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防渗体系及门窗防渗体系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31678发布日期:2018-09-14 21:4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窗防渗体系及门窗防渗体系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建筑工程中的门窗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不仅能够使建筑物的外观更加的赏心悦目,其也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建筑物的透气及通风效果。但是,在追求建筑门窗多样化发展时,门窗的渗水问题仍然是建筑设计及施工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渗水难题,提高门窗的抗渗性能,由于常规的建筑物的外墙门窗浇筑混凝土后,其门窗洞口均为平齐的口面,通常只能在安装固定好门窗框架后,采用单打发泡剂、或是采用水泥沙浆填塞等的方法对安装好的门窗结构部分的缝隙及结构的外表面进行处理,即只能依靠外防水涂层来进行防水,其往往不能彻底有效的解决门窗洞口渗漏隐患,门窗防渗效果不理想,渗水问题仍然会给住户带来烦恼,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窗防渗体系及门窗防渗体系的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门窗防渗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窗防渗体系,包括建筑墙体和门窗框架,建筑墙体上预留有门窗洞口,门窗框架固定于门窗洞口内,门窗洞口的四周围设有挡水坎,挡水坎与门窗洞口之间形成安装台阶,门窗框架抵接于安装台阶处;挡水坎包括设置于门窗洞口的上边缘处的下挂反坎和设置于门窗洞口的下边缘及左、右边缘处的上翻反坎,下挂反坎位于门窗洞口朝向室外的一侧,上翻反坎位于门窗洞口朝向室内的一侧。

进一步地,挡水坎采用铝模施工工艺于门窗洞口上一体浇筑成型。

进一步地,挡水坎垂直于门窗框架的一侧的厚度d为30mm~60mm。

进一步地,上翻反坎与门窗框架之间及下挂反坎与门窗框架之间均填充有塞缝层;塞缝层垂直于门窗框架的表面与上翻反坎垂直于门窗洞口的表面齐平,或者,塞缝层垂直于门窗框架的表面与下挂反坎垂直于门窗洞口的表面齐平。

进一步地,塞缝层与空气接触的外表面及挡水坎与空气接触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水涂层。

进一步地,门窗洞口内还设置有由门窗洞口与门窗框架相接触的表面朝向门窗洞口内部凹陷形成的深凹槽,深凹槽内设置有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片,门窗框架与固定片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深凹槽采用铝模施工工艺于门窗洞口内一体预留成型。

进一步地,固定片通过射钉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深凹槽与门窗洞口的转角处的距离l为150mm~200mm,两深凹槽之间的间距a≤5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门窗防渗体系通过在门窗洞口的四周设置挡水坎,且挡水坎与门窗洞口之间形成安装台阶,门窗框架抵接于安装台阶处;该挡水坎包括上翻反坎和下挂反坎,其中,位于门窗洞口下边缘和左右边缘处的上翻反坎位于门窗洞口朝向室外的一侧,而位于门窗洞口上边缘的下挂反坎则位于门窗洞口朝向室内的一侧。下雨时,由于在门窗洞口的上边缘的室外方向侧设置了上挂反坎,雨水会沿着上挂反坎滴落,而不会直接从门窗框架结构的上边缘处直接渗入室内;同时,由于在门窗洞口的下边缘即左右两边缘处设置了上翻反坎,从而使得通过下边缘或者是左右两边缘处渗入室内雨水被上翻反坎拦截,使其不能更进一步的渗入室内,从而有效的提高建筑物门窗的防渗能力、增强抗渗效果,降低因雨水渗入而损坏建筑物墙面,给住户生活造成不便的风险。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上述门窗防渗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

s1:根据建筑物施工图进行铝模深化设计并加工制作铝模板,铝模板包括用于浇筑门窗防渗体系的门窗铝模结构,门窗铝模结构包括用于形成安装门窗框架的门窗洞口和用于浇筑形成挡水坎的企口结构;

s2:于施工现场定位放线并拼装铝模板;

s3:于铝模板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建筑墙体,建筑墙体上一体浇筑形成门窗洞口和挡水坎,挡水坎与门窗洞口之间形成安装台阶,且挡水坎包括设置于门窗洞口的上边缘处的下挂反坎和设置于门窗洞口的下边缘及左、右边缘处的上翻反坎,下挂反坎位于门窗洞口朝向室外的一侧,上翻反坎位于门窗洞口朝向室内的一侧;

s4: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拆除铝模板;

s5:将门窗框架固定于所述门窗洞口内,且门窗框架抵接于安装台阶处。

通过本发明的门窗防渗体系施工方法对门窗进行施工安装及固定,由于该施工方法能够在施工完成之后形成上述的挡水坎,当门窗框架安装固定于门窗洞口后,挡水坎能够有效的拦截门窗外的雨水,减少雨水渗入,提高门窗结构的防渗性能,降低物业或住户对建筑物养护及修缮成本,减少住户的生活困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门窗防渗体系的门窗洞口下边缘处(未安装门窗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门窗防渗体系的门窗洞口左(右)边缘处(未安装门窗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门窗防渗体系的门窗洞口左(右)边缘处(安装门窗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局部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局部的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建筑墙体11—门窗框架20—挡水坎

21—下挂反坎22—上翻反坎23—安装台阶

30—深凹槽31—塞缝层40—固定片

41—射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5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窗防渗体系,尤其适用于剪力外墙门窗的防水抗渗,该门窗防渗体系包括建筑墙体10和门窗框架11,建筑墙体10上预留有门窗洞口(未示出),门窗框架11固定于门窗洞口内;门窗洞口的四周围设有挡水坎20,挡水坎20与门窗洞口之间形成安装台阶23,门窗框架11抵接于安装台阶23处;挡水坎20包括设置于门窗洞口的上边缘处的下挂反坎21和设置于门窗洞口的下边缘及左、右边缘处的上翻反坎22,下挂反坎21位于门窗洞口朝向室外的一侧,上翻反坎22位于门窗洞口朝向室内的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的门窗防渗体系,其通过在门窗洞口的四周设置挡水坎20,且挡水坎20与门窗洞口之间形成安装台阶23,门窗框架11抵接于安装台阶23处;该挡水坎20包括上翻反坎22和下挂反坎21,其中,位于门窗洞口下边缘和左右边缘处的上翻反坎22位于门窗洞口朝向室外的一侧,而位于门窗洞口上边缘的下挂反坎21则位于门窗洞口朝向室内的一侧。下雨时,由于在门窗洞口的上边缘的室外方向侧设置了上挂反坎,漫过门窗雨水线的雨水会沿着上挂反坎滴落,而不会直接从门窗框架11结构的上边缘处直接渗入室内;同时,由于在门窗洞口的下边缘即左右两边缘处设置了上翻反坎22,从而使得通过下边缘或者是左右两边缘处渗入室内雨水被上翻反坎22拦截,使其不能更进一步的渗入室内,从而有效的提高建筑物门窗的防渗能力、增强抗渗效果,降低因雨水渗入而损坏建筑物墙面,给住户生活造成不便的风险。

具体地,当门窗框架11抵接于安装台阶23处时,下挂反坎21的朝向门窗洞口下边缘的一端与门窗洞口下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门窗框架11上边缘处的窗宽底边与门窗洞口下边缘之间的距离;位于门窗洞口左边缘的上翻反坎22朝向门窗洞口右边缘的一端与门窗洞口右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门窗框架11左边缘处的窗框底边与门窗洞口右边缘之间的距离;位于门窗洞口右边缘的上翻反坎22朝向门窗洞口左边缘的一端与门窗洞口左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门窗框架11右边缘处的窗框底边与门窗洞口左边缘之间的距离;位于门窗洞口下边缘的上翻反坎22朝向门窗洞口上边缘的一端与门窗洞口上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门窗框架11下边缘处的窗框底边与门窗洞口上边缘之间的距离。

更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下挂反坎21的朝向室外的侧面与建筑门窗朝向室外的侧面齐平,位于下边缘及左右两边缘处的上翻反坎22的朝向室内的侧面则与建筑门窗朝向室外的侧面齐平,如此,既能发挥下挂反坎21和上翻反坎22的拦截雨水的作用,又不会影响门窗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在本实施例中,挡水坎20采用铝模施工工艺于门窗洞口上一体浇筑成型。具体地,在制作建筑物施工铝模板时,在铝模板上设计成型制作门窗防渗体系的门窗铝模结构时,在门窗铝模结构处设计用于浇筑挡水坎20的企口结构,施工时,只需向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水养固化后便可形成上述的挡水坎20。采用铝模板施工工艺于门窗洞口上一体浇筑形成挡水坎20,结构施工工艺简单,工作量小,且成型后结构稳定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挡水坎20垂直于门窗框架11的一侧的厚度d优选为30mm~60mm,具体地,该厚度d是由建筑墙体10的厚度以及门窗框架11的厚度来决定的,即当门窗框架11安装固定于门窗洞口内时,门窗框架11与建筑墙体10的内外表面之间均保留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即可用来浇筑挡水坎20,这样,既合理地利用了建筑空间,有能够有效的保证挡水坎20的挡水作用。具体地,该厚度d可以但不限于30mm、35mm、40mm、45mm、50mm、55mm及60mm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上翻反坎22与门窗框架11之间及下挂反坎21与门窗框架11之间均填充有塞缝层31;塞缝层31垂直于门窗框架11的表面与上翻反坎22垂直于门窗洞口的表面齐平,或者,塞缝层31垂直于门窗框架11的表面与下挂反坎21垂直于门窗洞口的表面齐平。受限于现有的施工技术,当门窗框架11安装固定于门窗洞口内时,门窗框架11朝向挡水坎20的侧壁并不能毫无间隙地与挡水坎20朝向门窗框架11的侧壁相贴合,即门窗框架11与挡水坎20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而该间隙的存在会影响该门窗防渗体系的防渗效果,因此,通过在该间隙内填充塞缝层31,以消除挡水坎20与门窗框架11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保证本实施例的门窗防渗体系的防渗能力,确保防渗可靠性。

具体地,上述塞缝层31是将干硬水泥砂浆或者其他防水材料注入挡水坎20与门窗框架11之间的间隙中而形成的。

在本实施例中,塞缝层31与空气接触的外表面及挡水坎20与空气接触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水涂层(未示出),且该防水涂层通过在塞缝层31的外表面及挡水坎20的外表面涂刷防水涂料而形成。通过设置该防水涂层,雨水需要透过防水涂层才能进入至挡水坎20或者塞缝层31的内部,即又形成了一道隔水屏障,从而能够对雨水形成更好的隔绝作用,更好提高门窗体系的抗渗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门窗洞口内还设置有由门窗洞口与门窗框架11相接触的表面朝向门窗洞口内部凹陷形成的深凹槽30,深凹槽30内设置有与建筑墙体10固定连接的固定片40,门窗框架11与固定片40固定连接。即通过在门窗洞口预留深凹槽30来安装用于固定门框框架的固定片40,以此来代替传统施工工艺中直接将固定片40固定于门窗洞口的平齐的口面的施工方式,如此,由于固定片40设置在深凹槽30内即相当于固定片40埋设在建筑墙体10的内部,而不是裸露于建筑墙体10之外,因此,待门窗框架11安装完成后,对其进行收口收边时只需对深凹槽30的槽口进行抹灰处理,而无需为了遮盖裸露的固定片40对整个门窗洞口的表面进行抹灰处理,简化了抹灰收口的处理过程、且操作十分方便,同时还能节省抹灰所需材料的量,降低施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深凹槽30采用铝模施工工艺于门窗洞口内一体预留成型。具体地,在制作建筑物施工铝模板时,在铝模板上设计成型制作门窗防渗体系的门窗铝模结构时,在门窗铝模结构处设计用于浇筑形成上述深凹槽30的铝模凹槽结构,施工时,只需向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水养固化后便可形成上述的深凹槽30。采用铝模板施工工艺于门窗洞口上一体浇筑形成深凹槽30,施工工艺简单,工作量小,并且由于上述的深凹槽30不是通过后天挖凿形成的,因此,其成型过程不会对建筑墙体10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且也能够保证成型后建筑墙体10结构稳定可靠。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述深凹槽30的长度b、宽度c和深度h(未示出)具体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固定片40的长度、宽度及厚度来确定,深凹槽30的尺寸大小以能够容纳一个固定片40并且该固定片40不会外露为准。即深凹槽30的长度略大于固定片40的长度、深凹槽30的宽度略大于固定片40的宽度、深凹槽30的深度略大于固定片40的厚度。本实施例的深凹槽30的长度约为80mm~120mm,可以为80mm、90mm、100mm、110mm或者120mm等;其宽度度c约为20mm~50mm,可以为20mm、25mm、30mm、35mm、40mm、45mm或者50mm等;其深度h则约为5mm~15mm,可以为5mm、6mm、7mm、8mm、10mm、12mm、14mm或者15mm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固定片40通过射钉41与建筑墙体10固定连接。当然,在满足能将门窗框架11安装固定的前提下,固定片4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连接的方式如膨胀螺丝连接等的方式与建筑墙体10固定连接,此处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深凹槽30与门窗洞口的转角处的距离l为150mm~200mm,具体可以为150mm、160mm、170mm、180mm、190mm或者200mm等,以方便施工人员将固定片40固定于深凹槽30内时的施工操作,不至由于距离建筑墙体10太近而影响施工过程;此外,两深凹槽30之间的间距a≤500mm,且各深凹槽30均匀间隔布置,但至少在距离转角处150mm~200mm的位置设置深凹槽30,即在上、下、左、右四面各至少设置有两个深凹槽30,以保证门窗框架11与门窗洞口连接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门窗防渗体系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

s1:根据建筑物施工图进行铝模深化设计并加工制作铝模板,铝模板包括用于浇筑门窗防渗体系的门窗铝模结构,门窗铝模结构包括用于形成安装门窗框架的门窗洞口和用于浇筑形成挡水坎的企口结构;

s2:于施工现场定位放线并拼装铝模板;

s3:于铝模板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建筑墙体,建筑墙体上一体浇筑形成门窗洞口和挡水坎,挡水坎与门窗洞口之间形成安装台阶,且挡水坎包括设置于门窗洞口的上边缘处的下挂反坎和设置于门窗洞口的下边缘及左、右边缘处的上翻反坎,下挂反坎位于门窗洞口朝向室外的一侧,上翻反坎位于门窗洞口朝向室内的一侧;

s4: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拆除铝模板;

s5:将门窗框架固定于门窗洞口内,且门窗框架抵接于安装台阶处。

通过本发明的门窗防渗体系施工方法对门窗进行施工安装及固定,由于该施工方法能够在施工完成之后形成上述的挡水坎,当门窗框架安装固定于门窗洞口后,挡水坎能够有效的拦截门窗外的雨水,减少雨水渗入,提高门窗结构的防渗性能,降低物业或住户对建筑物养护及修缮成本,减少住户的生活困扰。

具体地,在本实施的步骤s1中,上述的门窗铝模结构还包括用于形成深凹槽的铝模凹槽结构。即在根据建筑物施工图进行铝模深化设计并加工制作铝模板时,同时设计并制作铝模凹槽结构,施工时,只需向铝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水养固化后便可形成本实施例的上述门窗防渗体系中的深凹槽。

更具体地,在上述的步骤s5中,安装门窗框架时,先将固定片通过射钉固定于深凹槽内,随后再将门窗框架与固定片连接固定,即可将门窗框架安装于门窗洞口内。

更具体地,安装完门窗框架之后,于挡水坎与门窗框架之间填充干硬水泥砂浆进行塞缝收口形成塞缝层;并于塞缝层与空气接触的外表面及挡水坎与空气接触的外表面涂覆防水涂料形成防水涂层,以进一步的提高门窗防渗体系的防水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