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面外婴儿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3070发布日期:2019-03-19 23:3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面外婴儿背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2017年9月11日提交的、题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面外(outfacing)婴儿背带”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556,927的优先权,并且要求2018年8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6/113,351的优先权,这些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联邦资助研究或开发

不适用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婴儿背带,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配备有各种形式的婴儿背带,包括选择性可扩张和可缩回的座位部分和选择性可展开的吊带座位,这允许对由婴儿背带的座位部分单独地提供或与其座位吊带组合地提供的有效宽度和支承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调节。



背景技术:

父母和其他看护者常常要携带婴儿和幼儿,现有技术中存在各种为人熟知的婴儿背带产品,这些婴儿背带产品被设计成为由成年人穿戴,用于在身体上携带婴儿或幼儿。这些产品包括不同构造和布置的配备有肩带装置的背包式装置、吊带、包裹、袋子。肩部支承的婴儿背带对于支承或运送婴儿或小儿尤其变得受欢迎。这些婴儿背带的共同特性是,他们通常提供“不用手”的使用方式,并允许成人穿戴者在进行其他活动的同时携带婴儿。因此,肩部支承的婴儿背带通常为父母/看护者提供直接的好处,这些好处包括在监视和照顾携带的孩子的同时也可以自由地使用双手。又可同时照顾其他孩子,亦可减少手臂、背部和肩部上的肌肉紧张和疲劳,且可在监视孩子的同时完成家务。此外,也不需要在诸如拥挤的城市人行道和公共交通系统等地方展开笨重且庞大的婴儿车。在本技术领域中,目前已知的肩部支承的婴儿背带有各种各样的设计和样式。其中一种目前已知的婴儿背带是框架型婴儿背带,其通常将婴儿支承在穿戴者的背部。目前,比框架型婴儿背带更受欢迎的是无框架或软边婴儿背带,其通常为穿戴者和婴儿提供更多的舒适性,并且通常用于承载在穿戴者前部或胸部的婴儿。

虽然软边婴儿背带已经成为运送婴儿的常用方式,但是大多数软边婴儿背带都有一个或多个缺点。例如,与常规的软边婴儿背带相关的一个常见缺点在于婴儿背带的座位部分具有固定的尺寸。因此,随着婴儿的成长,婴儿背带的座位部分可能变得太小,婴儿背带又或者婴儿背带的座位部分本身是为支承更大的婴儿而构造的,因此对于年幼的婴儿,这种婴儿背带的座位部分可能是太大。此外,许多常规婴儿背带上的座位部分的固定性质可能限制婴儿背带可实现的适应性调整,即,婴儿背带在前携式和后背式配置中可能不能容易地或舒适地作出适应调整婴儿背带前携式后背式。下面描述的婴儿背带通过包括各种形式而解决了这一缺点,其中包括选择性可扩张的座位部分和选择性可展开的吊带座位,这允许对由婴儿背带的座位部分单独地或与座位吊带组合地提供的有效宽度和支承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调节,并且除了后背式配置之外,还允许在几种前携式配置中使用婴儿背带。下面将更详细地讨论本婴儿背带的这些和其它方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各个方面针对一种可调节的婴儿背带,该婴儿背带配备有各种形式,包括选择性可扩张的座位部分和选择性可展开的吊带座位,这允许对由婴儿背带的座位部分单独地或与座位吊带组合地提供的有效宽度和支承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调节,从而适应不同体型的儿童,以及不同的支承位置/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可调节婴儿背带包括主体面片,主体面片限定座位部分、头部部分、座位部分和头部部分之间的中央部分。婴儿背带还包括围兜面片和可围绕穿戴者腰部延伸的细长腰带。主体和围兜面片两者的下端连接到腰带上,使得主体和围兜面片共同限定婴儿背带的儿童承载区域。该婴儿背带还包括一对肩带,该肩带可在穿戴者的肩部上延伸,并且各自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部,该第一和第二端部联接到主体和围兜面片的相应的规定区域。虽然座位部分的下端的中央部段永久地固定到腰带,但是座位部分的相对侧部段的下部区域通过一对相同配置的滑动带扣中的相应一个滑动带扣可滑动地固定到腰带,该滑动带扣各自操作性地联接到附接到腰带的一部分并沿着腰带的该部分延伸的互补滑动管。座位部分的相对侧部段的上部区域和中央部分也各自配备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允许侧部段可释放地固定到主体面片的中央部分,或者当从中央部分释放时,折叠成与座位部分的中央部段重叠的关系,并保持可释放地接合中央部段。此外,座位部分的相对侧部段的下部区域和腰带各自配备有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允许侧部段可选地保持可释放地接合到腰带。

通过单独使用或与调节装置和固定装置结合地使用滑动带扣/滑动管,座位部分的侧部段可以可选地被操作成三(3)种不同配置或状态中的任何一种。这些配置或状态是:1)完全扩张配置,其中座位部分的每一个侧部段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都从座位部分的中央部段完全伸展,通过使滑动带扣摩擦接合到滑动管并保持在滑动管上对应于下部区域的扩张位置的位置,并且通过下部区域经由固定装置与腰带的可释放附接,侧部段的下部区域保持在该状态,通过经由调节装置与中央部分的可释放附接,侧部段的上部区域保持在该状态;2)部分扩张配置,其中座位部分的每一个侧部段的上部区域从座位部分的中央部段完全伸展,而侧部段的下部区域各自向内朝向座位部分的中央部段缩回或变窄,通过使滑动带扣摩擦接合到滑动管并保持在滑动管上对应于下部区域的缩回位置的位置,下部区域保持在该状态,侧部段的上部区域通过经由调节装置与中央部分的可释放附接而保持在该状态;和3)完全缩回配置,其中座位部分的每一个侧部段的上部区域折叠成与座位部分的中央部段重叠的关系并可释放地固定到其上,而侧部段的下部区域各自向内朝着座位部分的中央部段缩回或变窄,下部区域通过滑动带扣保持在该状态,滑动带扣摩擦接合到滑动管并保持在滑动管上对应于下部区域的缩回位置的位置。

婴儿背带还包括座位吊带,座位吊带联接到腰带,并可相对于腰带选择性地在收起和展开配置或状态之间移动。在收起状态下,通过使用从座位吊带的相对端中的相应的一个突出的相同配置的一对弹簧闩锁,座位吊带保持与腰带的外表面部分重叠的关系。当侧部段处于完全扩张或部分扩张配置时,座位吊带保持在收起配置。在展开状态下,弹簧闩锁从腰带脱离,并且替代地用于将座位吊带可释放地附接到主体面片的中央部分。仅当侧部段处于完全缩回配置时,座位吊带才被操作成展开配置。

在婴儿背带中,主体面片的头部部分相对于其余部分可从伸展状态折叠到折叠状态。当处于折叠状态时,头部部分至少部分地与中央部分的外表面重叠。

婴儿背带还包括一对腿环,这对腿环以相对于腰带的顶部边缘间隔开的关系附接到围兜面片的相对侧边缘中的相应的一个。腿环选择性地、可释放地附接到对应的一对调节装置中的相应调节装置的那些部分,这些调节装置集成到包括在主体面片中的座位部分的相应的一个侧部段的上部区域中。当附接到对应的调节装置时,腿环在主体面片和围兜面片之间产生规定的附接点,并且有利于在腿环和腰带之间形成间隔开的一对相对较小的腿开口。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通过参照以下详细描述,将会最好地理解当前设想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描述和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文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构造的可调节婴儿背带的前透视图,婴儿背带的座位部分被描绘为处于完全缩回或变窄的配置,其中婴儿背带的座位吊带被描绘为处于部分展开状态;

图2是类似于图1的婴儿背带的前透视图,但是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或伸展配置的婴儿背带的座位部分,其中婴儿背带的座位吊带被描绘为处于与婴儿背带的腰带接合的收起状态;

图3是图2所示婴儿背带的后透视图;

图4是图1-3所示婴儿背带的一部分的放大图,描绘了集成到主体面片的中央部分和座位部分中的两个调节装置中的一个的细节,用以将座位部分的对应部段保持在完全扩张配置、部分扩张配置和缩回配置中的任何一个;

图5是图1-3所示婴儿背带的一部分的放大图,描绘了集成到主体面片的座位部分和腰带中的两个固定装置中的一个的细节,用于以将座位部分的对应部段保持在完全扩张配置;

图6是类似于图2的婴儿背带的前正视图,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配置的婴儿背带的座位部分,其中婴儿背带的座位吊带被描绘为处于与婴儿背带的腰带接合的收起状态;

图7是类似于图2的婴儿背带的前正视图,但是描绘了处于部分扩张配置的婴儿背带的座位部分,其中婴儿背带的座位吊带被描绘为处于与婴儿背带的腰带接合的收起状态;以及

图8a-8e是类似于图7的婴儿背带的一系列前正视图,但是描绘了婴儿背带的座位部分从部分扩张配置向完全缩回配置的转变,以及随后座位吊带从其收起状态向其展开状态的转变。

在所有附图和详细描述中使用共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其中所示内容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描绘了根据本公开构造的可调节婴儿背带10。婴儿背带10被具体地配置和适配成相对于常规的婴儿背带提供增强的可调节性和易用性。更具体地说,婴儿背带10配备有下文特别描述的结构特征,这些结构特征适于允许对婴儿背带10的座位部分的有效宽度进行调节,以便适应不同体型的儿童以及不同的支承位置/配置。婴儿背带10附加地被配置成以前携式配置和后背式配置来穿戴。

现在参考图1-3,婴儿背带10包括主体面片12,主体面片12限定外部呈现的外表面14和相对的内部呈现的内表面16。当从图1和图2所示的透视图看时,主体面片12还限定头部部分18、吊斗或座位部分20以及在头部部分18和座位部分20之间延伸的中央部分22。主体面片12的大约下三分之一限定了其座位部分20,其使用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第一折叠接缝24通常限定头部部分18和中央部分22之间的过渡,第二折叠接缝26通常限定中央部分22和座位部分20之间的过渡。头部部分18限定弧形轮廓的、大体凸型的顶部边缘段28。

如在图3中最容易看到的,主体面片12以这样的方式构造,其中座位部分20和中央部分22的部段彼此重叠,这样的重叠部段进一步可选择性地彼此分离,尽管当从图1-3所示的透视图看时,座位部分20的顶部边缘在第二接缝26处永久地附接到中央部分22。按照这些构思,该顶部边缘段28的相对端过渡到由中央部分22限定的相对的一对非直线侧边缘段30中的每一个。如图1所示,这些侧边缘段30的部分沿着座位部分20的外表面以与其重叠的关系延伸,并终止于中央部分22的吊斗或座位带段32处,该吊斗或座位带段32从中央部分的剩余部分向下伸出或突出。如图1和2所示,座位带段32相对于座位部分20重叠延伸。座位带段32还限定外表面和相对的内表面,该外表面通常限定主体面片12的集体外表面14的一部分,该相对的内表面上具有钩环紧固件材料的布片(swatch)34。该布片34可以可释放地固定到对应的钩环紧固件材料的互补布片36上,该布片36设置在座位部分22的外表面的中心区域上。如图2所示,这些布片34、36彼此的可释放接合使座位带段与座位部分22保持牢固、重叠的接触。座位带段32的使用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

婴儿背带10还包括围兜面片38,围兜面片38限定外表面和相对的内表面,在婴儿背带10中,该内表面面向主体面片12的内表面16。在这点上,主体面片12和围兜面片38,特别是由它们限定的内表面,共同形成婴儿背带10的袋状婴儿或儿童承载区域,围兜面片38有效地在该婴儿承载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和穿戴者的胸部或背部之间形成屏障。当从图3所示的透视图观察时,围兜面片38还限定了顶部边缘段(未标记)、底部边缘段40和在顶部边缘段和底部边缘段40之间延伸的相对的一对侧边缘段42。

婴儿背带10还包括相同配置的一对肩带44,其适于在穿戴者的相应的肩部上延伸。每个肩带44优选具有两件式构造。更详细地,每个肩带44包括一个主段46,该主段46具有相对较宽和相对较厚的衬垫构造,优选由两个相对的柔软耐用的织物材料层制成,两层之间有衬垫层,织物层的周边边缘通过使用缝合而彼此固定。从图2中最明显的是,每个肩带44的主段46的一个端部附接到围兜面片38的顶部边缘段。

除了主段46之外,每个肩带44包括副段48,与对应的主段46相比,副段48具有更窄和更薄的构造(例如织带)。在每个肩带44内,副段48的一个端部附接到对应的主段46的与附接到围兜面片38的端部相对的端部。如图1和图2中最佳示出的,每个副段48的相对端部操作性地联接到紧固件50(例如公带扣),该紧固件50可释放地可附接到互补的对应紧固件52(例如母带扣),该紧固件52本身附接到中央部分22的外表面并从中央部分22的外表面突出,且相对靠近由中央部分22限定的侧边缘段之一。每个肩带44的主段46和副段48的彼此附接并且附接到围兜面片38,优选地通过使用缝合来实现。如在图1中进一步看到的,副段48各自具有集成在其中的侧支承调节器54,该调节器允许对应的肩带44的长度相对于主体面片12和围兜面片38的可调节性。

在婴儿背带10中,尽管每个肩带44的副段48通过使用对应的一对配合紧固件50、52以上述方式可释放地可附接到主体面片12,但这样的副段48是永久地系在对应的主段46上的。更详细地说,如图3中最佳示出的,婴儿背带10还包括一对弹性系绳带56,每个系绳带永久地附接到同一肩带44的相应的一个副段48和对应的一个主段46,并在它们之间延伸。如将认识到的,系绳带56用于将肩带44的副段48保持在附接到对应的一个主段46的松弛的弹性状态中,即使当副段48由于两对对应的紧固件50、52中的每一对彼此脱离而从主体面片12脱开时也是如此。通过保持这种接合状态,与如果副段48没有永久地系在主段46上会发生的情况相比,婴儿背带10更容易操作性地定位和固定在穿戴者身上。在这点上,系绳带56有效地将每个肩带44相对于围兜面片38保持在闭环配置中,即使当副段48从主体面片12的中央部分22脱离时也是如此。

还可以想到,在婴儿背带10中,每个肩带44的副段48可以配备有存储环57。存储环57适于容纳相同或其余肩带44的副段48的一部分,以便紧凑、有效地存储这部分副段。

在婴儿背带10中,除了永久地附接到围兜面片38的顶部边缘段外,每个肩带44的主段46,还可释放地可附接到主体面片12,特别是主体面片12的头部部分18。更详细地说,婴儿背带10还包括一对配置相同的连接器柱58,每个连接器柱永久地附接到相应一个主段46的中央部分。每个柱58可释放地可附接到互补的对应紧固件60。这些紧固件60也彼此相同地配置,以图1中最佳示出的方式,在顶部边缘段28的末端中的大致对应的末端处从头部部分18的相应相对端突出。

尽管没有具体示出,但是每个紧固件60都是独特的弹簧闩锁,该弹簧闩锁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操作性地接合到其上的单个整体锁定构件。锁定构件以这样的方式交接到壳体,其中由锁定构件限定的相对的一对手指按压键部分从壳体的相应相对侧突出。相对的手指按压键部分向内朝向彼此的同时按压有助于也由锁定构件限定的相对的一对弧形接合部分彼此远离地同时移动,从而将它们从对应的柱58上释放,这允许这样的柱58从仅由壳体限定的互补的圆形配置的开口内移除。相反地,释放按压键部分可使得接合部分弹性地弹回或返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这有助于当这样的柱58前进通过壳体的中心开口时使接合部分与柱58的协作接合。在这点上,锁定构件还包括一对弹性弹簧部分,每个弹性弹簧部分一体地连接到键部分并在键部分之间延伸,并且包括一体地连接到键部分的接合部分之一。

再次参考图1,设置在主体面片12的外表面14上的头部部分18上,并且靠近顶部边缘段28的是相同配置的、水平对齐的一对连接器62(例如公卡扣)。此外,设置在主体面片12的外表面14上的中央部分22上的是相同配置的水平对齐的一对连接器64(例如母卡扣)。每个连接器62适于可释放地接合到相应的一个连接器64。在婴儿背带10中,头部部分18适于选择性地沿着第一折叠接缝24折叠,以从其伸展状态(如图1-3所示)转变为折叠状态。通过使连接器62与相应的一个连接器64的可释放接合,头部部分18可保持在其折叠状态。当头部部分18处于其折叠状态时,由头部部分18限定的主体面片12的外表面14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或面对由中央部分22限定的主体面片12的外表面14的一部分,因此主体面片12的内表面16的一部分向外或在外部呈现。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主体面片12的头部部分18在其伸展状态下的定位为承载在婴儿背带10内的婴儿的头部提供了更大程度的支承。

婴儿背带10还设有横带66,横带66在肩带44之间延伸并选择性地使肩带44相互连接。更详细地说,每个肩带44的主段46包括细长的珠状或绳状段68,该段68从肩带44的外表面突出,并在纵长方向上沿着肩带44部分地延伸。横带66的相对端各配备有滑动联接器70,该滑动联接器70协同接合到相应的一个段68并可沿着该段68的长度滑动地定位。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通过滑动联接器70与相应的一个段68的接合,横带66与每个肩带44的协作接合赋予横带66相对于肩带44的定位的可变性或可调节性。横带66优选地包括带扣72,带扣72包括集成在其中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如将认识到的,带扣72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彼此的脱离可有效地将横带66分离成两个独立的段,这两个独立的段经由相应的一个滑动联接器70联接到相应的一个主段46。将带扣72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彼此固定有利于横带66在肩带44之间的连续延伸,有助于将肩带44,特别是其主段46相对于彼此保持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关系。带扣72集成到横带66中的方式赋予横带66在肩带44的主段46之间延伸时在固定长度上的可调节性。

婴儿背带10还配备有一对间隔开的头部支承腹板(supportweb)74,它们以彼此间隔开的关系集成到头部部分18中,每个头部支承腹板74沿着头部部分18的外表面紧邻顶部边缘段28延伸,并且相应的头部支承腹板74在顶部边缘段28的相对端延伸。每个头部支承腹板74具有与其协作接合的对应的头部支承调节器76。两对头部支承腹板74/头部支承调节器76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操作,以有利于头部部分18的有效端对端宽度的选择性增加或减少。此外,尽管未示出,但是可以设想婴儿背带10可以与可选的罩延伸部组合使用。这种罩延伸部与婴儿背带10的协作接合优选地通过罩延伸部上包括的连接器(例如卡扣)与主体面片12的连接器62和/或设置在肩带44的相应的一个主段46上的连接器(例如公卡扣)78的可释放附接来实现。

婴儿背带10还包括细长腰带80,其可围绕穿戴者的腰部延伸。腰带80优选地包括一个主腰带段82,该主腰带段82具有相对较宽和相对较厚的衬垫构造,优选由两个相对柔软耐用的织物材料层制成,两层之间有衬垫层,织物层的周边边缘通过使用缝合彼此固定。腰带80还包括副腰带段84,副腰带段84附接到主腰带段82的一个端部并从该端部突出,并且与主腰带段82相比,副腰带段84具有更窄和更薄的构造(例如织带)。紧固件86(例如公带扣)附接到副腰带段76并可选择性地沿着副腰带段76的长度定位,该紧固件86可释放地接合到互补紧固件88(例如母带扣),该互补紧固件88附接到主腰带段82的与副腰带段84从其突出的端部相对的端部。如将认识到的,紧固件78、80彼此的联接有效地将腰带80保持在闭环配置中,通过调节紧固件86在副腰带段84上的定位,可以选择性地增加或减少腰带80的周长。副腰带段84可以可选地配备有存储环90。存储环90适于容纳副腰带段84的一部分,以用于紧凑、有效地存储副腰带段84。

在婴儿背带10中,主体面片12和围兜面片38都永久地附接到腰带80上,使用缝合是一种示例性的附接方式。更详细地说,从图1-3所示的透视图来看,可以设想,座位部分20的底部边缘的一段横跨施加到其上的布片36的底部边缘段并与该底部边缘段具有大体相等的宽度,该段将在由腰带的主腰带段82限定的顶部边缘处或相对紧邻该顶部边缘处操作性地联接到腰带80。类似地,由围兜面片38限定的底部边缘段40将在由腰带的主腰带段82限定的顶部边缘处或相对紧邻该顶部边缘处操作性地联接到腰带80。通过这种附接,主体面片12和围兜面片38共同限定了婴儿背带的儿童承载区域。在这点上,如上所述,附接到腰带80的主腰带段82的主体面片12和围兜面片38,特别是由主体面片12和围兜面片38限定的内表面,共同形成婴儿背带10的袋状婴儿或儿童承载区域,围兜面片38有效地在该婴儿承载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和穿戴者的胸部或背部之间形成屏障。

现在结合图1-3参考图4-5,虽然座位部分20的底部边缘的上述段永久地固定到腰带80,但是由座位部分20的相应的一个相对侧部段94限定的下部区域92可滑动地固定到腰带80的主腰带段82。这种可滑动接合通过相同配置的一对滑动带扣96中的相应一个来实现,所述滑动带扣96各自操作性地联接到互补滑动管98,互补滑动管98附接到由腰带80的主腰带段82限定的顶部边缘段的一部分并沿着该部分延伸。滑动带扣96各自通过使用由合适织带的环形段形成的对应滑动环100联接到相应一个侧部段94的下部区域92的外表面。

虽然没有具体示出,但是每个滑动带扣96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枢转地连接到其上的凸轮杆。壳体限定与细长狭槽连通的细长开口。开口/狭槽的组合适于接受互补滑动管98的可滑动接收。随着滑动管98被接收到开口/狭槽中,凸轮杆的旋转导致其凸轮部分突出到开口中并牢固地接合滑动管98,从而有效地将滑动带扣96锁定到滑动管98上沿其长度的规定位置中。相反地,沿相反方向旋转凸轮杆将凸轮部分从其与滑动管98的接合中释放,允许滑动带扣96沿着滑动管98滑动移动到沿着滑动管的长度的替代位置,在该位置凸轮杆的凸轮部分可以再次摩擦接合到滑动管98。

如图3所示,当座位部分20的侧部段94的下部区域92通过滑动带扣96与滑动管98结合使用而可滑动地交接到滑动管98时,滑动环100的附接点下方的下部区域的部分与腰带80的主腰带段82的内表面重叠。下部区域92的这些重叠部分限定了一对座位裙部,该对座位裙部在滑动带扣96和穿戴者的身体之间形成有效的屏障。

如图4中最佳示出的,由座位部分20的相应的一个相对侧部段94限定的上部区域102和中央部分22也各自配备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允许侧部段94可释放地固定到中央部分22,或者当从中央部分22释放时,折叠成与座位部分20的中央部段重叠的关系并保持可释放地接合到中央部段。更详细地,包括在婴儿背带10中的成对调节装置中的每个包括钩环紧固件材料的布片104,该布片104被施加到座位部分20的相应一个侧部段94的上部区域102的外表面。对应调节装置的纽扣106从布片104内突出。每个调节装置还包括纽扣孔107,该纽扣孔107延伸穿过中央部分22,靠近其相对侧边缘段30中的相应一个。

将每个调节装置的纽扣106接收到其对应的纽扣孔107中,至少将对应侧部段94的上部区域102保持在婴儿背带10内的扩张配置中,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相反,将每个调节装置的纽扣106从其对应的纽扣孔107中移除,允许至少对应侧部段94的上部区域102折叠成与座位部分20的中央部段重叠的关系,并通过布片104与布片36的接合保持与中央部段的可释放附接,从而将这种侧部段94置于婴儿背带10内的缩回配置,这也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如将认识到的,并且也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座位带段32的布片34必须从布片36上脱开,并且座位带段32作为调节装置的布片104的前体从布片36上抬起,每个布片104同时可释放地可接合到布片36。

此外,座位部分20的相对侧部段94的下部区域92和腰带80的主腰带段82各自配备有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允许侧部段94可选地保持与腰带80的可释放接合。更详细地说,包括在婴儿背带10中的成对固定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圆形配置的钩环紧固件材料的布片108,该布片被施加到座位部分20的相应一个侧部段94的下部区域92的外表面。每个固定装置还包括钩环紧固件材料的布片110,该布片110被施加到腰带820的主腰带段82的内表面,靠近其顶部边缘。每个布片108与其对应布片110的可释放接合至少将对应侧部段94的下部区域92保持在婴儿背带10的扩张配置中,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相反地,每个布片108从其对应布片110的脱开通过使用相关联的滑动带扣96和滑动管98的组合而至少允许对应侧部段94的下部区域92朝向婴儿背带10的缩回配置可滑动地移动,这也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

通过单独使用或与调节装置和固定装置结合地使用滑动带扣96/滑动管98,座位部分20的侧部段94可以可选地被操作成三(3)种不同配置或状态中的任何一种。第一种是如图2和6所示的完全扩张配置。在这种完全扩张配置中,座位部分20的每个侧部段94的上部区域102和下部区域92都从座位部分的中央部段完全伸展。通过使滑动带扣96摩擦接合到滑动管98并保持在滑动管98上对应于下部区域92的扩张位置的位置,并且通过下部区域92经由固定装置与腰带80的可释放附接,即每个布片108与相应的一个布片110的可释放接合,侧部段94的下部区域92保持在该完全伸展状态。通过经由调节装置与中央部分22的可释放附接,即每个纽扣106接收到相应的一个纽扣孔107中,侧部段94的上部区域102保持在该完全伸展状态。

这些配置中的第二种是如图7和8a所示的部分扩张配置。在这种部分扩张配置中,座位部分20的每个侧部段94的上部区域102从座位部分的中央部段完全伸展,而侧部段94的下部区域92各自朝着座位部分20的中央部段向内缩回或变窄。下部区域92通过滑动带扣96保持在该缩回状态,滑动带扣96摩擦接合到滑动管98并保持在滑动管98上对应于下部区域92的缩回位置的位置。通过经由调节装置与中央部分22的可释放附接,即每个纽扣106接收到相应的一个纽扣孔107中,侧部段94的上部区域102保持在该完全伸展状态。

这些配置中的第三种是如图8b所示的完全缩回配置。在这种完全缩回配置中,座位部分20的每个侧部段94的上部区域102(在纽扣106已经从对应纽扣孔107内移除之后)被折叠成与座位部分20的中央部段重叠的关系,并且通过布片104与布片36的接合而可释放地固定到中央部段。如上所述,座位带段32的布片34必须从布片36上脱开,并且座位带段32作为布片104的前体从布片36上抬起,每个布片104同时可释放地接合到布片36。在完全缩回配置中,侧部段94的下部区域92各自朝着座位部分20的中央部段向内缩回或变窄,并且通过滑动带扣96保持在该状态,滑动带扣96摩擦接合到滑动管98并保持在滑动管98上对应于下部区域92的缩回位置的位置。

婴儿背带10还包括座位吊带112,座位吊带112联接到腰带80,并可相对于腰带80选择性地在收起和展开配置或状态之间移动。更详细地说,当从图1-3所示的透视图观察时,座位吊带112的顶部边缘的一部分通过使用例如缝合永久地附接到靠近其顶部边缘的主腰带段82的外表面,使得座位吊带112限定能够相对于腰带80向上和向下折叠移动的片状结构。如图2所示,在收起状态下,座位吊带112通过使用相同配置的一对紧固件114保持与腰带80的主腰带段82的外表面部分重叠的关系,所述紧固件114从座位吊带112的相对端中的相应一个突出,并通过一对紧固件环115中的相应一个固定到座位吊带的内表面。紧固件114优选地与紧固件60相同地配置,并且因此每个紧固件也包括上文关于紧固件60具体描述的独特的弹簧闩锁。按照这些构思,紧固件114选择性地、可释放地接合到设置在主腰带段82的外表面上靠近座位吊带112的相对端中的相应一个的第一对连接器柱116中的相应一个,或者接合到设置在主体面片12的中央部分22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对连接器柱118中的相应一个,第二对连接器柱118相对于彼此大体水平对齐、间隔开。连接器柱116、118彼此以及与前述柱58相同地配置,紧固件114以与上文关于紧固件60与柱58的可释放接合相同的方式可释放地接合到柱116或柱118中的任一个。

如下面将更详细讨论的,当侧部段94处于完全扩张配置或部分扩张配置时,座位吊带112保持在收起配置,紧固件114联接到相应的一个支柱116。在展开状态下,紧固件114从腰带80的柱116脱离,并且替代地用于将座位吊带112可释放地附接到主体面片12的中央部分22上的柱118。仅当侧部段94处于完全缩回配置时,座位吊带112才被操作成展开配置。座位吊带112限定中心座位加固板120。座位吊带112在座位加固板120处的内表面(当座位吊带112处于收起状态时,这种内表面面向主腰带段82)包括其上的钩环紧固件材料的布片122,其使用也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

婴儿背带10还包括一对细长的腿环124,腿环124以相对于腰带80的主腰带段82的顶部边缘间隔开的关系附接到围兜面片38的相对侧边缘段42中的相应一个。腿环124选择性地、可释放地可附接到集成于座位部分20的相应的一个侧部段94的上部区域102中的调节装置的相应的一个纽扣106上。当附接到对应的纽扣106时,腿环124在主体面片12和围兜面片38之间产生规定的附接点,并且有助于在腿环124和腰带80之间形成间隔开的一对相对较小的腿开口。典型地,当侧部段94处于部分扩张配置时,腿环124将被展开以便于形成这些较小的腿开口,从而为承载在婴儿背带10内的较小婴儿提供保护,有助于防止婴儿能够从主体面片12和围兜面片38之间滑出。

在婴儿背带10中,主体面片12优选地由柔软但耐用的织物材料的两个相对层制成,其周边边缘通过使用缝合彼此固定。另外,在这些织物层的规定区域之间插置衬垫层。另外,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用除了卡扣、带扣、纽扣和纽扣孔之外的附接方式代替上述各种紧固件/附接方式,而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

基于如上所述的婴儿背带10的结构,它适用于各种不同的配置。更详细地说,对于体重约8-15磅的婴儿,婴儿背带10适用于前携式配置,婴儿面向穿戴者的胸部,这种配置在图7中示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想,侧部段94将被移动到上述部分扩张配置,座位吊带112保持在其收起状态。腿环124也可以可选地结合该特定配置展开。按照这些构思,如果腿环124确实展开,它们将协同接合到纽扣106,同时中央部分22通过使用纽扣孔107协同接合到纽扣106。

对于体重约15-40磅的婴儿,婴儿背带10适用于前携式配置,婴儿面向穿戴者的胸部,这种配置在图6中示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想,侧部段94将被移动到上述完全扩张配置,座位吊带112保持在其收起状态。腿环124通常不结合该特定配置展开。

对于足够强壮以将其头部保持在直立位置的婴儿来说,婴儿背带10适用于婴儿背向穿戴者胸部的前携式配置。图8a-8e中所示的一系列步骤举例说明了婴儿背带10向这种配置的操作,图1中也示出了向这种配置的部分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想,侧部段94将被移动到上述完全缩回配置,座位吊带112以上述方式从其收起状态移动到其展开状态。腿环124不结合该特定配置展开。然而,主体面片12的头部部分18将典型地通过使用连接器62、64以前述方式从其伸展状态移动到其折叠状态。同样如上所述,并且从图2和图8a-8e中显而易见的是,座位带段32的布片34从布片36脱开,并且座位带段32作为调节装置的布片104的前体从布片36提起(即向上折叠),每个布片104同时可释放地可接合到布片36,并且座位吊带112移动到其展开状态,其中紧固件114联接到相应的一个柱118。一旦座位吊带112的紧固件114操作性地联接到柱118,座位吊带112的内表面以及因此其上的布片122将向外或在外部呈现,从而允许座位带段32向下展开(图8d),使得其布片34可协作地接合到布片122(图8e)。当座位吊带112返回到其收起状态时,出现相反的顺序,其中紧固件114联接到相应的一个柱116。

最后,对于足够强壮以直立坐着的婴儿来说,婴儿背带10适用于婴儿面向穿戴者背部的后背式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想,侧部段94将移动到上述完全扩张配置,座位吊带112保持在其收起状态。腿环124通常不结合该特定配置展开。

在前携式配置或后背式配置中的任一种中,可以设想,主体面片12的座位部分20将至少部分地悬垂或披盖在腰带80上,婴儿的重量不仅转移到腰带80中以分配到穿戴者的臀部,而且转移到肩带44中以分配到穿戴者的每个肩部。如前所述,如果婴儿体型较小,腿环124也可以用于限定前述较小的腿开口。此外,主体面片12的头部部分18可以以前述方式在其伸展和折叠状态之间选择性地操作,这可能是将婴儿的头部适当地支承在婴儿背带10内所需要的。因为它们配备有上述的长度/宽度调节方式,所以肩带44和腰带80的有效长度以及头部部分18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增加或减少,以便不仅基于穿戴者的身体属性,而且基于将要承载的婴儿的身体属性,实现婴儿背带10与穿戴者的适当配合。在这点上,如将认识到的,通过座位部分20的宽度可调性,以及腿环100的可选展开和主体面片12的头部部分18的折叠/展开,进一步增强了婴儿背带10对婴儿身体特征的适应性。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婴儿背带10可以配备有与上述不同的肩带布置。举例来说,婴儿背带10可包括肩带布置,其中,由于去除了围兜面片38,附接到围兜面片38的主段46的那些端部靠近沿着其顶部边缘段28的规定区域替代地直接附接到主体面片12。在其中围兜面片38也可能被取消的另一个变型中,附接到围兜面片38的主段46的那些端部靠近其主腰带段82的顶部边缘替代地直接附接到腰带80。

本公开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限制。根据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现许多变化,无论是由说明书明确规定的还是由说明书暗示的,例如结构、尺寸、材料类型和制造工艺的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