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线理疗坐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9072发布日期:2018-11-17 00:0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红外线理疗坐榻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具或者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线理疗坐榻。

〖背景技术〗

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磁效应,易被物体吸收并转换为物体的内能。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远红外线发生器被广泛地应用到家具领域。

其中,公告号为cn20280253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桑拿椅,包括由左右侧板、后板、底板和顶板围成的椅体,其椅体内侧设置有与左右侧板形成夹层的左右栅栏、与后板形成夹层的靠背栅栏、与底板形成夹层的座位栅栏和脚位栅栏、与顶板形成夹层的顶部栅栏。各夹层内分别设置有远红外线发热板,远红外线发热板与控制组件连接。靠背栅栏连接有倾斜角度调节装置,座位栅栏连接有升降装置。桑拿椅还包括可遥控控制组件工作的遥控器。远红外线发热板包括基板,和通过高温镀膜在基板上的电热膜。

上述专利虽然能够通过远红外发热板向人体发射远红外线,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力,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产品整体笨重,结构复杂、用料多,不便于装配和拆卸,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远红外线理疗坐榻,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得产品便于组装和拆卸,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及维护效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远红外线理疗坐榻,包括榻主体、底梁、扶手及侧面组件;所述底梁、扶手以及侧面组件均为半包围结构,扶手位于底梁的上方,侧面组件设置于扶手和底梁之间,且与所述扶手和底梁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榻主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梁、扶手以及侧面组件包围形成的空间的底部;所述侧面组件包括内层、外层以及与侧面远红外发热板,所述内层为栅格结构,所述外层为侧板结构,所述侧面远红外发热板设置在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包括多个栅格结构;所述外层包括多个侧板结构;所述侧面远红外发热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侧面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顶端与所述扶手可拆卸地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梁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多个栅格结构通过所述多个连接件拼接成半包围结构;所述多个远红外发热板通过所述多个连接件拼接成半包围结构;所述多个栅格结构通过所述多个连接件拼接成半包围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顶端设置有榫,所述扶手的底端对应设置有卯,或,所述连接件的顶端设置有卯,所述扶手的底端对应设置有榫;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扶手通过榫卯结构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底端设置有榫,所述底梁的顶端对应设置有卯,或,所述连接件的底端设置有卯,所述底梁的顶端对应设置有榫;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梁通过榫卯结构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侧面组件两端的端部连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侧面组件中间的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左侧面及右侧面自外向里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以及凸出部;所述端部连接件靠近所述侧面组件中间的一侧自外向里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以及凸出部;所述每一个侧板结构卡入相邻两个连接件的第一限位槽;所述每一块远红外发热板卡入相邻两个连接件的第二限位槽;所述每一个栅格结构卡入相邻两个连接件的凸出部与所述榻主体形成的装配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结构包括多块平板;相邻两块平板中的一块平板的板边设置有长榫,另一块平板的板边设置有卯;所述多块平板通过龙凤榫结构进行拼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梁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侧板结构的底端对应的弧形槽,所述侧板结构的底端均卡入所述底梁顶端的弧形槽内,和/或,所述扶手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侧板结构的顶端对应的弧形槽,所述多个侧板结构的顶端均卡入所述扶手底端的弧形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侧面组件的栅格结构包括竖杆连接件以及多个竖杆;所述多个竖杆间隔地固定设置在所述竖杆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榻主体包括底层、顶层以及坐面远红外发热板,所述底层为底板结构,所述顶层为栅格结构,所述坐面远红外发热板设置于所述底层和顶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榻主体的栅格结构包括臀部承接段以及足部承接段;所述足部承接段的高度小于所述臀部承接段的高度;所述榻主体的底板结构包括臀部底板以及足部底板;所述臀部承接段与所述臀部底板形成的夹层内以及所述足部承接段与所述足部底板形成的夹层内均设置有坐面远红外发热板。

进一步地,所述侧面远红外发热板和所述坐面远红外发热板均包括基板、电热膜以及防水层;所述电热膜镀覆在所述基板上;所述防水层涂覆在所述电热膜上。

进一步地,所述远红外线理疗坐榻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侧面远红外发热板以及所述坐面远红外发热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远红外线理疗坐榻还包括榻头和榻头挂钩;所述榻头挂钩的截面呈型;所述榻头包括与所述榻头挂钩配合的型部件;所述榻头挂钩固定设置在所述侧面组件内层的中间;所述榻头悬挂在所述榻头挂钩上。

进一步地,所述榻头还包括左侧板、右侧板以及多个平板;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均为半圆形;所述榻头的型部件以及所述多个平板的一端间隔地固定安装在左侧板上,另一端间隔地固定安装在所述右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榻头对应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位置通过螺钉与所述榻头挂钩可拆卸地连接。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侧面组件包括外层、栅格结构的内层以及设置在外层和内层之间的侧面远红外发热板,给用户进行远红外线理疗,与此同时,本发明侧面组件与扶手和底梁可拆卸地连接,使得产品便于组装和拆卸,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及维护效率。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连接件将多个侧板结构拼接在一起,多个侧面远红外发热板拼接在一起,多个栅格结构拼接在一起,便于组装和拆卸。进一步地,本发明连接件的顶端与扶手通过榫卯配合连接,底端与底梁的侧面组件安装部通过榫卯配合连接,便于将侧面组件从扶手和底梁上拆卸下来。进一步地,本发明侧板结构由采用龙凤榫结构连接的多块平板组成,便于拆卸及组装。进一步地,本发明栅格结构通过多个竖杆间隔设置于竖杆连接件上组成,相比现有技术通过开设条形槽口形成侧栅格,装配更简单。进一步地,扶手底端设置有与侧板结构顶端配合的弧形槽,和/或底梁的顶端设置有与侧板结构底端配合的弧形槽,便于固定侧板结构。进一步地,本发明榻主体包括底层、顶层以及设置在底层、顶层形成的夹层中的坐面远红外发热板,顶层为栅格结构,用户的坐在榻主体的顶层,吸收坐面远红外发热板发射的远红外线,用户的上半身吸收侧面远红外发热板发射的远红外线,进而全身均可以吸收远红外线。进一步地,本发明榻主体的顶层包括臀部承接段以及足部承接段,足部承接段的高度低于臀部承接段的高度,用户在打坐时,更舒适。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在侧面远红外发热板以及坐面远红外发热板的电热膜上涂覆防水层,降低使用过程中由于水等液体进入侧面远红外发热板、坐面远红外发热板而产生安全隐患或影响侧面远红外发热板、坐面远红外发热板使用的风险。进一步地,本发明还通过控制器控制侧面远红外发热板以及坐面远红外发热板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地,本发明在侧面组件内层的中间固定安装榻头,配合人体腰部曲线,使用户使用时更舒适。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用于悬挂榻头的榻头挂钩,便于榻头的组装与拆卸。进一步,本发明的榻头由多块平板间隔设置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形成,侧面远红外发热板发射的远红外线可以依次通过栅格结构的空隙以及榻头多块平板的空隙,被人体吸收远红外线。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螺钉使榻头的左侧板以及右侧板与榻头挂钩可拆卸地连接,不仅可以使榻头安装更稳固,而且便于榻头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理疗坐榻的整体装配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理疗坐榻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理疗坐榻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间连接件的左侧立体图以及右侧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部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榻头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榻头的前视图;

附图说明:1,底梁;3,榻主体;4,扶手;5,榻头;6,榻头挂钩;7,控制器;11,侧面组件安装部;12,榻主体安装部;21,连接件;22,侧板结构;23,远红外发热板;24,栅格结构;31,底板;32,坐面栅格层;33,坐面远红外发热板;4a,卯;51,左侧板;52,右侧板;53,平板;54,型部件;11a,卯;21a,第一限位槽;21b,第二限位槽;21d,榫;21e,卯;241,竖杆;242,竖杆连接件;311,臀部底板;312,足部底板;321,臀部承接段;322,足部承接段;51a,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远红外线理疗坐榻,包括底梁1、侧面组件、榻主体3、扶手4、榻头5以及用于悬挂榻头5的榻头挂钩6。如图1所示,底梁1、侧面组件以及扶手4均为半包围结构。侧面组件设置在底梁1与扶手4之间。侧面组件包括内层、外层以及设置在内层和外层之间的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内层为栅格结构24,外层为侧板结构22。榻主体3固定设置在底梁1、侧面组件以及扶手4形成的空间的底部。榻主体3包括顶层、底层以及设置在顶层和底层之间的坐面远红外发热板;顶层为栅格结构32,底层为底板结构31。

如图2所示,底梁1包括侧面组件安装部11以及榻主体安装部12。侧面组件安装部11用于安装侧面组件,榻主体安装部用于安装榻主体3。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侧面组件包括多个连接件21、多个侧板结构22、多个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以及多个栅格结构24。结合图1和图2所示,多个连接件21的每两个连接件21之间自外向里依次安装有一个侧板结构22、一块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一个栅格结构24。多个侧板结构22通过多个连接件21拼接成侧面组件的外层,多个栅格结构24通过多个连接件21组成侧面组件的内层,多个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通过多个连接件21拼接成侧面组件的中层,即侧面远红外发热层。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连接件21包括设置位于两端的两个端部连接件以及设置于中间的四个中间连接件;侧板结构22、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以及栅格结构24的数量均为五个。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21、侧板结构22、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以及栅格结构2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结合图2和图4所示,中间连接件的左侧面及右侧面自外向里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1a和第二限位槽21b,第一限位槽21a用于卡入侧板结构22,第二限位槽21b用于卡入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结合图2和图5所示,端部连接件在靠近侧面组件中间的一侧自外向里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1a和第二限位槽21b,第一限位槽21a用于卡入侧板结构22,第二限位槽21b用于卡入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

如图4,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21a为直接在连接件21上开设槽口形成;第二限位槽21b由两条平行设置的凸出部形成,两条平行设置的凸出部相隔的距离为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的厚度;栅格结构24卡入所述两条平行设置的凸出部中靠近前侧的一条凸出部与榻主体3形成的装配空间(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条平行设置的凸出部通过机械连接机构,例如螺钉,枪钉等固定安装在连接件21上。在其它实施例中,形成第二限位槽21b的两条平行设置的凸出部由连接件21一体成型形成。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21a与第二限位槽21b均为直接在连接件21上开设槽口形成;连接件21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1a和第二限位槽21b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部(该凸出部可以由连接件21一体成型形成,也可以由单独的部件组装在连接件21上形成);栅格结构24卡入该凸出部与榻主体3形成的装配空间。

结合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1的底端设置有榫21d,底梁1的侧面组件安装部11的顶端对应设置有卯11a,连接件21与底梁1的侧面组件安装部11通过榫21d与卯11a的配合,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21的底端设置有卯,底梁1的侧面组件安装部11的顶端设置有榫,连接件21与侧面组件安装部11通过榫卯配合,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

结合图2,图4,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1的顶端设置有榫21e,扶手4的底端对应设置有卯4a,连接件21与扶手4通过榫21e与卯4a的配合,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21的顶端设置有卯,扶手4的底端设置有榫,连接件21与扶手4通过榫卯配合,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梁1的侧面组件安装部11的顶端还设置有与多个侧板结构22底端对应的弧形限位槽,用于卡入多个侧板结构24。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扶手4的底端还设置有与多个侧板结构22顶端对应的弧形限位槽,用于卡入多个侧板结构24。在本实施例中,多个侧板结构22的底端均卡入侧面组件安装部11顶端设置的弧形限位槽,多个侧板结构22的顶端均卡入扶手4底端设置的弧形限位槽,装配稳固。

结合图2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侧板结构22由多块平板拼接而成;相邻两块平板中的一块平板的板边设置有长榫,另一块平板的板边设置有槽口(也可以称为卯),相邻两块平板通过推插的方式拼合,即侧板结构22为龙凤榫结构。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栅格结构24包括多个竖杆241以及竖杆连接件242,多个竖杆241间隔地固定安装在竖杆连接件242上。竖杆连接件242的数量为二,相比竖杆连接件242的数量为一,多个竖杆241安装更稳固;相比竖杆连接件242的数量为三、四……,使用的原料更少,节省成本,降低装配难度。在其它实施例中,竖杆连接件24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竖杆241通过枪钉固定安装在竖杆连接件242上。在其它实施例中,多个竖杆241通过其它机械连接机构,例如螺钉固定安装在竖杆连接件242上。

如图2,3所示,榻头挂钩6固定安装在设置于中间的栅格结构24上,榻头51悬挂在榻头挂钩6上(如图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榻头挂钩6的截面呈型(如图3所示),榻头5包括左侧板51、右侧板52、多块平板53以及用于与榻头挂钩6配合的型部件54(结合图2,图3,图8和图9所示),平板5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左侧板51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右侧板52上,型部件5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左侧板51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右侧板52上,多块平板53以及型部件54均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多块平板53以及型部件54通过枪钉固定安装在左侧板51以及右侧板52上,在其它实施例中,多块平板53以及型部件54通过其它机械连接机构,例如螺钉固定安装在左侧板51以及右侧板52。

在本实施例中,左侧板51与右侧板52截面为半圆形。在其它实施例中,左侧板51与右侧板52的截面可以其它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榻头5的承接面是由间隔设置的多块平板53构成,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发射的远红外线可以依次通过栅格结构24的空隙以及多块平板53的空隙,被人体吸收远红外线。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榻头5在左侧板51和右侧板52处通过螺钉51a与榻头挂钩6固定连接,便于固定榻头5。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榻主体3设置在底梁1的榻主体安装部12上。如图2所示,榻主体3包括底板结构31、设置在底板结构31上面的栅格结构32以及设置在底板结构31与栅格结构32之间的坐面远红外发热板33。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栅格结构32自外向里分为臀部承接段321和足部承接段322,足部承接段322的高度比臀部承接段321的高度低,便于放置双脚,底板31自外向里包括臀部底板311和足部底板312。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栅格结构32的臀部承接段321与臀部底板311构成的夹层内设置有两块坐面远红外发热板33,栅格结构32的足部承接段322与足部底板312构成的夹层内设置有四块坐面远红外发热板33。在其它实施例中,栅格结构32的臀部承接段321与臀部底板311构成的夹层内设置有其它数量的坐面远红外发热板33,栅格结构32的足部承接段322与足部底板312构成的夹层内设置有其它数量的坐面远红外发热板33,远红外发热板33的数量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调整。在本实施例中,栅格结构32的臀部承接段321与臀部底板311通过机械连接机构可拆卸地连接,栅格结构32的足部承接段322与足部底板312通过机械连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便于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连接栅格结构32的臀部承接段321与臀部底板311的机械连接机构以及用于连接栅格结构32的足部承接段322与足部底板312的机械连接机构为螺钉。在其它实施例中,用于连接栅格结构32的臀部承接段321与臀部底板311的机械连接机构以及用于连接栅格结构32的足部承接段322与足部底板312的机械连接机构为枪钉。

如图2所示,上述远红外线理疗坐榻还包括控制器7,控制器7设置在足部承接段322上(也可以设置于其它部位)。控制器7与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以及坐面远红外发热板33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7为按键,所述按键可以设置坐榻的工作模式。

具体地,上述远红外线理疗坐榻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器7设置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以及坐面远红外发热板33的启闭及工作时间等,通过远红外线的照射,对人体进行经络(全息)温灸,温通经络,调畅气血,排毒祛邪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补充生命正能量,达到疾病预防与自愈的目的。在冬天可以用于取暖,达到有病治疗,无病预防的目的。上述坐榻还可以用于打坐。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以及坐面远红外发热板33发出的远红外线温润柔和,能使人体快速放松,更容易入定,快速进入禅定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以及坐面远红外发热板33发出的远红外线波长为4-15微米。所述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以及坐面远红外发热板33均采用非金属丝发热的纳米远红外镀膜技术制作,包括基板及镀覆在基板上的电热膜,不靠金属发热,不耗氧、不燥热。基板为绝缘片,一般为云母、或微晶、或陶瓷中的一种。该电热膜通电后主要以远红外线辐射对流加热,远红外线的能量转化率达86%以上,可有效降低成本,而且更加环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被烘烤的感觉(闷热),温热舒适。

本实施例中的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以及坐面远红外发热板33还包括涂覆在电热膜上的防水层,降低远红外线理疗坐榻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水等液体进入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坐面远红外发热板33而产生安全隐患或影响侧面远红外发热板23、坐面远红外发热板33功能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可拆卸地连接是指借助工具例如扳手等可将两连接的物体拆卸分离并可重复安装和拆卸的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