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便于放置婴儿的休息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3458发布日期:2018-09-29 00:3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休息椅,尤其涉及一种医疗用便于放置婴儿的休息椅。



背景技术:

医疗:1、医治,2、疾病的治疗。中华医史几千年,而这个字眼是在近几十年才出现,其实这是为了与国际接轨而新生的字眼,之前大多使用治疗。然而医疗也包含保健内容。

病人坐在休息椅上进行治疗时,都是用手将婴儿抱住,而病人用手抱住婴儿时,婴儿易哭闹,还易被病人传染导致生病,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无需病人用手抱住婴儿,婴儿不易哭闹,而不易被病人传染导致生病的医疗用便于放置婴儿的休息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病人用手抱住婴儿时,婴儿易哭闹,还易被病人传染导致生病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无需病人用手抱住婴儿,婴儿不易哭闹,而不易被病人传染导致生病的医疗用便于放置婴儿的休息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疗用便于放置婴儿的休息椅,包括有休息椅、弧形板、半球形框体、固定块、连接块、起伏装置和摇动装置,休息椅顶部前侧安装有弧形板,弧形板内侧面设有摇动装置,休息椅前侧面下部设有起伏装置,起伏装置上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前侧面转动式的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顶部安装有半球形框体,半球形框体与摇动装置配合。

作为优选,起伏装置包括有第一滑轨、第一滑块、连板、轴承座、丝杆、电机、行程开关、螺母、连杆、接触轮和波浪条,休息椅前侧面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呈竖直设置,第一滑轨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配合,左右两侧第一滑块内侧面之间安装有连板,连板前侧面左侧上部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内安装有丝杆,丝杆上设有螺母,螺母与丝杆配合,螺母顶部中间与固定板底部连接,螺母底部中间安装有连杆,连杆底端安装有接触轮,休息椅前侧面中部下侧设有波浪条,波浪条位于接触轮下方与其接触,连板前侧面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行程开关,行程开关与螺母配合,行程开关与电机有电路连接。

作为优选,摇动装置包括有滑轮、挂环、第二滑轨、第二滑块、握杆、拉线和挂钩,弧形板内顶部中间水平安装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配合,第二滑块底部中间安装有握杆,弧形板内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滑轮,半球形框体左侧顶部与右侧顶部都安装有挂环,第二滑块左侧面下部与右侧面下部都连接有拉线,左侧拉线尾端绕过左侧滑轮安装有挂钩,右侧拉线尾端绕过右侧滑轮也安装有挂钩,挂钩挂在挂环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竖杆、卡套、插杆、套筒和螺杆,固定块左侧面上部安装有套筒,套筒内设有插杆,套筒底部左侧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螺杆,螺杆顶端与插杆接触,半球形框体外底部左侧安装有竖杆,竖杆右侧面下部安装有卡套,插杆左端位于卡套内。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脚动机构,脚动机构包括有第三滑轨、第三滑块、横杆、支撑架、滚轮和脚套,休息椅前侧下部水平安装有第三滑轨,第三滑轨位于波浪条下方,第三滑轨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三滑块,第三滑块与第三滑轨滑动配合,第三滑块顶部与波浪条底部连接,波浪条右侧面中部安装有横杆,横杆右侧底部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底端安装有滚轮,横杆顶部右侧安装有脚套。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安装块和第一弹簧,左右两侧第一滑轨内侧面上部都安装有安装块,安装块为对称设置,安装块底部与第一滑轨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弹簧座、第二弹簧和第四滑块,第二滑轨上设有两个第四滑块,第四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配合,第二滑轨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弹簧座,左侧弹簧座右侧面与左侧第四滑块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右侧弹簧座左侧面与右侧第四滑块右侧面之间也连接有第二弹簧。

首先病人坐在休息椅上休息,即可将婴儿放在半球形框体内,再使摇动装置与半球形框体脱离,即可启动起伏装置,起伏装置带动固定块左右移动同时上下移动,固定块左右移动同时上下移动通过连接块带动半球形框体左右移动同时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婴儿左右移动同时上下移动,而使婴儿不哭闹。当婴儿需要休息时,即可关闭起伏装置,将摇动装置与半球形框体连接,病人即可通过摇动装置带动半球形框体左右晃动,而带动婴儿左右晃动更快的休息。当婴儿睡着后,即可停止对半球形框体的摇晃。而当病人无需休息时,即可将婴儿从半球形框体内抱出。

因为起伏装置包括有第一滑轨、第一滑块、连板、轴承座、丝杆、电机、行程开关、螺母、连杆、接触轮和波浪条,休息椅前侧面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呈竖直设置,第一滑轨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配合,左右两侧第一滑块内侧面之间安装有连板,连板前侧面左侧上部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内安装有丝杆,丝杆上设有螺母,螺母与丝杆配合,螺母顶部中间与固定板底部连接,螺母底部中间安装有连杆,连杆底端安装有接触轮,休息椅前侧面中部下侧设有波浪条,波浪条位于接触轮下方与其接触,连板前侧面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行程开关,行程开关与螺母配合,行程开关与电机有电路连接,当婴儿位于半球形框体内时,即可启动电机正转,电机正转带动丝杆正转,丝杆正转带动螺母向前移动,螺母向前移动带动固定块向前移动,进而带动半球形框体向前移动,当螺母向前移动与右侧行程开关接触时,电机反转,进而螺母向左移动带动固定块向左移动,而带动半球形框体向左移动,当螺母向左移动与左侧行程开关接触时,电机正转,进而半球形框体向右移动,如此反复,半球形框体左右移动带动婴儿左右移动,同时,螺母左右移动时,螺母带动连杆左右移动,连杆左右移动带动接触轮在波浪条上滚动,进而接触轮在波浪条上滚动带动连杆上下移动,连杆上下移动带动螺母上下移动,螺母上下移动带动固定块上下移动,而带动半球形框体上下移动,进而半球形框体左右移动的同时上下移动,而带动婴儿左右移动同时上下移动,进而使婴儿不哭闹。当婴儿需要休息时,即可关闭电机。

因为摇动装置包括有滑轮、挂环、第二滑轨、第二滑块、握杆、拉线和挂钩,弧形板内顶部中间水平安装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配合,第二滑块底部中间安装有握杆,弧形板内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滑轮,半球形框体左侧顶部与右侧顶部都安装有挂环,第二滑块左侧面下部与右侧面下部都连接有拉线,左侧拉线尾端绕过左侧滑轮安装有挂钩,右侧拉线尾端绕过右侧滑轮也安装有挂钩,挂钩挂在挂环上,首先操作人员将挂钩与挂环脱离,即可启动电机,进而带动婴儿左右移动同时上下移动不哭闹,而当婴儿需要休息时,电机关闭,病人即可将挂钩挂在挂环上,手握住握杆,即可拉动握杆左右移动,握杆左右移动带动拉线伸缩,进而拉线伸缩通过挂钩与挂环的配合带动半球形框体左右摇动,进而带动婴儿左右摇动,而使婴儿更快的入睡。当婴儿睡着后,即可停止拉动握杆。

因为还包括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竖杆、卡套、插杆、套筒和螺杆,固定块左侧面上部安装有套筒,套筒内设有插杆,套筒底部左侧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螺杆,螺杆顶端与插杆接触,半球形框体外底部左侧安装有竖杆,竖杆右侧面下部安装有卡套,插杆左端位于卡套内,当婴儿需要休息时,即可扭动螺杆向外移动,螺杆向外移动不与插杆接触,停止扭动螺杆,即可拉动插杆向右移动,当插杆向右移动与卡套内脱离时,即可停止拉动插杆,扭动螺杆向内移动,螺杆向内移动将插杆固定,病人即可拉动握杆左右移动,而使半球形框体左右摇动使婴儿更快的入睡。当婴儿无需休息时,即可再次扭动螺杆向外移动,进而将插杆松开,即可拉动插杆向左移动插入卡套内,再扭动螺杆向内移动将插杆固定,即可启动电机,而带动半球形框体左右移动同时上下移动。如此,能使半球形框体左右移动同时上下移动时更稳固。

因为还包括有脚动机构,脚动机构包括有第三滑轨、第三滑块、横杆、支撑架、滚轮和脚套,休息椅前侧下部水平安装有第三滑轨,第三滑轨位于波浪条下方,第三滑轨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三滑块,第三滑块与第三滑轨滑动配合,第三滑块顶部与波浪条底部连接,波浪条右侧面中部安装有横杆,横杆右侧底部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底端安装有滚轮,横杆顶部右侧安装有脚套,当无需半球形框体左右移动时,病人即可将脚伸入脚套内,再用脚带动脚套左右移动,脚套左右移动带动横杆左右移动,横杆左右移动通过支撑架带动滚轮在地面上滚动,而滚轮使横杆移动时更平稳,横杆左右移动的同时带动波浪条左右移动,波浪条左右移动带动接触轮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半球形框体上下移动,而使婴儿不哭闹。当婴儿需要休息时,即可将脚从脚套内拿出,进而半球形框体停止上下移动。如此,带动半球形框体上下移动的同时,还能对脚进行锻炼。

因为还包括有安装块和第一弹簧,左右两侧第一滑轨内侧面上部都安装有安装块,安装块为对称设置,安装块底部与第一滑轨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当半球形框体上下移动时,第一弹簧不断的伸缩,进而因第一弹簧的作用,能使半球形框体上下移动时更稳固。

因为还包括有弹簧座、第二弹簧和第四滑块,第二滑轨上设有两个第四滑块,第四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配合,第二滑轨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弹簧座,左侧弹簧座右侧面与左侧第四滑块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右侧弹簧座左侧面与右侧第四滑块右侧面之间也连接有第二弹簧,当病人拉动握杆左右移动时,第一滑块与第四滑块接触,进而因第二弹簧的作用,第四滑块对第一滑块左右移动时进行缓冲,而对握杆进行缓冲,如此,能防止半球形框体左右摇动过大导致婴儿从半球形框体内甩出。

本发明通过摇动装置,能带动半球形框体摇动,而使婴儿更快的入睡,而通过起伏装置,能带动婴儿移动,而使婴儿不哭闹,达到了无需病人用手抱住婴儿,婴儿不易哭闹,而不易被病人传染导致生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休息椅,2:弧形板,3:半球形框体,4:固定块,5:连接块,6:起伏装置,61:第一滑轨,62:第一滑块,63:连板,64:轴承座,65:丝杆,66:电机,67:行程开关,68:螺母,69:连杆,610:接触轮,611:波浪条,7:摇动装置,71:滑轮,72:挂环,73:第二滑轨,74:第二滑块,75:握杆,76:拉线,77:挂钩,8:固定机构,81:竖杆,82:卡套,83:插杆,84:套筒,85:螺纹孔,86:螺杆,9:脚动机构,91:第三滑轨,92:第三滑块,93:横杆,94:支撑架,95:滚轮,96:脚套,10:安装块,11:第一弹簧,12:弹簧座,13:第二弹簧,14:第四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医疗用便于放置婴儿的休息椅,如图1-4所示,包括有休息椅1、弧形板2、半球形框体3、固定块4、连接块5、起伏装置6和摇动装置7,休息椅1顶部前侧安装有弧形板2,弧形板2内侧面设有摇动装置7,休息椅1前侧面下部设有起伏装置6,起伏装置6上连接有固定块4,固定块4前侧面转动式的安装有连接块5,连接块5顶部安装有半球形框体3,半球形框体3与摇动装置7配合。

实施例2

一种医疗用便于放置婴儿的休息椅,如图1-4所示,包括有休息椅1、弧形板2、半球形框体3、固定块4、连接块5、起伏装置6和摇动装置7,休息椅1顶部前侧安装有弧形板2,弧形板2内侧面设有摇动装置7,休息椅1前侧面下部设有起伏装置6,起伏装置6上连接有固定块4,固定块4前侧面转动式的安装有连接块5,连接块5顶部安装有半球形框体3,半球形框体3与摇动装置7配合。

起伏装置6包括有第一滑轨61、第一滑块62、连板63、轴承座64、丝杆65、电机66、行程开关67、螺母68、连杆69、接触轮610和波浪条611,休息椅1前侧面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第一滑轨61,第一滑轨61呈竖直设置,第一滑轨61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滑块62,第一滑块62与第一滑轨61滑动配合,左右两侧第一滑块62内侧面之间安装有连板63,连板63前侧面左侧上部安装有轴承座64,轴承座64内安装有丝杆65,丝杆65上设有螺母68,螺母68与丝杆65配合,螺母68顶部中间与固定板底部连接,螺母68底部中间安装有连杆69,连杆69底端安装有接触轮610,休息椅1前侧面中部下侧设有波浪条611,波浪条611位于接触轮610下方与其接触,连板63前侧面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行程开关67,行程开关67与螺母68配合,行程开关67与电机66有电路连接。

实施例3

一种医疗用便于放置婴儿的休息椅,如图1-4所示,包括有休息椅1、弧形板2、半球形框体3、固定块4、连接块5、起伏装置6和摇动装置7,休息椅1顶部前侧安装有弧形板2,弧形板2内侧面设有摇动装置7,休息椅1前侧面下部设有起伏装置6,起伏装置6上连接有固定块4,固定块4前侧面转动式的安装有连接块5,连接块5顶部安装有半球形框体3,半球形框体3与摇动装置7配合。

起伏装置6包括有第一滑轨61、第一滑块62、连板63、轴承座64、丝杆65、电机66、行程开关67、螺母68、连杆69、接触轮610和波浪条611,休息椅1前侧面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第一滑轨61,第一滑轨61呈竖直设置,第一滑轨61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滑块62,第一滑块62与第一滑轨61滑动配合,左右两侧第一滑块62内侧面之间安装有连板63,连板63前侧面左侧上部安装有轴承座64,轴承座64内安装有丝杆65,丝杆65上设有螺母68,螺母68与丝杆65配合,螺母68顶部中间与固定板底部连接,螺母68底部中间安装有连杆69,连杆69底端安装有接触轮610,休息椅1前侧面中部下侧设有波浪条611,波浪条611位于接触轮610下方与其接触,连板63前侧面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行程开关67,行程开关67与螺母68配合,行程开关67与电机66有电路连接。

摇动装置7包括有滑轮71、挂环72、第二滑轨73、第二滑块74、握杆75、拉线76和挂钩77,弧形板2内顶部中间水平安装有第二滑轨73,第二滑轨73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二滑块74,第二滑块74与第二滑轨73滑动配合,第二滑块74底部中间安装有握杆75,弧形板2内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滑轮71,半球形框体3左侧顶部与右侧顶部都安装有挂环72,第二滑块74左侧面下部与右侧面下部都连接有拉线76,左侧拉线76尾端绕过左侧滑轮71安装有挂钩77,右侧拉线76尾端绕过右侧滑轮71也安装有挂钩77,挂钩77挂在挂环72上。

实施例4

一种医疗用便于放置婴儿的休息椅,如图1-4所示,包括有休息椅1、弧形板2、半球形框体3、固定块4、连接块5、起伏装置6和摇动装置7,休息椅1顶部前侧安装有弧形板2,弧形板2内侧面设有摇动装置7,休息椅1前侧面下部设有起伏装置6,起伏装置6上连接有固定块4,固定块4前侧面转动式的安装有连接块5,连接块5顶部安装有半球形框体3,半球形框体3与摇动装置7配合。

起伏装置6包括有第一滑轨61、第一滑块62、连板63、轴承座64、丝杆65、电机66、行程开关67、螺母68、连杆69、接触轮610和波浪条611,休息椅1前侧面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第一滑轨61,第一滑轨61呈竖直设置,第一滑轨61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滑块62,第一滑块62与第一滑轨61滑动配合,左右两侧第一滑块62内侧面之间安装有连板63,连板63前侧面左侧上部安装有轴承座64,轴承座64内安装有丝杆65,丝杆65上设有螺母68,螺母68与丝杆65配合,螺母68顶部中间与固定板底部连接,螺母68底部中间安装有连杆69,连杆69底端安装有接触轮610,休息椅1前侧面中部下侧设有波浪条611,波浪条611位于接触轮610下方与其接触,连板63前侧面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行程开关67,行程开关67与螺母68配合,行程开关67与电机66有电路连接。

摇动装置7包括有滑轮71、挂环72、第二滑轨73、第二滑块74、握杆75、拉线76和挂钩77,弧形板2内顶部中间水平安装有第二滑轨73,第二滑轨73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二滑块74,第二滑块74与第二滑轨73滑动配合,第二滑块74底部中间安装有握杆75,弧形板2内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滑轮71,半球形框体3左侧顶部与右侧顶部都安装有挂环72,第二滑块74左侧面下部与右侧面下部都连接有拉线76,左侧拉线76尾端绕过左侧滑轮71安装有挂钩77,右侧拉线76尾端绕过右侧滑轮71也安装有挂钩77,挂钩77挂在挂环72上。

还包括有固定机构8,固定机构8包括有竖杆81、卡套82、插杆83、套筒84和螺杆86,固定块4左侧面上部安装有套筒84,套筒84内设有插杆83,套筒84底部左侧开有螺纹孔85,螺纹孔85内设有螺杆86,螺杆86顶端与插杆83接触,半球形框体3外底部左侧安装有竖杆81,竖杆81右侧面下部安装有卡套82,插杆83左端位于卡套82内。

还包括有脚动机构9,脚动机构9包括有第三滑轨91、第三滑块92、横杆93、支撑架94、滚轮95和脚套96,休息椅1前侧下部水平安装有第三滑轨91,第三滑轨91位于波浪条611下方,第三滑轨91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三滑块92,第三滑块92与第三滑轨91滑动配合,第三滑块92顶部与波浪条611底部连接,波浪条611右侧面中部安装有横杆93,横杆93右侧底部安装有支撑架94,支撑架94底端安装有滚轮95,横杆93顶部右侧安装有脚套96。

还包括有安装块10和第一弹簧11,左右两侧第一滑轨61内侧面上部都安装有安装块10,安装块10为对称设置,安装块10底部与第一滑轨61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1。

还包括有弹簧座12、第二弹簧13和第四滑块14,第二滑轨73上设有两个第四滑块14,第四滑块14与第二滑轨73滑动配合,第二滑轨73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弹簧座12,左侧弹簧座12右侧面与左侧第四滑块14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3,右侧弹簧座12左侧面与右侧第四滑块14右侧面之间也连接有第二弹簧13。

首先病人坐在休息椅1上休息,即可将婴儿放在半球形框体3内,再使摇动装置7与半球形框体3脱离,即可启动起伏装置6,起伏装置6带动固定块4左右移动同时上下移动,固定块4左右移动同时上下移动通过连接块5带动半球形框体3左右移动同时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婴儿左右移动同时上下移动,而使婴儿不哭闹。当婴儿需要休息时,即可关闭起伏装置6,将摇动装置7与半球形框体3连接,病人即可通过摇动装置7带动半球形框体3左右晃动,而带动婴儿左右晃动更快的休息。当婴儿睡着后,即可停止对半球形框体3的摇晃。而当病人无需休息时,即可将婴儿从半球形框体3内抱出。

因为起伏装置6包括有第一滑轨61、第一滑块62、连板63、轴承座64、丝杆65、电机66、行程开关67、螺母68、连杆69、接触轮610和波浪条611,休息椅1前侧面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第一滑轨61,第一滑轨61呈竖直设置,第一滑轨61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滑块62,第一滑块62与第一滑轨61滑动配合,左右两侧第一滑块62内侧面之间安装有连板63,连板63前侧面左侧上部安装有轴承座64,轴承座64内安装有丝杆65,丝杆65上设有螺母68,螺母68与丝杆65配合,螺母68顶部中间与固定板底部连接,螺母68底部中间安装有连杆69,连杆69底端安装有接触轮610,休息椅1前侧面中部下侧设有波浪条611,波浪条611位于接触轮610下方与其接触,连板63前侧面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行程开关67,行程开关67与螺母68配合,行程开关67与电机66有电路连接,当婴儿位于半球形框体3内时,即可启动电机66正转,电机66正转带动丝杆65正转,丝杆65正转带动螺母68向前移动,螺母68向前移动带动固定块4向前移动,进而带动半球形框体3向前移动,当螺母68向前移动与右侧行程开关67接触时,电机66反转,进而螺母68向左移动带动固定块4向左移动,而带动半球形框体3向左移动,当螺母68向左移动与左侧行程开关67接触时,电机66正转,进而半球形框体3向右移动,如此反复,半球形框体3左右移动带动婴儿左右移动,同时,螺母68左右移动时,螺母68带动连杆69左右移动,连杆69左右移动带动接触轮610在波浪条611上滚动,进而接触轮610在波浪条611上滚动带动连杆69上下移动,连杆69上下移动带动螺母68上下移动,螺母68上下移动带动固定块4上下移动,而带动半球形框体3上下移动,进而半球形框体3左右移动的同时上下移动,而带动婴儿左右移动同时上下移动,进而使婴儿不哭闹。当婴儿需要休息时,即可关闭电机66。

因为摇动装置7包括有滑轮71、挂环72、第二滑轨73、第二滑块74、握杆75、拉线76和挂钩77,弧形板2内顶部中间水平安装有第二滑轨73,第二滑轨73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二滑块74,第二滑块74与第二滑轨73滑动配合,第二滑块74底部中间安装有握杆75,弧形板2内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滑轮71,半球形框体3左侧顶部与右侧顶部都安装有挂环72,第二滑块74左侧面下部与右侧面下部都连接有拉线76,左侧拉线76尾端绕过左侧滑轮71安装有挂钩77,右侧拉线76尾端绕过右侧滑轮71也安装有挂钩77,挂钩77挂在挂环72上,首先操作人员将挂钩77与挂环72脱离,即可启动电机66,进而带动婴儿左右移动同时上下移动不哭闹,而当婴儿需要休息时,电机66关闭,病人即可将挂钩77挂在挂环72上,手握住握杆75,即可拉动握杆75左右移动,握杆75左右移动带动拉线76伸缩,进而拉线76伸缩通过挂钩77与挂环72的配合带动半球形框体3左右摇动,进而带动婴儿左右摇动,而使婴儿更快的入睡。当婴儿睡着后,即可停止拉动握杆75。

因为还包括有固定机构8,固定机构8包括有竖杆81、卡套82、插杆83、套筒84和螺杆86,固定块4左侧面上部安装有套筒84,套筒84内设有插杆83,套筒84底部左侧开有螺纹孔85,螺纹孔85内设有螺杆86,螺杆86顶端与插杆83接触,半球形框体3外底部左侧安装有竖杆81,竖杆81右侧面下部安装有卡套82,插杆83左端位于卡套82内,当婴儿需要休息时,即可扭动螺杆86向外移动,螺杆86向外移动不与插杆83接触,停止扭动螺杆86,即可拉动插杆83向右移动,当插杆83向右移动与卡套82内脱离时,即可停止拉动插杆83,扭动螺杆86向内移动,螺杆86向内移动将插杆83固定,病人即可拉动握杆75左右移动,而使半球形框体3左右摇动使婴儿更快的入睡。当婴儿无需休息时,即可再次扭动螺杆86向外移动,进而将插杆83松开,即可拉动插杆83向左移动插入卡套82内,再扭动螺杆86向内移动将插杆83固定,即可启动电机66,而带动半球形框体3左右移动同时上下移动。如此,能使半球形框体3左右移动同时上下移动时更稳固。

因为还包括有脚动机构9,脚动机构9包括有第三滑轨91、第三滑块92、横杆93、支撑架94、滚轮95和脚套96,休息椅1前侧下部水平安装有第三滑轨91,第三滑轨91位于波浪条611下方,第三滑轨91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三滑块92,第三滑块92与第三滑轨91滑动配合,第三滑块92顶部与波浪条611底部连接,波浪条611右侧面中部安装有横杆93,横杆93右侧底部安装有支撑架94,支撑架94底端安装有滚轮95,横杆93顶部右侧安装有脚套96,当无需半球形框体3左右移动时,病人即可将脚伸入脚套96内,再用脚带动脚套96左右移动,脚套96左右移动带动横杆93左右移动,横杆93左右移动通过支撑架94带动滚轮95在地面上滚动,而滚轮95使横杆93移动时更平稳,横杆93左右移动的同时带动波浪条611左右移动,波浪条611左右移动带动接触轮610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半球形框体3上下移动,而使婴儿不哭闹。当婴儿需要休息时,即可将脚从脚套96内拿出,进而半球形框体3停止上下移动。如此,带动半球形框体3上下移动的同时,还能对脚进行锻炼。

因为还包括有安装块10和第一弹簧11,左右两侧第一滑轨61内侧面上部都安装有安装块10,安装块10为对称设置,安装块10底部与第一滑轨61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1,当半球形框体3上下移动时,第一弹簧11不断的伸缩,进而因第一弹簧11的作用,能使半球形框体3上下移动时更稳固。

因为还包括有弹簧座12、第二弹簧13和第四滑块14,第二滑轨73上设有两个第四滑块14,第四滑块14与第二滑轨73滑动配合,第二滑轨73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弹簧座12,左侧弹簧座12右侧面与左侧第四滑块14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3,右侧弹簧座12左侧面与右侧第四滑块14右侧面之间也连接有第二弹簧13,当病人拉动握杆75左右移动时,第一滑块62与第四滑块14接触,进而因第二弹簧13的作用,第四滑块14对第一滑块62左右移动时进行缓冲,而对握杆75进行缓冲,如此,能防止半球形框体3左右摇动过大导致婴儿从半球形框体3内甩出。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