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纳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8595发布日期:2018-11-17 00:0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可收纳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床上用工作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收纳工作台。

背景技术

目前宿舍内的床上是没有桌子的,宿舍内的空间较小,一般是没有多余的空间摆放足够使用的桌子,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又经常需要使用桌子进行学习写作等,所以有些学生会买一些折叠桌子放在床上进行使用,这些桌子在使用时需要搬上搬下,十分费力,且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好摆放,并且高度无法调整,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床上使用的桌子使用不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收纳工作台,方便了使用。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可收纳工作台,包括:

相互平行的两个滑轨,每个滑轨上配合安装有一滑块;每个滑轨上端连接有若干个夹持件,每个夹持件上配合安装有第一紧固螺栓;

悬挂件,所述悬挂件的一端与一个滑块固连,悬挂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滑块固连;所述悬挂件的下端固连有两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底端自下而上开设有置物空腔;

第一折叠臂,每个第一折叠臂的上端插入对应固定件的置物空腔内,所述固定件上安装有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二紧固螺栓自固定件外表面穿入固定件内部的置物空腔内并螺纹连接在第一折叠臂的上端;

第二折叠臂,每个第二折叠臂的上端与对应第一折叠臂的下端连接;

第三折叠臂,每个第三折叠臂的一端与对应第二折叠臂的下端转动连接;

以及折叠桌板,所述折叠桌板包括主桌板,所述主桌板的下表面固定在两个第三折叠臂上;所述主桌板的一侧与一个转动连杆的一端铰接,该转动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副桌板铰接;所述主桌板的另一侧与另一个转动连杆的一端铰接,该另一个转动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副桌板铰接;

所述滑轨的侧面安装有若干个挂钩,所述第二副桌板上安装有储物抽屉,所述第一副桌板的上表面设有置杯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叠臂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所述第二折叠臂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三臂板和第四臂板;所述第三臂板上和所述第四臂板上均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直通孔,所述第四臂板上直通孔的两侧对称设有若干对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卡槽;以所述第四臂板上直通孔上端的中心点为圆心,向周围径向设置有若干个卡槽;所述第四臂板上所有卡槽位于第四臂板的外表面;

所述第二折叠臂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臂板下端和所述第二臂板下端围成的空间,一第一锁紧销依次穿过第一臂板、第三臂板上的直通孔和第四臂板上的直通孔,所述第一锁紧销的端部设有第一卡齿,所述第一卡齿可嵌入第四臂板上直通孔两侧的任意一对卡槽以及第四臂板上直通孔上端周围的任意一对径向的卡槽;所述第二臂板下端上配合设有一供第一卡齿嵌入的通孔,且该通孔与第一卡齿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折叠臂的端部位于对应第三臂板和第四臂板之间围成的空间;第二锁紧销穿过第四臂板到达对应第三臂板和第四臂板之间围成的空间,且第二锁紧销穿过第三折叠臂的端部;所述第二锁紧销端部设有一第二卡齿,所述第二卡齿包括由第二卡齿中心点向周围径向延伸的若干个卡块,与第二卡齿正对的第三折叠臂表面上配合设有供所述第二卡齿嵌入的卡槽;

所述第三臂板上配合设有一供第二卡齿嵌入的通孔,且该通孔与第二卡齿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一第三紧固螺栓依次穿过一个第一折叠臂以及一个置物台后与另一个第一折叠臂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三紧固螺栓穿过置物台的部分与置物台螺纹配合;所述置物台表面安装有若干个固定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叠臂上安装有一插座,该插座通过电线与一插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臂板上所有卡槽为位于第四臂板外表面非贯通的凹槽。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发明的可收纳工作台,主要使用于双层床的下铺,具体为,将滑轨上端连接的夹持件夹持在上铺床板的左右两侧,然后将第一紧固螺栓的下端顶紧在对应位置的床板上,即可实现整个桌子的安装;使用时,调整第三折叠臂使得其与对应的第二折叠臂保持垂直状态,从而使得固定在两个第三折叠臂上的主桌板保持水平,便于位于下铺的使用者使用,不用时,将主桌板收起,减少桌子占用空间。

(2)本发明中,悬挂件的一端与一个滑块固连,悬挂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滑块固连,可推动悬挂件在滑轨上来回自由滑动,方便使用时调取主桌板以及不用时将整个桌子推至床的一端,减少桌子占用空间。

(3)本发明中,可自由改变第二折叠臂的安装高度以及安装角度,可自由改变第三折叠臂的安装角度,方便了使用者的具体使用过程。

(4)本发明中,第三折叠臂可向后上方旋转,从而将第三折叠臂旋转至第二折叠臂上第三臂板和第四臂板之间围成的空间;然后,第二折叠臂向前上方旋转,从而将第二折叠臂旋转至第一折叠臂上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围成的空间,大大减少了桌子占用空间。

(5)本发明中,主桌板两侧的第一副桌板和第二副桌板可自由打开,扩大了桌面的使用范围,不使用时,可将主桌板、第一副桌板和第二副桌板收纳起来,减少桌子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可收纳工作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第二折叠臂和第三折叠臂的连接示意图(未安装第一折叠臂);

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折叠臂下部的结构示意图(未安装第二折叠臂);

图4为实施例中第二折叠臂下部的结构示意图(未安装第三折叠臂);

图5为实施例中第三折叠臂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折叠桌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包含局部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中第一副桌板及第二副桌板的收纳流程图;

图8为实施例中可收纳工作台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00、滑轨;101、第一紧固螺栓;102、夹持件;103、悬挂件;104、挂钩;

110、滑块;111、固定件;

200、插座;201、插头;

300、置物台;301、固定夹;

401、第一折叠臂;402、第二折叠臂;403、第三折叠臂;

4021、第三臂板;4022、第四臂板;

4011、第一臂板;4012、第二臂板;

412、直通孔;422、卡槽;

500、主桌板;501、第一副桌板;502、第二副桌板;503、转动连杆;504、限位块;511、置杯凹槽;512、储物抽屉;

601、第一锁紧销;602、第二锁紧销;603、第二紧固螺栓;604、第三紧固螺栓;

701、第一卡齿;703、第二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7,本实施例的可收纳工作台,包括:

相互平行的两个滑轨100,每个滑轨100上配合安装有一滑块110;每个滑轨100上端连接有若干个夹持件102,每个夹持件102上配合安装有第一紧固螺栓101;

悬挂件103,悬挂件103的一端与一个滑块110固连,悬挂件10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滑块110固连;悬挂件103的下端固连有两个固定件111,固定件111底端自下而上开设有置物空腔;

第一折叠臂401,每个第一折叠臂401的上端插入对应固定件111的置物空腔内,固定件111上安装有第二紧固螺栓603,第二紧固螺栓603自固定件111外表面穿入固定件111内部的置物空腔内并螺纹连接在第一折叠臂401的上端,使得第一折叠臂401的上端固定在对应固定件111上;

第二折叠臂402,每个第二折叠臂402的上端与对应第一折叠臂401的下端连接;

第三折叠臂403,每个第三折叠臂403的一端与对应第二折叠臂402的下端转动连接;

以及折叠桌板,折叠桌板包括主桌板500,主桌板500的下表面固定在两个第三折叠臂403上。

本实施例的可收纳工作台,主要使用于双层床的下铺,具体为,将滑轨100上端连接的夹持件102夹持在上铺床板的左右两侧,然后将第一紧固螺栓101的下端顶紧在对应位置的床板上,即可实现整个桌子的安装;使用时,调整第三折叠臂403使得其与对应的第二折叠臂402保持垂直状态,从而使得固定在两个第三折叠臂403上的主桌板500保持水平,便于位于下铺的使用者使用,不用时,将主桌板500收起,减少桌子占用空间。

本实施例中,悬挂件103的一端与一个滑块110固连,悬挂件10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滑块110固连,可推动悬挂件103在滑轨100上来回自由滑动,方便使用时调取主桌板500以及不用时将整个桌子推至床的一端,减少桌子占用空间。其中,滑轨100可设计成连续的多段,便于生产及安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可收纳工作台,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第一折叠臂401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臂板4011和第二臂板4012;第二折叠臂402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三臂板4021和第四臂板4022;第三臂板4021上和第四臂板4022上均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直通孔412,第四臂板4022上直通孔412的两侧对称设有若干对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卡槽422;以第四臂板4022上直通孔412上端的中心点为圆心,向周围径向设置有若干个卡槽422;第四臂板4022上所有卡槽422位于第四臂板4022的外表面;

第二折叠臂402的上端位于第一臂板4011下端和第二臂板4012下端围成的空间,一第一锁紧销601依次穿过第一臂板4011、第三臂板4021上的直通孔412和第四臂板4022上的直通孔412,第一锁紧销601的端部设有第一卡齿701,第一卡齿701可嵌入第四臂板4022上直通孔412两侧的任意一对卡槽422以及第四臂板4022上直通孔412上端周围的任意一对径向的卡槽422;第二臂板4012下端上配合设有一供第一卡齿701嵌入的通孔,且该通孔与第一卡齿701的形状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四臂板4022上所有卡槽422为位于第四臂板4022外表面非贯通的凹槽,使得第一锁紧销601不能从第四臂板4022上抽离,方便了使用。

本实施例中,第二折叠臂402安装于第一折叠臂401上,具体使用时,当需要调节主桌板500的使用高度时,可将第二折叠臂402在由第一臂板4011和第二臂板4012围成的空间内上下移动,当移动到合适的高度位置时,将第一锁紧销601向靠近第三臂板4021的方向抽动,使得第一锁紧销601端部的第一卡齿701嵌入第四臂板4022上直通孔412两侧对应位置处的一对卡槽422内,且此时第一卡齿701有一部分仍旧嵌入第二臂板4012下端上与第一卡齿701相配合的通孔内,从而使得第一锁紧销601被第一臂板4011和第二臂板4012固定在固定的高度位置,此时整个第二折叠臂402悬挂在固定的高度位置;当需要改变第二折叠臂402和第一折叠臂401之间的夹角时,将第一锁紧销601向远离第三臂板4021的方向推动,此时,第一卡齿701从相应的一对卡槽422内退出,然后将第二折叠臂402向下移动到最低点,此时第一锁紧销601穿过第四臂板4022上直通孔412的上端,然后转动第二折叠臂402至合适的角度,最后将第一锁紧销601向靠近第三臂板4021的方向抽动,使得第一锁紧销601端部的第一卡齿701嵌入第四臂板4022上直通孔412上端周围对应位置处的一对径向的卡槽422内,且此时第一卡齿701有一部分仍旧嵌入第二臂板4012下端上与第一卡齿701相配合的通孔内,使得整个第二折叠臂402悬挂在固定的角度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如何将第一卡齿701向靠近第三臂板4021的方向抽动,第一卡齿701始终有一部分位于第二臂板4012下端的通孔内,使得第一卡齿701始终处于相对固定状态(指第一卡齿701不能转动及纵向移动),从而通过改变第一卡齿701与不同对卡槽422的配合,来改变第二折叠臂402的安装高度和安装角度。

本实施例中,可自由改变第二折叠臂402的安装高度以及安装角度,方便了使用者的具体使用过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可收纳工作台,其结构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第三折叠臂403的端部位于对应第三臂板4021和第四臂板4022之间围成的空间;第二锁紧销602穿过第四臂板4022到达对应第三臂板4021和第四臂板4022之间围成的空间,且第二锁紧销602穿过第三折叠臂403的端部;第二锁紧销602端部设有一第二卡齿703,第二卡齿703包括由第二卡齿703中心点向周围径向延伸的若干个卡块,与第二卡齿703正对的第三折叠臂403表面上配合设有供第二卡齿703嵌入的卡槽422;第三臂板4021上配合设有一供第二卡齿703嵌入的通孔,且该通孔与第二卡齿703的形状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三折叠臂403转动连接于对应第二折叠臂402的下端,当需要调节第三折叠臂403在第二折叠臂402下端的安装角度时,首先转动第三折叠臂403至合适的角度,然后将第二锁紧销602向靠近第三折叠臂403的方向抽动,使得第二锁紧销602端部的第二卡齿703嵌入第三折叠臂403上对应位置处的卡槽422内,且此时第二卡齿703有一部分仍旧嵌入第三臂板4021上与第二卡齿703相配合的通孔内,使得整个第三折叠臂403悬挂在固定的角度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如何将第二锁紧销602向靠近第三折叠臂403的方向抽动,第二卡齿703始终有一部分位于第三臂板4021上与第二卡齿703相配合的通孔内,使得第二卡齿703始终处于相对固定状态(指第二卡齿703不能转动),从而通过改变第二卡齿703嵌入第三折叠臂403上卡槽422的位置,来改变第三折叠臂403的安装角度。

本实施例中,可自由改变第三折叠臂403的安装角度,方便了使用者的具体使用过程。

本实施例中,第三折叠臂403可向后上方旋转,从而将第三折叠臂403旋转至第二折叠臂402上第三臂板4021和第四臂板4022之间围成的空间;然后,第二折叠臂402向前上方旋转,从而将第二折叠臂402旋转至第一折叠臂401上第一臂板4011和第二臂板4012围成的空间,大大减少了桌子占用空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可收纳工作台,其结构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主桌板500的一侧与一个转动连杆503的一端铰接,该转动连杆503的另一端与第一副桌板501铰接;主桌板500的另一侧与另一个转动连杆503的一端铰接,该另一个转动连杆503的另一端与第二副桌板502铰接;当主桌板500、第一副桌板501和第二副桌板502均水平放置时,主桌板500的上表面、第一副桌板501的上表面和第二副桌板50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本实施例中,主桌板500两侧的第一副桌板501和第二副桌板502可自由打开,扩大了桌面的使用范围,不使用时,可将主桌板500、第一副桌板501和第二副桌板502收纳起来,减少桌子的占用空间。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可收纳工作台,其结构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一第三紧固螺栓604依次穿过一个第一折叠臂401以及一个置物台300后与另一个第一折叠臂401螺纹连接,且第三紧固螺栓604穿过置物台300的部分与置物台300螺纹配合;置物台300表面安装有若干个固定夹301。

本实施例中,置物台300表面安装有若干个固定夹301,可将书本或电子设备通过固定夹301夹持在置物台300表面,同时,第三紧固螺栓604穿过置物台300的部分与置物台300螺纹配合,可将置物台300旋转至合适的固定角度,方便使用者阅读。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可收纳工作台,其结构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

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叠臂401上安装有一插座200,该插座200通过电线与一插头201连接,可将插头201与外接电源连通,插座200可方便的为手机等电子设备供电。

本实施例中,滑轨100的侧面安装有若干个挂钩104,可方便的悬挂各类物品。

本实施例中,第二副桌板502上安装有储物抽屉512,可方便收纳学习或办公用品,第一副桌板501的上表面设有置杯凹槽511,可方便放置水杯。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可收纳工作台,其结构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主桌板50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限位块504。

本实施例中,当两个转动连杆503分别旋转至水平位置时,主桌板500对应侧的限位块504限制对应的转动连杆503继续向下转动,即第一副桌板501和第二副桌板502均最大可翻转至水平放置,确保了第一副桌板501和第二副桌板502不会过度倾斜,方便了使用。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可收纳工作台,其结构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主桌板500的一侧设有一斜面,第一副桌板501靠近主桌板500的一侧设有一斜面,当主桌板500和第一副桌板501均水平放置时,主桌板500一侧的斜面与第一副桌板501靠近主桌板500一侧的斜面相互贴合;且当主桌板500和第一副桌板501均水平放置时,转动连杆503位于第一副桌板501上的铰接点与第一副桌板501靠近主桌板500一侧斜面的顶点的连线与第一副桌板501靠近主桌板500一侧斜面的夹角为α;

主桌板500的另一侧设有一斜面,第二副桌板502靠近主桌板500的一侧设有一斜面,当主桌板500和第二副桌板502均水平放置时,主桌板500另一侧的斜面与第二副桌板502靠近主桌板500一侧的斜面相互贴合;且当主桌板500和第二副桌板502均水平放置时,转动连杆503位于第二副桌板502上的铰接点与第二副桌板502靠近主桌板500一侧斜面的顶点的连线与第二副桌板502靠近主桌板500一侧斜面的夹角为α;

以上夹角α大于90°,本实施例中优选95°~115°,具体可取95°、100°,110°,11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需要确保:“当主桌板500和第一副桌板501均水平放置时,转动连杆503位于第一副桌板501上的铰接点与第一副桌板501靠近主桌板500一侧斜面的顶点的连线与第一副桌板501靠近主桌板500一侧斜面的夹角为α;当主桌板500和第二副桌板502均水平放置时,转动连杆503位于第二副桌板502上的铰接点与第二副桌板502靠近主桌板500一侧斜面的顶点的连线与第二副桌板502靠近主桌板500一侧斜面的夹角为α;且夹角α大于90°”,才能确保第一副桌板501及第二副桌板502顺利完成翻转动作(当夹角α小于90°时,主桌板500限制了第一副桌板501及第二副桌板502的翻转动作)。同时,限定夹角α大于90°,可确保第一副桌板501及第二副桌板502水平放置时,不易因受重力而过度倾斜。

实施例9

参考图8,本实施例的可收纳工作台的使用方法,其采用实施例8中所述的可收纳工作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准备可收纳工作台,通过夹持件102将整个可收纳工作台安装在双层床上铺的床板上;

步骤b:推动滑块110在滑轨100上滑动至指定位置;

步骤c:将第二折叠臂402上下移动至指定位置后,将第一锁紧销601向靠近第三臂板4021的方向抽动,使得第一锁紧销601端部的第一卡齿701嵌入第四臂板4022上直通孔412两侧对应位置处的一对卡槽422内,使得第二折叠臂402悬挂在固定的高度位置;

步骤d:转动第三折叠臂403至指定角度,然后将第二锁紧销602向靠近第三折叠臂403的方向抽动,使得第二锁紧销602端部的第二卡齿703嵌入第三折叠臂403上对应位置处的卡槽422内,使得第三折叠臂403悬挂在固定的角度位置;

步骤e:将第一副桌板501向远离主桌板500的方向翻转至水平位置,将第二副桌板502向远离主桌板500的方向翻转至水平位置。

参考图7,介绍本实施例中第一副桌板501及第二副桌板502的收纳过程,具体以第一副桌板501的收纳过程为例(第二副桌板502的收纳过程与第一副桌板501的收纳过程相同):

步骤x:当主桌板500、第一副桌板501均水平放置时,首先以转动连杆503位于第一副桌板501上的铰接点为旋转中心,将第一副桌板501向上旋转至竖直位置;

步骤y:然后以相应转动连杆503位于主桌板500上的铰接点为旋转中心,将第一副桌板501连同转动连杆503一起向靠近主桌板500的方向旋转,使得第一副桌板501与主桌板500平行;

步骤z:下压第一副桌板501,使得第一副桌板501置于主桌板500的上表面。

以上的第一副桌板501及第二副桌板502的收纳过程能够方便的收纳第一副桌板501及第二副桌板502,方便使用。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