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坐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3710发布日期:2018-11-07 08:4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公共设施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户外坐凳。

背景技术

在户外的公园、动物园等地方,道路两旁都会间隔设有一些露天的坐凳,以便行人休憩。但是这些露天长凳的凳面由木板制成,行人坐上时舒适度不高,不能满足行人对舒适度的要求。

为此,公开号为cn102763987b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竹座凳,包括座槽、设于座槽底部的弹性体、设于弹性体上的多个竹管,竹管的上部填充有竹炭。由于竹管之间的摩擦力小,因此,当行人坐在竹管上时,每个竹管都会受到不同的作用力,从而产生不同的位移,使得多个竹管的上端形成的凳面能够随形体产生最合适人体的曲面,提高坐凳的舒适度。然而上述实用新型存在的不足是:虽然凳面满足了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但是坐凳的椅背仍旧不能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户外坐凳,以解决现有户外坐凳的椅背不能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户外坐凳,包括座槽,座槽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凳腿,座槽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椅背,所述座槽内设有多个竹管,每个所述竹管的管径为2-5mm,竹管内填充有竹炭,竹管远离座槽底壁的一端套有保护套,竹管靠近座槽底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长度为10-30mm,弹性体远离竹管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压板,压板远离竹管的弹性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正极板和若干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远离压板的一端与座槽底壁固定连接,座槽底壁固定连接有与正极板位置相对的负极板;所述座槽下方设有电机和第一缸体,第一缸体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将第一缸体分隔为独立的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顶壁与第一活塞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下腔室连通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上安装有将气体导入下腔室的第一单向阀,出气管上安装有将气体导出下腔室的第二单向阀,出气管远离缸体的一端连接有弹性气囊,弹性气囊固定连接在所述椅背朝向座槽的一侧,弹性气囊连通有多个出风软管,每个所述出风软管上安装有气压阀;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用于推动第一活塞的凸轮,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均串联在电机的开关电路中。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由于竹管之间的摩擦力小,因此,人们坐在由多个竹管形成的凳面上时,每个竹管受到的压力不相同,导致竹管下陷的距离不同,从而使得凳面能够根据人的形体产生最适合人体的曲面,满足人们对凳面舒适度的要求。同时,人们坐在凳面上时,弹性体受到压力,并且弹性体将压力传递给压板,压板向座槽底壁方向滑动,于是,压板上的正极板和座槽底壁上的负极板接触,两者接触时接通电机的开关电路,电机开始工作,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的凸轮发生转动,使得第一活塞在凸轮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实现往复滑动,进而使得下腔室的体积不断发生变化,外界的空气不断经进气管进入下腔室内,随后又经出气管进入弹性气囊内,弹性气囊发生膨胀,使得人们倚靠在椅背上时弹性气囊发生形变,人们受到弹性气囊的缓冲作用,进而提高椅背的舒适度。当弹性气囊内的气压超过气压阀的阈值时,空气从出风软管流出并形成气流,在炎热时能够为人们吹风散热,进一步提高人们坐在坐凳上时的舒适感。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基础方案中,当人们坐在该户外坐凳上时,由多个竹管组成的凳面能够根据人们的体形产生最适合人体的曲面,满足人们对凳面舒适度的要求。并且,竹管上的保护套能够有效避免竹管上的毛刺或者竹管本身对人们造成伤害。另外,人们坐在凳面上时,正极板与负极板接触并接通电机的开关电路,使得第一缸体不断地将空气压入弹性气囊内,使得弹性气囊膨胀,人们在倚靠椅背时受到弹性气囊的缓冲作用,以此满足人们对椅背舒适度的要求。

2、本基础方案中,由于在弹性气囊上接通有多个出风软管,并且出风软管上安装有气压阀,因此,当弹性气囊内的气压达到气压阀的阈值时,弹性气囊内的空气通过出风软管流出并形成气流,在天气炎热时,能够为人们吹风散热,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舒适度。

3、当人们起身离开坐凳后,压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滑动复位,于是正极板离开负极板,因此,电机的开关电路断开,电机自动停止工作,无需人们进行手动操作。

进一步,所述座槽与椅背之间设有弧形扶手,弧形扶手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座槽上,弧形扶手的另一端靠近椅背且呈平缓状;所述椅背开设有凹槽,所述弧形扶手靠近椅背的一端位于凹槽的开口的上方,凹槽的开口处设有横杆,横杆上固定连接有滑块,弧形扶手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凹槽内设有防水布,防水布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横杆上,防水布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的内壁上。

下雨时,推动横杆,使得横杆在重力作用下沿弧形扶手滑动,将防水布覆盖在椅背和凳面上,防止雨水打湿椅背和凳面,使得雨停后人们能够将防水布收回后立即正常使用坐凳。

进一步,所述椅背远离座槽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缸体,第二缸体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将第二缸体分隔为左腔室和右腔室,右腔室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上安装有将水导入右腔室内的第三单向阀,右腔室内放置有生石灰;所述第二活塞固定连接有用于推动横杆的活塞杆。

下雨时,雨水经进水管进入右腔室内,雨水有右腔室内的生石灰相遇发生反应释放大量的热,使得雨水受热生成水蒸汽,并推动第二活塞向左腔室方向滑动,进而使得活塞杆推动横杆,使得横杆在重力作用下沿弧形扶手滑动,将防水布覆盖在椅背和凳面上,防止雨水打湿椅背和凳面,以此自动、及时地实现防水布覆盖在椅背和凳面上。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雨水进入凹槽后能够通过凹槽底壁的通孔排出,避免凹槽内积水。

进一步,所述进水管远离第二缸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将雨水引入进水管的引水板。

引水板能够使得单位时间内经进水管进入右腔室内的雨水量增大,从而使得右腔室内的生石灰与雨水的反应程度加剧,进而缩短活塞杆推动横杆所需的时间。

进一步,所述电机外设有保护壳。保护壳能够保护电机,避免电机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户外坐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座槽1、凳腿2、椅背3、竹管4、弹性体5、压板6、正极板7、第一弹簧8、负极板9、电机10、第一缸体11、第一活塞12、下腔室13、第二弹簧14、进气管15、出气管16、弹性气囊17、出风软管18、气压阀19、保护层20、凸轮21、弧形扶手22、凹槽23、横杆24、防水布25、通孔26、第二缸体27、第二活塞28、右腔室29、进水管30、引水板31、活塞杆32。

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一种户外坐凳,包括座槽1,座槽1的左端和右端均固定连接有凳腿2,座槽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椅背3。座槽1内设有多个竹管4,每个竹管4的管径优选为4mm,竹管4内填充有竹炭,竹管4的上端套有保护套,避免人们坐在竹管4上时受伤。竹管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性体5,本实施例中弹性体5选用海绵,弹性体5的长度优选为15mm。全部弹性体5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压板6,压板6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正极板7和若干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的下端与座槽1底壁固定连接,座槽1底壁固定连接有与正极板7位置相对的负极板9。

结合图2所示,座槽1的底部安装有电机10和第一缸体11,第一缸体11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12,第一活塞12将第一缸体11分隔为独立的上腔室和下腔室13,上腔室顶壁与第一活塞1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4。下腔室13连通有进气管15和出气管16,进气管15上安装有将气体导入下腔室13的第一单向阀,出气管16上安装有将气体导出下腔室13的第二单向阀。出气管16的顶端连接有弹性气囊17,弹性气囊17固定连接在椅背3的左侧壁上,弹性气囊17连通有两个出风软管18,每个出风软管18上安装有气压阀19。电机10外设有保护层20,电机10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用于推动第一活塞12的凸轮21,正极板7与负极板9均串联在电机10的开关电路中。

座槽1与椅背3之间设有弧形扶手22,弧形扶手2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座槽1的左端,弧形扶手22的上端呈平缓状。椅背3开设有凹槽23,凹槽23的开口朝上,弧形扶手22的上端位于凹槽23的开口的上方。凹槽23的开口处设有横杆24,横杆24上固定连接有滑块,弧形扶手22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凹槽23内设有防水布25,防水布2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横杆24上,防水布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23的内壁上,凹槽23的底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26,避免凹槽23内积水。

椅背3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缸体27,第二缸体27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28,第二活塞28将第二缸体27分隔为左腔室和右腔室29,右腔室29连通有进水管30,进水管30上安装有将水导入右腔室29内的第三单向阀,进水管3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将雨水引入进水管30的引水板31。右腔室29内放置有生石灰,右腔室29侧壁开设有开口,开口处安装有能密封盖合该开口的盖体,方便清理右腔室29并放入新的生石灰。第二活塞28固定连接有用于推动横杆24的活塞杆32。

具体工作方式如下:当人们坐在由多个竹管4构成的凳面上时,由于竹管4的表面光滑,因此竹管4之间的摩擦力很小,相互之间不影响,所以,每个竹管4受到的压力不同,导致竹管4下陷的距离不同,从而使得凳面能够根据人的形体产生最适合人体的曲面,满足人们对凳面舒适度的要求。

同时,人们坐在凳面上时,弹性体5受到压力向下移动,使得压板6向下滑动并压缩第一弹簧8。压板6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压板6上的正极板7和座槽1底壁上的负极板9接触,正极板7与负极板9接触时接通电机10的开关电路,电机10开始工作。电机10带动凸轮21发生转动,转动的凸轮21对第一活塞12施加间歇性的向下的推力,使得第一活塞12在凸轮21和第二弹簧14的作用下实现上下往复滑动,从而使得下腔室13的体积不断发生变化。于是,外界的空气不断经进气管15进入下腔室13内,随后又经出气管16进入弹性气囊17内。弹性气囊17内的空气逐渐增多,弹性气囊17逐渐膨胀,使得人们倚靠在椅背3上时弹性气囊17能够发生形变,人们受到弹性气囊17的缓冲作用,进而提高椅背3的舒适度。并且,当弹性气囊17内的气压超过气压阀19的阈值时,弹性气囊17内的空气从出风软管18流出并形成气流,在炎热时能够为人们吹风散热,进一步提高人们坐在坐凳上时的舒适感。

当人们起身离开凳面时,压板6在第一弹簧8的作用下向上滑动,正极板7向上移动,于是正极板7和负极板9分离,电机10的开关电路断开,电机10自动停止工作。

当下雨时,雨水被引水板31引入进水管30内,进而进入右腔室29内,雨水与右腔室29内的生石灰相遇发生反应释放大量的热,使得雨水受热生成水蒸汽,此时右腔室29内的气压增大,推动第二活塞28向左滑动,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塞28上的活塞杆32向右移动,最终活塞杆32推动横杆24向左滑动,使得横杆24在重力作用下沿弧形扶手22滑动,将凹槽23内的防水布25拉出,使得防水布25覆盖在椅背3和凳面上,避免雨水打湿椅背3和凳面,使得雨停后人们能够将防水布25收回凹槽23内后立即正常使用该户外坐凳。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