖按钮按下瞬间通过排汽通道和出水通道先进行排汽,泄压,使开盖按钮容易往下按,并且防止按钮按下去时水蒸汽烫伤人体,使用安全;由于开盖按钮直接与手接触,上面会有细菌,将包含开盖按钮的内塞组件设置在内壳体中,倒水时热水与开盖按钮隔开,方便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保温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容器盖处于关闭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容器盖外壳体和内壳体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容器盖处于排汽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容器盖处于开启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容器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容器盖的内塞组件和内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容器盖的内塞组件结构示意图1;

图9为本发明容器盖的内塞组的结构示意图2;

图10为本发明容器盖的内塞组件结构示意图3;

图11为本发明容器盖的内塞组件结构示意图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参照图1至图11,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壶包括容器盖1、壶体2和防尘盖16,壶体的上端设有壶口,壶体2内侧壁靠近壶口处设有内螺纹,容器盖1外侧壁设有外螺纹,容器盖1和壶体2螺纹连接。防尘盖16设有内螺纹,壶体2设有外螺纹,防尘盖16和壶体2螺纹连接。

容器盖1包括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为筒状,内壳体12设置在外壳体11的内侧,外壳体11的内侧壁与内壳体12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出水通道10,内壳体12的内部设有内塞组件,内塞组件包括按钮压板3、内塞杆4、内塞5和第一密封圈01。内塞杆4的上端与按钮压板3连接,内塞杆4的下端与内塞5连接。第一密封圈01、内塞5呈倒置的伞状,第一密封圈01套在内塞杆4的下端,内塞的中部设有竖向贯穿的空腔,该空腔的形状与第一密封圈01及内塞杆4的形状相匹配,内塞5套在第一密封圈01和内塞杆4的外部,内塞5包括一竖向的杆状部、一与杆状部垂直的伞状部,伞状部的靠内侧位置设有上下贯穿的排汽通道50,排汽通道50的上端与出水通道10连通,排汽通道50的下端设有用于与壶体内部连通的进汽口,第一密封圈01包括一竖向的杆状部、一与杆状部垂直的伞状部,第一密封圈01的伞状部的上端面靠外侧位置设有环状凸缘,第一密封圈01的伞状部的上端面可与内塞5的底面密合从而使排汽通道50的进汽口关闭。

容器盖1还包括第二密封圈02,第二密封圈02设置在外壳体11的下端,内塞5的伞状部的上端面可与第二密封圈02的下端密合从而使出水通道10的进水口关闭。

参照图2和图6,第一密封圈01的杆状部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凸缘011,内塞5的空腔内壁设有与环状凸缘011相配合的环状凹槽51,内塞杆4与内塞5之间具有空隙,当内塞杆4向下移动时首先推动第一密封圈01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继续下移时,第一密封圈01的环状凸缘011卡在环状凹槽51的底壁上,由第一密封圈01的环状凸缘011推动内塞5一起向下移动。

外壳体11的内侧壁与内壳体12的外侧壁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连接板13连接,该连接板13均布在内壳体12上部的外周。外壳体、连接板和内壳体为一体成型。相邻两个连接板13之间形成出水口14,壶体内的水可经由出水通道10从出水口14处流出。

内壳体的上端设有环状的导流板124,倒流板24外侧壁和外壳体1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15,使倒水时能够平稳地流出,防止热水飞溅造成烫伤。

内壳体12的底部外周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圈02的环状的安装板123,安装板1230上设有若干透水孔1230,第二密封圈02的外周侧设有第一封水部011,第二密封圈02的底面设有第二封水部012,第一封水部011的顶面紧贴外壳体11的下端,第一封水部011的外周侧可与壶体2的内侧壁密合,第二封水部012可与内塞5的伞状部的上端面密合从而使出水通道的进水口关闭。

容器盖处于图2所述关闭状态时,向下按压开盖按钮3,开盖按钮3推动内塞杆4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内塞杆4推动第一密封圈01向下移动,使第一密封圈01的顶面离开内塞5的底面,从而使排汽通道50的进汽口打开,壶体内的水蒸汽经由排汽通道50、出水通道10向外排汽,此时第一密封圈01与内塞5仍保持密合状态(如图4所述状态);继续下按,使开盖按钮3处于开启位置,内塞5离开第一密封圈01的顶面使出水通道10的进水口打开,容器盖处于图5所示的开启状态,使保温壶在不打开容器盖的情况下可以往外倒水;再次按压开盖按钮3,容器盖回到关闭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容器盖内设置有排汽结构,使开盖按钮3按下瞬间通过排汽通道50和出水通道10先进行排汽,泄压,使开盖按钮3容易往下按,并且防止按钮按下去时水蒸汽烫伤人体,使用安全;由于开盖按钮3直接与手接触,上面会有细菌,将包含开盖按钮3的内塞组件设置在内壳体12中,倒水时热水与开盖按钮隔开,方便卫生。

所述内壳体内部设置有可将按钮压板3锁定于开启位置的自锁开关结构。

自锁开关结构包括上限位件6、棘轮8、下限位件7、压缩弹簧9,上限位件6固定套设在内塞杆4的上部,棘轮8套设在内塞杆4的中部,棘轮8可相对于内塞杆4旋转,棘轮8的底面设有用于对弹簧进行限位的凹槽80,内壳体12的内侧壁位于下限位件7的下方设有环状的凸台1220,压缩弹簧9套在内塞5和内塞杆4外且置于棘轮8和凸台1220之间。下限位件7设置在内壳体12的内侧壁,沿下限位件7的内周侧均匀设置有4个竖向的第三棘齿71,相邻两个第三棘齿71之间形成竖向的限位槽70,沿上限位件6的外周侧均匀设置有4个与该限位槽70相匹配的限位块61,沿棘轮8的外周侧均匀设置有4个与该限位槽70相匹配的第一棘齿81,限位块61、第一棘齿81的宽度与限位槽70相适应,限位块61和第一棘齿81可沿限位槽70上下移动,上限位件6的下端设置有8个与第一棘齿81相啮合的第二棘齿62,第一棘齿81的上端设有第一导向斜面810,第二棘齿62的下端设有向两侧倾斜的第二导向斜面620,第一导向斜面810与第二导向斜面620相匹配,第三棘齿71的下端设有滑槽711和卡块712,卡块712的下端设有第三导向斜面7120。

限位块61、第一棘齿81、第三棘齿71和限位槽70的数量相同,第二棘齿62是限位块61的数量的两倍。限位块的数量还可以是2个,3个,5个,6个......

凸台1220和内塞5的杆状部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03,。

参照图8,容器盖处于关闭状态时限位块61和棘轮的第一棘齿81对位,按压开盖按钮3可推动上限位件的限位块61、棘轮的第一棘齿81一起沿下限位件的限位槽70向下移动;参照图9,棘轮8继续向下移动离开下限位件的限位槽70时,棘轮8在上限位件的第二棘齿62的推动下旋转前进一个位置(第二棘齿的第二导向斜面620和第一棘齿的第一导向斜面810相配合);参照图10,松开开盖按钮3,棘轮8在压缩弹簧9的回复作用下向上移动,第一棘齿81沿滑槽711滑动旋转前进,在卡块712的阻挡下停止旋转,棘轮8位于下限位件7的下方,使容器盖处于开启状态;参照图11,再次按压开盖按钮3推动第二棘齿62下移,第一棘齿81在第二棘齿62的作用下旋转前进一个位置,使第一棘齿81和卡块712在竖直方向对位;松开开盖按钮3后,棘轮8在压缩弹簧9的回复作用下向上移动,第一棘齿81在卡块712下端的第三导向斜面7120的作用下向前旋转,滑到竖直方向与限位槽70相对应的位置,第一棘齿81和限位块61一起沿限位槽70向上移动,回到图7所示关闭状态。

传统的容器盖是不可以拆卸的,容器盖内积累的水垢等无法清洗,长期使用会影响身体健康。本实施的容器盖为可拆卸结构。参照图6,内壳体12包括上壳体121和下壳体122,上壳体121设有内螺纹,下壳体122设有外螺纹,上壳体121和下壳体122螺纹连接。内塞杆4的上端与按钮压板3的下端螺纹连接。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将整个内塞组件拆卸下来,对内壳体12、外壳体11、弹簧9、内塞杆4、内塞5等组件逐一清洗,方便卫生,再次安装也很容易。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容器(图中未示出),包括容器盖和容体,容器盖和容体相连,容器盖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杯盖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杯(图中未示出),包括容器盖和杯体,容器盖和杯体相连,容器盖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容器盖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