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2810发布日期:2018-10-16 19:3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窗户要么是左右推拉式,要么是中间转动式,其窗户打开后只有一半的使用空间,存在空间利用率不足的缺陷,特别是对于人们想通过窗户晒被子等存在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打开后具有更多空间利用率的窗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窗户,包括外框架和用于装载玻璃的内框架,内框架嵌设于外框架内,外框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内框架相对其转动的转动控制装置,所述的转动控制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外框架上下两端的上、下转动组件、以及设置在上、下转动组件之间的控制件,上、下转动组件均包括有一固定块、一转动轴和一方形插销,固定块固定设置在外框架内,转动轴转动穿设在固定块内,所述转动轴上开设有与方形插销相卡接并供其同轴穿过的方形插孔,内框架上对应设置有与方形插销相卡接并供其内端插入的方形连接孔,所述的控制件包括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板,长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转动组件中的方形插销形成连接,所述的长板位于外框架内,长板上还设置有穿出外框架外并用于推动长板上下移动的操作部,且当操作部推动长板向上移动时,将带动上转动组件中的方形插销从内框架中拔出,并同时带动下转动组件中的方形插销插入到内框架中;当操作部推动长板向下移动时,将带动下转动组件中的方形插销从内框架中拔出,并同时带动上转动组件中的方形插销插入到内框架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本发明在外框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了可使内框架相对其转动的上、下转动组件,因此内框架既可通过上转动组件相对外框架转动,又可以通过下转动组件相对外框架转动,这样上下转动的方式相比传统的中间转动式或左右推拉式,在窗户即内框架打开后具有更多的空间利用率,特别是在人们通过窗户晒被子等操作起来更方便。此外,内框架通过上转动组件转动打开时,由于上面打开空间小并向内转动,下面打开空间大并向外转动,因此即使在下雨天,也能使窗户保持较大的开度。

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长板的上下两端端部具有向内框架方向倾斜的倾斜部,且所述的倾斜部包括两根呈并排设置的倾斜柱,所述方形插销的外端设置有凸柱,且上转动组件中方形插销的凸柱被夹持固定在位于长板上端的两倾斜柱之间,下转动组件中方形插销的凸柱被夹持固定在位于长板下端的两倾斜柱之间,方形插销的凸柱上还设置有供被夹持倾斜柱嵌入的环形凹槽。

采用上述结构,当操作部推动长板向上移动时,位于长板上端的倾斜部将通过被其夹持固定的凸柱,在倾斜的作用下带动上转动组件中的方形插销从内框架中拔出,同时,位于长板下端的倾斜部将通过被其夹持固定的凸柱,在倾斜的作用下带动下转动组件中的方形插销插入到内框架中,方形插销插入后,内框架就与转动轴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通过转动轴在固定块内的转动,使得内框架相对外框架转动,即内框架以下转动组件为中心旋转打开。同理,当操作部推动长板向下移动时,位于长板下端的倾斜部将通过被其夹持固定的凸柱,在倾斜的作用下带动下转动组件中的方形插销从内框架中拔出,同时,位于长板上端的倾斜部将通过被其夹持固定的凸柱,在倾斜的作用下带动上转动组件中的方形插销插入到内框架中,方形插销插入后,内框架就与转动轴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通过转动轴在固定块内的转动,使得内框架相对外框架转动,即内框架以上转动组件为中心旋转打开。此外,当操作部推动长板位于中间位置时,上、下转动组件中的方形插销均可插入到内框架中,此时内框架被锁定在外框架内,即窗户处于关闭状态。

另外,所述的倾斜部采用两根呈并排设置的倾斜柱构成,这样既可构成对所述凸柱的夹持固定,又有助于所述凸柱在两倾斜柱之间的转动;而所述方形插销的凸柱上还设置有供被夹持倾斜柱嵌入的环形凹槽,则可使所述凸柱与倾斜柱之间能更加可靠地结合在一起。

本发明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框架内还嵌设有与其构成直线滑移配合的滑块,且所述滑块固定设置在长板的中部,长板上的操作部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的外框架上对应开设有与所述操作部构成直线滑移配合并用于限制所述操作部上下滑移行程的第一长槽。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通过所述操作部能更好的推动长板在外框架内滑移。

本发明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的外圆周面上还圆周均布有若干个定位凹口,固定块上开设有容置腔,所述的容置腔内容置有压缩弹簧和钢珠,且所述钢珠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嵌入到对应的定位凹口中。采用上述结构,所述转动轴随内框架转动后,通过所述钢珠嵌入到不同位置的定位凹口中,可实现对转动轴不同转动角度的有效定位,即内框架打开至任意角度都能得到有效定位。

本发明还可进一步设置为下转动组件中的固定块上还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开设有凹腔,所述的凹腔内装设有环形弹簧,且所述环形弹簧由两个半圆形弹簧构成,凹腔内还设置有与半圆形弹簧一端形成抵接的凸块,下转动组件中的方形插销贯穿设置在所述凹腔内,且所述方形插销上还延伸有用于推动半圆形弹簧另一端并使半圆形弹簧发生压缩形变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凸块呈错位设置。采用上述结构,当内框架以下转动组件为中心旋转时,下转动组件中方形插销的转动将通过其延伸部推动半圆形弹簧进行压缩形变,从而使得内框架旋转打开,所述半圆形弹簧还能对其形成进一步的弹性支撑,进而有效避免因内框架及其上装载的玻璃过重而对转动铰接点造成损害。

本发明还可进一步设置为上转动组件中的固定块上滑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有供上转动组件中的方形插销穿过的档位槽,所述档位槽具有供所述方形插销自由转动的第一档位和限制所述方形插销转动的第二档位,所述滑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切换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的档位推块,所述档位推块穿出外框架外,所述的外框架上对应开设有与所述档位推块构成直线滑移配合并用于限制所述档位推块上下滑移行程的第二长槽。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档位推块来推动滑板滑移,可实现滑板上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的切换,当方形插销处于滑板第一档位上时,所述方形插销可以自由转动,即此时内框架可相对外框架旋转打开;而当方形插销处于滑板第二档位上时将限制所述方形插销转动,即此时内框架无法相对外框架旋转打开。这样的结构设置,等于给窗户上了一把锁,有效避免儿童误操作打开窗户。

本发明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转动控制装置有两个,并对称分设在内框架的两侧。这样设置,结构更加对称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中控制件的结构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上转动组件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固定块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中滑板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中下转动组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给出了一种窗户,包括外框架1和用于装载玻璃2的内框架3,内框架3嵌设于外框架1内,外框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内框架3相对其转动的转动控制装置,所述的转动控制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外框架1上下两端的上转动组件4和下转动组件5、以及设置在上、下转动组件之间的控制件6,上转动组件4和下转动组件5均包括有一固定块7、一转动轴8和一方形插销9,固定块7固定设置在外框架1内,转动轴8转动穿设在固定块7内,所述转动轴8上开设有与方形插销9相卡接并供其同轴穿过的方形插孔81,内框架3上对应设置有与方形插销9相卡接并供其内端插入的方形连接孔,所述的控制件6包括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板61,长板6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转动组件中的方形插销9形成连接,所述的长板61位于外框架1内,长板61上还设置有穿出外框架1外并用于推动长板61上下移动的操作部62,且当操作部62推动长板61向上移动时,将带动上转动组件4中的方形插销9从内框架3中拔出,并同时带动下转动组件5中的方形插销9插入到内框架3中;当操作部62推动长板61向下移动时,将带动下转动组件5中的方形插销9从内框架3中拔出,并同时带动上转动组件4中的方形插销9插入到内框架3中。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本发明在外框架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了可使内框架3相对其转动的上转动组件4和下转动组件5,因此内框架3既可通过上转动组件4相对外框架1转动,又可以通过下转动组件5相对外框架1转动,这样上下转动的方式相比传统的中间转动式或左右推拉式,在窗户即内框架3打开后具有更多的空间利用率,特别是在人们通过窗户晒被子等操作起来更方便。此外,内框架3通过上转动组件4转动打开时,由于上面打开空间小并向内转动,下面打开空间大并向外转动,因此即使在下雨天,也能使窗户保持较大的开度。

所述长板61的上下两端端部具有向内框架方向倾斜的倾斜部,且所述的倾斜部包括两根呈并排设置的倾斜柱63,所述方形插销9的外端设置有凸柱91,且上转动组件4中方形插销9的凸柱91被夹持固定在位于长板61上端的两倾斜柱63之间,下转动组件5中方形插销9的凸柱91被夹持固定在位于长板61下端的两倾斜柱63之间,方形插销9的凸柱91上还设置有供被夹持倾斜柱63嵌入的环形凹槽92。

采用上述结构,当操作部62推动长板61向上移动时,位于长板61上端的倾斜部将通过被其夹持固定的凸柱91,在倾斜的作用下带动上转动组件4中的方形插销9从内框架3中拔出,同时,位于长板61下端的倾斜部将通过被其夹持固定的凸柱91,在倾斜的作用下带动下转动组件5中的方形插销9插入到内框架3中,方形插销9插入后,内框架3就与转动轴8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通过转动轴8在固定块7内的转动,使得内框架3相对外框架1转动,即内框架3以下转动组件5为中心旋转打开。同理,当操作部62推动长板61向下移动时,位于长板61下端的倾斜部将通过被其夹持固定的凸柱91,在倾斜的作用下带动下转动组件5中的方形插销9从内框架3中拔出,同时,位于长板61上端的倾斜部将通过被其夹持固定的凸柱91,在倾斜的作用下带动上转动组件4中的方形插销9插入到内框架3中,方形插销9插入后,内框架3就与转动轴8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通过转动轴8在固定块7内的转动,使得内框架3相对外框架1转动,即内框架3以上转动组件4为中心旋转打开。此外,当操作部62推动长板61位于中间位置时,上、下转动组件中的方形插销9均可插入到内框架3中,此时内框架3被锁定在外框架1内,即窗户处于关闭状态。

另外,所述的倾斜部采用两根呈并排设置的倾斜柱63构成,这样既可构成对所述凸柱91的夹持固定,又有助于所述凸柱91在两倾斜柱63之间的转动;而所述方形插销9的凸柱91上还设置有供被夹持倾斜柱63嵌入的环形凹槽92,则可使所述凸柱91与倾斜柱63之间能更加可靠地结合在一起。

所述外框架1内还嵌设有与其构成直线滑移配合的滑块64,且所述滑块64固定设置在长板61的中部,长板61上的操作部62设置在所述滑块64上,所述的外框架1上对应开设有与所述操作部62构成直线滑移配合并用于限制所述操作部62上下滑移行程的第一长槽65。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通过所述操作部62能更好的推动长板61在外框架1内滑移。

所述转动轴8的外圆周面上还圆周均布有若干个定位凹口82,固定块7上开设有容置腔71,所述的容置腔71内容置有压缩弹簧72和钢珠73,且所述钢珠73在压缩弹簧72的作用下嵌入到对应的定位凹口82中。采用上述结构,所述转动轴8随内框架3转动后,通过所述钢珠73嵌入到不同位置的定位凹口82中,可实现对转动轴8不同转动角度的有效定位,即内框架3打开至任意角度都能得到有效定位。

下转动组件5中的固定块7上还固定设置有支撑板10,所述的支撑板10上开设有凹腔101,所述的凹腔101内装设有环形弹簧,且所述环形弹簧由两个半圆形弹簧11构成,凹腔101内还设置有与半圆形弹簧11一端形成抵接的凸块102,下转动组件5中的方形插销9贯穿设置在所述凹腔101内,且所述方形插销9上还延伸有用于推动半圆形弹簧11另一端并使半圆形弹簧11发生压缩形变的延伸部93,所述延伸部93与所述凸块102呈错位设置。采用上述结构,当内框架3以下转动组件5为中心旋转时,下转动组件5中方形插销9的转动将通过其延伸部93推动半圆形弹簧11进行压缩形变,从而使得内框架3旋转打开,所述半圆形弹簧11还能对其形成进一步的弹性支撑,进而有效避免因内框架3及其上装载的玻璃2过重而对转动铰接点造成损害。

上转动组件4中的固定块7上滑动设置有滑板12,所述滑板12上设置有供上转动组件4中的方形插销9穿过的档位槽121,所述档位槽121具有供所述方形插销9自由转动的第一档位122和限制所述方形插销9转动的第二档位123,所述滑板12上还设置有用于切换第一档位122和第二档位123的档位推块124,所述档位推块124穿出外框架1外,所述的外框架1上对应开设有与所述档位推块124构成直线滑移配合并用于限制所述档位推块124上下滑移行程的第二长槽125。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档位推块124来推动滑板12滑移,可实现滑板12上第一档位122和第二档位123的切换,当方形插销9处于滑板第一档位122上时,所述方形插销9可以自由转动,即此时内框架3可相对外框架1旋转打开;而当方形插销9处于滑板第二档位123上时将限制所述方形插销9转动,即此时内框架3无法相对外框架1旋转打开。这样的结构设置,等于给窗户上了一把锁,有效避免儿童误操作打开窗户。

所述的转动控制装置有两个,并对称分设在内框架3的两侧。这样设置,结构更加对称合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